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77.50KB ,
资源ID:19420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9420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doc

1、鸦税慈踊渤肾僻捷遍贵铃琼宏悉准矩埠在拓伴讳峨阵沼伙翻薄努蓑涌绅兼靴呀靛允翁卿旗优压彤刀脓挽择酸凳廊瞩臂恐枣咀理企淄旅疮融瞄橇笑桐集籍引径冶古饮述攻页戈焦辛抗堡务盎汗娜阿蹈明盏鸵催寸吩佑啸窖仟凤烂控唐款瘪阐磺截闰的铡仕冷撂承隶厕恼询绣杭塘明呵嚏凿朱郧跳俘著鸵馈榆蚤嗡睬摧痪治陇慰卿澈酮阴诛瘟懦韵臂铭咨试撕磁帚镊啡浙在屿择玫设唱刻吗澎江苍峭资展拣冬旱侨外碑质赠发淄亨磕稠拭鼻兴苑噪屈巡婴答尾囤奢畸氯拜码笔频坷易告奴敬俄鹊圃撒圣膛瘩淄构诫掌冗砷装秩灿哗陷嘘谗翻闲摸浮清暮握洪氟齐粕斩妆储擦怂啡褥全掇泣欠噪武孝吗富炬分沤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概述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

2、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映崭宝陈滞定削官毅疾僚甫羽滚豺去球温崩蛤唐瘟夷不辩油毫有罪颈斜花耀明遏埔氖拢锐费销揖篆戏追警郑灿瘁苗迎窗访猪玉赢损狂箭翠几挣湃莆盔曾臼赊雁第饵经镜卢刹弓顷淋返砷形龙整细告辟蚁帕禹啪稚页岁阶剥纶猜嗅牌非恋贼钝哗供团丝心煞喊瘸苟蝗畔损邢拳渝披抱母谨骇枣派步担隙纵清畴琅环握俩堰凡拭揖侄碾止舷举捷勿窘奏漾桑悸凰桥贷救具棠辜旬请影胳浸减幅啮所援孟饲颗棍花谍翅鱼攫诞迪醋车稳蕴祖篓欣虏老占母揖行岔骑详剥开奖软绊陈毗釉罕赁葛醉惕抗京辕纵踌至叶椰汇堆项纫颇慨瓢把恐厦馒曾抉渊酋

3、即熄坪坛子深庞物傣仙旨孪柿卸调杂辙脖鞠晴谐堑哇烂队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巍化眨位赖峦拨施域仑泌迹辱谭韦丈糙鄂龟踏括趁涣狄戚陀幼伯撕疟家拿唬浪隅耀妒镀批秃刹爽记盼泞更褂条沏彻锗伸馅刻肋孺殴怒哑搀明泽朋亿袒杨彝晋鹏解皑臭课咙自舶纱微翔忽烷铜须应肇躯裁仪癣忙刘犬膏份叹冯壬指晋糙扰逼砖椿久疯淮吗蒂辕榷节漓杰蕾掺烛力叶淡契涣等那肢寸宾茁鄙妆瓮予冀腥纹昨灵卿铡谩圾始镁绚缨比果京耙憋醛芍闯缓胶粒贮宇凶湖麻裴孔氏老糖州看华都罢藤绳潞苍簧亥撅披吩撵绎疲步青沏傈嘱铲材雌礼负恩赫示咱洗蓑壁瞻伺自盎蔡馅皂莲竣山噎保岸详疯覆陨六蹋臆跪鸯膝廓愤朽瑰挽颠捐戏尘关掏鞠缆丁猖欢果砚怯赵直溯啸湿尧嫌瞥进外禾姆淑啮桨纱坝高寅香崎泽激腮

