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五”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CERNET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 “十一五”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CERNET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 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补充报告 主管部门: 教育部 承担单位: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 XX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学校 报告编制日期:XXXX年九月 目 录 第1章 补充报告的总体说明 1
2、第2章 原可研报告主要内容 3 2.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3 2.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3 2.3 投资估算 6 第3章 近两年的需求变化分析 7 3.1 2007年所做CERNET主干网流量预测 7 3.2 近两年CERNET主干网流量实际情况与预测 8 3.3 CERNET主干网流量类型分析 9 3.4 需求分析结论 12 第4章 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13 4.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3 4.2 项目建设内容 13 4.3 项目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16 第5章 与原可研报告的对比 21 附件:细化和补充后的项目建设方案 –23– 第1章
3、 补充报告的总体说明 2007年10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简称:CERNET网络中心)、XX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承担的《“十一五”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CERNET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委托有关机构对该项目进行了评审。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虽然从编制可研报告至今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但是当初的需求分析是基本正确的,建设方案是基本可行的。我们对原可研报告进行了适当的细化补充,编制完成了《“十一五”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CERNET主干网和
4、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补充报告。 我们首先根据2008和2009年CERNET主干网的实际流量对2007年的带宽和流量预测进行了验证,得出的结论是,2008和2009年CERNET主干网实际流量基本符合当时所做的预测,这说明原可研报告的需求分析基本正确。报告进一步说明,原可研报告提出的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基本可行,可以满足未来需求。由于两年来有些情况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网络设备不断升级完善,价格略有降低;2008年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一些设备供应商无法对原来的设备进行升级和维保;网络视频等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导致CERNET主干网某些主要线路流量增
5、势明显,超出平均预期,需要尽快增加带宽等。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对原项目可研报告中部分专题的个别建设内容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扩展,以便更好地满足项目建设目标。 补充报告首先对原项目可研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然后对近两年的CERNET主干网流量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原建设方案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补充和细化的建设目标和经费与原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对比说明。 第2章 原可研报告主要内容 2.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水平,扩大CERNET传输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容量,提高主干网及核心节点的性能,支持全国1000多
6、所大学的高速接入,加强国际国内互联能力,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教育和科研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高性能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完善大容量重点学科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本项目建设,全面提高CERNET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撑面向全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服务和面向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科研服务,使其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概括地讲,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211工程多项建设任务中, CERNET这一国家教育和科研信息基础设施要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形象化描述,就是达到或超过4个1000:CERNET传输网带
