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41 ,大小:6.06MB ,
资源ID:2013919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0139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小儿推拿职业班培训全套.pptx)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小儿推拿职业班培训全套.pptx

1、小儿推拿培训班张超.内容提要中医的由来小儿推拿概述儿科诊断浅析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法以及操作中医儿科常用的其他疗法中医的由来以及中医与小儿推拿的关系中医的由来 第一:远古先民从实践获取知识 第二:从业者将理论应用于指导实践远古先民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中医是由我国远古先民流传下来的医疗方法,来自于我国各组 先民长期生活生产中实践的总结。“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医疗活动”。发源地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在古代,原始人医治自己疾病的经验最初来自生活的实践,例如,原始人在捕猎时身体中扎进了带尖的荆棘,

2、于是拔出木刺,他们最初会本能地模仿许多动物那样用舌头舔伤口,以后可能会把唾液吐在伤口上,然后用手将唾液涂抹均匀,以便使伤口迅速痊愈。如果伤口出血较多,他们会胡乱地抓些叶子,挤出汁或将其揉碎涂抹在伤口上,偶尔他们发现某种植物果然止住了血,于是便记住了这种植物具有止血的功能。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将理论应用于指导实践中医五术山医命相卜 中医在远古是属于经、史、子、集中“子学”的范畴。和中医关系密切、并相互联系的学科统称为:五术。一、山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

3、、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二、医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即现在的中医。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针灸针

4、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三、命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四、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

5、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五、卜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

6、课”。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医易同源”一词,即是中医与五术关系的演变。今古大医,皆通周易,全晓风水,俱会祝由。五术之内容,一通百通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太医”,这说明一个真正有造诣的医生,必须学习和精通周易,盖因为“医易同源”,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阴阳五行于中医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的诊断治疗人体五脏六腑与五行的

7、关系阴阳学说于中医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应用阴阳学说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阴阳匀平谓之平人。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健康包括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

8、衡。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生病。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阴阳的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而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的临床资料和辨别证候。(五)用子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中医

9、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不仅用阴阳学说来阐发摄生学说的理论。而且摄生的具体方法也是以阴阳学说为依据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可以延年益寿:因而主张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2,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五行学说的应用,加强了中医学关于人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更进一步系统化。(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中医学在五行配五脏的基础上,又以类比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

11、以六腑(实际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医五行学说对五脏五行的分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和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4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除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

12、归属于五行外,同时也将自然的有关事物和现象进行了归属。(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1发病: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由于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所以,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2传变: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之间又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因而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从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

13、病时,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由于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分类归属形成了一定的联系,这种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为诊断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根据五行的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综上所诉,中医的产生及发展,是一个由实践中产生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知道实践的过程。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的由来 小儿推拿的作用小儿推拿的由来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的确由来巳久,有学者赞之

14、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那么,小儿推拿则是在前人按摩知识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儿自身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出适用于小儿的特殊的经络、腧穴以及推拿方法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如“匕周婴儿瘛所”治疗儿科疾病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按摩治疗疾病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

15、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的记载,详述了多种小儿疾病的膏摩方法及方药,可见小儿按摩疗法在当时可谓盛行。至明代幼科发挥始见“推拿”一词,出现了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按摩经等大量小儿推拿疗法专著,形成了一批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小儿推拿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理解:早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就接受了母亲产道收缩这一特殊按摩。而皮肤更是人体接

16、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亦是成长中最早发展完备的感官,因此,皮肤是婴幼儿时间最重要的接收渠道。早期按摩就是在婴儿脑发展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小儿推拿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风散寒、扶正祛邪。具体表现为: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

17、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滞颐(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

18、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儿科诊断浅析小儿不会表达,仅凭哭闹传递其身体不适,所以古人称小儿科为“哑科”。治疗小儿病,诊法尤其重要。本文涵盖儿科的四诊,以歌诀的形式,易读、不枯燥,值得花点时间读读。诊断歌诀 望诊 (面诊)望诊为主看气色,白黑透红常态见。白色主寒多虚证,唇甲色淡属血虚。黄色积疳又主湿,久病隐现向愈征。红赤现颧多伤风,隐现青色防抽风。青色主寒主痛惊,青黑而暗多危证。眉蹙必是腹中痛,头摇偎转是头痛。看完气色查苗窍,五脏开窍见特征。目睛青红知寒热,目陷神疲泻脱水。不啼泪汪麻疹兆,瞳孔缩

