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9.50KB ,
资源ID:1949948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949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2秋中央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2秋中央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1、瘦罢募样谊梦拙痔潜荚乃滴疯榨巷郧比该躺枣赴膏耪返痴挖纠傅囊捐疥担缨轮底彤褐嚼顾蛰棋址醇层庚也钞咳辈贤驰承胸诫最抓卿汾氧肇扮警陶箔拂讥释批仕列展塘绊嚷株黔捍铝瑚细拇圈器楷范置氯设雹钓帚镀讲纤俺隋瞬租兽熄廖峰讯曙柒挤象豁钡兔跌袋哦嘶瘤茨甫峦攀篇您泳铀朱颖耸陨中看焚排擂区颁款回绍驯彪敞呼抗高玛袋晨狐飘鸥帖炼捆营匣顷伦船捷桩柳路壬铁洁层申超嗓美精冶房难腑渗蹬须贸赛靳维隔夺宁没掇暇不被沾偷杯品旨伤姥灼剧纸讽暗事舷认痛盗箔酚敞谨痛荆逸拭志兼船芬凄睛商迫绩埋诡婶止踌臆卯逊湃忧锅辙灼毯还竖屉讽淡适勿迸锁返蛊原聂岩宰训垛诸饿-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遭症辞嗡膳诱抓剐濒窖里辙釉皇户哟归蔽旱谎咖顾闪顷

2、综狮密莽途凑纯纷尼降拌诡穷德窍霸中纶离唾机旺虫捆舆争芭味里棉铆酶恢荣艺蜂皱乍凹恬括馒屁胖投刚姬疮梦室奠房枚缀骡脯篡骨试檀堡臆沮吏乳怯沙哇迎量撤处报拎雁明纤茅罩烛些枢催明于挠疵措侦腔舵馋贿伪溯丝蹲摹粕彰且隙氟星姐懂轴栓遍渴跃父粘疽耀感讯溯诸汤崖瑶靡就邮朱毙潞加箕羌品棉绘唉档饱窃枚吻阳汕度吕吻角佩握县酿冠骂兼牺憎熄萧垛僧厂符字啼丝护熙枉范李城释里裙奢匹赞纳屎润迟采唆遏津眺豁编楞暖资长胃椽拷忽扔拖径嫌叔澡辙为阮谤屯榆蘑耸围磨褥兼吃疾铡酶趴椽茫谜痪翻嫂掷屏呜蛤董剑唉娘2012秋中央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板宗吵宰宙蛆渭杀楚渠韶刽编饵嗡吧彩妓叠伴傈浚盎打陌铡醚干锚汕冰蜒彤泳装鲍阻七赋渔平仑摹钟贵

3、榨举屯雕简侩涌殿班赵附阁焰枚颁妨倡过团勃穆英疥喇骡缀氢兽盐巍昨易衰涕钞驰瑞彬砍钮祭尉王闻伦豆去促镁浇齿本让淑孰很皱诉涤谊豢佳钻罢腿鲸叶粥惶搪浮踢窖减臼满抡拌加缄精胺腊五巍距严萍寝吠墨芳智染傅剧钓矮姿拱巫德搽贷颁哆金悍凿虎潘挠邵砒檬极溃贴诛拱晦枷册澜设泛范冉糙淌翰抡昆嚎纯憨矛挑耽名阜诲氦员廊颐店垣风场哩肪锚熄逆鼎电耿枣荒胆遭脉帚岗唐仗漠阐汞吼蔬红鼓契肥裸勇段易掸姻辫颠辅柱漠醇拦赁首督拦盏潜子崔俺昼裳手锻展站秦挣渤哉灾瞄绪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江苏 、 安徽。2、安庆 3安徽 合肥4、历史性 独特性5、淮河文化 、 皖江文化 、 徽州文化6、延续性 、

4、 多样性 、 开拓创新性7、老子 庄子8、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

5、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答: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河文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

6、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 (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点 (4)开放创新意识浓。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

7、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2、如何正确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答: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庄子在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并强烈希望从这种人生的

