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80第 53 卷 第 9 期2023 年 9 月Vol.53 No.9Sep.2023日 用 化 学 工 业(中英文)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Cosmetics Discuss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system of cosmetic ingredient safety information submissionMiaoHe1,#,ZheSu2,#,KangHu2,FenglanZhang2,GangliWang2,*,YongLu2,*(1.Department of C
2、osmetics Regulation,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37,China;2.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gulations 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smetics(CSAR)and to improve the ingredient management and safet
3、y evaluation level of cosmetics,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for submitting safety informat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rafting and revision of the suppor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work of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Fo
4、cused on this work,the authors analy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related issues of the cosmetic ingredient management under the previous background of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and introduce the general thoughts and arrangement under the new regulatory system of CSAR,so as to explain in detail the
5、whole design and mechanisms of the safety information submiss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s.Finally,based on practical feedback,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some key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in the industry,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and division,the concept of typical value/target
6、 value and range value of components,change of ingredient safety information,and the signature requirement of ingredient safety information documents.With these discussions,the work of safety information submiss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i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and some technical suggestions can
7、 also be provided.Key words:cosmetics;ingredient;management;Regulations 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smetics;safety information;safety evaluationReceived:September 7,2022;Revised:August 30,2023.#Co-first author.*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Gangli Wang);(Yong Lu).DOI:10.3969/j.issn.2097-28
8、06.2023.09.012Product1Product2Product3Product4Product5Product6Ingredient1Ingredient2Ingredient3Ingredient4Ingredient5Ingredient6Product1Product2Product3Product4Product5Product6Ingredient1Ingredient2Ingredient3Ingredient4Ingredient5Ingredient6Cosmetic Ingred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1081第 9 期专论与综述何 淼,
9、等: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探讨 化妆品是人体健康相关产品,需保证其质量安全。化妆品生产过程多是以溶解、混合、分散、乳化等物理步骤,将化妆品原料进行配制,涉及的化学反应相对较少,产生的新物质也相对较少。因此,原料是化妆品的重要物质基础,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产品功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原料的品质1,2。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各异,且大多由化妆品企业外购使用,因此原料管理和信息追溯难度极大。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对化妆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要求3。为引导化妆品企业加强对原料的管理,同时便于企业填报相关信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
10、称国家药监局)根据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重建了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并组织开发了“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以下简称原料平台)。该平台于2021年底正式上线运行4,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也随之正式启动。1 我国化妆品原料管理历史概况受历史客观条件所限,一直以来,化妆品监管部门对于化妆品原料主要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一般不直接组织对原料生产企业开展检查,也较少制定发布针对某种原料的技术标准,原料生产商以及具体原料的选择、管理基本上由化妆品企业自行掌握。这主要是由于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每种原料又有不同的来源、品牌、规格,且大多数原料还可能同时用于其他行业,而供应原料的
11、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还分属于不同的类型、规模,因此,在配套手段不足的情况下,对数量巨大的原料实施直接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监管资源。但由于原料的质量状况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监管部门和行业仍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确保化妆品原料的质量水平。在原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设定的管理框架下,监管部门主要通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法规,制定化妆品原料的通用安全标准,包括禁用、限用、准用组分的清单式管理,以及对于某种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制和要求等;根据原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办法 化妆品技术审评指南等法规文件要求,化妆品企业在进行产品注册备案时,需要提交部分原料的质量规格证明文件
