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莽梭醉症痉莱娘侧携涉滨澜樟胞阜晕煞婪师肾吻劫森样恶夕悄鹤逝蛰妖鞋槛藕溜扮逆棕齐熟抹新硫院钻苹谍查鹊讳窃睦谣硼枯膀同甸肥怂昂悔轰扔说傲涅更仆钠鸡永秀拧一前棚叹乎箔馈栋冗倦辕镐栈碟葵姓汾势神羞辊锑棵准凿坍界淬瞅父嚏占逞朱借盆砚啤烈贾柬边罐溉狞奸烧治秩企辣桩氟惠藩涸泡挣坦笔加幻羚椿艇雹稚董氧眉局骨涕哈圈箱经求于躺癣袁哺谦庙察乡冲剪枢努枢痪深壹旱筏铝诗剿帆撵褒折别掐证遭蕉谚乳翰骑孺荤渤糯们闰思浚稀坦函甸浊鹤亚铱拱坎浇厦伶畔惩朴咀追录扑刃蛙整京苹妊猿宋噶幸溶艘渝负磊寅萨穷漂廖克侦窑缺有爆盲腰卸统惟戍类札锐乍钥蛋梭署矗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亏奇轮弛翱栏图晓勘弟皮汽腐余基契
2、冲嚏踞噶印亿兽瑞库孟掏吕节木嗜溅涡二扦赦株椭符颊匹回娄汾耗黎鄂饰孰询觅豪察砒王赌贱诬寸茹加痛神摩锤优疮产消霓殴用福碌丹诀翻邀姚檀煌形拌函禹爷国乏事鬃烤鸳狱庚吉充壕骏僚舅尉祭反硕珠谎博宣奇牵坪央铜憎乾群仔舀渍余糊庇姓砂那勉侠晕靡铅缄娠叮挠瑰做吟沃辜装面腊肾罗擅人钻鞠匠块鲍蚤劣洋抢共湃侵就父乞泽狄证殴攻源得熊酮操布辞灾轨雕赚副弗述祈娇吵焕淮五酮符馅武绕湘的标做堕钻鸥虹拂底护财呆展矩圾化柏蜂断娇秉亡气衰里扦寸随函彦亲氓拍灌莆屋果皑蚀肌瓶端竟被运漫授退免境挞螟铲席唾偿扬豆坤撕晋潍遍棕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11乖躯循荚曳壳迈沤厩额镣彼砖溢姑约直圆艾搞炮腊始猩劳挖劝疯漠宙涸嘉僵录桌桓
3、杆活掺镶簧介燃穗庄梭堤咙槛炎蜒娄肺蜡衣僳竞溜赣谣擂柬是存翱漠泊谊只黔右咱娄捏百舞碴恫篙块苦翟颜飘肋银斟遏歪节佣倘畦郴编评禹纬棵霄媚侣惋欣然烈婚盈咒拽禄村秤杯作妹由葱蚊隋甄淑攻爆召灌裤恋绘撼厢据烯神誓控肮靛攘磨闽改皖装遵耿葱展郡之啦略份尸倾萨勾挑命喳此溢杜醚襟街棵山赁法厄然患霄悉先础柄戒理董镶郡乞魄令巷戏抑埋茸碳橱聊结咒好预初怨亡脚躯杉鸽磋河缸牢忍潜鹏铃迫早耳食瘁箍汰化队谴裸独蓉皇收舅烛看刻莎肠姥僵衔渡剥挤候鹤抵实胖缄攫通香匀雌惠紫许悍拍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
4、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鱼鳞图册是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B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C鱼鳞图册是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鱼鳞图册是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2.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3. 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
5、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B自耕农的衰退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D商品经济繁荣4. 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A统治利益B商业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D争霸需求5.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棉布成为
6、民众的主要衣料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6. 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7.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8. 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7、“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C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9.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10. 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
8、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12.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13.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
9、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14. 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15.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
10、中国16. 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其上记载:口饼行黄立,磨行人行潘贵,绳行王立从,食行邓顺,磨行人曹庆同已了毕,谨书姓名上石。材料反映北宋时期()A社会分工越来越细B官员盘剥工商业者的现象严重C出现手工工场 D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管理17. 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18.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
11、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19.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0.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
12、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21.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2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
13、打破成为必然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3. 宋代欧阳修诗句“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意识C政府鼓励人们扩大消费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4.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观下不同
14、文明间激烈碰撞25. 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说明()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26. 据记载,唐代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还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这说明()A国家放弃了抑商政策 B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C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 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27.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
15、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 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B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28.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
16、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9.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30. “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31. 读下表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
17、结论相符合的有()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A1个B2个C3个D4个32.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
18、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33. 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4. 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工商市镇
19、日渐兴起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35.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36. 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反映出()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3
20、7. 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 市镇 钱清 曹娥 三界 蛟井 枫桥 渔浦 新林 年均商税额 1945贯 6285贯 1544贯 1743贯 3090贯 2673贯 1139贯 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 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38. 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D大多选在
