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5.1全塔物料衡算 F:进料量 (Kmol/s) :原料组成(摩尔分数,下同) D:塔顶产品流量(Kmol/s) :塔顶组成 W:塔低残液流量(Kmol/s) :塔底组成 原料乙醇组成:==14.36% 塔顶组成:==85.98% 塔底组成:==0.078% 5.1.1 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确定 由于是泡点进料,xe=xf=0.1436,过点e(0.1436,0)作直线x=0.1436交平衡线于点,由点可读得ye=0.5,因此: Rmin(1)=(xD-yf)/(yf-xF)=(0.859
2、8-0.5)/(0.5-0.1436)=1.009 又过点a(0.8598,0.8598)作平衡线的切线,切点为,读得其坐标为g(0.5,0.1435)因此: Rmin(2)=1.009 所以, Rmin(1)= Rmin(2)=1.009 可取操作回流比: R=1.98 Rmin=2 5.1.2 塔顶产品产量、釜残液量及加热蒸汽量的计算 进料量: F=1500kg/h=1500* =78.26kmol/h=0.0217 由全塔的物料衡算方程可写出: (蒸汽) D=12.976 kmol/h =0.0036
3、 W=104.21 kmol/h =0.0289 (泡点) V0=38.928 kmol/h =0.0108 5.2常压下乙醇-水气体平衡组成(摩尔)与温度的关系 常压下乙醇-水气体平衡组成(摩尔)与温度的关系见表5.1。 表5.1 常压下乙醇-水气体平衡组成(摩尔)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液相 气相 温度/℃ 液相 气相 温度/℃ 液相 气相 100 0 0 82.7 23.37 54.45 79.3 57.32 68.41 95.5 1.90 17.00 82.3 26.08 55.80 78.74 6
4、7.63 73.85 89.0 7.21 38.91 81.5 32.73 59.26 78.41 74.72 78.15 86.7 9.66 43.75 80.7 39.65 61.22 78.15 89.43 89.43 85.3 12.38 47.04 79.8 50.79 65.64 84.1 16.61 50.89 79.7 51.98 65.99 5.2.1 确定温度 利用表5.1中数据由插值法求得tf 、tD、tw tf::, tf =82.
5、29℃ tD:, tD=78.21℃ tw: , tw=99.82℃ 精馏段的平均温度:℃ 提馏段的平均温度:℃ 5.2.2确定密度 已知:混合物密度:(为质量分数,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气密度: 塔顶温度: tD=78.21℃ 气相组成yD:, yD=89.267% 进料温度: tf =82.29℃ 气相组成yf:, yf=53.03% 塔底组成: tw=99.82℃ 气相组成yW:, yW=0.68% (1)精馏段 液相组成: , 50.17% 气相组成:, 71.15% 所以
6、 32.05kg/kmol 37.92 kg/kmol (2)提馏段 液相组成: ,7.22 气相组成: ,26.86% 所以:20.02 kg/kmol 25.52 kg/kmol 表5.2不同温度下乙醇和水的密度表 温度/℃ ρ乙 ρ水 温度/℃ ρ乙 ρ水 80 735 971.8 95 720 961.85 85 730 968.6 100 716 958.4 90 724 965.3 由表5.2求得在tf 、tD、tw下的乙醇和水的密度(单位:) tf =82.29
7、℃时: , =733.25 , =970.39 , =884.57 tD=78.21℃时: , =738.15 , =973.08 , =749.00 tW=99.82℃时: , =712.22 , =958.82 , =957.87 所以: =816.785 =921.
