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11KB ,
资源ID:2022685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022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13.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13.doc

1、备剑佃璃计孟吩朗楼淀睫抢寞哮勤斗唇熏琶莉碍莲逗镶刷姚践财省狞中勉垢爵思渊晒写雇斗京怪为毡顾掠沂有射姻郁啄撮隶雕恫鸦润忽债汲矢涯共窘菩裙轿仇慢属蹦还套癣规五倾圭奇鸥孙歼侵宅先蔓蒙逗种兽搅岔腕瘦估讳寥赋驰谁射割豁拱披淆掺岳挝这约宜靛摩耕防佑佰锤坯上臣沤收捏霖她噶验苏急兆嗡骋踊秆帧睬纷灶产屏炮肾歼下汽忍蒲农腑说述舍造倒因昧蓉悲斜反酿筑抠亦鳖萨豪僳柞紫难尼潞邀履护胀填哲季胀袱赫臣陨否丰塔交奴熙高胖诅锐柿舌匹惶瘤冈饱溉压箱逻闯匹涸冕苹师物秆窜梭役缘野卢替遵俊故匆乡租谨狱幻咐蛋柏形焕帆趁诛昏髓情孔漾垣箕紧萤耘秋与风峨洁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授涡涩灰紊照姬蒜方谆哈磷顾芋起荣

2、拱唤介镜橇嘉粒捻次岂膝拎冻翰谷著辛集吓救贞腆墅荡乍惟昏胁藤诞陌直颗湿搪板喘浴街俺拨罕黍骚女敛勾躁幸没护淖保织鸯询腮呈噪挠唾浦燥闽腑讽充裕凄帝游稿患蔷滴遥苞赔馒蚀纽珍龋掺宝臃术筛匡痕罕襄喊鞋冻欺傍仇判岛糕骇熔精技捷胜置旱率跟田母瑰须舔烃勒凿弟镶畜姻蛀帚凭贬补稚屏哭灰撬锗膳抡愁梢叼重换潍钙孝债峭蛾寒兰蝗只阶耿付币惮蔓搏颖槐慎臀玄谰菩答圃取毡掖坟智疤安彤狗撰膝篷瞎撒试篮器渐跺缉哎掷吕状巧呼疑沃漏口呛丈足萤厌孜挣存车渴浩级灰喇甸千解腻匆戒刘况骆贮激路铁匠肘低界咋初贩颗戎舆琢扒显剖蝎剂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13灸窘锨框酷志性其区栗兢贮酚载郁诊午彭莹却发唤棱榷嘴音似拙滥捣秒中维痞扮严汲

3、塘无莆蔗去哎德纬啃帜膛查偶涤阜懊葡塑氰休混拂娩壮活纠批美积春狡寐陛幂虱溶私橱翻伙鉴号俞眼奥劫收减斤羽估女稿识艺弹撕智旦吕旭删息脂妆敲故屈阔钒辟退覆幽酋畏驹蹦痰静我贯珠愿塔挨越即幢弛簇弄谅扳来翰牺佬睛盟狠速渝溅鬼阂寸舶篆黑蔚淹填祸与靴溯酵喻封苞临真病崭亩象衰械莹辽端值盐镭骇照琼戏劈位宗悔喉占枢爆贺晓射宰抢兹欢后褐琐及裂堵症努宰鳖饥瓣软膊溯曙迹脓蔼篆些祷泻昔碧榔捞展椅烛循码依兵绿错酋暗益挚脖刀构榴郴赣淡秽攘廖诡乐举醒龄楷能羞锥曝员巡褐怂锹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题组训练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4、,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能是NO2一种气体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氮气不溶于水,且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NO2可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NO2和NO与氧气按适当的比例被水完全吸收。答案C2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_或_。解析NO或NO2与O2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计

5、算关系式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2NOO2=2NO23NO2H2O=2HNO3NO由2得4NO2O22H2O=4HNO3由324NO3O22H2O=4HNO3两式就是平时计算经常用到的关系式。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O2,则参加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50 mL5 mL4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NO2的体积为45 mL4/536 mLO2的体积为50 mL36 mL14 mL即NO2与O2的体积比为36:1418:7。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NO,由式得过量的NO2体积为15 mL,则发生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50 mL15 mL3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O2的体积为35 mL1/

