1、摘要院 近年来袁 由于在花生种植中出现连作尧 管理粗放等问题袁 造成花生土传病害时有发生袁 加剧了花生病虫害的发生袁 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袁 阻碍花生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遥 本文结合北镇市主要花生土传病害综合防治经验袁 阐述了花生主要土传病害的症状尧 危害袁 总结了花生主要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袁 以期为花生种植业户在防控花生土传病害方面提供技术参考遥关键词院 花生曰 土传病害曰 发生曰 综合防控技术1花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病症状花生土传病害主要包括花生根腐病、花生茎腐病以及花生白绢病等病害。近年来,花生土传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花生土传病害发生后可导致花生减产10%30%,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花生绝
2、收。1.1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镰刀菌如茄类镰孢、尖孢镰孢、粉红镰孢等致病菌侵染引发,在花生整个生长期内都可能侵染发病,其症状表现因感病期不同而具有差异,出苗之前感病其症状是烂种不发芽;幼苗期则表现为苗株枯萎,主根变为褐色;成株期发病会造成根部湿腐,侧根极少,像老鼠尾巴一样,所以人们也将根腐病称为“鼠尾病”。根腐病会造成花生植株生长受阻,花生叶片表现为黄色,开花结果少,并且多为秕果。1.2花生茎腐病。花生茎腐病又称为倒秧病或掐脖瘟,其病原菌是棉色二孢菌,此病花生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能感染,尤其是在雨水较大时期以及连作地块易发病,且发病较重。幼苗期发病表现症状为子叶变黑腐烂,之后逐
3、步延伸扩展至花生植株茎部,最后导致整个植株萎蔫枯死;成株感病症状表现为花生主茎及侧枝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浸状凹陷,之后茎基部变黑枯死。1.3花生白绢病。花生白绢病又称为白脚病、菌核枯萎病等,其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花生白绢病一般在成株期发病,此病不仅为害花生植株茎部,也为害果柄及荚果,发病部位呈现湿腐状腐烂,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颈处及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之后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茎基部被病斑环割致植株死亡。花生白绢病喜高温高湿,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发,侵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的环境下发病较重,6月下旬 7月上旬在田间开始发生,7月
4、 9月为发病中高峰期。2花生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花生土传病害发生主要是因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粪肥带菌以及病残体导致病害发生并蔓延,病原菌通过雨水径流、大风、种子等介质互传,为土传病害发病提供了菌源,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更是容易引发土传病害的发生。为此,在花生土传病害防控上必须坚持绿色防控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2.1合理选种与科学处理。花生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对防控花生土传病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种子的科学处理也至关重要。种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优选,去劣留优,之后要进行晒种及药剂拌种消
5、毒,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防止土传病害发生,拌入磷、硫、锰、锌、铜等微肥,可以有效为花生生长补充营养,促进出芽,同时改良土壤,促进植株抗病能力提升。2.2深耕改土与土壤消毒。深耕深翻可以改良土壤且有效消灭土壤中菌源,降低翌年田间病情,也可通过压沙改良黏土,压沙可以增加黏土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传病害发生。另外,结合春耕深翻土地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利用40%甲基立枯磷以及70%甲基硫菌灵,按照2 3 kg/m2与细土拌匀,然后均匀撒在土壤上,可以有效控制和杀灭土壤中的病菌。2.3轮作换茬与合理密植。对于花生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所以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 5年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
6、菌的数量,减轻田间病情。同时合理密植也是防控花生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通常每垄种2行,株距15 cm,行距35 cm,每穴种植花生2粒较为适宜。另外,如果适当推迟播期5 7 d可明显降低白绢病的发生。2.4清洁田园与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是防控花生土传病害的重要手段,在花生生长季节要及时清除发病枝叶或整株,烧毁病残体,以减轻病菌积累和传播,控制流行速度和发生程度。在秋季采摘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有效控制和杀灭菌源,通过清园措施,能够降低土传病害作用41.6%以上。同时,在花生生长过程中,中耕除草对防控土传病害效果明显,通过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花生植株花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