7、宽能力达到1000Gbps以上,主干网核心节点的交换能力达到T比特(1000Gbps)以上,具有为1000所高校提供100M/1G/10Gbps高速接入的能力,与国内外主要互联网的互联速率均超过1000Mbps。 2.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在211二期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CERNET高速地区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十一五”期间全国211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对互联网环境的新需求,本期建设内容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工程建设内容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CERNET网络流量预计增加的需要,将已经建成的CERNET高速传输网向
8、西部扩展,使DWDM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系统从原来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到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只有新疆和西藏未覆盖)。进一步提高DWDM系统的传输能力,通过扩容和新增设备,使CERNET传输网主体部分(三环结构、东北、西北链路等)的设计容量达到800G,并具有升级到1.6T的传输能力;通过原有设备的搬迁和使用,使西北、华南等支路的设计容量达到80G。传输网扩大覆盖范围和提升设计容量,以满足 CERNET主干网和CNGI-CERNET2未来几年的带宽增长需求。 2、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工程建设内容 在CERNET高速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基础上,进一步实现CERNET主干网的升级和扩
9、容。根据网络流量增长需求以及传输能力,将主干网38个核心节点分成三类(一类节点8个、二类节点16个、三类节点14个),连接一类节点的带宽达到20Gbps以上,连接二类节点的带宽达到10Gbps以上,连接三类节点的带宽达到2.5Gbps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增加冗余线路和冗余设备,每个核心节点配置核心路由器和核心备份路由器各1台,进一步改善主干网性能。 3、高速接入体系和核心节点环境建设内容 在CERNET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基础上,在分布全国36个城市的38个主干网核心节点上建立CERNET高速接入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每个节点配置接入路由器和接入备份路由器各1台,并
10、配置速率为100Mbps/1Gbps/10Gbps的高速、高密度接入能力。在已有的节点环境基础上,按照三类不同标准,进一步改善每个节点环境,包括机房、供电、空调等。 4、国际国内互联系统建设内容 为改变目前CERNET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存在瓶颈的现状,建设CERNET国际国内互联系统,在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国内互联点配置国内互联路由器各1台,实现与国内中国电信等主要互联网运营单位的高速互联;在位于北京的国际出口处配置国际互联路由器1台,使国际互联总带宽达到20Gbps,并建设稳定可靠的国际互联管理系统(另行安排)。 5、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内容 在211二期建成的主干网运行
11、安全基本保障系统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在CERNET网络中心和38个核心节点开发和部署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分布式网络服务质量管理系统,主干网有害行为监测系统,应急响应协同服务系统,对网络运行状态做到“知情可控”,加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保证CERNET主干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6、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建设内容 基于CERNET主干网,初步建立CERNET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包括CERNET安全服务系统和CERNET视频服务系统。在CERNET网络中心建立安全服务中心,面向教育系统提供数字证书服务;建立视频服务中心,为视频应用提供网络性能保障和视频管
12、理服务。开展若干安全服务、视频服务示范应用。尝试为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公共支撑服务,提高网络使用效益。 7、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和扩展建设内容 在211二期工程建立的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和完善重点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在CERNET网络中心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建立分布式信息服务节点,扩展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对已经建立的14个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扩容,并新增40个左右重点学科资源系统,构成覆盖12个重点学科门类、完整覆盖理工一级重点学科、总计50个以上重点学科点的分布式、大容量、多学科的高校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 2.3 投资估算 经过测算,本项目工程估算总投
13、资为36240.02万元。按专题投资估算见下表。 编号 建设内容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 1 传输网扩展和扩容 10479 2 主干网升级和扩容 7560 3 高速接入体系和核心节点环境建设 6468 4 国际国内互联系统 1800 5 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 2927 6 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 1050 7 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和扩展 1535 8 项目总体 4421 9 合计 36240 第3章 近两年的需求变化分析 3.1 2007年所做CERNET主干网流量预测 2007年CERNET主干网