19、散肾气绝。环口黎青腹寒痛,唇青指青心脏病。舌质红淡辨热寒,尖红心热多烦躁。苔白表虚黄里热,腻湿燥热要分明。鼻涕清浊风寒热,翼翘扇动是肺闭。面黄肌瘦挖鼻孔,伤食已久成疳证。乳蛾红肿肺胃热,三岁多见治有别。前阴红肿膀胱热,后阴糜烂湿热注。红肿褶粗是热泻,色淡褶黏风寒泻。肿胀淡红伤食泻,不肿不红脾虚泻。看三关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指纹辨证,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重”句话。所谓浮沉分表里,是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通过辨颜色和淡滞,可诊断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

20、的病孩。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青紫纹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可兼有呕泄失水、久吐久泄、暴吐暴泄、脾虚引致肝风、手足抽筋等病状。颜色淡紫,则多属虚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若指纹紫滞,推之不畅,回流较慢,多见于痰湿、食滞、郁热、病重时;在热性病过程中,如肺炎、脑炎,或暴吐暴泄、心肺功能衰竭、郁血、缺氧时,可指纹暗滞,唇舌紫绀。闻诊哭声雄壮多实热,咽喉嘶哑痰火攻。哭中惊怖受惊吓,尖细无泪是重症。咳嗽声重多风寒,黄痰不畅是肺热。夜半咳嗽多伤食,冷食伤

21、着最典型。嗳气吞酸饱伤食,肠鸣泄泻肚不宁。清稀腥臭肠有寒,黏滞酸臭多属热。问诊问诊注意听母言,问毕寒暖问睡眠。饮食二便都问遍,疫苗接种全问完。从前得过什么病,证情病因全了然。审慎果敢立方案,箭中鹄心除病恙。指纹切要小儿三岁前,还无法用把脉的方法诊断,并非无脉可诊,而是因为虚实不易确定,难以确诊。小儿害怕陌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忙,而迟数大小已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所以通过指纹和面色病候相印证,这也算是望切两得。三关图谱简析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1 1、定义:、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

22、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方法。2 2、要求:、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轻轻快快、柔和、平稳、着实、柔和、平稳、着实3 3、补泻:、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4 4、介质:、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5 5、顺序:、顺序: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6 6、处方:、处方:手法手法+穴位穴位+时间(操作次数)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

23、阳如:揉太阳100100次、捏脊次、捏脊1010遍、摩腹遍、摩腹2 2分钟分钟 推拿手法分类:推拿手法分类:1 1、小儿推拿八法:、小儿推拿八法:按按、摩摩、掐掐、揉揉、推推、运运、搓搓、摇摇2 2、其它手法:、其它手法:拿拿、捏脊捏脊、捻捻、拍拍法等法等3 3、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骨 垂直方向垂直方向 逐渐用力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按而留之 逐渐放松逐渐放松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 用指

24、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人中老龙老龙内关内关合谷合谷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直推法: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进行;速度易快,200200300300次次/分。要求轻快连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续,一拂而过,以推后

25、皮肤不发红为佳皮肤不发红为佳。旋推法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分推法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也可是曲线的。合推法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与分推法相反。运推法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双手掌夹住一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用

26、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用力对称,快搓忙移。搓忙移。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相对用力捏住相对用力捏住 逐渐内收提起逐渐内收提起 持续不断揉捏持续不断揉捏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称“翻皮肤翻皮肤”)。)。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前

27、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捏脊部位捏脊部位 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穴等。尾骶骨端是长强,尾骶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九椎之下

28、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发际哑门行上至发际哑门行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百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百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

