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7 ,大小:4.24MB ,
资源ID:19517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9517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简支梁桥预应力钢束布置应力计算桥梁-毕设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混凝土简支梁桥预应力钢束布置应力计算桥梁-毕设论文.doc

1、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目录摘要 2第一章 概述 3 1.1 任务概况 3 1.2 河床横断面 4 1.3 工程地质 4 1.4 构思宗旨 4第二章 方案比选 52.1方案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5 2.2方案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7 2.3方案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 9 2.4 方案比选表 11第三章 总体布置及主梁的设计 63.1 设计资料 63.2 横断面布置7 3.3 横断面沿跨长的分布7 3.4 横隔梁的设置7第四章 主梁的作用效应计算 4.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7 4.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7 4.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7第五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布置7 5.1 预应力钢

2、筋截面积估算7 5.2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7 5.3 非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及布置7第六章 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7 6.1 主梁预制并张拉预应力钢筋7 6.2 灌浆封锚,主梁吊装就位7第七章 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7 7.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7 7.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7第八章 钢束预应力损失估算7 8.1 预应力钢筋张拉(锚下)控制应力7 8.2 钢束应力损失7第九章 应力验算7 9.1 短暂情况的正应力验算7 9.2 持久状况正应力验算7 9.3 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主应力验算7第十章 抗裂性验算7 10.1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7 10.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

3、的斜截面抗裂验算7第十一章 主梁变形(挠度)计算7 11.1 荷载短期效应作用下主梁挠度验算7 11.2 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计算7 11.3 预拱度的设置7第十二章 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7 12.1 局部受压尺寸要求7 12.2 局部抗压承载力计算7第十三章 行车道板计算7 13.1 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7 13.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7 13.3 截面设计、配筋及承载力验算7第十四章 横隔梁计算7 14.1 确定作用在跨中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7 14.2 跨中横隔梁的作用效应影响线7 14.3 截面作用效应计算7参考文献摘 要通过学习基本掌握的桥梁设计的相关内容,为检验学习成果,进行本次毕业设计。

4、本设计在预选三种桥型结构,采用比较分析法,根据地质条件和跨径等多种因素的条件是选择最有利的桥型。最终确定设计桥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根据桥梁设计规范,和相关指导书展开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 桥梁总体布置及主梁结构尺寸设计,(2) 荷载、应力计算及主梁预应力钢束布置,(3) 结构验算。通过结构验算等出整个设计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并熟悉了桥梁相关过程及知识。关键词:混凝土简支梁桥 预应力钢束布置 应力计算 第一章 概述1.1、任务概况拟建福州市浦上大桥是福州市为全面实施“东扩南进西拓”城市发展战略、完善路网建设、发展城市经济和交通要道,近期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福州市连接金山新区和大学

5、城片区建设的又一主要通道。工程场址位于橘园洲大桥与湾边大桥(拟建)之间,起于金山新区洪湾路。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净空:净14+人行道21.5米设计洪水频率:100年一遇,最高通航水位:10.109m。有关资料:1) 河床横断面:根据附表桩号标高绘制。2) 河床地质:共4个钻孔的地质资料。3) 水文资料:另行提供4) 该地区气温:月份平均6,月份平均30。5) 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满足供应,砂砾石就地取材,块片料石运距5公里。6) 施工单位,:省级以上公路工程建设公司。7) 桥面标高:往金山方向(0+000) 21.481m,往大学城方向(0+207) 20.071m1.2、河床横

6、断面河 床 横 断 面桩 号标 高(m)桩 号标 高(m)0+00018.6270+20717.5210+01012.3050+0157.8050+0255.5100+505.8000+755.0890+1004.5580+1255.6230+16111.2580+18313.3901.3、工程地质条件大桥位于江心洲西侧及附近水域,钻孔揭露表明,桥位覆盖层厚4.35.0米,主要为中密细、中砂层。下附基岩全、强分化层均很发育,厚2.33.4米。微风化基岩面变化很大,在6.28.3米间,基岩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微风化基岩岩质坚硬,呈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为主墩桩基良好的持力层。基础设