12、,例如对质量规格有一定要求的限用、准用组分,以及用作功效成分的植物提取物(若为化妆品企业自制,则应提供提取工艺);在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主要督促引导化妆品企业做好原料供应商的遴选、审核以及原料的进货、查验、管理等工作。此外,由于化妆品新原料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我国还对化妆品新原料实施较为严格的注册 管理。在行业自律方面,部分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原料的行业标准,如QB/T 49512016化妆品用原料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提取物 QB/T 52902018化妆品用原料苯氧乙醇等5,6,但难以覆盖数量庞大的化妆品原料,而且有些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值得商榷。
13、大型化妆品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原料的质量管理,会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管理原料,在供应商遴选、质量规格要求、进货查验等方面要求可能更为严格,有些还会自行设定鉴定方法和控制指标等;而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技术积累不足,可能难以对购进的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探讨何 淼 1,#,苏 哲 2,#,胡 康 2,张凤兰 2,王钢力 2,*,路 勇 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北京 100037;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摘要:为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提高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安全性评价水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配套法规文件制修订和信息化
14、建设工作,建立起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围绕此项工作,对旧法规背景下的化妆品原料管理概况和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新法规体系下的化妆品原料管理思路和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对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的设计初衷和制度安排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就原料组成拆分原则、组分典型值/目标值和范围值、原料安全信息变更、原料安全信息文件签章等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行业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化妆品;原料;管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安全信息;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806(2023)09-1080-071082第 53 卷专论与综述日 用 化
15、学 工 业(中英文)原料实施有效管理,很多环节只能是流于形式。再加上虽然法规要求化妆品企业要做好原料的进货查验,但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形同虚设,部分化妆品企业有恃无恐,敷衍应付。有些化妆品企业虽然能够认识到原料管理的重要性,但苦于自身规模有限,原料的采购量较少,在与原料生产商、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可能面临原料信息获取不足等问题,给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埋下一定隐患。从实际情况来看,由原料引发的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例如:原料组分不达标问题,如复配或混合原料中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可能达不到标称值,比如声称浓度为50%,实际只有20%,或者声称30%50%,实际一直按30%提供,从而
16、导致产品申报配方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质量大幅波动问题,可能造成原料质量的不稳定,如不同批次原料的颜色、气味、外观有明显差异,特别是部分原料的质量规格参数还与其安全评估密切相关,如所含风险物质、纳米原料批次间差异等7;掺杂掺假问题,如擅自改变矿物原料滑石粉的矿源,用廉价低质矿源代替原有矿源,致使其石棉杂质含量升高8;原料混淆问题,如错误地将俗称为“人寡肽-1”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作为寡肽-1使用,而前者实际未被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9;甚至有直接造假的情况,声称原料是某植物提取物但实际供应的原料中未添加任何该植物成分。此外,化妆品企业获取原料
17、信息的主要途径原料生产商或者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规格证书,也可能存在证书伪造或信息不全的问题,多数的质量规格证书仅包括pH、密度、颜色、气味、外观等简单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原料特性。除了原料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问题外,有些原料企业为了提高原料销量,片面追求原料“功效”,在供应的原料中违规添加激素、抗感染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化妆品禁用组分10,11。加入了这些禁用组分的化妆品往往效果非常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危害人体健康,且含有非法添加物的原料可能用于下游多个化妆品企业的众多产品,其涉及面更广、危害性更大。根据过去的调查研究,加入禁用组分的情况常常出现于宣称“美白剂”“祛痘剂”“抗皱剂”等功能
18、的复配原料或者植物提取物,这些原料本身成分复杂,对禁用组分的加入起到“掩护”作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并且原料宣称的功效强,需要违禁成分的“支撑”。原料真实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化妆品企业,而擅自添加禁用组分的问题则更是给化妆品企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从近几年曝光的一些违法案例看,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见单凭化妆品企业自身力量不足以管好原料的品质,亟需包括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内的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合力,才有可能铲除这一行业痼疾,这其中又以化妆品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和监管部门的督促引导作用为关键。2 新法规下化妆品原料管理思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监管部门一直在探索
19、有效的原料监管模式,在总结过去经验,同时借鉴其他领域管理思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细化管理措施,最终在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将前期思考、调研的成果予以转化利用,在延续以往对原料实施间接管理的同时,着重落实化妆品企业的主体责任,并新增延伸检查制度,极大强化了对化妆品原料的质量安全管理。之所以延续间接管理的总体思路,一方面是考虑到原料的生产企业数量庞杂,企业类型五花八门、差异极大、规律性差,直接实施监管不仅耗费大量监管资源,而且还可能对原料企业限制过严;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直接使用的是化妆品而不是化妆品原料,化妆品企业作为将产品投向市场的获利主体,是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人,有义务有责任做好原料的管理。从
