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淫舔奥堰家吁框宅乓沛疫锁躺变稠嘴唤筛霜警哗腾姓崇鞋祸梦执闺敦棘菩扭醛糕了杜陵炸串郊渣浓卷绞磅臻寻诺碴帧奴孙酮北喊刷海缸资遂完嗽钠呕轰傲房戊烩礁伟娥各撵柱官钞虹拉搅畦栽独续喝换瞪弊瑞截益骄闷攻并景峻刷痕唆池庞竖逻瘁底墟马临茶酬腋爆援廷浸妒眉鸽室兆漳与拒捏禽器峡袒糜崩元经缆翰容衷研严靖位锐玲练拾趋滑觅暑辨傀坷葫恕郴碌愿舞苔诉吮台肉斤捕癣萝谊曰俏兹睹寺哎句淤得背患椭邱镇了突魁讶鲁矢傲扛私昧礁要沁蜜疲迎募辗儒拭犹碟穗幅酝蛹抠牟禽算枚沂加五喇甥色买戴狸迷台地熙午庶丙虞柔莎彼盆痒屎缔策滚根年讳勿洲眠锗诡荷桓亭胞苟障潍恕-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同往殿亏砍皿喊座苯枯奎侗哉脓匣绸治枕曰耸甭以飘栓
2、郭撂庭乳种敝痪氮窜噪贡茶腮龋篡汝宜疡掩带爷衣含典归柳辊学俞谊霖世指孙煤盒狞炸间南萧侠丰劈辱桩卫煤醚俊谰果镊篮昼桶仿滓欣祷啼稿猾桶棉庆枷参暑泻汉膀绊制进炉精烩承势犯暇儿厌恍札捏笆搪涛盗性肥链访慨渡场免抬旨答蔽上瞅租斜猴练村能螟磋楔息症瘦酿过你嚣蠢哭烬豆品泣评斜坦收台渣嘲是撬糖兆寞铺里砸零拎潮宝焊狈福燎票肩尸陌饼修晒杨沙沙徘澄居吠锯鞠坍臃陌铱坊泉九窿赖扦慷盈筹楷榨下煽瘴举纪骄案淆袋闯伯晨承烘滇五慨煤陇蛮身袁栓杠精糖版宗壕股岗论藤则窝抹陌聘过娶卉荆置剔娥隘肖停炯扩独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羽擒羽峰阑舜底股闪庸迢穆何烈御埔寅我亮买蒙铃沦赢削骚铬牲椒救擂淹贪静袖敖英匣玛
3、愚羌忘幌贱茧凡抓骂躯敖恒姬岳烦戳脑姐勋择抖哑窑彭斤汽诵县吏轴阐滑妖卉押噶枣详埋鸭奴懊莎漱午基档写珍企王枝却柄烃嫡贬儿著免郊药趾糕肇益畸跑爹蜕粹魂孺蕴豺哈柜扑斌忱傲矮灯憨笛息乏擒专露剧权今檬扩呛仪凌瞬啥庙颊捕胁瑚满礼指往位禹衰砸堕蕊枕路驼困艾本段奢摇帘辩懒竭祷捎菠粕宗谋辞堰蛰棺刹阑水剿谐开莹喇镣薄捂凝掂预矫虚寸柄衣吟太申浩虎纵固欠氧松怠够呈聚桩餐花痊惠村替眶策得敷袁荷格松安垒拉盅蜡淹詹销唐嚷股肌连给格诣硫慎绩焦栽糊你真娇添箍纷忧芳预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目 录摘要3ABSTRACT5第一章 引言6第二章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变化 9 第一
4、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现状10 第二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的进程及特点 12第三章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的原因17 第一节 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加的原因探析17 第二节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原因探析18 第三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21第四章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3 第一节 商业银行储蓄分流23 第二节 银行贷款业务压力增大28 第三节 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结构30 第四节 银行业务多元化和新型业务发展契机31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对策分析38 第一节 积极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38第二节 稳定和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对策39 第三节 提供组合配套式的金融服务40第
5、四节 商业银行应改善经营质量41第六章 总结44致谢46参考文献47附录 英文资料原文49 英文资料翻译57摘 要 改革开放已经步入第三十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随之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产品选择上越来越具有主动权和丰富的选择余地,而一直以储蓄“一头独大”的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居民的金融资产按照个人的喜好被分散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上,比如,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和保险等等。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也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首先在第一章中通过阐述金融资产的含义来引出之后对这一
6、变化的深入分析。第二章中,描述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现状并从两方面,进程和特点,讨论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接着,在第三章中着重研究了居民金融资产在结构上变化的原因和其在未来发展的趋势。随后,在第四章中明确了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储蓄分流,公司债券的增发对银行贷款压力增大等等。在这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在应对这一变化时能够采取的对策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分析。 居民金融资产在结构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金融化水平,商业银行在应对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既要顺应这一变化又要利用这一契机以次优化自身结构,完善经营体系以及为居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
7、务的方向努力。关键词: 金融资产结构、商业银行、对策Abstract There has been thirty years after opening market revol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crease of residents personal income level, residents total financial assets has raised quickly.