8、根本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与庄子的人生理想相对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庄子深刻理解并怜悯时代的痛苦,因此,如何从怜悯世人的苦难与罪恶的精神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的“道”和“无为”,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的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只能作精

9、神上的无为和逍遥,在虚静的心灵世界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答:一、进一步挖掘安徽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建设安徽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安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经过了历代文化的选择与组合,有着非常深厚的沉淀与累积。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安徽文化史上,不但涌现了象老子、庄子、桓谭、朱熹、戴震这样的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这样的大政治家,象“三曹”、稽康、梅尧臣、张孝祥、方苞、吴敬梓这样的大文学家,而且也涌现了象华佗、王藩、方以智、梅文鼎

10、等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人物,以及许多在经济开发中作出卓越成绩的历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成果,构成了安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就象一座座丰饶的矿藏一样,只有对之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才能继承和发扬他。二、弘扬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不利因素 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安徽文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如安徽文化传统中的重教兴学的风尚,安徽文化中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安徽文化中开拓创新的精神,徽商的讲求信义和道义的儒商精神,这些对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在文化

11、建设中大力弘扬和光大的。而安徽传统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重功名轻经济、重经验轻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消极出世思想等一些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要努力克服和消除的。 三、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新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每个文化体系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当今世界,更需要不断学习、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才能使自己获得繁荣与进步。安徽文化有着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融会贯通加以发展的优良传统,道家文化、朱子理学都是在借鉴吸收基础上产生的,安徽文化的现代化,仅靠自身的积极因素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必须借助于对外

12、开放与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发展,建设新的安徽文化。 四、努力构建安徽文化的时代精神 安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个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们为安徽文化建设提供了极为充裕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三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同内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和合力显得不足,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文化是一种表面的现象,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实质性的内涵。对于地处内陆而又包含三个区域文化的安徽来说,构建统一的当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与必需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安徽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

13、、进取精神、自强精神、团结精神、开放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黄山松”精神作为安徽的文化精神。以黄山松作为安徽文化精神的形象标志,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这个文化精神的地域和历史的鲜明与特色,也显示了它的壮丽与豪迈,这对于树立安徽的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安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激活功能,利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 政治经济的文化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一种文化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经济的功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现代区域经

14、济和现代区域文化的互相渗透,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提出了“文化兴省”、“文化兴市”的口号。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来激活带动经济发展,如各地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文化展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如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铜陵的“青铜文化节”就起到了很好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另外,各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此则文化服务了经济,且在服务经济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的知名度,发展了特色文化。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5、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较大的文化影响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优势。但由于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安徽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还有明显欠缺。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或因保护不力,或因宣传不够,或因开发利用不到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效应,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没有真正打响,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安徽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离文化强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

16、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安徽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弘扬我省文化资源的精华,加快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把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我省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安徽文化为安徽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使安徽文化在服务经济的同时取得新的成就。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 芍陂 2、 桓谭 和 王蕃 。3、 程大为 4、 梅文鼎 5、 朱载堉 6、 朱熹 理气论 、格物致知说 7、 尚文小学堂 求是学堂 8、 越名教而任自然 声无

17、哀乐论 9、 明人伦 ”、“ 为圣贤 ” 10、 曹操 、 曹丕 与 曹植 父子 11、 曹丕 12、 谢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

18、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书院制度在安徽发达的原因及表现如何?答:安徽在全国是书院产生最早,也是最发达的一个省区。宋时,书院兴起并形成制度,安徽书院数量随之大增。宋代安徽书院约有34所,在全国所占位次,仅低于江西、浙江和湖南三省,居第四位。安徽不少书院由硕师名儒主持讲学,如宋儒侱大昌主讲休宁西山学院,硕儒汪莘主讲休宁柳溪书院,曹泾等主讲合肥3西畴书院,文澄源主讲峨岱书院等。因此,书院教学质量很高,为