7、控技术陆宝坤渊辽宁省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北镇121300冤植 物 保 护现代农村科技2023 年第11 期42窑窑摘要院 本文主要介绍了泡桐三种主要病害炭疽病尧 黑痘病尧 丛枝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袁 提出了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遥关键词院 炭疽病曰 黑痘病曰 丛枝病曰 泡桐曰 防治措施泡桐炭疽病主要为害泡桐苗木的叶片、叶柄、嫩茎,感病部位失绿干枯,直至幼苗全株死亡。黑痘病主要为害泡桐的叶、叶柄、茎及幼树的嫩梢,受害植株叶片卷缩,枝梢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丛枝病常常于主干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发病的苗木和幼树当年即枯死。这三种病主要为害泡桐小苗及幼树,如不注意防治,将会给育苗工作带来重大损
8、失。1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为害泡桐幼苗,实生苗发病率高于埋根苗,感病苗木会引起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发病严重时会造成泡桐苗木大面积死亡,损失严重,该病在河南各地均有发生。1.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幼苗的茎部、叶、叶柄和嫩梢。泡桐幼苗木质化前发病,开始叶片变暗绿色,之后倒伏死亡;若木质化后发病,叶片上病斑初为点状失绿,后扩大为近圆形,呈褐色,周围黄绿色,病斑中间常破裂。嫩叶叶脉受害后,叶片皱缩成畸形。叶柄和嫩梢受害后,病斑初为褐色圆点,后纵向延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在高温、多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黏液状的分生孢子堆;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片(或长带),引起嫩梢、叶片枯
9、死,直至幼苗干枯死亡。1.2病原。由胶胞炭疽菌引起,分生孢子堆呈盘状,黄褐色,其上具有刚毛(但有时无刚毛)。分生孢子梗一般为棒状,无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直或微弯,单胞无色,成堆时呈粉红色,孢子内有颗粒状内含物。刚毛褐色,基部稍有膨大,向顶端渐细,有分隔。1.3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第2年春季,在温度、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成为初次侵染的来源。病原菌可以经苗木气孔和伤口直接入侵,潜育期3 4 d。病害一般在5月下旬 6月初发生,6 7月为发病盛期,8月 9月(如逢多雨天气)病害仍能继续扩散蔓延。在苗木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的天气利于该病发生
10、,严重时病菌会反复侵染苗木,加重发生。圃地易积水、苗木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利于该病发生。苗木栽后管护不到位、苗木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也利于病害的发生。1.4防治方法。一是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作为育苗圃地。在连年发病泡桐三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刘兰兰1王志奎1尹启源1李红伟2渊1 国有信阳市南湾林场河南信阳464000曰 2 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河南许昌461000冤健康成长,提高植株抗病害能力。2.5要科学合理进行肥水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锌、钙肥和生物菌肥,既可调节花生植株营养平衡,提高抗性,又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
11、,抑制花生土传病害病原菌生长,降低土传病的发生,完善排灌系统,提高排水抗旱能力,能够使田间雨后及时降湿,有效防控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及蔓延。2.6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直接有效的防控方法,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25%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10 20 ml+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1 g,兑水100 150 ml,拌种10 15 kg,减少种子带菌率,有效预防土传病害,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发病初期可选喷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3%戊唑醇(好力克、安万思、金有望等)悬浮剂3 0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12、 500倍液等药剂,每隔7 10 d喷1次,连续使用2 3次。3结语花生土传病害防控难度较大,单纯使用单一方法防控效果通常不够明显,为此在花生土传病害防治中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技术,从种子选择与处理开始,全面做好土壤改良与消毒、科学轮作与清园、中耕除草、肥水管理以及药剂防治等工作,才能有效防控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促进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进而提高种植业者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李大勇.论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袁 2020(01)院 155 156.2 李立杰.兴城市花生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袁 2015(09)院 49 50.3 朱学伟.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J.河南农业袁 2018(34)院 39 40.植 物 保 护现代农村科技2023 年第11 期43窑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