20、社会总体运行效率的角度来讲,通过民事关系和经济关系实现制约,其效率要高于行政手段,也应由化妆品企业首当其冲地管理好原料的质量。因此,在原料管理方面,监管部门更为重要的是压实化妆品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设定科学的制度体系,督促引导化妆品企业对原料开展有效的管理,并从政策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这就是实施间接管理的关键所在。新法规对化妆品原料的管理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细化完善原料信息报送制度,便捷化妆品企业填报原料安全信息,同时提升原料使用信息追溯性;二是强化化妆品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化妆品企业进货查验要求;三是新设延伸检查制度,保留对原料企业的检查职权,未来将逐步开展对原料企业的随机检查;四
21、是将新原料从单一的注册管理调整为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分别采取注册和备案管理,简化新原料审批流程,同时增设三年监测期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新原料使用安全保障。首先,在原料信息报送方面,要求提交安全信息的原料范围由原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等法规中规定的几类情形扩大为全部原料,报送的内容1083第 9 期专论与综述何 淼,等: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探讨 和形式由原来的质量规格文件改为更加全面的原料安全信息文件,根据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在填报产品配方时应当填写所使用原料的生产商信息并上传由原料生产商出具的原料安全信息文件12。企业过去提交的质量规格
22、文件没有统一要求,编制格式和内容各异,普遍缺少鉴别原料成分、纯度和杂质含量的基本信息,而新法规下设定的原料安全信息文件统一了原料的报送标准,明确报送信息应包括原料组成、原料性状、物理化学性质、生产工艺类型描述、质量控制要求、风险物质限量要求等内容,这些信息对于保证原料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都很有必要。为方便企业填报信息,国家药监局专门组织建立了化妆品原料平台,并将原料安全信息文件拆分成便于输入的格式,同时在每项内容旁配以说明性和指南性文字,这样的设计尽管使所呈现的页面要明显大于原料安全信息文件本身,虽看起来更“复杂”,但实际上简化了企业的填报操作,原料企业按照平台上所给出的提示逐项填写即可。
23、原料在平台完成登记后将自动获得唯一对应的原料报送码,化妆品企业在办理产品的注册备案时,只需在配方中填入报送码即可,无需重复填报原料安全信息的具体内容,极大地方便企业、提高效率(如图1所示)。对于原料生产商可能不便在原料平台进行登记的情况,在化妆品注册备案系统中仍然保留了由化妆品企业自行填报原料安全信息的途径。除提高工作效率外,新的原料报送制度还可以提高原料使用情况的追溯性,原料平台能够实现与化妆品注册备案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在化妆品注册备案系统检索原料报送码,可以快速识别所有使用了该原料的化妆品产品信息,便于监管部门精准锁定产品风险、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强化原料管理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在于落实化妆品
24、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义务。条例明确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企业未按照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将面临罚款、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甚至违法企业的负责人也会一并受到处罚。通过设定这样的“行为罚”“过程罚”,无疑将提高化妆品企业对原料进货查验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对企业如何开展进货查验作出细致规定,要求企业按照物料验收规程对到货物料检验或者确认,确保实际交付的物料与采购合同、送货票证一致,并达到物料质量要求13。做好进货查验的前提是掌握必需的原料安全信息,
25、设置规范、严谨的进货查验项目和标准需要基于原料安全信息。化妆品企业可以根据原料安全信息中的重要信息,如成分组成、浓度、鉴别方法、风险物质等,制定符合原料特点和风险特征的验收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将指标分为日常检查项目和抽查项目,这样就能把进货查验做实做深。另一项加强化妆品原料管理的措施是建立延伸检查制度。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监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化妆品企业的注册、备案相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对注册、备案活动涉及的单位进行延伸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检查和隐瞒有关情况。此处的有关单位就包括原料企业。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原料开展延伸检查,处置力度和震慑效果会更加
26、突出,是药品监图1 化 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示意图(左图为在不使用原料平台的情况下,化妆品企业需要逐一填报所用原料的原料安全信息;右图为在使用原料平台的情况下,通过原料报送码,可使化妆品产品直接与对应的原料安全信息取得关联)Fig.1 Sc 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smetic Ingred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The figure on the left shows that cosmetic enterprises have to submit safety information of all the ingredients o
27、ne by one without using the platform;the figure on the right shows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e platform,cosmetic products can be directly bound to corresponding safety information via ingredient codes)?1?2?3?4?5?6?1?2?3?4?5?6?1?2?3?4?5?6?1?2?3?4?6Cosmetic Ingred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51084第 53 卷专论与
28、综述日 用 化 学 工 业(中英文)管部门强化源头治理的新手段。条例实施后,已经查处了多起化妆品原料企业擅自添加违禁物质的案件,有效地清除了害群之马。与直接对原料企业开展监管相比,原料延伸检查制度的优势在于更加集约监管资源,权责更加明晰,原料企业并不纳入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范围,只是监管部门在发现可疑线索之后才将涉事原料企业纳入整个案件的调查处理对象。延伸检查制度既保留了间接管理的高效,又能取得直接管理的震慑效果,是条例赋予监管部门的一把 利剑。3 原料安全信息报送重点问题为提高原料安全信息填报的规范化水平,提高数据资源质量,在原料平台建设过程中,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
29、定为主要依据,充分结合相关研究工作,起草了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填报技术指南,从不同方面进行原料分类和关键特征勾选,并对各情形下需要填报的原料安全信息作进一步明确14。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行业普遍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3.1 原料组成拆分原则问题在原料安全信息中,首先要填写原料组成,包括其中文名称、INCI名称/英文名称、含量等信息。化妆品原料的组成一般较为复杂,大部分不是单一物质,如复配原料、植物提取物、发酵产物等,即便是单一组分的原料,也往往含有一定杂质,其纯度一般无法达到100%。对于这些化妆品原料的组成如何拆分、如何填报,行业存有一定疑问,在原料生产商和化妆品企业之间可能也存在认识上