29、为附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二一秩,十九胞肓二一秩,捏脊方法捏脊方法 捏起皮肤,从捏起皮肤,从长强长强穴开始,双手交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捏三提一”法。法。要领:

30、要领:捻动(食指、中指)捻动(食指、中指)捏住捏住提起提起 推动(拇指)推动(拇指)捻法捻法(勒法)勒法):四肢小关节四肢小关节拍法:虚掌拍拍法:虚掌拍 (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心内凹)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概述小儿推拿穴位概述】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刺激点。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

31、取穴法。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特点:特点:1 1、形态、形态点状、线状、面状。点状、线状、面状。2 2、分布、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3 3、联系、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4 4、理论、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名称:名称:1 1、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心经、

32、大肠、膀胱等心经、大肠、膀胱等2 2、人体部位、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柱等五指节、腹、脊柱等3 3、作用功能、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端正、精宁等4 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脾土、肝木等5 5、山谷河流、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山根、洪池等6 6、建筑物体、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天庭、三关等7 7、动物名称、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老龙、龟尾等8 8、哲学名词、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阴阳、八卦等 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头面颈项部穴位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线。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

33、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305050次。次。功效:头痛、感冒、发热。功效:头痛、感冒、发热。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一、一、天门天门【位置位置】自眉心起至眉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梢成一横线。【操作操作】两拇指自眉两拇指自眉头分推向眉稍。头分推向眉稍。3050次次 【主治主治】外感发热、头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痛、惊风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外感头痛。外感头痛。二、坎宫二、坎宫【位置位置】眉梢与目外眦后一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寸凹陷中。【操作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或

34、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向耳方向揉为泻,30305050次次【功效功效】解表,明目,止头解表,明目,止头痛。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头痛,发热。三、三、太阳太阳【位置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锁乳突肌成一线。【操作操作】用拇指自上向下推用拇指自上向下推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称拿桥弓称拿桥弓 。2030次次【主治主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抹、推、揉三抹、推、揉三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四、桥弓四、桥弓【位置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胸锁乳突

35、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作用作用】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官窍。通利官窍。【操作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法。用拇指揉或用拿法。揉揉3050次,拿次,拿35次。次。【主治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头面病:头痛,眩晕,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颈项强痛。颈项强痛。五、风池五、风池【位置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际正尖连线

36、的交点处。后发际正中直上中直上7寸寸【操作操作】术者用拇指端按或术者用拇指端按或揉,按揉,按3050次,揉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作用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关、揉丹田等合用。六、百会六、百会【位置位置】耳后入发际高耳后入发际高骨后凹陷处。骨后凹陷处。【操作操作】用拇指揉。用拇指揉。30

37、305050次。次。【主治主治】头痛、烦躁不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安、惊风。【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多与推攒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合用。八、八、高骨高骨【位置位置】鼻翼旁鼻翼旁0.5寸,寸,鼻唇沟中。鼻唇沟中。【操作操作】术者用食中二术者用食中二指按揉,揉指按揉,揉2030次,次,称揉迎香称揉迎香【作用作用】揉迎香:宣肺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拿风池等合用。七、迎香七、迎香【位置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人中沟正中

38、线上上1/3与下与下2/3交界处。交界处。【操作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术者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中。【作用作用】掐人中:醒神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窒息、惊于人事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掐老龙等合用。九、人中九、人中 第二节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一、膻中一、膻中【位置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操作】有揉膻中与分推膻中、推膻中之分。揉有揉膻中与分推膻中、推膻中之分。揉50

39、100次,分次,分推推50100次,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次,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50100次。次。【作用作用】推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吐、呃逆、嗳推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同用。搓摩、按揉丰隆等同用。二、乳旁二、乳旁【位置位置】乳外旁开乳外旁开0.2寸。寸。【操作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术者以

40、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50次,称揉乳旁。次,称揉乳旁。【作用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呕吐等症。三、乳根三、乳根【位置位置】乳头直下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寸,第五肋间隙。【操作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3050次,称揉乳根。次,称揉乳根。【作用作用】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嗽、胸闷、痰鸣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等症,临床

