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考试题1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A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C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D在非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2人体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和胎儿发育的部位分别是()A子宫、子宫B输卵管、子宫C卵巢、输卵管D卵巢、子宫3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定的计划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两个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4碘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离
2、子则不能使淀粉变蓝,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使碘分子还原为碘离子,使碘淀粉溶液的蓝色褪去,某同学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各取滤液2毫升盛放在四支试管中,用同一支滴管向四支试管中分别逐滴滴入相同标准的碘淀粉溶液,最终经色度传感器测得碘淀粉溶液褪色程度一致,所用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四种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果蔬甲乙丙丁滴数12587A乙、丁、丙、甲B甲、丙、丁、乙C丁、甲、丙、乙D丁、丙、乙、甲5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 X、Y、Z表示营养物质)。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3、曲线X表示淀粉,曲线Z表示脂肪B器官A能初步消化淀粉C曲线Y表示蛋白质,在C处被消化成氨基酸D器官E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6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对的的是( ) A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会变蓝色B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试管对照,号试管为对照组7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A口腔、食管和胃B口腔、胃和小肠C消化管和消化腺D消化管和胃腺8如图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静脉中的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入左心房B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氧气
4、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D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9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收缩B乙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舒张C在丙图中曲线的AB段时,胸腔容积在扩大D乙图与丙图中曲线的BC段都表示吸气状态10如图是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对于相关结构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清洁气体的作用B是形成痰的场所C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1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12成年
5、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A7%8%B10%30%C20%D50%13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H为上肢动脉下列能表示该图含义的正确组合是()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B曲线代表氧在血液中的变化A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J表示上肢毛细血管I表示上肢毛细血管ABCD14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A甲为动脉血管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丁为毛细血管15下表是某病人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几项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测定结果正常值红细胞(RBC)23l012个/L405
6、5l012个/L血红蛋白(Hb)90g/L120160g/L白细胞(WBC)37l09个/L4l0l09个/L血小板(PLT)180l09个/L100300109个/LA建议该病人要多吃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B该病人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口可能流血不止C该病人可能身体有炎症D如果给该病人输液,针应该刺入他的静脉血管16如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中的液体与血液成分相同B的末端与膀胱相连C中的血液为静脉血D人体每个肾脏就是一个肾单位17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尿液形成和排出不耗氧D对维持水和无机盐
7、的平衡起重要作用18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B病变可能会导致血尿、蛋白尿C正常人中的液体不含有葡萄糖D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营养物质的重吸收19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了肾单位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正常情况下,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若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出现了异常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B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C神经元受到刺激, 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D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21如图是有关反射
8、弧的模式图,其中说法对的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若a受损,则手被针扎后,人既无感觉,也不能缩手B如果该图表示与视觉产生有关的反射弧,若a受损,则既不能形成物像,也不能产生视觉C如果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若b受损,则既不能排尿,也无尿意D如果该图表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图中箭头表示酸梅的酸味的传导方向22周末崔老师带女儿去上架子鼓体验课,见一小男孩正全神贯注、手脚并用地进行练习(见下图)。在此过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A大脑B小脑C脊髓D脑干23北京电视台在国内最早推出手语节目,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时事新闻。他们观看节目时,图像信息成像于( )A角膜B晶状体C睫状体D
9、视网膜24如图表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C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25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A施用农家肥B作物秸秆还田C长期使用化肥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26下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2)1913年,俄罗斯
10、“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可知,图中_(填标号)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3)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取合适的食物_(填标号)。(4)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A、水果、蔬菜类 B、动物性食品 C、谷物类 D、油脂类(5)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_)A、经常吃“洋快餐” B、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D、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27人体从外界获得的现成有机物,必须经过氧化分解才能释放出其蕴含的为生命活动
11、提供的能量。氧化分解的过程需要氧气,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二中,2模拟的是_,4模拟的是_。(2)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深吸一口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收缩、舒张),使胸廓的横径和纵径都增大,胸腔的容积也扩大,外界气体通过_进入肺内,图_表示该过程。(3)气体进入肺泡后,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_实现的,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了含氧多的_。28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结构,你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
12、器,使_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1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_和_(填标号)。 (3)图2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_。(4)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野, _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29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表示取自图中不同结构中的液体成分,请分析回答:水尿素葡萄糖蛋白质甲乙丙表示有,表示没有(1)肾单位由图中_(填序号)三个部分构成的,其中液体甲取自_ 。(2)液体乙是_;从液体甲到液体乙,葡萄糖没有了,这是由于_的_作用。(3)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30仔细观察你周围的同学,你会发现配