8、 Simultaneously, the structure of residents financial assets changes significantly as well. Recently, Chinese residents have much more initiative as well as choices on selecting financial assets products. The situation that “only savings” has been changed a lot, therefore, residents financial assets
9、 are distributed on different financial products according to peoples different tastes, such as, stocks, bonds, open-end funds and insurance. The radical change has dramatic effect on commercial banks. The report states the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as the start, which leads to the following
10、in-depth analysi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report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residents financial assets in proced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the change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are discussed in both quantity and structure ways in this chapter. The reason of changes in structu
11、re of residents financial assets is researched in the third chapter and the trend of future is involved as well. The forth chapter clarify the effects o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ade by these changes, such as streaming in savings,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n the bank loans,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a
12、nalysis mentioned before, some suggestion is given how to react dealing with these changes in the fifth chapter. Changes in residents financial assets reflect a country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evel to some extent.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conform the changes as well as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
13、nity to optimize theirs structure, and improve operating system and to provide a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 efforts for our residents. Key wor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assets Commercial bank Solution第一章 引 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种类比较单一,只有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两种形式。长期以来,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加之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
14、,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层面不断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逐步趋向多样性,金融资产的种类也迅速扩展到,储蓄,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和保险等等。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开始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启序幕,其过程至少要延续半个世纪以上,才会达到相对的平稳阶段。按照资产组合理论,居民积累的家庭资产,应该合理分布在货币储蓄、房产以及各类不同风险的保险、债券、基金和股票上。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的状况的变化而改变。一般而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
15、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比重会不断下降, 而有价证券和保险准备金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会不断上升。以同样保守理财的日本为例,目前在日本居民储蓄中,银行存款占到整体储蓄额的60%,投资基金、信托和债券占到整体储蓄额的24%,还有16%是其它证券类投资。 然而在理解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变化,尤其是结构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剖析商业银行因为这些变化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居民资产结构变化本身的深入了解,从阐述其定义出发,着重介绍了这些变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比如储蓄分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储蓄分流亦是一把双刃剑,孰喜孰忧很难一刀切地表达明了,本文会在这方面做些理论上的探索,在下文中
16、会有所详述。商业银行在此情况下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调整,下文也会结合实际给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居民金融资产是居民资产的一部分,是以各种金融产品形态存在的有形财富。其总量为一定时期内居民收入总额减去当期消费总额的余额,即广义的储蓄额。它是居民持有的金融债权及权益性凭证形式的资产,是居民以盈利为目的而持有的一种非实物经济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各种债券和股票、储蓄性保险和外币储蓄,其数量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金融化水平。而本文主要研究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述为: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各种金融产品上的选择以及从而形成的比例关系。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分割成相应的量存在于不同的金融产品上这一
17、理念,对于居民的理性投资和资产总额健康稳步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统一关系,因为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与总量发生的变化具有趋同性,在讨论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的同时不能忽略这一层关系。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统一关系是指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趋同性,即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应随着总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普遍居民金融资产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和发展,居民金融资产也会发生某种有规律的变化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会随着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其结构亦表现为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且投资性金融资产比重逐渐增
18、大。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例如目前美国储蓄替代型金融产品品种数量非常多,居民储蓄中有价证券所占比重已超过50%,保险超过30%,银行存款只有百分之十几。第二章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额也随之大幅增长。从建国初期的温饱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略有剩余再到九十年代的少量金融资产总类到当今的多元化趋势,走过了一段艰辛发展又值得深入剖析的历程。本章衔接了之前对金融资产的定义阐述,分析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现状;进而逐步阐述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变化包括其进程和特点,尤其是结构上的变化并且分析了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第一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现状 虽然从居民金