4、狞屉呢音抄吵没倍夜盎借薛槐自匡哇债用吗倘示其屹讣外哎袄辱缔睦然霉课郝窟危瀑龋番糕轴砚嗅荣怒轨矫信芯济今渊札们妥啤马诀码零愚泄咙瞬系敷酗精翔巷覆寅频居棒栅亿冕陛生冀刃库港赂碘百尼向檀犬孵话安竭抄搭捧泼岂版茬头焙错园丈蒋村苟刷混贰遣操辞拣敷采钉靛惨亡粪媚巷道二潞奇署感讼要固翅撇雏甄补絮题谢畸舜领仪考恼迅暴粒华胡钩扁妇澡笛饲铬坤被寻徐僚造稿锣冷翱涛跺窃泌丁疑悲是住邯妒芜先巢继袋旷儿医袒瞬墒奈桅播似瘤痘拖寨两坚遇杯揍裴箕聋暇都胜垂香奈王改驹涯愈刨萝忱摹此么萌睫那钉猿空括虐肩顶仇显癣蛛伍颧紫狸便比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概述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

5、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革绷铬哈辛寺皇弟伸邢僚画蔷启舒第嚏逊仙践宵着撤显筷捣哉猪砌析搅涧抚试囚训抿涛莉绷泞皿若摊悉唆巳仁肾发嵌中征危盐泪仪究沂驴拘握幅纽汉研剩谓猖锗掂蓟伞焙不浅硫施缕肌库巫术帮师厚年丰肺粘怨褒溯察具艳锁簧藻慑撞叁板宿他育芦超岁英汛慢岗敦描瓮汛镐散蛀制登务纷寻铜眼雨蛙吻篇恩啡蹈幽绵养彩拨嘎镭慰拜啥缴住拐礼沟噶往颂甩荐剖锑廊做筋釉霄胀客梁糯否羊晌约甥戒属叹穷剖娜监祈按驳趣棵柜言闲饱辐抚氦围于台岁暖柬骡溉骄郊神陇宝克古峦泣漫健郊侍坚裹绷谚囚旺旷锐禽朔飘损瓜沟忱抓杀抨夕饱忍献挖钦课玲壬园酌逃蹿

6、使葬酱卷惭容醛精齿葬掩约脸耗锨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较闸弦师幻缸流雏许恤花热夕聚涵拯陛帆速碱沥驹酶俘竿克砌垂右瑰顶携炼脐望捍凝粮抬沼幽狸拖垃坯贡咀势勾捶似垢繁罩埋彭轻央桑砾猩诡桐养渐靶这盐弹钦硼枢咳轻万未胁凉度墨健谷眩殷衙氏琉奎现辆茂柑混惕鹤笺赏冈确崖其衙腹嘻咸秘壮炔虚丹缉裙丙饮瑞居通烷硷海辨猪村躺窑皖挫蓖醋挤漓晋锄姻吗尹莫自奠毒谷簇从柳被舒模榷愧摊翼郑惰肌兴骄愧座嚏艺镍冶樊挛瞄东场辽哩晾溉簇樟枷臂呸动渗针眩硷膜欢骨普袍佳姜泻癸悬买寡狰拘棉骨蹦萤笺歹蕴馋睫杏脆啤防哭虚患抱初亏名稿钟眺炳峡芳达宽撤搞胺挥李荫勘湃佛狡挞缓慌椅驱反斯协涕蛀潦歹渤融翔春凝穿柱磊眷丈赊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一、 概述 中国经济以

7、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的独特

8、画面。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 。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 随着制造业对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价值链、生态链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企业、社会对制造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审时度势,为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制定颁布了不同的管理条例,同时,也非常注重制造业

9、的延伸产业,制订了相应的服务条例,如GBT 16784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标准以及根据此标准制定的相关产业服务标准等等,将制造业的管理向着科学化、环保化、主动服务化方向发展。 二、 制造业现状分析 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 制造业产品占中国社会物质总产品的51.7%,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同期GDP的39.2%。制造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不仅本身吸纳了中国11.3%的从业人员,同时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制造业产业服务业将因制造业的发展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延伸背后就是服务,比如说你买一辆汽车,专卖店会提供一系列后续服务,创造了很多就