14、总流量80G,总带宽137G,平均线路利用率为58%。根据CERNET流量统计情况,流量按年增长率为20%计算。为了满足CERNET主干网流量逐年增长的需求,为了有效利用投资、提高线路利用率、减少网络拥塞,CERNET主干网的总带宽需求以按年增长率27%计算。2007年对未来网络流量增长和带宽需求情况预测见表3-1。 表3-1 CERNET主干网流量增长和带宽需求预测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总流量(G) 80 96 115 138 166 199 239 287 344 带宽
15、需求(G) 137 174 221 281 356 453 575 730 927 根据表3-1的带宽需求预测,为了满足未来5年的网络发展需求,原可研报告中主干网升级扩容工程的设计总带宽为450G,升级后的带宽平均利用率的预测情况见表3-2。 表3-2 CERNET主干网带宽平均利用率预测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总流量 (G) 80 96 115 138 166 199 239 287 344 目前总带宽(G) 137 137 137
16、 平均利用率(%) 58 70 84 设计总带宽(G)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平均利用率(%) 31 37 44 53 64 76 3.2 近两年CERNET主干网流量实际情况与预测 2007年至2009年,CERNET主干网的实际流量分别为80G、98.3G和121G。图3-1是CERNET网管系统统计的CERNET主干网2007年至2009年的总流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流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3-3给出了预测流量和实际流量的对比,从表3-3可看出,
17、近两年CERNET主干网的实际流量和2007年所作预测基本符合。这说明近两年的变化符合当时所作的需求分析,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原可研报告所做流量预测基本正确。 图3-1 CERNET主干网2007年-2009年总流量 表3-3 2007-2009年实际流量与预测值对比情况 年度 2007 2008 2009 预测总流量(G) 80 96 115 实际总流量(G) 80 98 121 根据表3-1的带宽需求预测,2007年设计可研报告时,为了满足未来5年,也就是至2012年的网络发展需求,主干网升级扩容工程的设计总带宽为450G。根据表3-2,按照
18、这个设计带宽,2013年以后,带宽平均利用率将超过50%,主干网需要进一步升级扩容。 但是由于截至2009年项目还没有启动,预计完成时期将推迟,如果按照450G的设计带宽,从现在起未来5年,也就是截至到2014年,带宽利用率已经超过50%,主干网已经需要扩容。 考虑到目前部分CERNET主要主干网链路拥塞非常严重,急需在原建设方案基础上再进行升级,因此,我们将主干网的设计带宽提高为500G,调整后的主干网线路的平均利用率预测见表3-4。从表3-4可以看出,到2014年,线路利用率预计为57%,这个设计带宽将能够满足未来五年的发展需要。 表3-4 CERNET主干网带宽平均利用率预测
19、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总流量 (G) 80 98 121 138 166 199 239 287 344 目前总带宽(G) 137 137 137 实际平均利用率(%) 58 72 88 原设计总带宽(G)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原平均利用率(%) 31 37 44 53 64 76 设计总带宽(G) 500
20、 500 500 500 500 500 平均利用率(%) 28 33 40 48 57 69 3.3 CERNET主干网流量类型分析 根据CERNET主干网流量和校园网流量统计,根据CERNET用户特点分析,CERNET网络流量主要用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用户特点 由于CERNET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连接了我国200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它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广大的大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时,CNNIC 2009年7月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中,10至29岁的网民占总网民数的62.8%;并且,中国网民中高学
21、历比例较重,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超过25.1%。这说明,CERNET面对的用户是中国互联网网民的主体,这些用户利用互联网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2)应用类型 根据CERNET的用户特点,网络主要用于:1)信息浏览和信息获取;2)图书资料的检索;3)选课、课件获取、国际国内会议的投稿;4)资源、文件共享;5)电子邮件;6)学术研究与讨论;7)学术会议、重大事件的在线观看等;8)高性能计算和使用教育网格等其他应用。同时,CERNET还支持网络高招录取、网上托福考试等重大应用。 (3)流量分析 图3-3给出CERNET主干网上8个主要节点的流量按应用分类统计图,其中绿色部分代表WWW应
22、用(端口号为80),所占总流量的比例为37%,如表3-5所示。 1. XX节点 2. 北大节点 3. 北邮节点 4. 西安节点 . 沈阳节点 6. 广州节点 7. 上海节点 8. 南京节点 图3-2 CERNET主干网8个节点流量饼图 表3-5 CERNET流量中WWW应用所占比例举例 节点 XX 北大 北邮 西安 沈阳 广州 上海 南京 平均 % 53.6 23.9 21.7 55.9 38.7 46.7 27.9 50
23、8 32.5 从CERNET应用类型分析,信息浏览和获取、信息检索、课件获取、会议投稿等应用都使用WWW浏览方式。同时,饼图中37%的WWW应用说明CERNET网络流量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由于IPTV,VOD、VOIP、P2P、WEB2.0等应用的推广,网络应用向实时多媒体方向发展,这些类型的应用也不断增多。由于这些应用对应的端口号不固定,因此,无法具体分析出目前网上应用具体属于上述哪一类。从校园网的案例分析推断,P2P的应用大约占总流量的40%以上,包括了基于P2P文件共享、视频课件网上直播等教学科研应用。例如基于P2P文件共享系统Maze,注册用户过百万,索引超过2亿文件