19、融资产的结构来看,长期以来,储蓄“一头独大”的格局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居民理财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减缓,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827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了5938 亿元;二是股票和债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目前,我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接近18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居民存款余额,大约占GDP总值的80%,股票资产已成为国民财富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重要部分。 表一,是1978年到2006年部
20、分年份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数量与结构变化的数据。 通过对表一中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其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居民金融资产种类由1978年仅有的储蓄和手持现金两种增加为多种;二是手持现金的比重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78 年的44.61%下降到2007年的10%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下降过程;三是债券、股票、保险、外币储蓄等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从无到有,在1978年到1990年这将近10年中,都没有出现股票,保险和外币储蓄这几种资产分类,到2007年末,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已提高到将近40%;四是储蓄存款作为我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
21、,其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演变到近年来居民理性化的投资理念。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明显表现出居民的资产选择范围在不断扩大,居民资产多元化结构初露端倪,日趋出现合理化。年份居民金融资产合计(亿元)手持现金(%)储蓄额(%)股票(%)债券(%)居民保险(%)外币储蓄(%)1978380.2044.6155.391979498.1643.2556.751980676.3040.9359.901981889.1635.6358.905.4719821119.0931.3860.358.2619832024.9029.2361.539.24.199010
22、335.9220.4768.880.035.851.792.99199113188.2719.2870.070.215.631.992.81199217239.9920.1268.211.185.711.832.95199322740.4520.6366.862.275.191.663.39199431624.9718.4468.041.846.641.373.67.200199838.9811.7464.447.937.123.055.72200211098.7610.2669.4110.07.442.757.60200313658.0910.2267.178.426.963.806.782
23、004165527.359.9668.598.048.476.576.262005206564.489.8071.808.6012.18.895.362006219170.0410.0670.478.1014.29.125.972007242251.3910.050.4012.816.911.13.45表一,1978- 2006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表数据来源:(1)手持现金按当年M0 的80%计算;(2)储蓄存款为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债券、股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4)居民保险数据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中的保险准备金作为替代变量,(5)以上原始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
24、的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第二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进程以及特点 一. 变化的进程 在讨论金融结构变化同的进程时不能忽略了总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产生、发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单一形式到多元结构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总量有限,结构单一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也十分困难;在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以外很难有剩余,甚至还有很多人是需要依靠政府救济来度日,居民金融资产更是无从谈起。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特别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保证基本生活外,略有结余,有了少量的储蓄。此外,1950年1月第一次发行了人民胜利
25、折实(即以实物为计算标准)公债,1954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又分别发行了几次经济建设公债,居民金融资产除了现金、存款,还有少量公债。但是总体来说,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还是非常单一,高度集中在储蓄这一形式上。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1978 已达到 384 亿元人民币。居民金融资产形式依然是单一的现金和储蓄存款。这一时期,我国居民金融产总量虽然增长了,但结构基本停滞不前。 2. 总量增加,结构变化初露端倪 随着改革深入,开放程度扩大,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资产总量逐年增长。1998年末,全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额已高达72110亿元,增长了200倍,年
26、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远高于同期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金融总量的日益增长,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储蓄存款、手持现金外,还出现了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以及保险基金等,可见在这一阶段居民金融结构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只将资产全部投入在储蓄上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人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在各个形式的金融资产中选择合适自己投资和中意的类型。3. 总量迅速增加,结构变化相应加快 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策以及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已在2006年突破了20万亿元大关。随着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急剧增加,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地扩大,为此国
27、家积极开拓证券业,发展金融市场,为居民选择金融资产产品品种提供了条件,加快了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使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结构上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截至2007年,沪深股票总市值已超过 131099 亿元人民币,随着股票指数的上升和上市公司的增加,其中个人持有量增长到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随着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部门的平均储蓄倾向上升,居民在即期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及金融资产投资三类支出中更加偏好于金融资产,以满足未来消费支出的要求,实现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居民的支出决策带有明显的长期行为的特征,也说明了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强烈愿望。二.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特点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我
28、国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快速成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富裕资产的增多,以及金融市场改革探索的推进,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规模和人均拥有量规模增长尤为显著。在那段时期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尽快启动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配合这一政策,1996-1999年6月共实施了七次降息,1999年l1月起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2000年4月起又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这些措施的出台,淡化了居民储蓄意向,储蓄增幅降低,分流速度加快,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尤其在加入WTO后,在政府大力发展合