8、22 kg/kmol kg/kmol kg/kmol 32.045kg/kmol 20.02kg/kmol 43.00kg/kmol 32.85kg/kmol 18.19kg/kmol 37.975kg/kmol 25.52kg/kmol 1.127 1.49 1.31 0.86 5.2.3混合液体表面张
9、力 二元有机物-水溶液表面张力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 ; ;; ; 式中下角标,w,o,s分别代表水、有机物及表面部分,xw、xo指主体部分的分子数,Vw、Vo主体部分的分子体积,δw、δo为纯水、有机物的表面张力,对乙醇q = 2。 表5.3 不同温度下乙醇和水的表面张力 温度/℃ 70 80 90 100 乙醇表面张力/10-2N/m2 18 17.15 16.2 15.2 水表面张力/10-2N/m2 64.3 62.6 60.7 58.8 由表5.3求得在tf 、tD、tw的乙醇
10、和水的表面张力(单位:N/m) 乙醇的表面张力: , 同理: 同理水的表面张力: ,, 塔顶表面张力: 联立方程组: , 代入求得: , , 原料表面张力: 联立方程组: , 同理代入求得:, 同理塔底表面张力: 联立方程组: , 代入求得:
11、 提馏段的平均表面张力为: 精馏段的平均表面张力为: 5.2.4混合物的粘度 ℃,查表得:, ℃,查表得:, 精馏段粘度: 0.3975 提馏段粘度: 0.3174 5.2.5相对挥发度 由得 6.73 由得 1.356 由得 8.77 精馏段的平均相对挥发度:4.043 提馏段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7.75 5.2.6气液相体积计算 根据x-y图查图计算。或由解析法计算求得:Rmin= 1.009,取R=1.98 Rm
12、in=2 (1)精馏段 L=RD=2*0.0036=0.0072kmol/s V=(R+1)D=(2+1)*0.00360.0108kmol/s 已知:, , , 则质量流量:0.23kg/s 体积流量: (2)提馏段:因为设计为泡点进料,所以q=1。 0.0289 kmol/s 0.0108 kmol/s 同理则质量流量: 0.579 kg/s 0.276 kg/s
13、 体积流量: 5.3理论塔板层数的确定 5.3.1理论板 (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 xn+xD=0.667 xn+0.2866 图5.1 精馏段操作线示意图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ym+1= Wxm/ V0-Wxw/ V0=2.677 xm-0.0021 线方程: x= 0.1436 图5.2 泡点进料线及提馏段操作线示意图 在相图中分别画出上述直线(如图5.3所示),利用图解法可以求出NT=19块(含塔釜),其中,精馏段14块,提馏段5块,加料板为第14块理论板。 图5.3 理论塔板层
14、数确定示意图 5.3.2 塔效率和实际塔板 ——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的相对挥发度 ——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的液相粘度 (1)精馏段 已知:, 所以: =0.43,30块 (2)精馏段 已知: , 所以: =0.39, 12块 全塔所需实际塔板数: 30+12 = 42块 全塔效率: =42.86% 加料板位置在第37块塔板。 5.4塔径的初步计算 (1)精馏段 由,安全系数=0.0~0.8,,式中C可由史密斯关联图查出。 取板间距:,, 则:,, , 圆整:,横截面积: 空塔气速: (2)提馏段 横坐标数值
15、 取板间距: , 。则 查图可知:,, , 圆整:,横截面积: 空气气速: 5.5溢流装置 5.5.1确定堰长 取 出口堰高:本设计采用平直堰,堰上液高度按下式计算: 近似取 精馏段: 提馏段: 5.5.2 确定方形降液管的宽度和横截面 查图得:,, 则: , 验算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精馏段: 提馏段: 因为停留时间,故降液管可使用。 5.5.3确定降液管底隙高度 精馏段: 取降液管底隙的流速: 则 取。 提馏段: 取, 取