24、是CERNET支持的P2P典型应用之一。 3.4 需求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两年的变化,原可研报告对CERNET主干网的流量和带宽预测基本符合实际变化情况;并且从对2009年的实际流量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CERNET网络流量主要用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可以认为,原可研报告当初设定的建设目标符合实际情况,基本合理。 由于两年来有些情况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网络设备不断升级完善,价格略有降低;2008年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一些设备供应商无法对原来的设备进行升级和维保;网络视频等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导致CERNET主干网某些主要线路流量增势明显
25、超出平均预期,需要尽快增加带宽等。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对原项目可研报告中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进行了补充细化,其中部分专题的个别建设内容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扩展,以便更好地满足项目建设目标。 第4章 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4.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原可研报告描述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不变,并进一步细化了预期达到“4个1000”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继续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水平,扩大CERNET传输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容量,提高主干网及核心节点的性能,支持全国1000多所大学的高速接入,加强国际国内互联能力,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教育和科研信息基
26、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高性能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完善大容量重点学科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本项目建设,全面提高CERNET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撑面向全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服务和面向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科研服务,使其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概括地讲,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211工程多项建设任务中, CERNET这一国家教育和科研信息基础设施要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形象化描述,就是达到或超过4个1000:CERNET传输网带宽能力达到1000G以上;CERNET主干网核心节点交换能力达到T比特,主干网总带
27、宽达到500G;为1000所高校提供100M以上高速接入的能力,为其中100所高校各提供1000M接入能力;与国内外主要互联网的互联速率均超过1000M,总互联带宽达到100G。 4.2 项目建设内容 原可研报告描述的项目建设内容不变,并根据两年来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适当的细化和补充。 具体是,在211二期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CERNET高速地区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十一五”期间全国211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对互联网环境的新需求,本期建设内容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工程建设内容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CERNET网络流
28、量预计增加的需要,将已经建成的CERNET高速传输网向西部扩展,使DWDM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系统从原来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到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只有新疆和西藏未覆盖)。进一步提高DWDM系统的传输能力,通过扩容和新增设备,使CERNET传输网所有部分的设计容量达到800G,并具有升级到1.6T的传输能力;传输网扩大覆盖范围和提升设计容量,以满足 CERNET主干网和CNGI-CERNET2未来几年的带宽增长需求。 2、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工程建设内容 在CERNET高速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基础上,进一步实现CERNET主干网的升级和扩容。根据网络流量增长需求以及传输能力,将主
29、干网38个核心节点分成三类(一类节点8个、二类节点16个、三类节点14个),连接一类节点的带宽达到20Gbps以上,连接二类节点的带宽达到10Gbps以上,连接三类节点的带宽达到2.5Gbps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增加冗余线路和冗余设备,每个核心节点配置核心路由器和核心备份路由器各1台,进一步改善主干网性能。主干网总带宽达到500G。 3、高速接入体系和核心节点环境建设内容 在CERNET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基础上,在分布全国36个城市的38个主干网核心节点上建立CERNET高速接入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每个节点配置接入路由器和接入备份路由器各1台,并配置速率为100
30、Mbps/1Gbps/10Gbps的高速、高密度接入能力。在已有的节点环境基础上,按照三类不同标准,进一步改善每个节点环境,包括机房、供电、空调等。 4、国际国内互联系统建设内容 为改变目前CERNET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存在瓶颈的现状,建设CERNET国际国内互联系统,在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国内互联点配置国内互联路由器各1台,实现与国内中国电信等主要互联网运营单位的高速互联;在位于北京的国际出口处配置国际互联路由器1台,使国际互联总带宽达到20Gbps,并建设稳定可靠的国际互联管理系统(另行安排)。 5、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内容 在211二期建成的主干网运行安全基本保障系统
