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n.2024Vol.1学周刊硕博论坛LEARNINGWEEKLY2024年1 月第1 期基于“活教育”理论的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以“甜城文化”为例王媛颖(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 1 0 0 0 0)摘要:基于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注重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创设以“甜城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实施模式,旨在挖掘多元化的教育课程资源,选择适宜的课程建构内容,探索开展本土文化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构建有关本土文化实践活动的园本课程。关键词:活教育理念;园本课程;本土化;课程建构;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D01:10.16657/ki
2、.issn1673-9132.2024.01.0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9 1 3 2(2 0 2 4)0 1-0 0 2 9-0 4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为基础,以本园幼儿的发展状况、现实需要、生长环境为核心,整合幼儿园、社区的各种资源而设计的课程。它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好地为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服务 2 。我们秉承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践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理念,结合本土“甜城文化”,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充
3、分利用社区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不一样的龙舟赛”“资中木偶”“隆昌编织”等体验活动,并调动幼儿的手、脑、口、耳、眼睛等各种感官,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增强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着力构建以“活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体验式园本课程。一、“活教育”思想下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理论分析“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先生在1 9 4 0 年提出的,是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3 。活教育在传统的死教育上作出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改变,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动用儿童的多种感官进行教育,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育内容根据儿童的
4、心理和社会需要来制定,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注意利用环境取材,教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具有伸缩性。(一)“活教育 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他提出做人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目的论”的内涵,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4。陈鹤琴语重心长地指出:“在世界上还存在各个国家时,做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拥有长期光荣历史的国家并尽力来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他也必须热爱生长在同块国土上有着同样命运的同胞们,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即为自己
5、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5 。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关注以“人”(教育主客体)为本的发展,协同家园共育贯穿课程建构与实施始终。第一,包含对儿童在本土文化的浸润中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在实际操作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乐趣,培养爱国精神、合作意识,逐步向“做现代中国人”发展。第二,包含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提升,发展其建设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态度和服务精神。(二)“活教育 课程论“活教育”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作者简介:王媛颖(1 9 9 7.8 一),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29-(1)课
6、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3)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4)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 6 。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应根据目标充分挖掘自然社会资源并进行再利用,采用游戏式体验教学和小团体教学法,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开展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三)“活教育方法论“活教育”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
7、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明确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7 。在实施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关注教育主客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主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以“做”促学,实现“做中求进步”。二、“甜城文化”课程内容体系(一)筛选原则1.适宜性原则在整个资源开发和内容择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增强活动的可行性。根据季节变化不同和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挖掘适合儿童体验的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玩中学”恰