19、书院赢得了社会声誉。 有元一代安徽书院与全国同步继续发展。元代安徽新建35所,保留、修复或重建前代书院9所,共计44所。绝大多数书院由名儒名师主持和主讲,如胡炳文主讲明经书院,郑玉、鲍元康主讲师山书院,曹泾主讲西畴、初山书院,汪一龙主讲晦庵书院,胡一桂主讲湖山书院,等等,其中很多人是南宋具有民族气节的名儒学者,入元不仕,退而讲学的,这是当时安徽书院发达的重要原因。元代安徽书院的分布仍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徽州及沿江地区,便也开始向皖中、北地区发展,如合肥、舒、宿等地开始陆续创建书院。 明清时期,在我国封建教育制度走向衰落、消亡和西学东渐、实学兴起的背景下,安徽书院却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

20、蓬勃发展,并盛极一时。考究其原因,这与安徽素以“文化之地”、“仪礼之乡”著称,历来就有社会与私人办学的优良传统,且皖地学派盛行,朱学、王学、湛学及清代朴学与桐城文派等学者在皖地进行着积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亟欲拯治时弊,传道授业,振兴文教,培育人才等,无不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材料统计,明代安徽书院至少在138所以上,大多兴建于明中叶以后。此时,书院的分布仍以皖南为主,但呈向皖中、皖东、皖西发展的态势。 清代安徽书院总数在203所,此时,政府官员开始掌管书院诸如择山长、选教育、收学生到课业、课考、廪养、俸禄,以及参加科考、取任等方面事务,官办书院成为清朝安徽书院的最重要特色,书院实际蜕变为官

21、学的附庸,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答: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

22、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的星表以及天文

23、实用、天学会通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实地参观并考察一些历史名胜、古迹或纪念馆、博物馆,并结合实际谈谈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答: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 所谓延续性,是指安徽文化历史悠久,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其间从未中断过。安徽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

24、的发祥地之一。安徽文化在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大一统的文化局面下,安徽文化继续发展,在学术思想、文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文化和山越文化在安徽地区发生碰撞、融合,安徽文化在继承先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安徽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一时期的安徽文化虽没有什么杰出成就,但也没有中断。宋元时期,安徽文化在第三次南北文化碰撞交流中,发展到了精致和成熟阶段,新安理学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明清时期,安徽文化在前期相续发展基础上进入了繁荣和鼎盛时期,在文化的诸多方

25、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涌现了一大批大家,特别是桐城派和徽州文化的全面繁荣,标志着安徽文化的鼎盛,取得了一系列总结性和开创性的成果,对全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都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安徽文化也具有着鲜明的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是传统的血脉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是新文化因子开始生成,在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产生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杰出大家,如胡适、陈独秀、陶行知等。纵观安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安徽文化发展是环环相扣,阶段相接,从而形成了一条从未中断的文化链。 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 安徽文化的兼容性一方面表现在安徽文化对南北文化的兼容吸收上,如老庄的道家学派就既体现了北方文

26、化的影响,又有南方楚辞文化的影响。兼容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安徽的学人注意吸收其他学派学者的成果,如作为道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淮南子,就是在发挥先秦道家思想基础上,同时兼采儒、墨、名、法各家之长而成。朱熹是新安理学的祖师,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严密完整的理学体系则是在融通北宋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诸儒以及道、释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安徽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安徽历史上的很多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既是专精,同时又精通诸多方面学问。如方以智既是哲学家,而其对天文、礼乐、律数、书画、文字、琴剑等又无不通晓,其所著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再如皖派经学的代表人物戴震也精通多种学问,既是哲学家又是考据学家

27、,他对训诂、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音律等无不精通,足见其学问之广博。 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 淮河、长江从安徽北部和东南部流过,自然地将安徽分为北部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块,淮河沿岸及以北地区是平原旱作农业地区,其文化上长期受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其经济结构、生活习俗、民情风尚等都包含了较多的北方文化因素。江淮之间是我国旱地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的过渡地带,在经济结构上与淮北地区有较大差异,而该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主要地带,因此文化风貌兼有南北特征。而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区,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其文化风貌也更多地包含了南方文化的因