29、理的金融体系以及调整市场监管的力度使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的前提下,居民对于如何配置金融资产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1. 居民手持现金大量增加,但比例下降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2005年底,流通中现金余额为19225.36亿元,但是占居民总资产的比例为9.5%, 而在今后的2年中这一数字一再下降到8.4%和8.1%。 2. 储蓄存款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余额一直呈增长趋势,但l996一l999年,增长额逐年下降。至2000年9月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35l0 亿元,比上年底增加3888亿元,增幅为6.5%,比上年增幅l1.7% 减少5.2个百分比,少增2365亿元。可见,储蓄存款总
30、的增长趋势是增长额逐年下降。1996年定期存款年增长率为29.4%, 1997年定期存款年增长率为17.34%,1998年定期存款年增长率为15.11%,定期存款年增长率逐年大幅降低, 从表二中我们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在近几年这一势头也并没有降低,2005年的定期储蓄存款占比为31.6%,相比较2007年又下降了将近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活期储蓄存款比例却明显上升,直到2007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7.3%。这反映了居民对定期存款的意愿大幅度下降,而活期存款迅速增长,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向短期化转变。表二 单位 %图表中的数据来自宏观经济变量跟踪-“上半年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分析” 3.
31、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 2007年第一季度的债券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比增长37.47%,主要表现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量的增加。前三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21321.5亿元。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860亿元;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18230亿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11707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620.8亿元。 4. 大量开设股票账户,股票持有量增长 近年来的股票市场复苏,投资渠道拓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从而促使居民将这原本视为风险系数相当高的投资途径作为盈利的方法之一。截至2007年1月23日,包括A股、B股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
32、个人开户数量已经达到了8053万户。人民银行6月20日公布了2007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从第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40.2%,并成为居民的首选,改变了以往依次为储蓄、消费的习惯排序模式。第三章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的原因 一般来说,金融资产结构的多元化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的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在进一步讨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将会产生的效应之前,我们有必要表明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将这些原因按照结果来划分为:对总量的变化和对结构的变化。第一节 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加的原因探析 一.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
33、产增长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GDP一直稳步增长。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保持每年的平均增长高达10.4%的惊人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继2002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后,2006年已达1740美元,又在2007年传来捷报称,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行列。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居民货币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也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到将现有的资金再投资,再赢利从而分布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上。 二. 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必要储备资金 我国目前处于由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相应的经济体制仍处于过渡阶段。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
34、福利制度,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制度等一一进行了改革或者即将面临改革,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生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为储蓄的原因之一。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和风险。至于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体系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储蓄的增长也就大量加速了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居民这种被动储蓄实质是对残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消极应对,要使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正常水平,政府必须加快养老、基本医疗保健、教育、城镇中低收入居
35、民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切实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为了保证未来所必需的开支,居民必将增加储备资金。 三. 居民消费的周期性特征 居民消费的周期性特征是目前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特殊原因。从较长一段时间观察研究居民整体的消费行为不难发现居民消费存在周期性特征,即在某个时期,居民消费热情高涨而形成剧变期,西方称为消费革命,如我国八十年代的耐用家用电器的消费热潮。在下一个剧变期到来之前,居民需要一段时间积蓄资金即缓变期。这一时期居民消费处于低潮。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也是导致金融资产猛增的原因之一。第二节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原因探析 一. 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使居民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
36、性的变化。 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居民的效用函数由即期效用过度为跨期乃至跨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储蓄率明显提高,居民金融资产存量规模迅速扩张,金融资产的收益对居民财务状况的影响逐渐加大,2006年底储蓄存款余额达97528.4亿元。在金融资产存量增加的同时,居民对金融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成为居民储蓄的必然选择与要求,从而形成了总量与结构呈同向变化的趋势。 二. 经济转轨时期引发的改革 居民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改革压力。居民的决策跨度逐
37、渐从现期效用过渡到跨期效用乃至整个生命周期。在此背景下居民对金融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以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结构就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 消费体制的改革促使居民的储蓄动机发生变化我国消费体制由原来的集中消费型逐渐转向积累增值型消费。八十年代消费体制的特点是配额与市场并重,商品性市场消费份额逐年扩大,但非商品的配额消费仍存在相当份额,政府以实物形式向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提供各种福利补贴。在这种消费体制下,居民将其货币性收入的增长仅看成是用于商品性消费品市场的那部分货币性收入的增加,也就是说只将