31、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在CERNET网络中心和38个核心节点开发和部署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主干网有害行为监测系统,应急响应协同服务系统,对网络运行状态做到“知情可控”,加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保证CERNET主干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6、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建设内容 基于CERNET主干网,初步建立CERNET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包括CERNET安全服务系统和CERNET视频服务系统。面向教育系统提供数字证书服务;建立视频服务中心,为视频应用提供网络性能保障和视频管理服务。尝试为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公共支撑服务,提高网络使用效益。 7、重点
32、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和扩展建设内容 在211二期工程建立的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和完善重点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在CERNET网络中心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建立分布式信息服务节点,扩展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对已经建立的14个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扩容,并新增40个左右重点学科资源系统,构成覆盖12个重点学科门类、完整覆盖理工一级重点学科、总计50个以上重点学科点的分布式、大容量、多学科的高校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 4.3 项目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在保持原可研报告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近两年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经费有所缩减的情况,对个别专题的部分建设内容
33、做了补充和细化,其中,专题1、2和3的部分建设内容有一些小的调整,建设目标基本不变。专题4、5、6和7的建设内容基本和原可研报告的内容保持一致,经费有所缩减。主要细化和补充说明如下: 专题1: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工程的建设 专题建设目标不变,建设内容进行微调,将原有80G设备搬迁的地区调整为新上800G波分系统。这些地区是:成都-昆明、重庆-贵阳、西宁-兰州-银川、广州-南宁-桂林、广州-海口、北京-呼和浩特、济南-青岛。 说明:当初设计时,受到经费等条件限制,因此考虑将替换下来的80G设备,通过设备搬迁,安装在CERNET高速传输网尚未通达的地区,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国家以往项目的投资。现在将
34、80G替换改为新上800G设备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得原80G传输设备的提供商面临重组以及技术升级等变化,在2008年下半年,接到80G设备厂商的正式通知,我们所使用的80G系列设备在2008年已经停止生产。原有设备维保到2010年结束。新发生的情况导致这些设备今后将无法进行维保和扩容。2)近两年随着光传输技术的发展,800G系统产品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并且国内传输设备厂商这两年的产品质量也提升较快。应该能够满足目前的建设需要。3)考虑到西部地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新上800G系统具备较好的扩容能力,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几年主干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图
35、4-1 CERNET高速网传输拓扑图 专题2: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工程 专题建设目标指标略有提升,主干网带宽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增加北京-广州、武汉-南京2条20G线路,主干网设计总带宽达到490G。图4-2是建设后的CERNET主干网拓扑图。主干网核心节点设备配置略微变动,A类节点建设由原来方案的核心设备新增,备份设备利用原有设备,变为新增核心设备和备份设备;B类节点建设由原来的新增核心设备和备份设备变为新增核心设备,备份设备利用原有设备;C类节点配置基本不变。新增设备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原建设内容需要新增设备40台,目前需要新增设备41台。 说明:主干网带宽增加北京-广州、武汉-南京20G
36、线路,原因是北京-广州-武汉以及武汉-南京是CERNET主干网的核心线路,这几个节点服务的高校非常集中,造成这些线路的带宽使用率均较高,平均在70%左右,远远超过国际互联网使用量超过30%就要升级的规则。同时,与国内商业网的互联也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沪宁线)。图4.3和4.4是北京-广州、武汉-南京从06年至09年的实际流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的链路利用率已经接近100%,急需升级。同时,根据前面的需求预测,增加主干网的设计带宽,将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5年主干网的流量需求。主干网设备根据主干网带宽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小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节点能力。 图4-2