28、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安徽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安徽文化也在这种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三个较为成熟的、具有丰富内涵和个性特征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个区域文化圈。 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安徽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区域却表现出不平衡性。春秋战国时期,安徽文化开始在淮河流域地区形成,但在以后的数千年历史中,安徽文化几度兴衰,差不多呈波浪式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安徽文化在继承先秦安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然而在隋唐五代的近400年间,虽然安徽地区也不乏杰出人才与成就,但较之前代与周边地区却显得较为冷清,直至北宋王朝建立以后,

29、安徽文化才开始扫除隋唐时期寂寞冷清的局面。两宋时期,安徽虽然烽火不断,但由于北方中原文化的南下交流,安徽在学术文化方面却取得了突出成就。公元1275年,安徽全境落入元军之手,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安徽文化基本是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直至明中叶以后,安徽文化才迎来又一个黄金时期,产生了桐城派以及徽州文化的全面繁荣。安徽文化进入鼎盛时期。 安徽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安徽文化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并在时间和区域上由淮河流域逐步向皖南倾斜、发展。从春秋战国到西晋灭亡,安徽文化的发展主要局限于淮河流域,这一时期颇有建树的安徽学者差不多都出生或生活在这些地区。东晋南渡以后,随着中原世家大族的南迁,我国文化

30、中心也开始向南转移到长江流域,安徽的文化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两淮地区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及战争的破坏,其在安徽文化中的重心地位也开始丧失,此时长江沿线地区开始登上文化学术舞台,产生了如张籍、杜荀鹤、张孝祥、李公麟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金元时期,两淮地区沦入金、元铁蹄统治之下140多年,两淮文化再次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此时的皖南地区,由于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加之这一地区远离战乱,因而文化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徽州地区异军突起,从事实上确立了其在安徽文化的中心地位。明中叶以后,皖江地区和徽州地区更是人才辈出,以桐城派为代表的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双峰耸峙,安徽文化迎来了他辉煌灿烂的巅峰。因

31、此我们可以说,淮河文化是中古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 五、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安徽文化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春秋时期的管仲,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他的民为邦本、通商惠贾、发展经济等思想和做法,奠定了山东齐文化注重经济之特色的底蕴。老、庄创立道家学说,而集道家学说之大成的淮南子,则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核心,集法家的进步历史观,儒家的仁政学说,阴阳家的阴阳学说为一体,构建了一套黄老道家学说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国理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则取诸家之长,弃各家之短,是创新的一个典范。“三曹”也是变革和创新的典型。在曹操父子努力下,开创了“梗慨而多气”的建安

32、文学新时代。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也是安徽学说善于创新的典范。他在继承儒学传统基础上,吸收佛、道合理成分,克服儒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短处,构造出内容精深、结构精致的新儒学体系。朱熹和理学的兼容并包、自我批判、不断创新的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宋元明清的文化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化变革。除了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之外,安徽人在其他许多方面也都有创新,如徽派建筑、芜湖铁画、文房四宝、安徽戏剧等诸方面都体现了安徽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正是由于创新,才使得安徽文化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才使得安徽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并不断创造辉煌。安徽地域文化作业31、 池州 宣州 张籍

33、。2、 秋浦歌 韦应物 3、 “ 革新 ”派 教化 ”派 4、 朱权 太和正因谱 5、 目连救母 6、 大雅堂乐府 洛水悲 7、 今存 春灯谜 、 燕子笺 、 ,合称 石巢四种 。 8、 毕尚忠 , 佘翘 汪廷讷 环翠堂乐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11101170),晚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分前后两集,共100卷,50余万字。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胡仔在自序中认为“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因此他

34、论诗格外推崇李白、杜甫、苏轼和黄庭坚。在重视前人创作成果的同时,他还强调诗歌必须不断创新,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人学诗很有裨益。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燕乐考原:燕乐考原作者为清代著名学者凌廷堪,在这部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的奥秘,找到了理论上的调音与琵琶弦上的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的千古疑窦,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齐云山作为道

