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费类贷款客户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x银行x省分行消费类贷款客户服务体系,推行客户分级管理,进一步增强我行客户服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贷款通则、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x银行消费类贷款客户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x银行x省分行消费类贷款客户是指符合x银行x省分行相关评定标准,向我行申请消费类贷款的个人客户。 第三条 客户管理遵循“规范管理、注重维系、层级服务、合作共赢”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办理消费贷款业务的x银行x省分行各
2、级分支机构。 第二章 客户分类 第五条 分类原则。消费类贷款客户分为一至五类,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 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年龄、户籍、学历、家庭资产、是否有特殊技能等基本信息; (二) 客户的工作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所在行业、工作单位、担任职位、薪酬等; (三) 客户的信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征信记录; (四) 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交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存款、理财、贷款和客户在银行获得的评级情况等; (五) 其他与客户相关的情况。 第六条 一类客户标准: (一) 年龄在30周岁(含30周岁)至55周岁(含55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
3、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收入稳定,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 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的正式编制公务员,副团级以上(含副团级)军官; 2. 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的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员工; 3. 公立学校或当地知名私立学校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校领导职务;其中,对于部属高校可以为担任一级学院院领导职务; 4. 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获得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以上(含副主任医、药、 - 13 -护、技师)职称的正式编制医生(中药、西药人员,护理人员,其它卫生技术人员),或担任院领导、一级科室负责人职务; 5. 优质企业总部(在华总部)、省(大区)级分支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和高级技术人员,以及省(大区)以
4、下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优质企业(下同)包括: (1) 美国财富杂志 新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华一级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企业。 (2)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新联合评选的中国500强企业。 (3)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央企名录”内企业。 (4)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以上企业子公司: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业板除外);至少保持近三个年度连续良好盈利状况;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5) 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炼化、港务、盐务,以及跨省经营的律师、会计师行业企业。 (三)本人及配偶社会记录和信用状况良好,本人信用记录等级(如符合调整
5、标准的,按调整后的等级,下同)为正常或瑕疵类,配偶信用记录等级不为禁入类,当前在我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拖欠贷款。借款人信用记录为次级类的,应下调一个等级。 本办法所称的个人信用记录等级,是指按照我行个人征信应用管理制度规定,对个人信用报告划分的风险等级。 第七条 二类客户标准: (一) 年龄在25周岁(含25周岁)至55周岁(含55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 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收入稳定,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 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的正式编制公务员,副营级以上(含副营级)军官; 2. 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的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员工; 3. 公立学校
6、或当地知名私立学校获得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正式编制教师; 4. 获得公立医院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以上(含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技术职务的正式编制医生(中药、西药人员,护理人员,其它卫生技术人员); 5. 优质企业总部(在华总部)、省(大区)级分支机构正式在职员工(不包括保洁、保安及服务人员,下同),以及省(大区)以下分支行机构中级管理人员和中级技术人员。 (三)本人及配偶社会记录和信用状况良好,本人信用记录等级为正常或瑕疵类,配偶信用记录等级不为禁入类,当前在我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拖欠贷款。借款人信用记录为次级类的,应下调一个等级。 第八条 三类客户标准: (一) 年龄在25