13、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近视(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_(选填“长”或“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_(选填“大”或“小”)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方”或“后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2)请判断下面两副图所示的眼,_是正常眼、_是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_加以矫正(3)近视眼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据调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用眼不当下面是一些同学的习惯性做法,请你分析判断哪些不符合用眼卫生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认真做眼睛保健操;在摇晃
14、的公交车上看书;看书写字1小时后休息一会,并远眺几分钟;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不在光线过强或光线过暗的地方看书;经常躺着看书;读写姿势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左右;趴着写作业;随意配戴别人的近视镜以上的做法中,不符合用眼卫生,需要改掉的坏习惯是_1D解析:D【分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详解】A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推测,不属于事实,A错误。B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是推测,不属于事实,B错误。C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科学家根据一定的方法测算出来,这其中可能存在误差,因此,这只是一种观点,不属于事实,C错误。D
15、在亚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D正确。故选D。2B解析:B【详解】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如果此时恰好与精子相遇,卵细胞就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开始发育,并逐渐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宫内膜。所以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故选B。3C解析:C【分析】为比较哪种实验材料所含的能量较多,实验中,除了所测材料种类不同(比较花生仁与核桃仁),其他的量,如材料的质量、水、温度计等条件都应当相等。【详解】A.除了实验材料不同外,应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A正确
16、;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作为初始温度,B正确;C.应该取等质量的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C错误;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方法。4B解析:B【详解】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可以将碘分子还原为碘离子,碘离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验时将维生素C和淀粉混合置于酸性环境中,用碘液滴定,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各取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滤液2毫升,盛放在四支试管中,用同一支滴管
17、向四支试管中分别逐滴滴入相同标准的碘-淀粉溶液,则滴的越少,含有的维生素C越少,因此据此分析四种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乙、丁、丙、甲。5C解析:C【分析】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解答即可。【详解】A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
18、为脂肪,A正确。BA是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B正确。C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此物质应为蛋白质,在D小肠处被消化成氨基酸,C错误。D器官E是大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D正确。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6D解析: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详解】A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不会变蓝色,因为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A错误。B不能形成对照,因为有三
19、个变量,变量不单一,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故B错误。C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C错误。D和试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号试管是实验组,号试管为对照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7C解析:C【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的。据此解答本题。【详解】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8C解析:C【分析】人体内的气体
20、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这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详解】A肺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左心房,其内流的动脉血,故A错误。B肺动脉内流的静脉血,血液内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肺泡内氧气的含量高于血液,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里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B错误。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虚线和实线分
21、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故C正确。D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等。9D解析:D【分析】图甲气球变小,表示呼气。图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图丙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详解】A图甲气球变小,表示呼气,膈肌舒张,故A错误。B图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错误。C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胸腔容积在缩小,故C错误。D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
22、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的过程。10A解析:A【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呼吸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咽。【详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
23、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故A正确;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故B错误;是喉,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C错误;咽是人体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B解析:B【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
24、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A正确。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错误。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C正确。D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1
25、2A解析: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量知识,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据此作答【详解】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点睛】本题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对于人体的血量,失血以及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多少等基础知识要熟记。13A解析:A【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详解】两图对照可知,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
26、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其中H为上肢动脉则该图含义是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I表示上肢毛细血管,而J表示上肢静脉血管而不是毛细血管。故选A。14B解析:B【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详解】A甲是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的血管,是动脉,A正确。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
27、主干是静脉血管,且丙上有静脉瓣,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丁为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B。【点睛】掌握血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B【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对比每一项的参考值并结合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和异常时的症状。【详解】据表中数据可见:该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患了贫血。贫血的病人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A正确;血小板能促进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该病人血小板值正常,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
28、口不会流血不止,B错误;根据检测结果该病人的白细胞多,可推测该病人可能身体有炎症,C正确;动脉压力太高,液体的压力无法进入,一旦建立动脉通路,血液还会从血管内往瓶子中流,无法使药液进入身体。静脉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故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为静脉血管,故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正常值。16C解析:C【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
