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TrunC TM006-2014 V2.0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与网络互操作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Network Equipment of LTE based Broadband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 System (Phase 1) 2016年8月 声明:本文件由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制定,未来联盟可继续编制完善。本文
2、件版权完全属于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未经许可,不能复制本文件中的任何部分。版权限制适用于所有媒体的复制方式。. 版本修订记录 版本 主要修订内容 日期 V1.0.0 根据技术组第16次会议讨论修改完善 2015/03/20 V1.0.1 根据技术组第17次会议讨论,QCI保持1,2,4,7,9为最小集,call reject测试例原因值修改为被叫被禁止,与NAS测试规范6.3.7.1 对应。增加了:7.4.3 MO 720P—协商结果为 CIF。 2015/04/13 V1.0.2 根据技术组第19次会议结论(24号文稿)修改 2015/06
3、/11 V1.0.3 根据技术组第23次会议结论(18号文稿)修改 2015/07/29 V1.0.4 根据技术组第27次会议结论(13,18号文稿)修改 2015/12/2 V1.1.0 根据技术组第28,29次会议结论修改 2015/01/20 V1.1.1 根据技术组第30次会议结论修改 2015/02/1 V1.1.2 根据技术组第32次会议结论修改 2015/03/29 V1.35 根据技术组第34、35次会议结论修改: l 组呼业务的测试,话权轮询遍历变更,每个话权十几秒 l 单呼、组呼,以及语音和视频呼叫功能测试保持1分半钟以上 l 呼叫区
4、分MO和MT l 6.27移动性和10.3移动性时延,6.27只检查功能,10.3检查时延 2016/06/24 V2.0 联盟统一升级版本 2016/08/22 前 言 本标准是由宽带集群产业(B-TrunC)联盟制定的《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 TR 001-2013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总体技术要求 (2) TR 002-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端到端流程 (3)
5、 TR 003-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空中接口 (4) TM 001-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空中接口 (5) TR 004-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6) TM 002-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7) TR 005-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集群
6、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8) TM 003-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9) TR 006-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10) TM 004-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网络设备测试方法 (11) TR 007-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12) TM 005-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
7、设备测试方法 (13) TM 006-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与系统IOT测试方法 (14) TR 008-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设备技术要求 (15) TM 007-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设备测试方法 (16) TM 009-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与系统IOT测试方法 (17) TM 008-2015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产品
8、认证测试集 (18) SC 001-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标准澄清文件 (19) TM 010-2016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射频测试方法 (20) TM 011-2016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基站设备射频测试方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有
9、限公司、北京市中兴高达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迎、郭雅莉、龚达宁、蔡杰、毛磊、郑伟、徐霞艳、贾瑞凯、李晓华、赵洪坤、王璐、杨小倩、王淑坤、刘为、罗娜、宋得龙、张志辉、万强、王小平 目 次 版本修订记录 I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1 4.1 测试内容 1 4.2 测试配置 1 4.3 宽带集群网络要求 2 4.4 宽带集群终端要求 2 4.5 测试仪表要求
10、2 4.6 测试的前提条件 2 4.7 测试环境 3 5 基本分组数据业务IOT测试 3 5.1 基本业务测试 3 5.2 切换测试 5 6 集群业务IOT测试 7 6.1 注册和注销 7 6.2 注销 13 6.3 全双工语音单呼 17 6.4 可视单呼 24 6.5 半双工单呼-无应答(可选) 30 6.6 语音组呼 35 6.7 同源可视组呼 43 6.8 视频下推到组 48 6.9 视频下推到UE(可选) 50 6.10 视频转发到组 53 6.11 视频上拉(可选) 55 6.12 视频回传(可选) 58 6.13 语音组呼和视频下推/转发的并发