7、计时宜采用微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桩端进入微风化基岩一定深度。1.4、构思宗旨1)符合地区发展规划,满足交通功能需要。2)桥梁构造形式简洁、轻巧。3)设计方案力求结构新颖,尽量采用有特色的新结构,又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并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第二章 方案比选鉴于展架桥地质地形情况。该处地势平缓,故比选方案主要采用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形式。根据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我初步拟定了三个方案。2.1 方案一:(4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本桥的横截面采用T型截面(如图21)。防收缩钢筋采用下密上疏的要求布置所有钢筋的焊缝均为双面焊,因为该桥的跨度较大,预应力钢筋采用特殊的形式(如图22

8、)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抗剪,而且在拼装完成后,在桥面上进行张拉,可防止梁上缘开裂。优点:制造简单,整体性好,接头也方便,而且能有效的利用现代高强材料,减少构件截面,与钢筋混凝土相比,能节省钢材,在使用荷载下不出现裂缝等。缺点:预应力张拉后上拱偏大,影响桥面线形,使桥面铺装加厚等。施工方法:采用预制拼装法(后张法)施工,即先预制T型梁,然后用大型机械吊装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中后张法的施工流程为: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并在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穿入预留的孔道内,将千斤顶支承与混凝土构件端部,张拉预应力钢筋,使构件也同时受到反力压缩。待张拉到控制拉力后,即用夹片锚具将预应力钢筋

9、锚固于混凝土构件上,使混凝土获得并保持其预压应力。最后,在预留孔道内压注水泥浆。,使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成为整体。 立面图(尺寸单位:cm) 图21 (尺寸单位:cm) 图222.2 方案二:(60+8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本桥采用单箱双室(如图23)的截面形式因为跨度很大(对连续梁桥),在外载和自重作用下,支点截面将出现较大的负弯矩,从绝对值来看,支点截面的负弯矩大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因此,采用变截面梁能符合梁的内力分布规律,变截面梁的变化规律采用二次抛物线。优点:结构刚度大,变形小,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抗震能力强,线条明快简洁,施工工艺相对简单,造价低,后期养护成本不高

10、等。缺点:桥墩处箱梁根部建筑高度较大,桥梁美观欠佳。超静定结构,对地基要求高等。施工方法:采用悬臂浇筑施工,用单悬臂连续的施工程序,这种方法是在桥墩两侧对称逐段就地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移动机具、模板继续施工。(尺寸单位:cm) 图23 (尺寸单位:cm)2.3 方案三:(10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本桥横断面采用9块中板(如图24、图25)和2块边板(如图26、图27)优点: 预应力结构通过高强钢筋对混凝土预压,不仅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促使结构轻型化,因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得多的跨越能力。 采用空心板截面,减

11、轻了自重,而且能充分利用材料,构件外形简单,制作方便,方便施工,施工工期短,而且桥型流畅美观。缺点:行车不顺,同时桥梁的运营养护成本在后期较高。施工方法:采用预置装配(先张法)的施工方法,先张法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并将其临时固定在张拉台座上,然后按照支立模板钢筋骨架成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及拆除模板的基本施工工艺,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逐渐将预应力筋松弛,利用力筋回缩和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使构件获得预应力。图24. 中板跨中截面图(尺寸单位:cm) 图25、中板支点截面(尺寸单位:cm)图26. 边板跨中截面(尺寸单位:cm) 图27. 边板支点截面(

12、尺寸单位:cm) 2.4方案比选表 表21 方案比选表序号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 (4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60+7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10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1桥高(m)18.85518.59018.4532桥长(m)2002002003最大纵坡()3.413.413.414工艺技术要求各梁受力相对独立,避免超静定梁的复杂问题,等跨径布置,细部尺寸相同,可以重复利用模板预制,施工较为方便。箱形截面抗扭刚度大,可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有效的承担正负弯矩,桥梁的结构刚度大,变形小,相对简支梁桥的施工要更复杂。空心板截面,减轻了自重,而且能充分利用材料,构件

13、外形简单,制作方便,方便施工,施工工期短,相对于简支T型梁和连续箱形梁施工较简单。5使用效果构造简单,线条简洁,行车较舒适。全桥线条简洁明快,与周围环境协调好,因此,桥型美观,行车平稳舒适。全桥线条简洁,但桥孔跨度多,因此显得有些繁缛影响桥型美观6造价及用材等截面形式能大量节约模板,加快建桥进度,简易经济,但不能充分利用截面作用,基础设计量大。连续梁刚度大,变形小,伸缩缝少,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特性,促使结构轻型化,跨越能力强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而且提高了混凝的抗裂性,促使结构轻型化。后期养护成本较高 通过对比,从受力合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角度综合考虑,方案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