29、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图中:是肾小囊,是肾小球,是肾小管,是肾静脉,是集合管。【详解】A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与血液成分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A错误。B是集合管,此处的液体是尿液,集合管的末端与肾盂相连,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B错误。C流经肾脏的血液循环属于体循环,故肾静脉内流静脉血,C正确。D人的每一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及成分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7C解析:C【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
30、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详解】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故A正确;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故B正确;尿液形成和排出需要耗氧,氧气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能量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提供动力,故C错误;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
31、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尿的意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尿的意义。18C解析:C【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图中是肾小球,是肾小囊,是肾小管。【详解】AD、是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是肾小管,外有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AD正确;B、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
32、,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蛋白质和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因此血细胞、蛋白质随尿排出,导致血尿、蛋白尿。B正确;C、当血液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即中液体的形成需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因此肾小囊液体内含有葡萄糖,C错误;故选C【点睛】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功能等是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同学们应详细了解,重点掌握。19A解析:A【分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是入球小动脉,是出球小动脉,是肾小球,是肾小囊,是肾小管,是肾静脉,是原尿,是
33、尿液。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不符合题意;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尿液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肾小管出现了异常,D不符合题
34、意。【点睛】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20A解析:A【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 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详解】A由分析可知,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在正常情况
35、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B正确。C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正确。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21A解析:A【解析】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
36、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和C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A、如果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若a受损,则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由a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针扎后,人既无感觉,也不能缩手,符合题意;B、如果该图表示与视觉产生有关的反射弧,若a受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但不能将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由a传入神经传导到视觉中枢,故不能产生视觉,不符合题意;C、如果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若b受损,则不能排尿,但由于脊髓的传导功能未受损,仍然可以产生尿意,不符合题意;D、如果该图表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2A解
37、析:A【详解】试题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是人的“高级司令部”,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所以该小男孩正全神贯注、手脚并用地进行练习中,大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考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点评:此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23D解析:D【分析】此题可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析解答。【详解】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
38、曲度;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D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要注意区分眼球各结构的功能。24C解析:C【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大,呼吸深度也增加。【详解】睡觉时,心跳变慢,脉搏变慢,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减少,A错误;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弱,B错误;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C正确;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舒张,排汗增多,D错误。【点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5C解析:
39、C【分析】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详解】施用农家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使用化肥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6C解析:C D B 【分析】图中I、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油脂类(脂肪)、奶制品
40、、肉类、果蔬类、谷类。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基本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详解】(1)从图中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谷类所占比例最大,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故选C。(2)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是患了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因此,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
41、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可知,图中蔬菜水果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3)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即图中的、。(4)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因此,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油脂类。故选D。(5)合理营养是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42、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不偏食,不挑食。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合理膳食的概念及注意事项。27气管 肺 (肺泡) 收缩 呼吸道 二 扩散作用(扩散、气体扩散) 动脉血 【分析】(1) 瓶外的1玻璃管代表的是鼻腔, 2代表的是气管,3代表的是支气管, 4小气球代表的是肺,5代表的是胸廓, 6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2)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
43、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二中,2模拟的是气管,4模拟的是肺 (肺泡)。(2)结合分析可知: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所以,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深吸一口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
44、和膈肌收缩,使胸廓的横径和纵径都增大,胸腔的容积也扩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图二表示该过程。(3)肺的换气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气体进入肺泡后,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扩散、气体扩散)实现的,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和肺的状态。28低倍 白细胞 毛细血管 【分析】(1)图1中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2)图3中毛细血管;(3)图2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详解】(1)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目镜和物镜决定物像放大的倍数,放大倍数即二者的乘积。(3)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