8、恰也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一种学习,不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以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满足幼儿的发展目的为出发点,因此确立了适宜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开展任何活动都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正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活动材料、活动形式、活动场地、活动过程等方面的安全性,要排除一切具有安全隐患的事物,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使幼儿健康成长,因此确立了安全性原则。3.亲历性原则践行所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就是让幼儿在亲自尝试中构建自己的世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学有所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资源看似
9、很好,但却远离幼儿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基于幼儿已有经验,通过角色扮演、工艺制作、打卡拍照等方式,使所要学习的固定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里探索和创新更多有趣的知识,激发求知欲,因此确立了亲历性原则。(二)内容体系借鉴甜城内江一中国书画之乡中小学版教材、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筛选出适合幼儿体验的“甜城文化”内容,包括感传统民俗、寻甜城景观、赏甜城音乐、唱甜城童谣、品甜城美食、习甜城技艺。1.感传统民俗,寻甜城景观大自然是一本活的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和事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甜城”一内江,历
10、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以“甜”而闻名,还是有名的书画之乡,并且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们小班主要从节日文化、甜城民谣人手开展体验课程。第一,丰富关于节日民俗、甜城景观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书籍以及电子资源等与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以表演故事、做手工、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展示。第二,感受传统节日民俗乐趣。幼儿园开展“甜城文化”节日大型专题活动,如内江素来在沱江之畔有“端午节龙舟赛”的习俗,我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开展“做龙舟”“画龙舟”“龙舟赛”等教学子活动,让幼儿在庆祝活动中去感受传统节日浓浓的氛围,体验甜城的民风民俗,萌发热爱家乡
11、和祖国之情。第三,家园合作寻甜城景观。我们不仅会带领幼儿参观“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喻培伦纪念馆等甜城历史建筑,还会与家长沟通利用周末时间,以亲子小组形式参加外出参观活动,以此激发他们对甜城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知识。2.赏甜城音乐、唱甜城童谣在甜城音乐与童谣的浸润中,幼儿萌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及热爱之情。中班幼儿主要围绕民俗童谣、节日儿歌、民间音乐进行探索体验活动。首先,多种途径了解音乐起源。通过翻阅书籍、音视频、询问老人等途径,了解每首音乐、童谣、儿歌的起源,并收集资料,运用绘画、捏泥、表演、讲述等方式开展“音乐缘起”主题活动。其次,体验“传统音乐”,感受童谣魅力。
12、联合社区及专业人士,开设川剧进校园、沱江号子情景剧、内江夜未央、三元塔宝塔镇沱江等活动,在观赏、参与、互动中增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为后续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文化传承,创新歌唱。幼儿围绕音乐、童谣、-30-民谚进行创新改编,开展戏剧扮演、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感知。3.品甜城美食,习甜城技艺我们聚焦地域资源特色和幼儿特点,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宜的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甜城美食、甜城技艺体验活动。大班幼儿主要从特产美食、传统技艺、特色小吃三方面人手。一是创设班级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们巧妙地将蜜饯、王?面、冰粉、隆昌藤编、资中木
13、偶等元素融入班级环境之中,每个班级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相应的区角、户外主题体验活动,并根据学习进程逐步丰富主题墙、环创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二是初步丰富知识,体验操作。幼儿园围绕五大领域、亲子活动、创新实践等途径,开展各主题操作活动,丰富相关文化知识,促进经验增长。如“冰粉?悠悠”主题一一科学冰籽是什么、家长进课堂自制冰粉、艺术设计花样冰粉创新甜品蜜钱和冰粉。三是深人社会实践。我们与家庭、社区、社会相联系,开展了白马石磨豆花、夏月布衣、木偶剧场等实地体验活动,扩展幼儿知识面与视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使静态的“甜城文化”内容变为动态的文化课程。三、“甜城文化 课程实施
14、策略(一)环境支持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特殊教育功效,他十分重视环境对幼儿探索和创造的促进作用。基于“活教育”理念,我们将“甜城文化”元素有效融人幼儿园环境之中,环境的布置主要是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进行布置的,教师起辅助作用,分别创设了各具特色的班级环境、班级学习区以及园级公共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条件支持。1.班级环境根据各年级侧重点,我们围绕甜城美食、甜城技艺、甜城音乐、甜城民俗、甜城景观等子主题,通过幼儿作品、活动照片、亲子合作作品等形式,融入水墨画、编织、辣椒、木偶等本土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本土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一班一主题”“一班一特色
15、”的班级环境,教师也会根据课程进展每月适当更换环境内容。2.班级特色学习区为了让幼儿能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将静态的甜城文化转换成动态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去体悟文化,我们打造了班级特色学习区。如“木偶剧场”主题,由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商议、设计剧场风格、道具投放,共同进行布置,幼儿可以在学习区游戏中进行木偶的角色表演、贩卖演出票、设计剧场牌等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并获得满足感与文化自豪感。3.园级公共区域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培养幼儿的建设能力,我们采取混龄混班的形式,有效利用园级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打造。如我们利用公共区域平台及走廊,以“甜城老街”
16、为主线,分别设置“王?面加工厂”“甜城特产超市”“周萝卜工厂”“松花蛋作坊”,每层楼各具文化特色,通过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人员共同收集本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环境区域材料。(二)园所活动活教育就是动用儿童的多种感官的教育。陈鹤琴指出,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尽量地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 8 。为了拓宽幼儿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我们开展了各项特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学习区活动、一日生活渗透活动,如利用晨间锻炼时间进行甜城民间游戏的玩耍;在餐前活动时间幼儿根据童谣创编手指游戏;在离园活动中幼儿讲述收集到的甜城