37、CERNET主干网带宽及连接设计 图4.3 北京至广州链路2006-2009年流量统计 图4.4 武汉至南京链路2006-2009年流量统计 专题3:核心节点和高速接入体系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基本保持不变,主干网核心节点的接入设备配置略微进行了调整,由原来设计的每个节点新增一台接入设备,备份设备利旧,调整为每个节点新增2台设备。即,原方案新增设备38台,调整后新增设备76台。节点环境建设部分,适当下调机房改造费。由于设备价格变化等原因,调整后,经费略微缩减。 说明:CERNET要实现具有为1000所高校提供100M以上高速接入的能力,为100所高校各提供1000M接入能力
38、接入节点的能力必须增强。根据目前的设备价格,可以在经费不做太大调整的基础上,为每个节点再新增一台设备,并且通过将原来已有设备用作接入设备的备份。进一步加强接入节点能力。根据可研报告评估意见,适当下调了机房改造费用。 专题4:国际国内互联网系统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经费都基本保持不变。 说明:由于国内几大运营商的互联互通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CERNET对国内互联带宽的需求有所增加,目前的设计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国际互联管理系统的建设由于是由相关部门另行规定,经费可能会发生变化。 专题5:高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对原有方案进行了细化,经费适
39、当缩减。 说明: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针对目前网络应用类型增多,为了加强网络流量的监测和管理,对建设方案进行了细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由集中式改为分布式;流量监测系统由原来的核心路由器端口扩展到接入路由器端口;新增端到端的应用流量测量。 专题6: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经费适当缩减。 说明:原来建设方案中公共服务系统和视频服务系统需要自行研发,并且研发费用相对较高。由于目前这些系统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因此,目前的建设方案中,安全服务系统适当缩小规模,视频服务系统由原来的研发改为购置相对成熟的高质量的视频会议系统,并在主要城市提供
40、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服务。 专题7: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和扩展 建设内容没有调整,经费适当缩减。 说明:根据评审意见,对相关系统研发费用进行了适当的缩减。 第5章 与原可研报告的对比 一、细化补充后项目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对比 表5-1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对比 原可研报告建设目标 细化补充后建设目标 • CERNET传输网带宽能力达到1000G以上,其中传输网主体部分的设计容量达到800G,西北、华南等支路设计容量达到80G。 • CERNET主干网核心节点交换能力达到T比特,总设计带宽450G。 • 为1000所高校提供100M以上高速接入的能力。
41、 • 与国内外主要互联网的互联速率均超过1000M • 健全和完善高性能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完善大容量重点学科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 CERNET传输网带宽能力达到1000G以上,传输网所有部分设计容量达到800G。 • CERNET主干网核心节点交换能力达到T比特,主干网总设计带宽达到500G,增强核心节点能力。 • 为1000所高校提供100M以上高速接入的能力,为其中的100所高校各提供1G接入能力。增强节点接入能力。 • 与国内外主要互联网的互联速率均超过1000M,总互联带宽达到100G。 • 进一步健全和
42、完善高性能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共应用基本支撑系统,完善大容量重点学科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二、投资估算对比 根据细化补充后的建设方案,以及经费缩减的要求,对各个专题的建设经费进行了初步估计,项目总投资需要3.2亿。各个专题的经费调整具体见表5-2. 表5-2 投资估算对比 专题名称 原可研报告 投资估算(万元) 细化补充后 投资估算(万元) 传输网扩展和扩容工程 10479 10000 主干网升级和扩容工程 7560 8000 核心节点和高速接入体系 6468 5500 国际国内互联系统 1800 1800 高
43、性能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系统 2927 2200 公共网络应用基本支撑系统 1050 800 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 1535 1200 项目总体 4421 2500 合计 36240 32000 本规程适用于大连特钢公司380mm×490mm矩形坯连铸机技术操作。 6.10.21将事故枪放回到固定架上。 7.事故操作 7.1.事故关闭 当发生钢包穿钢、中间包穿钢等紧急事故时可以不通过常规操作进行处理。大包滑板穿钢时按下操作盘上 “LADLE E-CLEAR” 按钮将大包事故旋转至接收位。在旋转过程中按下“EMERGENCY STOP”钮转台将停止
44、转动。中间包发生穿钢时,按下“TUNDISH CAR E - CLEAR”按钮可将中包车开至预热位。在行走过程中按下“EMERGENCY STOP” 钮中包车将停止行走。 7.2.塞棒故障 7.2.1塞棒自动控制系统及电机出现故障立即终浇。 7.2.2塞棒断裂或开口度低于10mm铸流无法控制必须立即终浇用事故闸板切断铸流。 7.3.冷却系统故障 7.3.1结晶器水流量或压力低发生报警需立即终浇。 7.3.2二冷水流量及压力低但未达到报警值时可降低拉速至适合水量值浇钢。 7.3.3二冷水流量及压力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终浇。 7.4.漏钢目 录 第1章 补充报告的总体说明 1 第2章 原可研报告主要内容 3 2.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3 2.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3 2.3 投资估算 6 第3章 近两年的需求变化分析 7 3.1 2007年所做CERNET主干网流量预测 7 3.2 近两年CERNET主干网流量实际情况与预测 8 3.3 CERNET主干网流量类型分析 9 3.4 需求分析结论 12 第4章 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13 4.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3 4.2 项目建设内容 13 4.3 项目建设方案的细化和补充说明 16 第5章 与原可研报告的对比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