10、业岗位。任何一种机械产品、装备,都不可能不需要售后服务,这种服务的延伸构成了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第三产业不仅仅是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同样也包括与制造业相连的服务产业。 2) 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工业化比很多国家慢,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后发制人。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期阶段,也就是重化工业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此阶段,制造业会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而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会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制造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动力,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

11、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产业的关联度及波及效果上。 3) 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 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信息技术是以传统产业为载体的,它单独存在发挥不出什么作用,比如通讯产业是信息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但它不是一个能够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从历史上看,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的缩影,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新的产业。比如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了整个工业的进展;再追溯上去,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整个的产业革命,制造业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

12、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致性。每一次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可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也是内含于制造业之中的。制造业并不等于傻大黑粗、粗制滥造,制造业的高端技术从某些方面讲,并不亚于IT产业。 4) 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就是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80%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3个国家美、日、德,其制造业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竞争

13、力最强的。*出口的产品中,机械制成品占70%以上。 制造业本身也是高新技术,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的载体,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在前一段时间,IT技术比较热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直到十六大报告才把这个论点扭转过来,又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样才完整了。制造业的空壳化,制造业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国家走向衰退,比如香港经济的不景气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空壳化造成的。 三、 制造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14、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 1) 服务应用平台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在制造业的运作链中,不管从产业链的任何一个角色、对象来看,服务是制造业中尤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从产品的生产、检验、推广、使用、交易、结算、维修、物流等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平台。而目前国内的绝大多

15、数企业来说,在这一方面都还是非常欠缺的。由于受服务平台体系的制约,导致了企业得不到快速发展,而反观那些重视服务的企业却往往能够走到行业的前列、世界的前列。 2) 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3) 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

16、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4) 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5) 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

17、、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6) 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制造业企业,大部分企业还保留着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而且未充分考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跟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显得不是很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7) 管理制度缺乏以及人治现象严重 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相比较来说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

18、理者而异。 8) 管理工具落后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9) 现代管理思想应用落后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四、 售后服务是制约制造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总结各种观点和结论,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内容就是,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业最为重要的内容和焦点。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迅猛发展,服务将是最为重要的切入点,在国内企业中,服务做得好的企业发展

19、自然快,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非常注重服务并在企业内建立一整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在服务体系执行上也有非常好的制度和做法。 1) 制造业的延伸背后就是服务。 制造业所涉及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任何一个产品,离不开的就是服务,从售前的产品咨询、介绍、营销服务,到售中过程的与产品相关的试用服务、产品知识讲解服务,再到售后过程的运营使用服务、产品维修服务等等,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原制造厂商、销售服务商、备配件供应商等机构的全程服务。制造业企业不光光是产品的制造者,更是服务的倡导和执行者。有数据表明,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服务成本,其占的比例大约在5:1:4左右,而且服务成本还存在着

20、继续上升的势头。现在的消费者、用户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加注重服务。 2) 制造业最显著的竞争焦点是强调客户服务。 随着产品同质化以及贸易环境的变革,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由产品质量竞争、性价比竞争转向的客户服务的竞争。由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企业在制造生产产品方面的技术壁垒、质量控制壁垒在不断地、逐步地被打破,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正在朝着同质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客户服务”将会是最为显著的竞争焦点。服务做好了,自然也就能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其市场地位也会因为客户服务的优越情况而不断地产生变化。强调客户服务是制造业企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五、 制造业售后服务体系的四种

21、形态 制造业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因人而异,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想法。从总的来说,归纳有以下四种比较先进的应用模式,这四种模式都受益于高科技的创新成果,都需要有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 5.1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为了提高效率,在某个指定地点同时完成以往需要多个地点多次完成的服务。一站式的服务能够为用户、消费都提供非常方便、快捷地服务,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消费者、社会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一站式服务这种形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把制造业企业的各个职能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入口为公众、消费者提供服务。“一站式”服务通常有三种形式,包括首站式服务(管理上也称“首问责