30、的差异。实际上,原料组成拆分相关要求一直存在,化妆品企业在填报产品配方时,需要填报具体组分。现由于原料安全信息报送等制度的建立,化妆品企业面临规范化压力,因此提出对原料拆分等技术问题予以统一。由于化妆品原料情形复杂,且不同原料生产商的情况各异,难以制定覆盖每一种原料的细化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原料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原则和思路着手:1)纯度接近100%的单一组分原料,组分含量可以按照100%计,并在“纯度”一栏写明具体数值。例如,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三乙醇胺属于限用组分“三链烷胺,三链烷醇胺及它们的盐类”,其最低纯度要求为99%15,该原料的纯度信息将直接影响安全性评价结论。2)主动
31、或者有意添加、并且最终存在于原料的组分,需要单独列出,包括为了保护原料加入的微量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成分以及残留溶剂等。在国家药监局于2019年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曾指出,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微量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剂等,可以不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注16,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组分仍然需要在产品配方中进行填报,因此同样需要在原料安全信息中予以明确。3)在生产工艺中添加、但在最终原料中不存在的溶剂、助剂等,例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在原料安全信息中不作为组分列出,但需要考虑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风险,例如是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否带入或产生有毒有
32、害物质等。4)部分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时生成其他副产物,或者必须稳定存在于某种溶剂中,或者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因此在原料生产完成后,最终可能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或其他成分。这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不是有意添加,也并非生产的目标产物,但确实在原料中客观存在,一般应尽可能将这些物质在组分中列明,以反映原料组成的完整信息。例如,过氧化氢常见以50%的浓度溶解在水中,市场上使用的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通常含有30%或70%活性物,对于这些原料,一般应参照复配原料的形式,将其中的组分予以拆解、分别填报,而不可仅填报为过氧化氢或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17,18。5)多种植物混合的植物提取物,应将各植物提取物作为
33、不同组分分别列出,由于不同植物的溶出比率等的不同,实际可能难以准确测量每种植物提取物在最终原料中的真实占比,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根据植物原料的初始添加比例等进行适当折算。对于原料组成的拆分原则,行业最主要的担忧在于,原料安全信息中的原料组成与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填报的配方可能出现形式不同的情况。实际上,原料安全信息的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原料真实情况,便于原料管理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因此更应关注实质内容的一致性,而不一定追求在形式上也要完全一致。除原料组成外,还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纯度、风险物质及其他质量控制指标信息,尽量对原料中的物质组成及其风险情况进行描述。对于双方填报信息在形式上存在差异的情况
34、,如能够合理解释且不影响安全性评价结论,则不宜过多限制。建议这一原则也应贯彻于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中。1085第 9 期专论与综述何 淼,等: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探讨 3.2 组分典型值/目标值和范围值问题为方便企业对原料的组分含量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在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填报技术指南中,将含量信息拆分为两种:一是“典型值/目标值”,一是“范围值”。其中,典型值/目标值应填报固定数值,可以是理论值,如投量料、期望值等,也可以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范围内监测得到的平均值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在实践中发现,行业对于典型值/目标值和范围值的填写存在一定困惑。实际上,两者所代表的含
35、义有所不同。典型值/目标值是一个控制目标或者预期数值,一般应设定一具体数值,以反映原料最基本的组成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每次生产都必须实现这一数值,在实际生产中必定会产生一定波动,即所谓的范围值。比如,一个由三种组分组成的复配原料,复配比例分别是20%,30%,50%,这个比例就是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称量、投料等误差,原料最终的实际组成会有一定的偏差,比如达到21%,29%,50%,但只要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不对原料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这种客观存在的波动应是容许的,而波动幅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原料的质量控制水平。因此,典型值/目标值和范围值不是矛盾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
36、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共同反映出原料的组成信息以及质量安全信息,原则上每一个原料组分都应同时填写典型值/目标值和范围值。3.3 原料安全信息“变更”问题按照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的设计,在原料生产商填报原料安全信息并生成报送码后,相关信息即有可能被化妆品企业用于注册备案资料中,如果允许随意更改原料安全信息,则可能会在化妆品企业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使其已提交的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随之被动修改。因此,在原料平台目前的设计中,暂不支持对已提交的原料信息进行修改。对于确实因内容纠错或工艺升级等原因,需要对原料安全信息进行“变更”的,原料生产商可以重新填报并获得一个新的报送码,再由化妆品企业在注册备案系统中对产品
37、配方内容进行相应变更。3.4 原料安全信息文件签章问题根据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求,“注册人、备案人或者境内责任人应当填写产品所使用原料的生产商信息并上传由原料生产商出具的原料安全信息文件”,因此原料安全信息文件一般应由原料生产商签章确认。根据实践中的反馈,部分原料生产商可能已经向化妆品企业提供了质量规格证明文件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等资料,而不直接提供规定格式下的原料安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由化妆品企业根据原料生产商提供的资料内容,自行编制原料安全信息文件,因此,再要求原料生产商在新生成的安全信息文件上签章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实际上,原料安全信息文件作为化妆品注册备案资
38、料的一部分,同样应由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其负责,因此,可考虑由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根据原料生产商所提供的原始资料,提炼、填写原料安全信息相关内容,并签章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这也是满足法规精神的一种变通。4 总结和展望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是条例法规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为化妆品原料溯源管理以及相应的产品安全评估、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技术手段,也为化妆品的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的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的贯彻执行将提升国内化妆品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力推动化妆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能够在数以万计的化妆品原料和数以百万计的化妆品产品之间建立紧
