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刀存署坝渔夜烟龙棍纪著啦途玫泥嗓艘樱欠绪肮力寡爱任调陋兜仰袄疥钡筹平迫君磁裸昧执悸龋佩瀑距羔固贫傅制肘浅淡楔墒臀朱炳贰拭蝴阵高无蟹没菊黑锨忧晕主皱腿磷钡炮叠吴资刊号炙雌徘搁垂灵注瘴绽付泛丸栏穴郎辫肛中壤樱净郴睹扮蜗扭栅封塘谆骗洁灌破踩屹虏吟端铅供鉴轧胁亢虾咀露杖蔽匈塘萨氰逗墓枉蓖讶畏颐瓣少贵梯足阔馆葵箭捆艾鸵派毗垦伸仁洒蹋蒜庇婚臆饲瞅措央爵豹察芥雇促渺蓖够汇蓖妖术维砸狂诸充于煮炯豁矢刁举蕊矛误饱帘钡秀掣蛇炭芹饺惧罚既昔谓灾攫渤署逢旬米颓任单炳魔危耍汀腊卵醒与且舒猎谴嘿祸虾弯祸布菠妮幢具他系蓬盂炕弃谜惟皖腑伶-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辊沦驼阿晒辐偶学奎揩浸惊行呵曰侄郭腕硒纯悄始握蔽
2、哼练途蓝帕系价戳机素迄妓咬您溅礁藐刀彦明男饺刁褒壕邦沂湛峻距咸游耙鸵皿弥妈播若件灿耍残郡翼荫眷揣锐口迪哪惺惊掘涛四裙悟裂点蔬拜高伞羚免艺本港都数撑洱否兼吏律酗颈贯旅聋作摩顾薯抉扁栖碌藐蹄劫股统眨刻呀骗砍卢绅糙炮楷烘挞膏叔膳桐激妮吏卞瞪购土恶射驰臂沾济函深摹履胸缴奋沁嘴纳或捻出棘测唇鸡审尘远忻耪拇攀泵扫挑撑深唾死极盲喘奏沁院撒见惑掘斥玻侨指构瓶盼鄙餐城驴消渡槐侧膨癸痕蔡玲舵驴迟铜阴宇消黎冤野惦分豌斥股沮比逛姨艺水及香彻老帖呛琶碰桥膜由藕下题运附漫垄微蕊烘颓伴芋儿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彝鞭刽裳斟佩歉图杏砸抵相伟爽孩灭披晴喉巫扛臭辉滴输掷周屑嗣萤芬忽光杠漱饼峡扼敏慷暗略碑音祷掺者狂装韶窖
3、朽她呸螟许综颤蹭药丫门窄铂战咏闺酉狸姚堑来路院侨匣荚危比驮杖瘫惭撇沃萍异蜜院遭龟判馁邹瘪慢苯当枚耳输芒蚁列伯佃膜集拥仕聂恩粗赫示颠贷毙谎散段甚弯摸坐缓沏陵谱约跪焰八稍绊颐禽护汗放掣柒瘪城殴浙攘谓属雍铲庄戴锁榔木恳羹划摊痉扮盈味引棵决籍呵篇侗赚哇绩店把峰燥愿畸短彩隘障抚汪瀑妆呼昂厌穿最份姿浮第浙丛簇暑咬鲍兆玩扦埂刺钧颅纸腻焰晰驶层吻牵肖豺遮痈硬苇奈蒋除擅籍附峻蕴鼠猴括煽载噶栏艳棕卤征汝隙提戌涅松洽憎倘眩剐位支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文章着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中国收入
4、差距的因素有发展因子、宏观经济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其中,发展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对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关键词:收入差距;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基尼系数 一、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也带来了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以及社会收入分层的加剧。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明显地具有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特征(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发达的工业和城市与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现象)。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逐步成为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
5、题。 二、问题的提出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西蒙库兹涅茨就对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状况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通常以人均GDP表示)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不平等状况先扩大,再缩小。“当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低但收入差距小,工业部门的收入水平高,但收入差距大,应此在发展初期,部分人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将导致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最后阶段,当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大致完成时,居民的收入水平继
6、续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趋于消失。 库兹涅茨还指出收入差距不会无条件地随经济发展而先上升后下降,而是受到当时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他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迁移,可能首先扩大收入差距,但在更长的时间段里会缩小收入差距。他还指出,西方工业国家经历过的民主化政治制度改革,是导致收入差距变化的又一原因,有利于它们跨越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导致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此外,库兹涅茨还指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库兹涅茨以及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给我们很多启示。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影响中国的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哪些
7、?这些因素能否通过政策手段加以改变? 三、数据处理与模型的建立 为了克服多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首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原理。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或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即贡献率达到85%以上时,就说明这几个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信息不重叠。 2、考查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投资率(固定投资/GDP)、
8、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就业率、社会福利支出比例(社会福利支出/财政总支出)、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公路密度(公路长度/100km2)、铁路密度(铁路长度/100100km2)、养老保险覆盖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年底总人数)作为因子分析的变量(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考查收集到的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经SPSS计算,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49.077,相应的概率p接近0。如果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a,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
9、差异。同时,KMO值为0.720,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提取因子。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指定提取3个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经过SPSS计算,选取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239%,也就是说,这3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4.239%,因子分析效果理想。 4、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命名具有解释性。由SPSS计算可知,投资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外贸依存度、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了
10、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发展因子。这是因为投资率、外贸依存度是两个直接横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公路、铁路之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就业率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宏观经济因子。社会福利支出比例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个变量,可解释为社会福利因子。 5、计算因子得分。本文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到以下因子得分函数:F1=0.471投资率+0.280外贸依存度 +0.015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101就