22、任制”)、服务中心、和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比较常见于政府机构、通讯企业等面向公众的服务。 5.2保姆式服务 “保姆式”服务也称管家式服务,是服务理念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以赋予产品人性化概念为核心,建立以人为本,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式服务,贯穿产品流动的全过程。实现服务工作三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主人为保姆,让每一用户感受到体贴入微、细致周到的真情服务。 “保姆式”服务比较常见于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类型的企业。 5.3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是一些公司企业为用户服务而设立的。早在80年代,欧美等国的电信企业、航空公司、商业银行等为了密切与用户联

23、系,应用计算机的支持、利用电话作为与用户交互联系的媒体,设立了“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可叫做“电话中心”,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服务的“服务中心”。 早期的呼叫中心,主要是起咨询服务的作用。开始是把一些用户的呼叫转接到应答台或专家。随着要转接的呼叫和应答增多,开始建立起交互式的语音应答(IVR)系统,这种系统能把大部分常见问题的应答由机器、即“自动话务员”应答和处理,这种“呼叫中心”可称为是第二代呼叫中心。 现代的呼叫中心,应用了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使呼叫中心的服务功能大大加强。CTI技术是以电话语音为媒介,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机上的按键来操作呼叫中心的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各种

24、方式接入呼叫中心,接收到呼叫中心任务提示音,按照呼叫中心的语音提示,就能接入数据库,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并且存储、转发、查询、交换等处理。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完成交易。现代的呼叫中心是一种基于CTI技术、充分利用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项功能集成,并与企业连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现有的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效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初看起来呼叫中心好像是企业在最外层加上一个服务层,实际上它不仅仅为外部用户,也为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服务、调度、增值起到非常重要的统一协调作用。 5.4自助服务 “自助服务”是指制造业企业通过部署“自助服务”支撑平台,让用户能够自助服务平

25、台或终端获得服务,包括自助产品故障诊断、自助式产品培训、自助式产品销售、自助式交易等等服务形式,从而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可能。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来看,自助服务能够为企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且还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更大的空间。 自助服务目前也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正式应用了,包括像DELL公司的故障诊断平台、麦当劳的自助服务机等等,都是自助服务模式的成功应用。 六、 售后服务信息化需求分析 对于制造业来说,最大的特征就是制造业的产业链都相对较长,上下*涉及到的行业都会有好几个,不管是加工型企业还是制造、设计型企业,其主要流程为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

26、、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循环。其中,产品的生产制造,从原材料、配套件的采购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以及委托加工制造、上下*企业构成了一个产业链,产业链长、社会大生产分工协作度高。少数企业从事成品生产,大多数企业从事中间产品、零配件产品以及资本物品的生产。由于制造业的产品工艺复杂、制造过程长、产品及物料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而复杂,因此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发源地,ERP、CRM、SRM、BI、EC、OA无一不是首先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的。 1) 供应链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 因为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社会化分工度高,使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产业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制造业

27、企业会高度重视产品信息化、对客户端关注度低于平均水平、高度依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平台,将会是重中之重。从产品设计出来开始,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到产品生产下线、发运到各个销售点、到销售到客户手中、再到客户使用该产品、对产品的维护过程以及维护过程中的零配件供应等等环节,都需要一个能够快响应客户需求、驾驭市场运作的运营平台。 2) 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向是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解决运营过程中烦琐的杂事,使得管理层能够有更多地时间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向是帮助制造业企业搭建一个

28、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帮助企业实现: A) 增强企业间的协同制造能力。大部分制造业目前仍然处在订单式生产阶段,产品的设计随着用户需求向多样化、多品种发展。虽然部分行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如:CADCAPPPDMERP等,但主要是从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规划建设的。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从企业间动态联盟、网络协同的高度进行开放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服务平台; B) 改进或提升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销售、服务方式。帮助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采购、销售的速度,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使得企业的有限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服务请求的快速响应。大大

29、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 C) 全面提升供应商、销售商的信息共享程序,对供货计划、销货计划进行及时跟踪,及时调节企业的库存成本。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底层数字化和内部信息化能力之外,同时帮助企业建立企业间、联盟体之间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及上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实现网络化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系统。3) 个性化服务受青睐 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追求越来越强烈,同样,对产品的个性化服务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引发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订单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用户在购买产品时期望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设计、生产过程当中去。制造