14、桥为最佳推荐方案。此方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经济合理;采用预制装配的施工方法,施工方便,周期短;而且桥型流畅美观。 第三章 总体布置及主梁的设计3.1 设计资料3.1.1 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50m(墩中心距离)主梁全长:49.96m计算跨径:49.00m桥面净空:净14m+2X1.5m 3.1.2 设计荷载公路I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均布荷载的标准值为10.5KN/m,集中荷载标准值为356KN. 3.1.3 材料及工艺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3.45MPa,抗压强度标准值=32.4MPa,抗压强度设计值=22.4MPa,抗拉强度的标准值=2.6

15、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1.83MPa。钢筋: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A416-97a标准的低松弛钢绞(17标准型),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MPa。抗拉强度设计值=1260MPa,公称直径15.24mm,公称面积140,弹性模量Ep=1.95MPa。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12mm的采用HRB400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均用R235钢筋。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采用内径70mm的预埋波纹管和夹片锚具。3.1.4 设计依据1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032 、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 、交通部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2 85 4

16、、交通都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5 、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 85 6 、交通部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 7 、结构设汁原理、基础工程、桥梁工程等有关教材 8 、公路设计手册梁桥 9 、公路桥梁标准图 10 、桥梁计算示例集梁桥 11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3.1.5 基本计算数据见(表3-1) 表3-1 基本数据计算表 名 称项 目符 号单 位数 据混 凝 土立方强度 fcu,kMPa50 弹性模量EcMPa3.45轴心抗压标准强度fckMPa32.40 轴心抗拉标准强度ftkMPa2.65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dMPa22.40 轴

17、心抗拉设计强度ftdMPa1.83 短暂状态容许压应力0.7fckMPa20.72 容许拉应力0.7ftkMPa1.757持久状态标准荷载组合:容许压应力0.5fckMPa16.20 容许主压应力0.6fckMPa19.44短期效应组合:容许拉应力st-0.85pcMPa0 容许主拉应力0.6ftkMPa1.59 s15.2 钢 绞 线标准强度fpkMPa1860 弹性模量EpMPa1.95105抗拉设计强度fpdMPa1260 最大控制应力con0.75fpkMPa1395 持久状态应力:标准状态组合0.65fpkMPa1209 材料重度钢筋混凝土1KN/325.0 沥青混凝土2KN/323

18、.0 钢绞线3KN/378.5 钢束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Ep无纲量5.65 注: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90%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和分别表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标准强度,则=29.6MPa, =2.51MPa3.2 横断面布置 3.2.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本桥为双幅桥(两幅桥为独立的桥,因此只计算单幅即可),主梁翼板宽度为250cm,单幅的桥宽为7m,选用7片主梁。 3.2.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1/2支点截面 1/2跨中截面 横断面图 半纵剖面图 A-A 图3-1 结构尺寸图(单位cm)1、 主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跨径之比常在1/14-1/25,当建筑高度不

19、受限制时(本桥不受限制),增大梁高往往是最经济的方案,因为增大梁高可以取得较大的抗弯力臂,还可以节省预应力钢束用量,同时梁高加大一般只是腹板加高,而混凝土的用量增加不多。终上所述,本桥中取230cm的主梁高度是比较合适的。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T梁翼板的厚度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是上翼板受压的强度要求,本桥预制T梁的翼板厚度取用15cm,翼板根部加厚到25cm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内主拉应力较小,腹板厚度翼板由布置预制孔管的构造决定,同时从腹板本身的条件出发,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本桥腹板厚度取用20cm。为了防止在施工

20、和运营中使马蹄部分遭致纵向裂缝,马蹄面积占截面总面积的10%20%比较合适,同时根据公预规9.4.9条对钢束净距及预留管道的构造要求,初拟马蹄宽度为55cm,高度为25c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过渡,高度为15cm,以减小局部应力。按照以上拟定的外形尺寸,就可绘制出预制梁的跨中截面图(如图3-2)图3-2 跨中截面尺寸图(单位cm) 3、计算截面几何特征 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见(表3-2) 表3-2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分块名称分块面积()跨中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cm)分块面积对上缘净距=()自身惯距()=-(cm)对截面形心的惯距()翼板37507.