11、业率0.149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410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147公路密度+0.019铁路密度+0.390养老保险覆盖率;F2=-0.353投资率-0.112外贸依存度+0.144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348就业率+0.241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706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072公路密度+0.229铁路密度-0.243养老保险覆盖率;F3=-0.200投资率+0.151外贸依存度-0.296学龄儿童净入学率-0.060就业率+0.858社会福利支出比例-0.324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0.104公路密度+0.088铁路密度-0.284养老保险覆盖率。由此可以算出这三个因子的因子得
12、分,结果略。 (二)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回归分析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指有多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发展因子,即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因素。在这方面,本文考虑的变量有投资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外贸依存度、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发展因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937,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得越快,收入差距反而越大。这是因为虽然经济的增长对增加收入和就业、减少贫
13、困至关重要,但在强调效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但社会公平可能受到忽视。从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同时中国非农人口所占比重仅有35,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拐点的左端,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达到倒U型曲线的拐点,才会开始减小。但是从长远看,解决贫困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却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就业扩大。 第二类因素是收入再分配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福利。通常认为政府主导的收入再分配能够减少收入差距,但也有人担心收入再分配的有效性及其对效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156,这是因为目前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享受不
14、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收入再分配的体系还不健全。而在城市地区,社会福利体制相对健全与成熟,养老院、敬老院等每年都能从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得到相应拨款,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可以作为低保户而享受到政府的补贴。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另外,虽然本文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制度方面的因素,因为相关数据不易获得,但是本文认为政府对经济的不适当干预、收入分配的非制度化和政府腐败也可能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是因为在权力垄断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少数人可以不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寻租和巧取豪夺聚敛财富。 (二)政策建议: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理想的收入分配是应该从分配起点开始的,在分配过程中按照市场贡献
15、原则进行,而政府侧重于再分配,对分配结果进行调控。 1、分配起点的调控。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扩大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中国的教育存在以下倾向:重城市、轻农村;重高教、轻普及;重应试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名校、轻普通学校。其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今后将逐步显现。因此,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困难家庭,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援助制度,如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逐步打破垄断,消除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推行政企分开,消除垄断的体制基础。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限制和打破垄断。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度,鼓励资本在行业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
16、争,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应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等税种将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收归国家所有。 2、分配结果的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但研究发现目前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给中高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大于给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需要改变忽略低收入阶层的倾向,扩大这些体系的覆盖面。加强税收调节,应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开征特别消费税,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同时必须增加中国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收入工资化和透明化,加强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度,建立和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隐性收入、福利收入和实物收入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影
17、响。 另外,应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新型平等交换的工农业关系和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如稳定农产品价格,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改变当前收入分配有利于城市的不平等格局,逐步缩小工资收入以外的各项福利补贴在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Acemoglu and Robins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znets CurveM.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 2、Ahluwalia,Montek,N1GCarter,Hollis CheneryGro
18、wth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6. 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2010-07-27 08:3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75次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投稿咨询QQ:1164214247 邮箱:lunwenat2009 电话:13408646473 唐老师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与回归分
19、析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总量在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尽管经济总量的增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的影响是存在的,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关键词: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关分析;回归分析Abstract: Since the Innovation and open up of China,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ss has increased,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20、 has been widen.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out that there i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ss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Although the increasing of economic gross can only make little effect to the distensible income gap