16、 5.6塔板分布、浮阀数目与排列的确定 (1)塔板分布 本设计塔径D=0.6m,采用分块式塔板,以便通过人孔装拆塔板。 (2)浮阀数目与排列 1)精馏段: 取阀孔动能因子,则孔速为: 每层塔板上浮阀数目为: 个 取边缘区宽度,破沫区宽度。m 计算塔板上的鼓泡区面积,即 其中 : m m 所以: 浮阀排列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取同一个横排的孔心距。 则排间距: 考虑到塔的直径较大,必须采用分块式塔板,而各分块的支撑与衔接也要占去一部分鼓泡区面积,因此排间距不宜采用82m
17、m,而应小些,故取,按,,以等腰三角形叉排方式作图,排得阀数26个。 按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子: m/s 可见,阀孔动能因数变化不大,仍在9~13范围内。 塔板开孔率= 2)提馏段 取阀孔动能因子,则孔速m/s 每层塔板上浮阀数目为: 个 按t=70mm,估算排间距 取排得阀数为24个。 按N=24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子: 可见,阀孔动能因子变化不大,仍在9~13范围内 塔板开孔率 5.7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5.7.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可根据计算。 (1)精馏段 1)干板阻力
18、 因,故: 2)板上充气液层阻力 取 3)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与气体流经塔板的压降相当的高度为: (2)提馏段 1)干板阻力: 因,故: 2)板上充气液层阻力 取 3)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与单板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为 5.7.2淹塔 为了防止发生淹塔现象,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液高度: (1)精馏段 1)单层气体通过塔板压降所相当的液柱高度 2)液体通过液体降液管
19、的压头损失 3)板上液层高度 ,则m 取已选定m, 则m 可见,所以符合防止淹塔的要求。 (2)提馏段 1)单板压降所相当的液柱高度 2)液体通过液体降液管的压头损失: 3)板上液层高度 ,则 取,则 可见,所以符合防止淹塔的要求。 5.7.3物沫夹带 (1)精馏段 板上液体流经长度: 板上液流面积: 查物性系数,泛点负荷系数图 泛点率= 对于大塔,为了避免过量物沫夹带,应控制泛点率不超过80%,由以上计算可知,物沫夹带能够满足的要求。 (2)提馏段 取物性系数,泛点负荷
20、系数图 泛点率= 由计算可知,符合要求。 5.7.4塔板负荷性能图 5.7.4.1物沫夹带线 据此可作出负荷性能图中的物沫夹带线,按泛点率80%计算: (1)精馏段 0.8= 整理得: ,即 由上式知物沫夹带线为直线,则在操作范围内任取两个值算出 (2)提馏段 整理得: 即: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若干个值,三出相应的值。 计算如表5.4所示: 表5.4 精馏段与提馏段物沫夹带线计算结果表 精馏段 Ls (m3/s) 0.002 0.01 Vs (m3/s) 0.4755 0.3775 提馏段 (m3/s)
21、 0.002 0.01 (m3/s) 0.613 0.450 5.7.4.2泛液线 由此确定液泛线,忽略式中 而 (1)精馏段 整理: (2)提馏段 整理得: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若干个值,算出相应得值: 表5.5 精馏段与提馏段泛液线计算结果表 精馏段 Ls1 (m3/s) 0.0001 0.0003 0.0006 0.0009 Vs1 (m3/s) 0.5766 0.0.5619 0.5300 0.4815 提馏段 Ls2 (m3/s) 0.0001 0.0003 0.000
22、6 0.0009 Vs2 (m3/s) 0.7178 0.7057 0.6876 0.6667 5.7.4.3液相负荷上限 液体的最大流量应保证降液管中停留时间不低于3~5s,液体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以作为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的下限,则: 5.7.4.4漏液线 对于F1型重阀,依作为规定气体最小负荷的标准,则: 精馏段: 提馏段: 5.7.4.5液相负荷下限 取堰上液层高度作为液相负荷下限条件作出液相负荷下限线,该线为与气相流量无关的竖直线。 取,则 由以上1~5作出塔板负荷性能图5.4。 图5.4 塔板