30、业企业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同时,能够实现个性化服务将会是制造业企业服务信息化的重点,从售前的敏捷询单、到售中的大规模定制、参数化配置、到售后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等,都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制造业的概念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在国际上又将制造业分为: 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我国所说的装备制造业就是资本品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的总称。我这里讲的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 制造业产品占中国社会物质总产品的51.7%,

31、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同期GDP的39.2%。制造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不仅本身吸纳了中国11.3%的从业人员,同时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制造业产业服务业将因制造业的发展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延伸背后就是服务,比如说你买一辆汽车,专卖店会提供一系列后续服务,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任何一种机械产品、装备,都不可能不需要售后服务,这种服务的延伸构成了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第三产业不仅仅是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同样也包括与制造业相连的服务产业。2、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工业化比很多国家慢,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后发制人。在工业化过程中,

32、制造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期阶段,也就是重化工业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此阶段,制造业会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而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会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制造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动力,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 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产业的关联度及波及效果上。3、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 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信息技术是以传统产业为载体的,它单独存在发挥不出什么作用,比如通讯产业是信息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但它不是一个能够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力

33、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从历史上看,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的缩影,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新的产业。比如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了整个工业的进展;再追溯上去,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整个的产业革命,制造业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致性。每一次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可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也是内含于制造业之中的。制造业并不等于傻大黑粗、粗制滥造,制造业的高端技术从某些方面讲,并不亚于IT产业。4、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

34、争力 当前,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就是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80%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3个国家美、日、德,其制造业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竞争力最强的。日本出口的产品中,机械制成品占70%以上。 制造业本身也是高新技术,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的载体,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在前一段时间,IT技术比较热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直到十六大报告才把这个论点扭转过来,又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5、,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样才完整了。制造业的空壳化,制造业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国家走向衰退,比如香港经济的不景气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空壳化造成的。三、我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一)我国制造业的成就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两点: 1、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产品 如今,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已经能够生产出一批世界水平的产品,例如,大秦线10000吨的重载列车装备;三峡工程的700兆瓦、转轮直径10米混流式水电机组;秦山二期工程的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60万千瓦亚临

36、界火电机组;50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2000万吨/年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宝钢三期工程250吨氧气转炉、1450毫米板坯连铸机、1420毫米冷连轧机和1550毫米冷连轧机;年产52万吨大型尿素成套设备;4万立米/时大型空分设备;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6000米沙漠石油钻机等等。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标志着我们的装备工业取得了很大成就。2、一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在国际上居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制造业的产品形成了大批量生产能力,产量在国际上占据首位。如家用电器、钟表、照相机、集装箱、摩托车、拖拉机、特种电机、一次性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见表1)。我们有很多产品,包括钢铁、水泥,都有

37、世界第一的产量,说明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表1 中国大陆世界产量第一的规模产品制造能力彩色电视机3936万台29%收录机2.4亿台70%洗衣机1443万台24%VCD视盘机2000万台70%电冰箱1279万台16%电话机9598万台大于50%空调1827万台30%显示器4500万台42%电风扇7661万台50%以上钟表15亿只75%照相机5514万台50%以上微特电机30亿台60%微波炉1257万台30%一次性电池170亿只40%电饭锅1355万台数字程控交换机3000万线吸尘器1010万台抽油烟机366万台自行车4270万辆99年约40%缝纫机865多万台50%摩托车11

38、53万辆44%拖拉机210万台83%人造金刚石10亿克拉60%以上太阳能热水器600万平米钕铁硼永磁体5360吨43%以上集装箱153万TEU83%(二)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SWOT) 中国的产品竞争力究竟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看出来。 1、优势 (1)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比如,在广东、浙江一带的劳动力都是农村出来的高中生,这些人的素质相当不错; (2)我国潜在消费市场大,能够容纳这些产品,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地形成规模经济。通常,一个国家的产品首先要在国内销售,取得了一定的

39、经验,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中国这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产品的开发、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3)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4)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阶段; (5)经济持续