11、可选) 61 6.14 不同源的视频组呼 (可选) 67 6.15 同源与不同源的视频组呼切换(可选) 69 6.16 紧急呼叫 71 6.17 预占优先(可选) 77 6.18 组播呼叫 87 6.19 语音组呼话权管理 88 6.20 同源视频组呼的话权管理 98 6.21 半双工语音单呼话权管理(可选) 107 6.22 视频源指示 110 6.23 短数据 115 6.24 组信息更新/动态重组 120 6.25 遥晕复活遥毙- 125 6.26 故障弱化- 129 6.27 移动性 136 6.28 迟后进入 163 6.29 短号(可选) 165
12、 7 音视频编解码 169 7.1 测试说明 169 7.2 语音单呼 169 7.3 语音组呼 175 7.4 可视单呼 178 7.5 视频上拉 182 7.6 同源视频组呼 186 7.7 视频下推到组 189 8 IP分组和集群的并发业务 191 8.1 QCI 9与语音组呼并发 191 8.2 QCI 2与语音组呼并发 192 8.3 QCI 9与视频转发到组并发 192 8.4 QCI 7与组播短消息并发 193 9 不同PDCCH搜索空间能力UE的兼容性 194 9.1 DL-SCH上组呼数据传输 194 9.2 UE PDCCH搜索空间能力上报(G
13、RNTI MACCE)与集群基站对群组搜索空间的控制 194 10 集群性能测试 195 10.1 呼叫建立时延 195 10.2 话权申请时延 202 10.3 移动性中断时延 203 附录1:组呼建立和话权申请时延(资料性附录) 230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终端与系统IOT测试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终端与网络基本分组数据业务、集群业务的IOT测试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的终端、集群基站和集群核心网。 2 规范性引用
14、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TrunC 宽带集群通信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IOT 互操作测试 InterOperability Test NAS 非接入层 Non-Access Stratum QCI QoS等级标识 QoS Class Identifier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4 概
15、述 4.1 测试内容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终端与系统IOT测试方法包括: —— 基本分组数据业务IOT测试; —— 集群业务测试。 本文中,测试项目中如无特别说明,则该测试项目同时适用于系统和终端;如项目中有明确说明,则该项目的适用性按该说明确定。 4.2 测试配置 本规范中,基本功能等测试所需的基本环境配置如图1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其中,LTE宽带集群终端设备和宽带集群网络设备应由不同的设备商提供。 图1测试组网图 4.3 宽带集群网络要求 宽带集群网络由集群基站(2个)、集群核心网
16、和调度台组成。集群核心网可连接NAS接口协议测试仪,发送和接收的NAS信令和信息。 4.4 宽带集群终端要求 可连接空中接口协议测试仪和NAS接口协议测试仪,显示终端发送和接收的信令序列。 4.5 测试仪表要求 4.5.1 空中接口协议测试仪 空中接口协议测试仪支持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Uu接口、Uu-T接口的监测,支持对各层协议栈的解码,可以精确到位域级别。 4.5.2 NAS接口协议测试仪 NAS接口协议测试仪支持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的监测,支持对各层协议栈的解码,可以精确到NAS消息的位域
17、级别。 4.6 测试的前提条件 测试前,应满足: —— 被测设备安装完毕,硬件软件全部工作正常,数据正确配置并正常运行; —— 辅助测试设备硬件软件全部工作正常,已完成各种逻辑数据的正确设置; —— 辅助测试无线环境正常工作。 4.7 测试环境 4.7.1 正常测试环境 在正常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时,测试条件应该介于下述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如表1所示。 表1正常测试环境条件范围 条件 最低 最高 大气压 86 kPa 106 kPa 温度 15℃ 30℃ 相对湿度 20 % 85 % 电源供电 厂家给出的标称值 振动 可忽略 5
18、 基本分组数据业务IOT测试 5.1 基本业务测试 5.1.1 QCI 1,GBR 测试项目:业务能力。 测试子项目:QCI 1,GBR (如 VoIP)。 测试目的:验证指定UE与另一个指定厂家系统可以进行QCI 1,GBR (如VoIP)类型的业务。 预置条件: 1) 配置eNodeB的系统带宽、帧结构、CP、特殊子帧配置、物理小区ID等;使配置生效,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2) UE驻留在小区CELL1; 3) UE已注册、并处于EMM-REGISTERED state /EMM-IDLE mode。 测试步骤: 发起QCI 1,GBR (如VoIP)类型的业务。
19、 预期结果: 业务成功建立并正常进行。 5.1.2 QCI 2,GBR 测试项目:业务能力。 测试子项目:QCI 2,GBR (如直播视频)。 测试目的:验证指定UE与另一个指定厂家系统可以进行QCI 2,GBR (如直播视频)类型的业务。 预置条件: 4) 配置eNodeB的系统带宽、帧结构、CP、特殊子帧配置、物理小区ID等;使配置生效,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5) UE驻留在小区CELL1; 6) UE已注册、并处于EMM-REGISTERED state /EMM-IDLE mode。 测试步骤: 发起QCI 2,GBR (如直播视频)类型的业务。 预期结果:
20、 业务成功建立并正常进行。 5.1.3 QCI 4,GBR 测试项目:业务能力。 测试子项目:QCI 4,GBR (如Buffered Streaming)。 测试目的:验证指定UE与另一个指定厂家系统可以进行QCI 4,GBR (如Buffered Streaming)类型的业务。 预置条件: 7) 配置eNodeB的系统带宽、帧结构、CP、特殊子帧配置、物理小区ID等;使配置生效,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8) UE驻留在小区CELL1; 9) UE已注册、并处于EMM-REGISTERED state /EMM-IDLE mode。 测试步骤: 发起QCI 4,GBR
21、 (如Buffered Streaming)类型的业务。 预期结果: 业务成功建立并正常进行。 5.1.4 QCI 7,non-GBR 测试项目:业务能力。 测试子项目:QCI 7,non-GBR(如交互类游戏)。 测试目的:验证指定UE与另一个指定厂家系统可以进行QCI 7,non-GBR(如交互类游戏)类型的业务。 预置条件: 1) 配置eNodeB的系统带宽、帧结构、CP、特殊子帧配置、物理小区ID等;使配置生效,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2) UE驻留在小区CELL1; 3) UE已注册、并处于EMM-REGISTERED state /EMM-IDLE mode。