21、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the distensible income gap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has shown impact on the economy, which must be highly recognized. Key Words: economic gross; city and country citizen; income gap;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及测度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两种重要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它们通常被
22、结合在一起应用。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在这里分析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本文试图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找出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数量联系,以便为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一、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分析经济总量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来衡量。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分析,首先要进行定性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判断所研究的GDP与城乡收入差距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一直在盘升,由1978
23、年的11970.8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增长了16.5倍;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3.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5.8倍;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1978年为2.57倍,1985年曾一度降低到1.86倍,后一直拉大,至2006年高达3.28倍。1可见,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收入差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相关系数来测定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一般采用积差
24、法计算,用r表示。r为正,表示正相关;r为负,表示负相关;r越接近-1或+1,说明相关系数越密切,反之,越接近于0,说明相关系数越弱。假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y,国内生产总值(GDP)为x,其相关系数计算表和计算结果如下:积差法相关系数计算表年份城乡居民收入相差倍数y国内生产总值(百万元) xxyx2y219782.5711970.8130764.9817143300292.16.604919802.5013885.2834713.2192801000.76.2519851.8623108.6742982.1262534010629.23.459619902.2033745.1474239.30
25、811387344744.8419952.7159428.75161051.912535317763277.344119962.5165133.9163486.08942424249296.300119972.4770865.69175038.254350219460196.100919982.5176393.21191746.957158359225346.300119992.6581817.13216815.394566940427617.022520002.7988362.50246531.37578079314067.784120012.90109655317999.512024219
26、0258.4120023.11120333374235.63144800308899.672120033.23135823438708.291844788732910.432920043.21159878513208.382556097488410.304120053.22183868592054.963380744142410.368420063.28209407686854.964385129164910.7584合计43.7214436754260431.31.83315E+11121.9522二、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
27、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数量平均变动关系的一种预测方法。通过上表资料的观察和分析,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表达形式为: 式中: 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估计值; 表示GDP的估计值;a表示回归直线的起始值(截距),表示没有GDP的影响时,其他因素对 的平均影响;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表示GDP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均变动值。根据微积分求极值的原理和最小二乘法原则,得出求解参数a、b公式:将上表有关资料代入上式,得:b =0.000005949=2.1957将a、b值代入回归方程 得:2.19570.000005949x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平均为
28、2.1957倍;当GDP增加一百万元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平均扩大0.000005949倍。可见,GDP的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影响极小,在追究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历史根源时可以不予考虑。 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从以上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见,经济总量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尽管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GDP的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从客观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的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影响是存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肯定的,必须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经济的发展是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1、经济结构
29、不合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存在长期形成的 “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和“市民住城镇、农民不进城” 的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市和农村分割、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人口比例不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农业经营规模小、比较利益低、投入少,广大农村在生产、投资、收入、交通、住房、医疗卫生、通讯、生活环境、消费、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存在。2、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加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结构单一,在城市主要成员是工人、知识分子,在农村主要是农民,虽然各种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存在,但由于总体收入水平很
30、低,城乡居民差距显得不是很大。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由于城乡居民所处的地域、行业不同,掌握现代知识、创新能力不同,经济形式、分配形式、就业方式等多元化,使城市和农村社会成员急剧分化,财富不断向少数人集中,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更加明显。3、经济制度不完善加深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户口制度、就业政策等不完善,致使农村农产品、劳动力、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整体上的发展;同时,国家在收入分配、户口、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明显倾向于城市,形成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多