7、周岁(含25周岁)至55周岁(含55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 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当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含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当地知名私立学校、优质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且至少保持近三个年度连续良好盈利状况)的正式在职员工(不符合二类客户标准),且具有以下资历之一: (1) 在现单位工作5年以上(含5年)。 (2) 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在现单位工作2年以上(含2年)。 (3) 研究生以上(含研究生)学历。 (4) 具有注册会计师、审计师、造价师、资产评估师、建筑师、结构
8、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律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或理财规划师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2. 长期稳健经营的自雇人士,经营年限不少于10年,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 万元,以贷款行所属城市分行(或省分行直接管理的一级支行,下同)为单位,在辖内拥有自有(或共有)产权的经营场所及住房,近一年内经营利润和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 (三)本人及配偶社会记录和信用状况良好,本人信用记录等级为正常或瑕疵类,配偶信用记录等级不为禁入类,当前在我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拖欠贷款。借款人信用记录为次级类的,应下调一个等级。 自雇人士是指自行成立法人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或在上述机构内持有超过10% 股份,或其
9、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上述机构的经营收入者。 第九条 四类客户标准: (一) 年龄在22周岁(含22周岁)至60周岁(含60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并有固定居所和职业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台人士。 (二) 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 当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含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当地知名私立学校、优质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且至少保持近三个年度连续良好盈利状况)的正式在职员工。 2. 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的大、中型企业标准,近两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信誉良
10、好,法定代表人、实际控股人无不良社会记录的企业的正式在职员工,且为我行代发时间不低于2年的代发工资客户。 3. 长期稳健经营的自雇人士,经营年限不少于5年,以贷款行所属城市分行为单位,在辖内拥有自有(或共有)产权的房屋,近半年内经营利润及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 (三)本人及配偶社会记录和信用状况良好,个人信用记录等级不为禁入类,当前在我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拖欠贷款。借款人信用记录为次级类的,应下调一个等级。 第十条 五类客户标准: (一) 年龄在18周岁(含18周岁)至60周岁(含60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外国人以及港、
11、澳、台人士。 (二) 从事合法职业,收入来源稳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自雇人士应在贷款行所属城市分行辖内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含1年)。 (三) 本人及配偶社会记录和信用状况良好,个人信用记录等级不为禁入类,当前在我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拖欠贷款。 第三章 客户营销 第十一条 人员配置 客户营销团队由省分行、二级分行和贷款行行领导、消费信贷前台部门负责人、信贷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人员组成,其中信贷客户经理还负责业务调查、流程跟进和贷后管理。贷款行应合理配置人员,明确岗位职责与业务分工,杜绝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要将客户营销工作落实到人,共同提升贷款行整体客户营销和管
12、理水平。 其中,信贷客户经理应具备金融行业从业经历,了解相关的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知识,掌握相关业务产品,具备一定的业务开拓、调查分析和客户服务、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经验。原则上,应通过总行或省分行组织的信贷客户经理培训考试。 第十二条 人员职责 (一) 省分行、二级分行和贷款行领导职责 行领导要在营销和维系本辖区内一类客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职责为:辖内以一类客户为主、二类客户为辅的优质客户拓展维系、营销计划审核、员工指导等。支撑信贷客户经理做好优质客户拓展和维系工作,并与之建立长期良好关系;做好客户营销指导工作,全面提升贷款行客户营销和管理水平。由行领导成功营销的优势客户,应推
13、荐给具备优质客户维系能力的信贷客户经理开展授信调查工作,并发起流程申请。 (二) 省分行、二级分行和贷款行消费信贷部门负责人职责 消费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为:辖内以二类客户为主、一类客户为辅的优质客户拓展维系、营销计划制定、员工指导等。支持信贷客户经理做好优质客户拓展和维系工作,并与之建立长期良好关系;做好客户营销指导工作,全面提升贷款行客户营销和管理水平。由消费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人成功营销的优质客户,应推荐给具备优质客户维系能力的信贷客户经理开展授信调查工作,并发起流程申请。 (三) 信贷客户经理职责 1. 负责辖内客户开发与关系管理,积极营销目标客户办理消费贷款业务,收集分析客户资料,