22、测试步骤: 发起QCI 7,non-GBR(如交互类游戏)类型的业务。 预期结果: 业务成功建立并正常进行。 5.1.5 QCI 9,non-GBR 测试项目:业务能力。 测试子项目:QCI 9,non-GBR(如Best effort大尺寸TCP数据)。 测试目的:验证指定UE与另一个指定厂家系统可以进行QCI 9,non-GBR(如Best effort大尺寸TCP数据)类型的业务。 预置条件: 1) 配置eNodeB的系统带宽、帧结构、CP、特殊子帧配置、物理小区ID等;使配置生效,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2) UE驻留在小区CELL1; 3) UE已注册、并处于EM
23、M-REGISTERED state /EMM-IDLE mode。 测试步骤: 发起QCI 9,non-GBR(如Best effort大尺寸TCP数据)类型的业务。 预期结果: 业务成功建立并正常进行。 5.2 切换测试 5.2.1 基于竞争的同频切换 测试项目:切换测试。 测试子项目:同频切换,基于竞争的切换。 测试目的:验证E-UTRAN可以完成基于竞争的同频切换。 预置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有同频E-UTRA邻区CELL2; 3) 配置切换采用基于竞争的切换。 测试步
24、骤: 1) 步骤1: UE在小区CELL1(即Source Cell)发起某种分组数据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2) 步骤2: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切换到CELL2(即Target Cell)。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eNodeB;业务保持连续; 2)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3) 源eNodeB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给UE,消息中的mobilityControlInfo不包含rach-ConfigDedicated参数(即专用的RACH preamble);查看
25、preamble ID来判断是竞争还是非竞争切换。 5.2.2 基于非竞争的同频切换 测试项目:切换测试。 测试子项目:同频切换,无竞争的切换。 测试目的:验证E-UTRAN可以完成无竞争的同频切换。 预置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有同频E-UTRA邻区CELL2; 3) 配置切换采用无竞争的切换。 测试步骤: 1) 步骤1: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种分组数据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2) 步骤2: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切换
26、到CELL2。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eNodeB;业务保持连续; 2)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3) 源eNodeB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消息中包含mobilityControlInfo)给UE,消息中的mobilityControlInfo包含rach-ConfigDedicated参数(即专用的RACH preamble);查看preamble ID来判断是竞争还是非竞争切换。 6 集群业务IOT测试 6.1 注册 6.1.1 初始注册-网络接受 测试项目:注册。 测试子项目:初始注册-网络接受。
27、 测试目的:测试UE的集群注册过程。 预置条件: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成功完成attach过程; 2) 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册过程。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 、Video Codec Capability格式等信息,其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0H,表示初始
28、注册; 3) 网络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中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Trunking update period 呈现的是GPRSTimer消息 (周期性注册时长)、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UE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 测试说明: 图2 1) 步骤1:UE先进行完EPS附着过程; 2) 步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
29、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网络侧处理正常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内容包括:如果网络要求UE进行周期性注册,则应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对UE初始注册过程,网络应
30、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对UE初始注册过程,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别称时,应携带User name;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紧急呼叫号码时,在UE初始注册过程,以及紧急呼叫号码改变等情况下,应携带Emergency num;在初始注册时,以及网络集群能力改变后,应携带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步骤6、7:UE接收到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通知集群注册完成,消息中无内容。 6.1.2 遥晕后初始注册——网络接受 测试项目:注册。 测