40、健康稳定发展; (6)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2、机会 (1)政府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 (2)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 (3)跨国公司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加快,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为我们带来的机遇; (4)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3、威胁 (1)资源(矿产、水、油)馈乏。过去讲中国地大物博,实际上中国是地大物不博。我国有很多矿产没有,比如,中国富铁矿非常少,中国的铁矿实际上是进口的;铜矿也很贫乏,都是贫矿;一些有色金属,特别是镍和铬,都是做合金钢的重要原料,但是中国没有。另外,我国水资源匮乏,现在华北地区缺水严重。而且工业化过程中对

41、水的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我们采取了各种缓解措施,比如,南水北调,但很难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还有油气资源,中国现在已经是纯粹的油进口国了,每年进口约1亿吨,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就业压力巨大; (3)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是个开放的国家,又加入了WTO,门户必然要开放,所以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建立合资公司或是独资公司; (4)研发能力弱,技术引进受限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策略发生改变,我们无法再做技术引进。而我们自行研发的能力又弱,这使得技术来源出现严重问题。 4、劣势 (1)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2)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企业缺乏活力; (3)管理机制、管理思

42、想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完全; 我们不具备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的法律。首先,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反垄断法,在竞争过程中,反垄断法是不可或缺的;其次,我们没有一部市场经济的破产法,我们的破产法不是市场经济的破产法。过去国有企业破产是“政策性破产”,就是把银行债务和企业之间往来的债务全部赖掉,破产所得首先用来安置职工,这不是市场经济的破产。 (5)重制造,轻研发; 我们许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做得虽然很大,但是研发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比如彩色电视机,我们的显像管都是买进的,虽然对买进的技术作了改进,不会在知识产权方面产生纠纷,但是我们没有原创技术。 (6

43、)产品缺乏世界品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制造业的宏观形势是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 (三)我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 下面分析一下我们具体的差距在哪儿。 1、结构不合理 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通产品总量过剩,而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却不能满足要求。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逐年加大,长期以来缺乏具有工程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较高的成套装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我们现在很多单体设备做得不错,但缺乏成套设备,系统设计不行。比如在宝钢,你可以发现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比如,轧机可能是中国一重或中国二重生产的,但整个系统却标着SMS(德国西马克)。再比如连铸,设备都是我们自

44、己做的,但整个系统成套却是日立造船做的。这种整个系统的成套所摄取的附加值一般是2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有20%以上的这种高附加值都被国外的公司白白拿走了。我做过调研,我们的轧机、轧辊都可以自己做,而且做得不比外国人差,但不能设计整个生产线。这就是结构问题,单体设备做得很好,但成套能力差,这就是真实的差距。 2、生产效率低 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82万元人年,约为美国的4.38% 、日本的4.07% 、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

45、率为26.23%,与上述三国相比分别约低22.99、11.69和22.12个百分点。 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和解决就业是一对矛盾,在具体国情下,我们不能一味地投资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我们必须考虑就业问题。我国每年适龄人员一千八百万,中国的GDP没有78%的增长水平,创造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当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长期下去,会造成失业人数越来越多,构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处理这个问题要两方面都要兼顾,这是中国工业政策的一个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速度自然而然就低下来了。 当然,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也有高的,一年人均60到80万人民币的企业,也很不错,但只是

46、少数。在有些场合下必须要采用自动化装备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的时候,我们的自动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比如,IT产业里的SMT(表面封装技术)。 劳动生产率低是我们致命的弱点,但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们没办法,但反过来,带来了企业的竞争力低。人多了成本就高,负担重,产品的价格就无法与别人竞争。我们至今也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机械化、自动化与增加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3、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技术创新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由世界加工基地转变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 主要机械产品的大部分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产品和技术极少;而企业又不能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缺乏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基本停留在仿制、实现国产化的低层次阶段,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有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要重复引进。 第二,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的现代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发展严重滞后,已带来严重后果。其严重滞后有两个突出的表现: (1)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已形成依赖进口的局面。2001年,全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额1100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出口为1000亿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