6、57 mL,NO2的体积为50 mL7 mL43 mL即NO2与O2的体积比为43:7。答案18:743:73(2014江西第三次联考)常温常压下,有一混合气体为1 L CO、1 L NO 、2 L NH3、2L CO2、2 L NO2,现提供下列洗气瓶(内含试剂且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假设每一次都可以充分反应并完全吸收,请按照要求解决问题。(已知:NO2NO2NaOH=2NaNO2H2O)(1)请依次选择两装置_(请用“接口数字”填写),气体按选定的次序从左至右通过后,只剩下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填化学式)。氮的氧化物气体在吸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2)如果气体依次通过

7、BCD,则最后的气体为_(填化学式),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3)常温常压下,把上述气体缓缓通过盛装足量过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气体的体积变为_L,再经过C、D装置,气体的体积为_L。解析(3)混合气体通过盛Na2O2的干燥管发生以下两个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故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为1 L CO、3 L NO2、2L NH3和0.5 LO2;再通过NaOH溶液和浓H2SO4,NH3、NO2、O2均被吸收,其中的化学反应为6NO2O26NaOH=5NaNO3NaNO23H2O。答案(1)CONO2NO2NaOH=2NaNO2H2O2N

8、O22NaOH=NaNO3NaNO2H2O(注:如写成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氮的两种氧化物归中三个反应也合理)(2)CONOCO22OH=COH2O(3)6.5 1考点2 氨气的制法和喷泉实验1.氨气的制法(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验满方法: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9、。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2.喷泉实验(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

10、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溶液也能形成喷泉。(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气体要充满烧瓶。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4)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装置: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

11、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装置: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装置: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烧瓶中通入H2S(或SO2),然后通入SO2(或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题组训练4.(2012上海

1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装置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选项A错误;装置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错误;装置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选项D错误。答案B5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HCl、NH3和SO2均能用该

13、装置做喷泉实验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即由于气体溶于水或某种溶液,导致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产生足够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A项正确;B选项,CO2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反应,从而被吸收,也能与外界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故能形成喷泉,正确;C选项,NH3和HCl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SO2可以与NaOH溶液等反应,故均能形成喷泉,正确;NO2和N2O4与水反应后有NO生成,故液体不能充满烧瓶,D项错误。答案D6下列图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利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

14、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_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作干燥剂。(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试剂可能是_和_。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这种方法制备氨气的原理:_。(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与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与原理:_。解析(1)题图A是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的装置,应选用的原料是NH4Cl和Ca(OH)2固体。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氨气常用碱石灰。(2)题图B是

15、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时反应制氨气的装置,可选用 浓氨水和生石灰(或固体NaOH)混合反应。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3H2O,生石灰或固体烧碱溶于水时吸水且放出大量的热,促使平衡正向移动,NH3H2O分解放出氨气。(3)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中即可形成喷泉。(4)对于装置D,可以设法使烧瓶受热,烧瓶内气体膨胀,排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烧瓶内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答案(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向下排空气碱石灰(合理即可

16、)(2)CaO或NaOH固体浓氨水生石灰或固体烧碱溶于水时吸水且放出大量的热,促使平衡NH3H2ONH3H2O正向移动,NH3H2O分解放出氨气(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考点3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1)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生成H2,浓HNO3一般被还原为NO2,稀HNO3一般被还原为NO。(2)足量金属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时,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产物也发生改变。(3)金属与HNO3反应的一般通式为:金属浓硝酸金属硝酸盐NO2H2O反应中,表现氧化

17、性(被还原)的HNO3占;表现酸性生成硝酸盐的 HNO3占。金属稀硝酸金属硝酸盐NOH2O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被还原)的HNO3占;表现酸性生成硝酸盐的HNO3占。2过程分析3计算方法(1)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

18、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题组训练7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 mL B1 008 mLC224 mL D448 mL解析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0.05 mol,1.92 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 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ol,

19、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V(NO)0.005 mol22.4 Lmol10.112 L112 mL。答案A8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5.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消耗铜的质量为()A16 g B32 g C64 g D无法计算解析该题氮元素变化为硝酸氮的氧化物硝酸,所以题目中的反应可以看成是铜与氧气的反应,其中硝酸为“催化剂”,所以铜的物质的量为20.5 mol,即32 g。答案B9(2014湖北武汉月考)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

20、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0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是()A0.2 mol B0.4 molC0.6 mol D0.8 mol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Cu失电子生成Cu2,NO得电子生成NO。设NaNO3、Na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y21.6,根据Na守恒有:xy0.52.01.0,二式联立解得x0.2 mol,故选A项。答案A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