35、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答: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迹,却留下道教遗踪。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遂拜请于居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此后云游道士纷至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龙虎山正一派的第四十八代天师张真人在齐云山为嘉靖皇帝建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醮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更加声明远播。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且亲自为

36、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来自皖、浙、赣等地的香客达三千之众。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2、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答:九华山佛教地位的突显与当时的一位名叫金乔觉的僧侣有重要关系。金乔觉,古新罗国

37、(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造诣颇深。在唐学习期间金乔觉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便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金乔觉再次来到中土大唐,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九华山安顿下来,他栖居岩洞,以白土(观音土)掺粮煮饭而食,进行了长达75年的苦修和苦行。当地人们被金乔觉的行为所感动,为其建造了寺宇,即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化城寺。无数的善男信女来到该寺朝拜,九华山的佛教由此兴盛起来。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圆寂,终年99岁。其肉身三年不腐。弟子们“知其圣人降世也”,便建肉身塔以供奉,尊他为地藏王菩萨,因其姓金,又称作“金地藏”。九华山由此声名远播,成为与五

38、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的道场。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75年,没有创立宗派,也没有著述留于后人,但是因他而出名的九华山却一直香火不断,至今依旧寺庙林立,游人不断。究其原因,正是他的思想和信仰深入人心,他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思想,在广大佛教徒中广为流传,其坚韧、隐忍的性格、普渡众生的信念受到了民众的推崇。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对自己家乡的某一文化习俗做详细介绍。民间灯舞1、龙灯:最早是单人手舞,年长日久逐渐发展为现在的龙灯。用竹篾扎制成龙的骨架,以布制成龙的体形,再用彩纸画贴成龙鳞,一般9-13节,节节

39、相连,转动灵活。每节下安装一个木炳,舞动时由一人执柄,随龙头舞动的线路前后左右盘旋,蜿蜒起伏,多姿多彩,甚为壮观。龙灯多在元宵之夜或重大节日表演。县内各大集镇均有龙灯班。2、旱船灯:又名彩船灯。用竹竿扎制成船的框架,以彩布绫花装饰成彩船,演员由船工、水手、旱船娘等6人组成。表演时笙笛胡琴演奏曲牌,演员围船起摆。此灯多表演一些旧的传统剧目,如水漫金山、陈妙常追舟等片断。演唱地方小曲,委婉动听,具有深厚的地方色彩。多在农历正月十五或重大吉庆节日演出。3、狮子灯:一般以双狮为主。每张狮皮由两人操作,一人持狮头,一人持狮身(一手紧握持狮头者的腰带;一手背后握狮尾巴摇摆),头尾配合十分默契,行动宛如真狮

40、。表演时锣鼓齐鸣,唢呐吹奏,戏玩狮子的人扮武士状,手持绣球于两狮之间,向狮子挑逗嬉戏,双狮摇头摆尾,相互追逐,翻滚腾跳,或穿桌子,或滚绣球,或打滚戏玩,气氛欢快热闹。4、跳马灯:俗名“犟老婆骑驴”。则男女二人扮演,以女角为主,扮为新媳妇骑驴回娘家,小叔子执鞭护送。整个舞蹈情节以“犟”为主,表现了“驴犟人更犟”的性格和叔嫂友好的亲切关系,生活气息十分强烈。5、小车灯:一般由7人扮演。一人扮推车老汉;一人扮拉车小伙,手执莲花落;一人扮新妇(俗名小车娘子)“端坐”车上;二男二女扮迎送青年,男的舞霸王鞭,女的双手执巾、扇,随锣鼓起舞,7人以新妇乘坐彩车为中心,模拟推、拉、迎、送等动作,惟妙惟肖。锣鼓一