23、负荷性能图 由图5.4可以看出: 1)在任务规定的气液负荷下的操作点p(设计点)处在适宜操作区内的适中位置; 2)塔板的气相负荷上限完全由物沫夹带控制,操作下限由漏液控制; 3)按固定的液气比,由图可查出塔板的气相负荷上限0.49(0.61) , 气相负荷下限 0.14(0.16) 。 所以:精馏段操作弹性=;提馏段操作弹性= 。 浮阀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结果见表5.6 表5.6 浮阀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结果 项目 符号 单位 计算数据 备注 精馏段 提馏段 塔径 D m 0.6 0.6 板间距 m 0.45
24、 0.45 塔板类型 单溢流弓形降液管 分块式塔板 空塔气速 u m/s 1.08 1.13 堰长 m 0.39 0.39 堰高 hw m 0.065 0.061 板上液层高度 m 0.07 0.07 降液管底隙高 h0 m 0.005 0.01 浮阀数 N 26 24 等腰三角形叉排 阀孔气速 u0 m/s 10.48 12.94 浮阀动能因子 F0 11.43 10.36 临界阀孔气速 u0c
25、m/s 9.06 11.43 孔心距 t m 0.070 0.070 同一横排孔心距 排间距 t′ m 0.082 0.097 相邻横排中心距离 单板压降 Pa 664.37 704.18 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θ s 32.14 14.52 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m 0.156 0.1507 泛点率 % 50.41 40.67 气相负荷上限 (Vs)max m3/s 物沫夹带控制 气相负荷下限 (Vs)min m3/s 漏液控制
26、操作弹性 6精馏塔的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 6.1塔的结构设计 6.1.1塔盘设计 该塔直径有0.6m,可采用单溢流型分块式塔板。一共分为两块。这种型式便于安装、检修、清洗。安装时可通过人孔送入塔内,装在焊于塔体内壁的塔盘支承件上。 6.1.2筒体和封头的设计 (1)选材 因为工况属于常压,常温且介质腐蚀性极小,是易然介质的传质设备。属于Ⅰ类设备,故可选用普通碳素钢Q235。 (2)按设计压力计算筒体和封头 对于筒体: 式中:P为设计压力取0.1Mpa 在120℃下的许用应力,查知=124.46 Mpa =1 , 故计
27、算厚度: = 考虑到钢板负偏差,取名义厚度4mm。 对于封头,采用标准椭圆封头,厚度与塔体相同,均等于4mm。 6.2塔的强度校核 6.2.1各种载荷的计算 6.2.1.1设备自身重量载荷的计算 1)塔体重: 2)内构件重量: N 3) 保温层的重量 取保温层厚0.05m,查知=2940N/m,则 4) 物料重量 塔盘充液时,查知q=70kg/,且塔釜储液为0.213,料液密度为597kg/。 5) 附件重量:估计取=800N 6) 充水重量: 由以上可知
28、 正常操作时: = 水压试验时: = 设备安装时: =7861+0.214836.5+6381.9+800 =18010.2N 6.2.1.2风载荷的计算 (1)风载荷的计算 全塔共高13.15m,分为两段计算, 在第一段塔时,有 : 式中:为空气动力系数,对于圆筒形设备取0.7 为地区基本风压值,在本地区=300Pa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知在此=0.74 为塔的计算段高,在此=10m
29、 为有效直径: 为风振系数,=1+,m为脉动系数,当计算段中心高度<20m时,m=0.35,其值取决于塔体的自振周期,所以在此需先计算塔体的自振周期T,,式中= 所以 由T=0.173s知=0.6,所以=1+0.60.35=1.21 综上所叙,风载: 同理可算得: (2)风弯矩 0-0截面的风弯矩 = N S 1-1截面的风弯矩 =1121