17、故事、传统民俗等。在园级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传统节日专题活动,结合园所特有的特色节日体育节、朋友节、艺术节,使幼儿感受甜城的民风民俗,如“庆中秋话团圆”活动、“粽情端午”系列活动、“庙”不可言”迎春庙会等。在外出体验活动中,我们以集体外出、小组外出及亲自外出的形式组织,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体验活动,使幼儿做到真正的“做中学”。(三)教师提升我们着力提升教师对“甜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教师课程建构的能力。在提升认识和了解方面,教师通过实地考察,以园长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程领导核心团队,全方位、多渠道查阅资料以及走访调查,并且每周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提升文化修养,并贯彻
18、尊重幼儿、贴近本土生活、体悟文化的体验课程理念。在增强教师课程建构能力方面,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员来园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除此之外,我们还坚持“走出去”原则,参与夏布艺术进校园研讨会,到多地参与本土文化课程建构的学习。此后,幼儿园开展课程建构专题研讨会,教师进行自主讨论,在实践中反思,不断完善课程建构。(四)社会共育幼儿园充分整合家长、社区资源,开发“甜城文化幼儿体-31-验课程的支持体系,体验家乡的文化,用多种方式感受家乡的美。1.充分整合家长资源家庭是微观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最为贴近幼儿的一层微观系统,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心理状态,对其一生发展影响最大 9 。家长是甜城文化体验课程
19、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甜城故事、甜城技艺、甜城美食制作等“甜城印象”。基于此,我们分别开展了“家长进课堂”“家长助教”“亲子外出”等活动,充分整合家长资源,使家庭与学校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我们邀请了一些“身怀绝技”的家长走进班级,成为“家长助教”,为幼儿展示传授隆昌藤编技艺、黄家拳、水墨画等甜城民间技艺和技法,让幼儿近距离感受并亲身体验,为幼儿进行自主区域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2.开放社会支持体系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运用到的社会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社会支持体系。首先,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我们通过与四川省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联系,得到了非遗中心的
20、大力支持,收集了很多甜城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以及联系了黄氏吹糖人的传承人等相关重要人物。其次,社会各界为幼儿的实地参观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如范长江纪念馆、喻培伦将军纪念馆、夏月布衣夏布文化餐厅、资中木偶剧场等,使幼儿能更多地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自动手来获得知识经验。四、“甜城文化”课程实施模式(一)活动内容:本土文化模式本土文化应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根基,与幼儿具有直接关系。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既能让幼儿体会到本土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会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幼儿知识素养、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修养,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其成为文化传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从
21、本土特色“甜城文化”人手,循序渐进地增加木偶、戏剧、藤编等各地域不同的文化元素,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并逐步过渡到“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理念升华。(二)活动场地:园内园外模式为了扩展幼儿的体验活动空间,我们将活动场地划分为“两层式园内十三联式园外”模式。“两层式园内”分为班级和园级,班级根据每个班的特色子主题进行活动,如大千国画、藤编之艺、?粉?悠悠等;园级则根据“甜城文化”中六个大主题创设环境和开展大型活动,如甜城美食、甜城技艺。“三联式园外”模式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进行园外联合共育,并且结合集体、小组、个人的组织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三)活动形式:生活体验模式基于“活教育”理论
22、提出的“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的理念,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决定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只有亲身体验感知了之后才会对事物印象深刻。因此,在本土化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使幼儿在相应情境中体验感知。五、结语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以儿童为中心,探究了“甜城文化”体验式园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施策略、课程实施模式,注重一切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注重分组开展
23、相关系列活动,集中社会力量资源建构特色的本土化园本课程。幼儿从中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建设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专注力、自信心,具有服务精神,促进了思维发展。本土文化园本课程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宽了教学途径与形式。参考文献:责任编辑杜建立1夏子.对园本课程的理论认识 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 0 0 3(7):9.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2:1 7 3.3 8 虞永平.活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指向 J.早期教育,2 0 2 1(48):4.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1:6 2.5黄书光.回归命脉: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 J.教育发展研究,2 0 1 2(1 2):1 6.6 7 唐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2 0 0 8(1 0):4 7.9安娟.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 0 2 0.-3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