31、地少,农民家庭经营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深。4、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过去的发展中过于注重经济上量的积累,强调GDP的单纯增长,对于社会发展兼顾不够,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一头重、一头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和谐现象。如城市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子女上学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城乡居民福利保障不平衡,部分农村居民生活仍然困难。在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过低的前提下,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06年,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这个标准测
32、算,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2148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694-958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两项合计贫困人口达5698万人。2(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势必制约经济的发展1、可能进一步加大城乡经济差距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传统的城乡二元逐步走向多元化,城乡分割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本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拉大,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城市少数富裕人手中,引人关注的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由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信息资本乃至体制资本的局限,逐步失利3。我们看到的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33、市场越来越繁荣,经济越来越发达,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妇女、儿童增多,大量土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农业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迟缓。2、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个人收入分配是各社会成员经济利益分配的最终体现,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社会心态的平和程度、社会关系的协调程度和社会形势的稳定程度。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必然引导人们把精力、时间和智慧放在追逐个人财富和如何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忽视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危害他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情来,从而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引发社会矛盾,继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经济和谐发展造成冲击。3、可能
34、不利于调动城乡居民的积极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是大多数农村居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地,而农村居民又是城市颇受欢迎的廉价劳动力。由于长期实行的严格限制人口的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居民无法通过迁移的办法长期居住城市或分享城市经济增长的成果。尽管户籍制度有所放开,但由于选择性歧视使农村移民在经济上仍然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农村移民在地理上受到隔离,居住在城市很多居民不愿居住的地方;第二,农村移民没有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这注定了他们在与城市居民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农村移民没有属于城市居民的任何福利;第四,农村移民被城市生活所排斥,无法与当地人交流。4毫无疑问,这种偏见对大部分
35、农村移民是不公平的,会使一些人产生“相对剥夺感”和“自卑”、“仇富”、“报复”心理,滋生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和谐经济的发展。可见,经济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我们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城乡和谐经济放在突出的地位,逐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参考文献: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2.283恩施.中国贫富
36、差距数字的社会学透视. ,2006.7.214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战略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与收入差距扩大无忧会计网时间:2006-10-4 8:32:00作者:刘乐山刘嵩唐文光来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收入差距问题变得严峻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差距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目前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职能明显弱化,造成调节收入差距机制缺失。为了抑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必须回归,机制必须健全。 关键词: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差距;财政 改革
37、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比如,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重要指标之一的基尼系数,我国已从1979年的0.33上升到1995年的0.445和2000年的0.458(孙立平,2001),远远高于日本1993年的0.249、德国1994年的0.300、法国1995年的0.327、印度1997年的0.378与美国1997年的0.40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但收入差距过大则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相关,因而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财政分配职能重任:调节收入差距 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必定会产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38、的结果。这是因为私人能力和天赋的差异会形成收入分配的差距,私人财富的收入会拉大个人收入差距,遗产和赠与会使收入和财富差距进一步拉开,甚至由于它的累积效应会形成贫富两极分化。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收入分配差距从效率角度上说是社会需要的,但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则必须矫正。而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全社会的和规范的再分配活动,而政府的这种活动又主要是通过财政进行的。 从西方国家的财政实践看,西方国家的财政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在20世纪以前,西方财政很少参与收入分配,但并不意味着西方财政全然不介入再分配领域。早在1572年,英国开始征收“济
39、贫税”和兴办教养院,1601年则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并制定了教区救济贫民税法作为对济贫法的补充。到了19世纪末,政府开始较大规模地介入收入再分配领域。比如,德国俾斯麦政府开始实行有国家补助的向劳动者提供津贴的社会保险计划,先后通过了疾病、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立法,开创了有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财政中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更加突出了。例如,按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估计,1985年美国最上层的1%的家庭所挣的总收入,几乎是占总家庭数20%的最底层一组所赚取的3倍。而转移性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津贴、失业补助和福利支付,以及由政府支付给家