31、试子项目:遥晕后初始注册-网络接受。 测试目的:测试UE的集群注册过程。 预置条件: 1)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2) UE被遥晕。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成功完成attach过程; 2) 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册过程。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 、Video Codec Capability、Stun S
32、tatus格式等信息,其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0H,表示初始注册;Stun Status为01H,表示遥晕态; 3) 网络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中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Trunking update period信令名称没有最终解析出,显示的是对应的3GPP消息名称 (周期性注册时长)、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UE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 测试说明: 图3 1) 步骤1:UE先进行完EPS附着过
33、程。 2) 步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Stun Status、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网络侧处理正常向UE回复TR
34、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内容包括:如果网络要求UE进行周期性注册,则应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对UE初始注册过程,网络应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对UE初始注册过程,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别称时,应携带User name;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紧急呼叫号码时,在UE初始注册过程,以及紧急呼叫号码改变等情况下,应携带Emergency num;在初始注册时,以及网络集群能力改变后,应携带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步骤6、7:UE接收到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
35、息,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通知集群注册完成,消息中无内容。 6.1.3 初始注册-网络配置用户别称(可选) 测试项目:注册。 测试子项目:初始注册-网络配置用户别称。 测试目的:测试UE的集群注册过程。 预置条件: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成功完成attach过程; 2) 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册过程。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
36、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 、Video Codec Capability格式等信息,其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0H,表示初始注册; 3) 网络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中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Trunking update period(周期性注册时长)、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User name; 4) UE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 测试说明:
37、 图4 1) 步骤1:UE先进行完EPS附着过程; 2) 步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Stun Status、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
38、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网络侧处理正常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内容包括:如果网络要求UE进行周期性注册,则应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对UE初始注册过程,网络应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对UE初始注册过程,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别称时,应携带User name;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紧急呼叫号码时,在UE初始注册过程,以及紧急呼叫号码改变等情况下,应携带Emergency num;在初始注册时,以及网络集群能力改变后,应携带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步骤6、7:UE接收
39、到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通知集群注册完成,消息中无内容。 6.1.4 初始注册-网络配置紧急呼叫号码(可选) 测试项目:注册。 测试子项目:初始注册-网络配置紧急呼叫号码。 测试目的:测试UE的集群注册过程。 预置条件: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成功完成attach过程; 2) 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
40、注册过程。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 、Video Codec Capability格式等信息,其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0H,表示初始注册; 3) 网络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中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Trunking update period(周期性注册时长)、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Emergency num; 4) UE向网络侧回复TRU