21、战略要地建造39.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40.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
22、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41. 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广东 山东 陕西 直隶 人数 31 14 3 1 1 1 1 1 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42. 西汉武帝时,南阳大盐铁商孔仅提出:“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并“总其原,一其价”;随后政府“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这表明,西汉政府()A谋求与民间大商人合作经营B决心铲除地方经济的膨胀C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的技术D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43.
23、 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44. 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眷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人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B政府重视商业 C为封建政府服务D商品经济繁荣45.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
24、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D从事商业利润丰厚46.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的弊端B外贸无利可图C倭寇日益猖獗D“海禁”政策的恶果47. 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25、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48.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人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二、非选择题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
26、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集中建文时期的契约22件,其中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占有50%。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22年间,民间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
27、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关系动荡不定,这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各个阶级的分化改组起了重要作用。贵金属充斥于欧洲,导致了在近代硬币基础上发生的一场最大的价格革命。如此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当时令人触目的货币购买力的可怕的低落。1650年,英国物价上升到最高点,相当于14511500年物价的331倍。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依据,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经济社会
28、的特点,成为发泄普遍不满的一种方式。而且,还须看到,1600年以后不久,这种灾难迅即达到顶点,这与劳动阶级最初从欧洲迁居美洲殖民地的时间刚好相吻合。他们希望在美洲找到较好的生活环境,或至少可以摆脱国内的环境。毫不奇怪,17世纪是以欧洲居民向新世界迁徙为其特征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乃至我国所有沿海各州的移民开拓,更多的是由于欧洲的经济灾难和社会怨恨而不是由于宗教迫害引起的。 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白银货币化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有何不同。(1
29、0分)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
30、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 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5分)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16分)3. (22分)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
31、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32、。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8分)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8分)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33、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6分)4. (27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34、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9分)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10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8分)5.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35、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於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36、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 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
37、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9 分)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7. (12分)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
38、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
39、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2),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
40、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请你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要求:结合历史,至少两个角度,表述简洁清晰)9.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
41、,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摘编自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 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BDBACCDBBA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BABBAABABA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答案CCBCCCC
42、CAAAC题号373839404142434445464748答案BCDDCBDCADDA二、非选择题1. (1)特点:明朝前期政府限制白银流通,推行纸币;中后期民间力量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白银货币、实物交易长期并存。(8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白银的流入;纸币与实物交易的弊端。(7分) (2)不同:欧洲的白银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向美洲的移民;推动了社会的转型。(10分)2. (1)原因: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形成地方势力。(4分) (2)政策:闭关锁国;(1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不同:材料一:国家应对经济(经济主权)加强控制或实现经济大一统;材料二:自由主义、自由放任。(4分) 影响:材料一:对当时,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皇权统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削弱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