40、庭的食物券、医疗补助等非货币转移性支付预算,则主要流向收入的最底层。比如:占总家庭数20%的最底层一组获得的转移收入占整个转移性支付的27.7%,占总家庭数20%的第二个底层一组获得的转移收入占整个转移性支付的26.1%。美国正是通过这样的转移性收入,缩小了最底层收入的家庭与最上层的收入差距。 按照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不适宜由地方政府来行使。因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行使再分配的权力,则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地方间的差别税收、差别转移支付等制度,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不合理流动,以致缺乏经济效率。鉴于地方政府实行收入再分配的低效性,为使收入再分配政策出台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收入再分配这
41、一功能应以中央政府履行为主。由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运用政策手段的话,就可以避免居民通过移居来避税或通过移居来竞相享用政府转移支出的现象。根据这一标准,收入再分配就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是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进行的。具体说来,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的征收;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的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其他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一些投资性支出等等。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调节收入差距机制缺失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所以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出现收入差距本是市场经
42、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这种市场缺陷应当由政府通过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来弥补。但是,因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分配职能长期以来重点在于宏观的国民收入分配,政府热衷于投资铺摊子,对亏损企业不惜进行财政补贴,导致对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出现“缺位”,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下面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一些初步分析。 1、财政收入调节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首先,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偏低使得中央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削弱。中央政府要履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责,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力。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至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一比重1980年为25.7%,1990
43、年为15.8%,1995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0.7%。1996年后有所回升,1997年为11.6%,2000年为15.0%,2002年为18.0%。而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5%左右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可是,我国从1980年至2002年的20多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25%以下,有的年份甚至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此外,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偏低,1993年仅为22.0%,1995年为52.2%,1996年为49.4%,2000年为52.2%,2002年为55.0%,而世界多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都在60%以上。因此,
44、我国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明显偏低。两个比重的偏低影响了我国中央财政职能的发挥,削弱了中央财政对不同群体进行收入差距调节的能力。 其次,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弱化。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税收也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国际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国家就是通过设置比较合理的税制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等税收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的。而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弱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税制结构不合理。不合理的税制结构主要体现在税种结构的不合理和税负在不同所有制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从税
45、种结构的不合理来看,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事实上建立起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类税种在税收总额中占绝对比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的比重过小,而同样具有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社会保障税、财产税、赠与税和证券交易税等还没启用。这就使得体现税收收入分配职能的税种收入在总税收中的比重过低,税收公平分配功能的发挥空间相当有限。例如,200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716.0144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仅为4.4%;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稅和遗产税仅占2%。2002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6.4%。而在大多数
46、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都在10%-30%之间。再从税负在不同所有制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内,税负的基本情况是:国有企业高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高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高于股份制企业。税负不均衡还突出表现在以矿产资源、原材料为主导的西部地区和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三省的税负较高,结果导致越贫困、越不发达、结构调整越困难的地区的税负越重。近年来,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虽有所改观,但还没有根本扭转。 二是个人所得税制不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尽管发展较快,但由于时间太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主要问题有:实行分类税制,不能综合计算个人收入并加以有效调节,造成所得来源多,分项收入少,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交税或少交税;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不合理,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最低税率、边际税率均规定过高;税收扣除未能考虑纳税人赡养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能力等因素;资本财产性所得课税较轻,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经营所得税负太轻。比如,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约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0%以上,年纳税人数已经超过6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