41、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 测试说明: 图5 1) 步骤1:UE先进行完EPS附着过程。 2) 步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Stun Status、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
42、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网络侧处理正常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内容包括:如果网络要求UE进行周期性注册,则应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对UE初始注册过程,网络应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对UE初始注册过程,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别称时,应携带User name;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紧急呼叫号码时,在UE初始注册过程,以及紧急呼叫号码改变等情况下,应携带Emergency num;在初始注册时,以及网络集群能力改变后,应携带Network t
43、runking capability。 4) 步骤6、7:UE接收到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通知集群注册完成,消息中无内容。 6.1.5 周期注册-网络接受 测试项目:注册。 测试子项目:周期注册-网络接受。 测试目的:测试UE的周期集群注册过程。 预置条件: 1)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2) 打开网络周期注册功能,配置周期时长。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记录初始注册消息中周期注册时长;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44、 UE根据初始注册中获得的周期性注册周期时长,周期性发起PTT注册流程; 2) 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册过程。消息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1H,表示周期注册; 3) 网络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周期性注册时长); 4) UE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 5) UE以周期性注册周期时长为间隔,周期性发起注册流程。 测试说明: 图6 1) 步骤1:UE先进行
45、完EPS附着过程; 2) 步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Stun Status、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网络侧处理正常
46、向UE回复TRUNKING REGISTER ACCEPT消息,消息内容包括:如果网络要求UE进行周期性注册,则应携带Trunking update period;对UE初始注册过程,网络应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对UE初始注册过程,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别称时,应携带User name;如果网络配置了用户的紧急呼叫号码时,在UE初始注册过程,以及紧急呼叫号码改变等情况下,应携带Emergency num;在初始注册时,以及网络集群能力改变后,应携带Network trunking capability; 4) 步骤6、7:UE接收到TRUNKING REGISTER
47、ACCEPT消息,向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COMPLETE消息,通知集群注册完成,消息中无内容。 6.1.6 初始注册-网络拒绝 测试项目:注册。 测试子项目:初始注册-网络拒绝(用户未开通该业务)。 测试目的:测试UE注册被网络侧拒绝的过程。 预置条件: UE未开通集群业务功能。 测试步骤: 1) UE开机,并完成attach过程,记录初始注册消息中周期注册时长;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开机发起的集群注册过程; 2) UE向网络侧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册过程。消息
48、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Audio Codec Capability 、Video Codec Capability格式等信息,其中Trunking Register Type为00H,表示初始注册; 3) 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失败,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GISTER REJECT消息,其中携带原因值Reject Cause:0E,表示用户未开通该业务。 测试说明: 图7 1) 步骤1:UE先进行完EPS注册过程; 2) 步
49、骤2、3:UE向集群核心网发送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中携带Trunking Register Type、UE Trunking Capability、Stun Status、Audio Codec Capability和Video Codec Capability等信息;UE在故障弱化模式下执行集群注册时,还需携带Subscriber BCD Number,可选携带Group ID List; 3) 步骤4、5:网络侧收到UE的TRUNKING REGISTER REQUEST消息后查找UE的集群签约信息,如果出现失败,则网络侧回复TRUNKING RE
50、GISTER REJECT消息,其中携带典型拒绝原因值。 6.2 注销 6.2.1 UE发起的标准注销 测试项目:注销。 测试子项目:UE发起的标准注销。 测试目的:测试UE发起的集群业务标准注销过程。 预置条件: 1) UE已经签约集群业务; 2) UE已完成集群业务注册。 测试步骤: 1) 去激活UE的集群功能,发起标准注销过程; 2) 监测并分析NAS接口信令。 预期结果: 1) UE成功完成注销过程; 2) UE向网侧发送TRUNKING DEREGISTER REQUEST消息发起集群注销过程,消息中携带注销原因值Cause为19,表示标准注销; 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