21、52812570312.575.792154046521610778三角承托50018.3339166.52777.77864.95721097062112484腹板380011041800011431667-26.71271101214142678下三角262.5200525003281.25-116.7135755713578853马蹄1375217.5299062.571614.58-134.2124766946248385609687.580685466283353注: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4、支点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表3-3)翼板2407.5180004500088.061861095

22、318655953三角承托50018.3339166.52777.77877.2329820052984783腹板380011041800011431667-14.4479235212224018下三角262.5200525003281.25-104.4428632752866556马蹄1375217.5299062.571614.58-121.9420445375205169908337.557248299 表2-3 支点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注: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 5、检验跨中截面效率指标(希望在0.5以上)上核心距:下核心距:截面效率指标:0.5表明以上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2.3

23、 横断面沿跨长的分布 本桥主梁采用等高形式,横断面的T梁宽度沿跨长不变,梁端部区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距梁端1980mm范围内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马蹄部分为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六分点附近(第一道横隔梁处)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在马蹄抬高的同时腹板宽度亦开始变化。2.4 横隔梁的设置 在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横向分布,当该处有横隔梁时比较均匀,否则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较大,为减少对主梁设计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跨中弯矩,在跨中设置一道中横隔梁,当跨度较大时,应设置较多的横隔梁。本桥在桥跨中点、三分点、六分点和支点处设置七道横隔梁,其间距为8m。端横隔梁的高度

24、与主梁同高,厚度为上部260mm,下部为240mm。中横隔梁高度为2050mm,厚度为上部180mm,下部160mm。横隔梁的布置见(图31)第四章 主梁的作用效应计算根据上述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可分别求得各主梁控制截面(一般取跨中截面、L/4截面和支点截面)的永久作用效应,并通过可变作用下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纵向内力影响线,求得可变荷载的作用效应,最后再进行主梁作用效应组合。4.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4.1.1 永久作用集度 1、预制梁自重 (1)跨中截面段主梁的自重(六分点截面至跨中截面,长13m)0.833752516333.5(KN)(2)马蹄抬高与腹板变宽段梁的自重(长5m

25、) (1.443625+0.83375) 525/2=142.34(KN)(3)支点段梁的自重(1.98m) 1.443625251.9871.46(KN)(4)中主梁的横隔梁中横隔梁体积:0.17(1.90.7-0.50.10.5-0.50.0.150.175)0.2196()端横隔梁体积: 0.25(2.150.525-0.50.0650.325)0.2795()故半跨内横梁重力为: (2.50.2196+10.2795)25=20.71(KN)(5)预制梁永久作用集度(333.5+142.34+71.46+20.71)/20.4827.73(KN/m)2、二期永久作用 (1)中主梁现浇部

26、分横隔梁: 一片中横隔梁体积(现浇) 0.170.451.9=0.14535() 一片端横隔梁体积(现浇) 0.250.452.15=0.241875() 故: =(50.14535+20.241875)25/49.96=0.739(KN/m) (2)铺装 8cm混凝土铺装 0.081425=28.00(KN/m) 5cm沥青铺装 0.051423=16.10(KN/m)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4片(中主梁)+2片(边主梁) =(28+16.10)/7=6.30(KN/m) (3)栏杆 一侧人行栏:1.52KN/m 一侧防撞栏:4.99KN/m 若将两侧防撞栏均摊给7片梁 =(1.52+4.99)

27、2/7=1.86(KN/m) (4)中主梁二期永久作用集度 =3.38+0.76+6.30+1.86=12.30(KN/m)3.1.2 永久作用效应 如图31所示, 设x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并令=X/L 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0.5(1-)g (41)=0.5(1-2)Lg (42)永久作用计算表(表41)表41 主梁永久作用效应作用效应跨中截面(=0.5)L/4截面(=0.25)N7锚固点(=0.03704)支点截面(=0)一期弯矩(KNm)8322.476241.851187.380.00剪力(KN)0.00339.69629.06679.39二期弯矩(KNm)2338.541