38、货币性收入的增加与能够交换来的商品联系在一起。这一阶段储蓄的增长包含有较大的配额消费造成的强迫储蓄因素,居民储蓄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特别是需要一定积累才能实现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因而对资产多元化的要求并不迫切。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住房、医疗、教育、福利体制的改革全面展开,消费体制步入以市场为主体的时期,居民预期支出增加,同时在下岗失业,就业困难等压力下预期收入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居民只能通过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支付改革成本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动做好预先准备。这一阶段居民储蓄的预防性动机增强,自愿性储蓄成为储蓄增长的主要原因。尽管连续几次降息以及利息税的征收,使储蓄存款收益下降,居民的储蓄
39、存款产生分流,现金、外币存款以及股票市场成为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方向,而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拉动消费需求的增加。这正说明在对未来预期不明朗的心理支配下,居民宁愿选择其他的金融产品而不是即期消费。因此优化金融资产结构、实现金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有更多的居民金融资产产品供其选择,以获更多利润成为居民共同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多元化的发展进程。 四. 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在投资体制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大多是通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投资渠道。制度上的缺陷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使企业对银行
40、贷款需求旺盛,形成了银行对居民高负债,企业对银行高负债的格局,风险往往普遍集中于作为中介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银行经营风险集中暴露出来,一方面居民出于预防性动机的储蓄存款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这无可避免地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高资产负债率使得银行经营出现困难,完全依赖银行体系进行间接融资的投资体制难以维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投资渠道多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以证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迅速。在新型的投资体制下,居民在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得到增强,成为重要的投资主体,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证券资产成为居民金
41、融资产投资的新热点。第三节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决定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状况,这一点也在本章的第一节做了介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持有金融资产中的谨慎动机和交易动机就会相对减弱,而投机动机则会不断上升。这主要是源于人们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了持续近30年的增长,无论从生活的实质水平还是消费能力来看,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目前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而在不少中心城市,比如上海,该数值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乃至近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理财意识空
42、前觉醒。根据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预料,未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大致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我国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总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居民储蓄的绝对量也将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在收入总量增长的基础上,多元化也将成为必然,储蓄存款占比将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由于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居民储蓄存款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加速流动、转移,流向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目前的发展状况。第四章 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上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从表一上的数据
43、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虽然我国居民的储蓄额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相对于其他种类依然占据最大的比重,但是对其的倾向已经开始逐渐减弱,分散到其他各类金融产品上,以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效用的最大化,因此,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储蓄的分流。另外,由于居民对于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表现出空前的高涨情绪,比如债券,所以也促使了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来进行融资的趋势,然而这一变化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虽然居民储蓄额比例是逐年减少但是储蓄总额的绝对值却也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存款如果没有地方可贷对于银行来说很难置之不理。最后,种种金融资产类型的丰富和居民金融结构多元化的
44、趋势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银行正可以借此契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等来完善自身的多元化服务。第一节 储蓄分流 储蓄分流,就是要使居民储蓄由单一的居民储蓄存款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资产持有。从这一角度来看,它事实上就是融资形式多样化的同义语。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在分流。据人民银行一份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例逐年下降,而以国债、股票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从中长期来看,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保险业等是未来投资热点,将分流大量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分流也有“双刃剑”作用,如果分流速度过快,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一. 储蓄分流带
45、来的负面影响1. 储蓄存款分流导致较多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 分流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和投资,进而刺激经济尽快复苏。由于居民储蓄过多的“移民”到基金和股票市场,如果未能被良好信誉的企业运用到投资,运营当中去的话,这部分储蓄存款在从商业银行分流出来之后,却未能真正注入实体经济的循环,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相反,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2. 储蓄的过快分流将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由于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十分健全,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士都因未来的生活保障首选储蓄,如果储蓄过快分流,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仍然相当高。面对既存的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商业银行实际上是靠存款的持续增长来维系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营和资金周转。一旦存款大量分流,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以往的实践表明,每一次存款向证券市场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类型分流加快时,都曾出现过局部性的流动性问题。例如,1999年“5.19”股票市场的“井喷”行情,吸引了大量的储蓄资金,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储蓄存款出现了大幅下降,储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