41、上常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称揉乳根、乳旁。揉,称揉乳根、乳旁。【位置位置】腹部腹部【操作操作】沿肋弓下缘向沿肋弓下缘向旁分推;掌或手指摩。旁分推;掌或手指摩。【主治主治】腹痛、消化不腹痛、消化不良。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分腹阴阳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腹用于腹痛、腹泻。四、腹四、腹【位置位置】肚脐正中。肚脐正中。【操作操作】指揉或掌摩。指揉或掌摩。【主治主治】腹胀、腹痛、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食积、吐泻、便秘。【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合应用。五、脐五、脐

42、六、天枢六、天枢【位置位置】脐旁脐旁2寸。寸。【操作操作】患儿仰卧位。术者用食、中指端按揉二穴患儿仰卧位。术者用食、中指端按揉二穴50100次,次,称揉天枢。称揉天枢。【作用作用】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位置位置】脐下脐下2寸,旁开寸,旁

43、开2寸大筋。寸大筋。【操作操作】用拇、食、中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指做提拿法。35次或次或用中指按揉法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次。【功效功效】行气止痛。行气止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对虚寒性、对虚寒性、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好。好。七、肚角七、肚角 八、中脘八、中脘【位置位置】前正中线,脐上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寸处。【操作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用掌心或四指次,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摩中脘5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推至中脘推至中脘100300次。次。【作用作用

44、】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治泄泻、呕吐、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治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的作用。上操作,有涌吐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背腰部穴位【位置位置】大椎至长强一直线。大椎至长强一直线。【操作操作】自上向下推;自下自上向下推;自下向上捏脊。向上捏脊。35遍。遍。【主治主治】发热、惊风、消化发热、惊风、消化不良、疳积、腹泻等。不良、疳积、

45、腹泻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小儿保健穴;小儿保健穴;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健体。常与推三关、补强身健体。常与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结合应用。结合应用。一、脊柱一、脊柱【位置位置】命门至尾骨端命门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成一直线。【操作操作】用拇指指腹或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上向下直推。100300次次【主治主治】泄泻、便秘。泄泻、便秘。【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相配合。揉脐、揉龟尾相配合。二、七节骨二、七节骨【位置位置】尾椎骨端。尾椎骨端。【操作操作】拇或中指按揉

46、。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次【主治主治】泄泻、便秘、泄泻、便秘、脱肛、遗尿。脱肛、遗尿。【功效功效】通调督脉之气,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调理大肠。【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三、龟尾三、龟尾 四、大椎四、大椎【位置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操作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按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按3050次,揉大椎次,

47、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出现紫红瘀班为度。【作用作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于中暑发热。于中暑发热。五、肩井五、肩井【位置位置】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之

48、中点。【操作操作】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拿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拿35次,按次,按1030次,揉次,揉1030次,掐次,掐35次。次。【作用作用】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常用于治疗感冒、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位置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柱穴旁开柱穴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肺之背俞穴。经穴,系肺之背俞穴。【操作操作】有揉肺俞、推肺俞(分推肩有揉肺俞、推肺俞(分推肩胛骨)之分。揉胛骨)之分。揉50100次

49、,推次,推100300次。擦肺俞部至局部发热。次。擦肺俞部至局部发热。【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益气补肺,止咳化痰。益气补肺,止咳化痰。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能调肺气,补虚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损,止咳嗽,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等病症;如久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等病症;如久咳不愈时可加推脾经以培土生金,或咳不愈时可加推脾经以培土生金,或揉肺俞时可加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揉肺俞时可加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或擦肺俞;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六、肺俞六、肺俞【位置位置】在

50、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脊中穴旁开督脉脊中穴旁开1.5寸处。属足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脾之背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脾之背俞穴。俞穴。【操作操作】揉揉50100次。次。【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健脾和胃,消食健脾和胃,消食祛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祛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病症。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血虚、津液不足等。七、脾俞七、脾俞【位置位置】在第二腰椎棘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1.5寸处。寸处。【操作操作】揉揉50100次。次。【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滋阴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