14、掌握所服务客户的相关需求、业务偏好及资产情况,有效服务客户。 2. 向客户及时宣介我行新产品和新信贷政策等相关业务信息及资讯,根据客户需求及风险偏好,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组合营销与交叉销售,并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3. 与客户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定期与客户主动沟通。 (四)大堂经理、理财经理职责 大堂经理、理财经理主要协助信贷客户经理发觉潜在消费贷款客户,开展我行相关消费贷款产品和服务宣介工作。 第十三条 营销原则 (一) 注重挖掘。要注重客户挖掘,在积极拓展新客户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现有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 (二) 交叉销售。要充分挖掘客户需求,通过交叉销售有效提高客
15、户人均使用产品数量,提高客户粘性及忠诚度。 (三) 数据管理。要通过量化指标对客户进行精确数据管理,科学制定营销方案,及时总结营销情况,优化营销方案,确保客户营销服务效果。 第十四条 营销服务要求 客户营销团队,熟练掌握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工具,了解其他相关个人产品,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组合营销与交叉销售,并通过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营销服务流程,增加与客户的接触机会,做好客户的精准营销。 第四章 客户服务 第十五条 客户服务原则 (一) 适用原则。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适用的产品与服务,杜绝简单、僵化地推销固定产品或捆绑搭售客户并不需要的其他产品。 (二)
16、 真诚原则。服务人员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服务人员的真诚。 (三) 差异原则。根据客户分类和金融服务需求情况,开展差异化产品和方案服务。 第十六条 金融服务产品 (一)消费类贷款服务 1. 我行消费类贷款是指x银行x省分行向符合我行准入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多种合法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 2. 我行消费类贷款根据授信额度是否可以循环使用,分为非额度类消费贷款和额度类消费贷款。其中非额度类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购买住房、商业用房和自用车等专项购置资金需求;额度类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住房装修、购买自用车、购买车位、支付教育学杂费、旅游消费
17、及其他合法消费支出的资金需求。 (二) 综合金融服务 根据客户相关情况,科学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开展产品组合和包装,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服务效果,提高客户粘性及忠诚度。 (三) 其他相关服务 客户营销团队可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及客户需求,按照差异化服务原则,自行与当地相关方开展非金融增值服务,例如:重要节日、生日祝福、客户联谊、邮政特色服务优惠、安全便捷出行、康体健身、便利生活、信息咨询服务等。 第十七条 客户服务规定 (一) 以信用或保证方式发放的额度类消费贷款,仅适用于一至四类客户(自雇人士除外),其中四类客户必须为我行代发工资户,且提供工资账户质押担保。 (
18、二) 以抵质押方式发放的额度类消费贷款、非额度类购房和购车贷款,适用于一至五类客户,其中额度类消费贷款借款人不得为自雇人士。 (三) 根据客户分类情况和拟申请贷款类别情况,可以执行差异化授信标准和准入流程,具体请参照相关业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五章 客户管理 第十八条 客户关系维护 (一) 客户关系包括客户与机构间的营销管理关系,以及客户与客户经理间的营销服务关系。 (二) 业务合作期间,对客户提出的意见或投诉,要及时妥善解决,预防客户流失,对我行造成不良影响。 (三) 对于可能流失的优质客户,信贷客户经理应采取适当方式,通过真诚沟通,极力挽回。行领导和消费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协助信贷客户经理做
19、好优质客户挽留工作。对于一、二类客户,必要时行领导和消费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人应亲自出面挽留,对于因信贷客户经理原因无法有效挽留的客户,应及时对客户分派进行调整,安排其他信贷客户经理继续跟进,重新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第十九条 客户信息分析 各级管理机构要定期对辖内客户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如果客户质量出现下降,要详细分析下降原因并及时调整服务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服务效果,提升客户质量。 第二十条 客户分类调整 (一) 下调分类等级。授信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期间,如发现存在客户资信的不利因素,且未能提供其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则贷款行相关经办人员均有权下调该类客户等级。 (二) 上调分类等级。 1
20、. 对于下调分类等级的客户,如原可能影响客户资信的不利因素消失,则经原下调分类等级的操作人员同意后,贷款行可自行恢复客户正常分类等级。 2. 对于存量客户,如客户因工作调整、职业升迁、工龄增加等情况满足自然进阶条件的,可以自动予以上调与制度规定相对应的分类等级。 3. 对于其他需要上调分类等级的客户,应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工作的通知(x业x88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信息保密要求 客户信息必须严格保密,非依法律规定或客户允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泄漏。信贷客户经理调任离岗时应做好客户档案交接工作,不得私自带走客户信息资料。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x银行x省分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各二级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分行备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