30、7.4N M 2-2截面的风弯矩 图6.1 截面示意图 (3)地震载荷的计算 0-0截面的弯矩: 式中:为设备结构影响系数,圆筒形取0.5 为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烈度为t度,查表24-5[3]知=0.23,在由T=0.173s,知 ,H为塔高 为总重 下面计算, 因为 , 所以可以求出裙座的体积V =0.022 裙座的重量: 总重: =1694.2+154071.06
31、 =155765.26 又因为,所以须考虑高振的影响 即验算时取 1-1截面的地震弯矩: 验算 (4) 计算各种载荷产生的轴向力 设计压力产生的轴向拉应力: 操作重量产生的轴向压应力 最大弯矩产生的轴向应力: 对于0-0截面:, 所以=53416.7 从而可以求得 K 同理可得: 对于1-1截面: K 对于2-2截面: K 6.2.2按组合轴向应力验算筒体和裙座的壁厚 6.2.2.1
32、按组合轴向拉应力验算筒体壁厚 强度条件为: 又因为: 所以符合要求,合格。 6.2.2.2按组合轴向压应力来计算 对于0-0截面,强度条件与稳定条件为: 中较小者 所以符合要求,合格。 对于1-1截面,条件为: 中较小者 所以符合要求,合格。 对于2-2截面,条件为 中较小者 所以符合要求,合格。 6.2.2.3水压试验时的验算 (1)拉压力: 强度条件: 代入得: 而 所以,符合要求。 (2)压应力: 强度条件: 中较小者 因为
33、 = 所以,符合要求。 (3)验算吊装应力 强度条件: 中较小者 所以,符合要求。 7塔附件设计 7.1 接管选择 (1)进料管 进料管的结构类型很多,有直管进料管、弯管进料管、T型进料管。本设计采用直管进料管。管径计算如下: 取, 查标准系列选取 (2)回流管 采用直管回流管,取,则 查表取 (3)塔釜出料管 取,直管出料, 查表取 (4)塔顶蒸气出料管 直管出气,取出口气速,则 查表取 (5)塔釜进气
34、管 采用直管,取气速,则 查表取 (6)法兰 由于常压操作,所有法兰均采用标准管法兰,平焊法兰,由不同的公称直径,选用相应法兰。 ①进料管接管法兰:Pg6Dg70HG5010-58 ②回流管接管法兰:Pg6Dg50HG5010-58 ③塔釜出料管法兰:Pg6Dg80HG5010-58 ④塔顶蒸气管法兰:Pg6Dg500HG5010-58 ⑤塔釜蒸气进气法兰:Pg6Dg500HG5010-58 7.2除沫器 当空塔气速较大,塔顶带液现象严重,以及工艺过程中不许出塔气速夹带雾滴的情况下,设置除沫器,以减少液体夹带损失,确保气体纯度,保证后续设备的
35、正常操作。常用除沫器有折流板式除沫器、丝网除沫器以及程流除沫器。本设计采用丝网除沫器,其具有比表面积大、重量轻、空隙大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设计气速选取: 除沫器直径: 选取不锈钢除沫器:类型:标准型,规格:40-100,材料:不锈钢丝(1Gr18Ni9), 丝网尺寸:圆丝。 7.3裙座 塔底采用裙座支撑,裙座的结构性能好,连接处产生的局部阻力小,所以它是塔设备的主要支座形式,为了制作方便,一般采用圆筒形。由于裙座内径>400mm,故裙座壁厚取8mm。 基础环内径: 基础环外径: 圆整:;基础环厚度,考虑到腐蚀余量取18mm;考虑到再沸器,裙座高度取2m
36、地角螺栓直径取M30。 7.4吊柱 对于较高的室内无框架的整体塔,在塔顶设置吊柱,对于补充和更换填料、安装和拆卸内件,即经济又方便的一项设施,一般取15m以上的塔物设吊柱,本设计中塔高度大,因此设吊柱。因设计塔径,可选用吊柱200kg。, , 。材料为A3。 8塔总体高度的设计 (1)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塔的顶部空间高度是指塔顶第一层塔盘到塔顶封头的直线距离,取除沫器到第一块板的距离为600mm,塔顶部空间高度为1200mm。 (2)塔的底部空间高度 塔的底部空间高度是指塔底最末一层塔盘到塔底下封头切线的距离,釜液停留时间取5min。 (3)塔体高度 9附属设备设计 9.1冷凝器的选择 有机物蒸气冷凝器设计选用的总体传热系数一般范围为: 本设计取: 出料液温度:78.173℃(饱和气)78.173℃(饱和液) 冷却水:进水温度℃,出水温度℃ 逆流操作: 传热面积: 选取设备型号:G500I—16—40 9.2再沸器的选择 选用120℃饱和水蒸气加热,传热系数取: 料液温度:99.815℃100℃,热流体温度:120℃120℃ 逆流操作: 换热面积: 设备型号:G·CH800—6—70 3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