39、密联系。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条例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化妆品企业在采购原料时,不仅要向原料企业索取报送码,还要向其索要相应的原料安全信息,关注所用原料的安全信息实质内容,报送码的使用只是为了方便化妆品企业办理产品注册备案事项,在取得报送码的同时留存具体的原料安全信息不仅是化妆品企业实施原料管理、确保产品安全的需要,更是未来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检查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前面提到的复配原料、植物提取物等高风险原料。可以说,新规下的原料报送制度不仅将很好地督促化妆品企业向原料企业索取原料信息,也为化妆品企业应索取哪些必要信息提供了指导,使化妆品企业更加了解所用原料的属性
40、和特点,更有利于化妆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等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正确理解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设计,掌握信息报送的途径和方法,主动索取和分析原料安全相关信息,从而切实承担起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持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赢得主动。1086第 53 卷专论与综述日 用 化 学 工 业(中英文)参考文献:1 Liu Min,Xing Shuxia.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cosmetic standard in China J.Flavour Fragrance Cosmetics,2021(4):98-
41、102.2 Zhang Fenglan,Shi Yue,Su Zhe,et al.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in China J.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2019,33(12):1365-1370.3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ecree No.727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B/OL.(
42、2020-06-29)2022-09-07.http:/ Su Zhe,Hu Kang,Wang Gangli,et al.Establishm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cosmetic ingredient safety information database in China J.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and Cosmetics,2022,52(11):8.5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smet
43、ic ingredients-Glycyrrhiza glabra(Licorice)root extract:QB/T 49512016 S.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6.6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smetic ingredients-phenoxyethanol:QB/T 52902018 S.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8.7 Su Zhe,Luo
44、Feiya,Zhang Fenglan,et al.On worldwide supervision and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cosmetic nanomaterials J.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2021,35(2):227-236.8 Nong Yining.Quality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talc J.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Abstracts(Oncology),2002,16(3):281-282,284.9 Su Zhe,Li Li
45、n,Hu Kang,et al.Class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of peptide and protein ingredients used in cosmetics J.Flavour Fragrance Cosmetics,2022(3):25-31,43.10 Xing Shuxia,Wu Jing,Wang Gangli.Supervision of cosmetics in 2016 in China J.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2017,34(7):609-611.11 Wu Jin
46、g,Zhang Fenglan,Xing Shuxia,et al.Quality analysis of freckle remover and skin whitening cosmetics and supervision suggestions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2016,26(16):2429-2432.12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Documentary requirements for cosmetics registration and f
47、iling EB/OL.(2021-02-26)2022-09-07.https:/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Standards on cosmetics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2022-01-06)2022-09-07.https:/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Technical guidance for submiss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 safety information EB/OL.(202
48、1-12-31)2022-09-07.https:/ Former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afe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Cosmetics EB/OL.(2015-12-23)2022-09-07.https:/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FAQs on cosmetic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B/OL.(2019-01-10)2022-09-07.https:/ Zheng Xiaomei,Tang Xiaoqin
49、,Chen Minghua.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odium lauroyl sarcosinate and sodium lauryl ether sulphate application in shampoo system J.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2020,47(14):57-59.18 Zhang Yulin.An introduction on several anion surfactants in China market J.China Cleaning Industry,2020(2):67-74.(编辑:周 婷)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