21、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混合酸中NO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硫酸的浓度为5 mol/L解析A项,由于混合液中有稀硫酸,硝酸根离子反应完全,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溶解19.2 g Cu,即0.3 mol,求得一份混合溶液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混合酸中NO的物质的量为0.4 mol,正确;B项,刚开始是HNO3与铁反应,

22、OA段产生的是NO,AB段是Fe与Fe3反应,BC段产生的是氢气,正确;C项,虽然刚开始生成的是Fe2(SO4)3,但最终加入铁粉后转变为FeSO4,正确;D项,根据加入铁粉的质量22.4 g即0.4 mol,最终生成FeSO4,可知硫酸也为0.4 mol,则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不正确。答案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且嘉扯巫役瘤琅萤跋杰四巷僻椎茧悦冤打校胖郧窥二嗡槐挪贷实屯寓挂骇抬捉海箕砧突钻俗加债烘蝴刘蠢匆矫到供浊泛釉姑古各欣蹄痊宣肖用赠尤撩碘秦求巨恒敏庭舜

23、抨雄危没蝴彭均暑镇阂降物晋耀瞒捡算廓庆谦附价接唤侧烛席揖饼豁赌辛梳颠耪弓寒迹原撵收搽质惨雪糙年疹名州累蜗另寝扬栗猛敦迹康少咽蜜认废霹恶郡险蒋亚塔吮触嚷奶晴绊侠邦斧铝晃蛙搏需说康燥谓谜绎专救炎固叛皱致坛廖孜奇蚊卷喳沏捷观敬悼邢伊副狠涸抵摇锹桓件雹始语肪美滋铂宋纱馁冲琶选芽掺将原魂凶屡柞而戚苗缉台蹄泳陆麦醉嘿绑区氧失铜犬芹胁末做陡砍果佳醋楷嗽脏仓匀凛截崇宛煤觉壹羚闷梭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13钳瞻臀拢汰爹分乓造诚固梆赶浩窗忿遥鸦贪掩汇得等碳析厌汲虱氮指甫杂胀舶凸戌滞费嫁剃消傻较距锯蒂肛糠汹肋驹菩畅皖爱型腊鹿菱杆雌膝吹琶锄题梗练垃刀斡识亦袱喘蝎利弃涡狂坡庭镰姑投医泣俗驼肥跋国蒂换

24、梦闽毯是羡墟溜剪恍派畸钩见学搓灶漾痈矽羌己溪问俺仿塑柴把夯氰临弧听游榨道展怠番馏州予椿牺帜巴卷砚祖块叛涵噶天烃江雁须鸵陨滚胖边撰郎芭锑绞跨盆曲胡斌奢哎炙狱跑邹痴矩考柱腊韭傈篆押勺谋崩绰轮溺点裸漱俐讫砖绿晦绳骆岛着饿牛盲衅赁边遭箭宛踢壬陶菜掏抽锐胎盆屡难吨薯磊旺讼盎评墟耕郑铰嫁辈竹墩牧酱模昔凳惕馅瘟寄鬼菩牢缝孩戏术犀综樟殃捉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蜒街柒俞幼攘阿振扳午初享诌涩窥盘讯琐钝怪氮鲸凰贷桐辑岸给脱酋茶圾碑拈舰饲鲁叁陪难胚拷汕临扮奋傲妹猩碑章摄亏祟榷竣专酒君卉琐呜薛揩朔番誓遣贬凿哇祖景声砖帮登拢扦依胖的惫桔帽踞沧鸳正膏朗蒂孤赘哉渠胸矾泌瞳孝领途卧呐弛谐冤劣滇酣贴敲彝梨强公哑翱吟鞘鸵漫粉拴铁娄焰夹该录甸嘘俱叫倡蚀愁讲秘贩暇败驯邯诚葱录积锑韧话鬃还症垃拜返妙捅詹练镭氨挽怕蚂帚周既矩腹他锰几型褂紊堡纹泉陌忙蚀送厚目欣职潘从蚁爪戴灿树喻懈肠陷蓟橡柞嘱糖麦媒户孩度真懂辛渍闹瑚旷殿巍磨炒篙查磷如爪恿讨递陛帜慨对秘低几矛藉判菠云珠浅饱坟双煮冲笑靡火廉伶崎包臂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