28、753.90333.610.00剪力(KN)0.00119.93222.08239.85弯矩(KNm)10661.017995.751520.990.00剪力(KN)0.00459.62851.14919.24 图41 永久作用计算图示 4.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4.2.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按桥规4.3.2条规定,结构的冲击系数与结构的基频有关,因此要先计算结构的基频。简支梁桥的基频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Hz)其中: (KN/m)根据本桥的基频,可计算出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0.106 按桥规4.3.1条,当车道大于两车道时,需进行车道折减,三车道应折减22,但折减不得小于两车道布截的计

29、算结果。本桥按三车道设计。因此在计算可变作用效应时需进行车道折减。4.2.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如前所述,本桥桥跨内设五道横隔梁,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系,且承重的长宽比为:2所以可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1) 计算主梁抗扭惯距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43)式中:、 相应为单个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 m梁截面划分成单个矩形截面的个数对于跨中截面,翼缘板的换算平均厚度:=马蹄部分的换算平均厚度: =图32示出了的计算图示,的计算见表42(2)计算抗扭修正系数对于本桥,主梁的间距相同,并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 (4

30、4)式中:G=0.4E ; L=49.00m ; =70.01267293=0.08871051 ;=7.5m ;=5.0m ;=2.5m ;=0.0m ;=-2.5m ;=-5.0m ;-7.5m =0.66283353.计算得:=0.96 (3) 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影响线竖标式中:; 计算所得值见(表43) 图42 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表42 计算表分块名称(cm(cm)/(cm)=()翼缘板25017.214.53491/34.24037腹板180.3209.0150.31004.47144马蹄5532.51.69230.20983.9611212.67293表43 值梁号

31、10.45140.34860.24570.1429-0.04-0.0629-0.165720.34860.280.21140.14290.07430.0057-0.062930.14290.14290.14290.14290.14290.14290.1429(4)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号梁的横向影响线和最不利布载图式如图43所示 可变作用(汽车公路I级) 四车道:=(0.4103+0.3362+0.2827+0.2087+0.1552+0.0811+0.0277-0.0464)0.67=0.4876 三车道:=(0.4103+0.3362+0.2827+0.2087+0.1552+0.0811

32、)0.78=0.5749 两车道:=(0.4103+0.3362+0.2827+0.2087)=0.6190故取可变作用(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为:=0.6190可变作用(人群):=0.46892、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如图44所示,按杠杆原理法绘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进行布载,1号梁可变作用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如下: 图43 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图44 支点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可变作用(汽车):=0.50.6=0.3可变作用(人群):=1.173、横向分布系数汇总(见表44)表44 1号梁可变作用横向分布系数可变作用类别公路I级0.61900.3人

33、群0.46891.173.2.3 车道荷载的取值 根据桥规4.3.1条,公路I级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和集中荷载标准值为: =10.5KN/m计算弯矩时 =KN 计算剪力时 =3561.2=427.2KN3.2.4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在可变作用效应计算中,本桥对于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作如下考虑:支点处横向分布系数,从支点至第一根横梁段,横向分布系数从直线过渡到,其余梁段均取。1、求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计算跨中截面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采用直接加载求可变作用效应,图45示出跨中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示,计算公式为: (45)式中:S所求截面汽车标准荷载的弯矩和剪力 车道均布荷载标准值 车道集中荷载标准值

34、 影响线上同号区段的面积 y影响线上最大坐标值可变作用(汽车)标准效应=0.50.619010.512.2549-0.3190810.51.083+0.619035612.25=4660.91KNm=0.50.619010.50.524.5+0.50.3190810.50.0556+0.6190427.20.5=171.28KN可变作用(汽车)冲击效应 =4660.910.191=890.23KN/m =171.280.191=32.71KN 图45 跨中截面计算图示(尺寸单位:m)2、求L/4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图46为L/4截面作用效应的计算图示 图46 L/4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尺寸单位:m)可变作用(汽车)标准效应=0.50.619010.57.312549-0.5(1.625+0.5416)0.3190810.5+0.61903567.3125=2746.8097KN/m=0.50.61910.536.75-0.50.3190810.50.0556+0.6190427.20.75=310.3066KN可变作用(汽车)冲击效应 =2746.80970.191=524.6407KN/m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