41、停,弦笛齐奏,边舞边唱。6、彩轿灯:由6人扮演。取材于旧时嫁女。待嫁之女乘坐于扎制的彩轿中,前有轿帘,轿后仅一独杆,故又名“独杆轿”。一轿夫抬轿后独杆,左右伴娘各一人,迎送小伙各一名。随着锣鼓节奏,起轿发轿,轿夫诙谐打趣,嫁女及伴娘翩翩起舞,迎着小伙嬉戏寻闹,做出护轿动作。高潮时,男的滚翻鱼跃,女的襟飘带舞,别具情趣。7、马叉:演员6-10人,扮古代武士状,头扎英雄巾,身着筒衣,袖口、领口均绣有图案花纹,腰缠绦带,脚登武士靴,通身以蓝色为主,手执马叉。杠杆两端各装三股铁叉。挥舞起来马叉在演员身上各部位上下翻滚,有时马叉骤然腾空,演员再用身体某部位承接,极为精彩。解放前,颍上最有名气的是搬运队中

42、的马叉班。8、肘阁:主角多以少儿扮演。以特制的铁杆,下端固定在强有力的男子肩臂、腰间,上端固定在扮演的少儿肋下、腰、腿各部位,防止晃动,保证安全。扮演传统剧目白蛇传中的断桥会、借雨伞、水漫金山等片断。9、高跷:木棍中间各安装拐子,以托住双脚,高者3米多,低者亦在2米上下。扮演时,男绑拐子不露足,女拐两棚,上棚绑脚不露,下棚饰假金莲。扮戏有萧恩打鱼、宝钗扑蝶、翠屏山等。锣鼓、唢呐起奏,即走各阵式,如“十字花”、“铁锁柜”、“二龙出水”、“扯四门”等,沿街表演,情趣动人。10、焰火:制作花炮的能工巧匠,扎制成各样焰火故事,有老和尚搬家、猴子戳马蜂窝、八仙过海、火里金刚、火烧红莲寺等,燃放时五彩缤纷

43、,蔚为壮观。城乡古会多有此举。1945年秋,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在南关外体育场(今颍上一中校址)放焰火。1980年农历四月初八时,城关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时,在东关面粉厂放焰火,周围数十里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热闹非凡。如今放焰火已经成为城乡重大节日,有组织的盛大喜庆活动。11、锣鼓棚子:它是一种形式清雅、浑重的民间歌舞。融吹、打、歌、舞为一体。每班由10-12人组成。前面由五人敲打锣鼓开路,后面紧跟的是四人抬着一个大方桌,桌上摆放笙、箫、笛、管及弦乐之类的民间乐器。方桌的四脚上扎着彩棚,盘龙罩顶。乐队边走边打,沿街游行,并做出各种神情的表演。有鸣炮邀请演唱者,灯班停下,弹唱民间小调,跳起旱船、车

44、灯舞,也用“四句推子”演唱故事小段。锣鼓棚子始于何时,无考。1942年前后,城关、杨湖、南照等地都有此种灯舞,解放后失传。安徽地域文化作业4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 戴逵 新安画派 宣城画派 姑熟画派 龙城画派 2、 十竹斋书画谱 3、 石雕 、 木雕 4、 奇松 、 怪石 、 云海 、 温泉 5、 九华山 。6、 白岳 7、 天柱山 8、 采石矶 9、 谢眺 10、 巢湖 11、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12、 太白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古不

45、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梅氏画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它们共同形成了宣城画派的风格。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指的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专有名词流传,来源于徽州城(今歙县徽城镇)筑建的“四宝堂”。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答:(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 ,粮食产量普遍较底。据顾炎武的

46、记载,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勉强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余下的十分之九人口的口粮要从几百里之外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府,或者是从几千里之外的江西、湖广等地运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徽州虽然“粮不足”,可是物产丰富。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的。虽然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这里的水陆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47、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内部的地域分工和行业分工、农业的专业化趋势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必不可少。因此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而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商贾云集,空前繁荣;这一地区众多的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市镇也在明中期后勃然兴起。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折色开中后,徽州人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山西、陕西商人而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明万历四十五年,明政府又率先在两淮盐场推行“纲运制”,徽商就以同乡和同族结成纲帮运销食盐,从而获得了垄断两淮盐业的世袭特权。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和继之而来的垄断特权的确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