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4 ,大小:346KB ,
资源ID:189915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8991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毕业论文.doc

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最早是源于中国银行为了扩大外汇的对公客户数量而提出的。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发展自身业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只是刚刚起步,银行、证券、保险都是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这样的金融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环境,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运行,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产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效果的有效的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2、。我们通过分析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历程进行介绍,将它分为三个阶段;接着简述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生成机制,分析其给市场带来的变化;然后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其中,我们特别提出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构建模型,得出结论,并针对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意见。 基于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银行理财产品的确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实现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实

3、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与银行信贷类似。而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货币机制影响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路径并不显著。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信合作产品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ChinasBank-financingProductson Monetary PolicyTransmissionMechanism AbstractTheconceptof bankfinancialproductswasfirstlyputforwardbytheBankofChinaforpurposeofincreasingthen

4、umberofforeignexchangebusinesscustomers.However,withthe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ank financialproductshavebecome animportantwayforthefinancialindustrylikebanks,securitiesandinsurancestodeveloptheirownbusiness. Currently,thedevelopmentofChinas financialmarketstilllagsbehind andthe r

5、eform of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hasjuststarted. Besides, banks, securitiesandinsurances are allmanagedandsupervisedseparatelyandsuch financialenvironmenthasimproved the developmentoffinancialproductstosomeextent.However,thedevelopmentof financialproductshaschangedthe financialmarketenvironment,t

6、herebyinfluencingtheeffectiveoperationoftheconduct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Especially,some financialinstrumentshavenotreceivedeffective financialregulation, whichexerts certainImpacts 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of monetarypolicy. Asaresult, theefficientoperation of market isdisturbedtoagr-ea

7、textent.ThroughanalyzingtheeffectsofbankFinancial products developmentonChinasconduct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theConnection between them will befoundoutan-drelevantpolicyadviceswillbeobtained,whichhascertaineffectsontheefficientimplementationofmonetarypolicy.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

8、velopment history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divides it into three stages; elaborates the credit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analyzes the changes that it brought to the market;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which, we highl

9、ight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o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body and channel, obtain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o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Finally, it combines

10、empirical analysis, establishes models, draws conclusions and proposes specific policy ad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paper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indeed exert impact on Chinas

11、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The impact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credit mechanism,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support real economy in a way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bank credit,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bank financial product is called shadow banking. However, the path that bank financial produc

12、t uses monetary mechanism to affect real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is not clear.【Key words】: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ank-trust cooperation products目 录 摘 要I 目 录IV1、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 1.2.1国外研究现状2 1.2.2国内研究现状4 1.3研究内容和方法6 1.

13、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方法7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及其信用生成机制分析8 2.1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9 2.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10 2.3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生成机制11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12 3.1货币政策传导的涵义12 3.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演进13 3.2.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殊性13 3.2.2我国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34、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17 4.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影响17 4.1.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17 4.1.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

14、模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18 4.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影响19 4.3小结205、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21 5.1实证方法21 5.2变量的选择以及处理21 5.3数据的实证分析22 5.3.1单位根检验22 5.3.2协整检验24 5.3.3格兰杰因果检验25 5.3.4模型结果分析27 5.3.5脉冲响应分析27 5.3.6方差分析30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31 6.1研究结论31 6.2政策建议32 6.2.1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开32 6.2.2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33 6.2.3完善货币统计口径33 6.2.4稳步

15、推进货币市场改革34参考文献36致 谢39 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及其信用生成机制分析 10 王曼怡,张译文. 金融深化改革加速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审视与管理J.经济学动态, 2014(0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国的经济相互影响又互相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颁布相应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房地产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随后高房价的现状使国家开始调整相应的政策,一大批房地产项目面对突然的政策变相,一时猝不及防顿时陷入资金问题。而我国的中

16、小企业更因为高风险、低盈利而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压力无法得到缓解,于是推动了大批中小民间金融机构,包括小额信贷公司、典当公司、租赁公司等迅速发展。同时,民间地下融资更是变得异常活跃,市场氛围格外高涨,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来扩大自己的贷款限制。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导致市场利率的大浮波动,一旦各国不能及时地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就会使得货币市场发生混乱,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然,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也让许多潜在的市场风险开始显露出来。1998年我国

17、放弃了信贷规模管制的政策措施后,开始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间接化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并没有产生实质的政策效果,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央政府依然会出台信贷计划用来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然而我国市场利率化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银行也没有开放贷款利率,政府单纯地采取了“数量宽松”的政策。这种购买金融资产的方式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无法有效运行。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环境,这种改变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还需更长时间的观察。所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改变,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1.1

18、.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金融市场还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还未完成,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体系中引入银行理财产品,这样能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现代货币经济学理论的微观基础,反思已有金融理论以及其据以架构的货币政策体系,探索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实施手段,以期对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2)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如何完善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已成为我们必须完成

19、的课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也加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且,银行理财产品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使得市场的信用功能发生了改变,并且由于我国目前信息无法完全透明化,货币当局无法准确计算这种规模的准确数据,这对我国进行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具体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对于理财的提出,它源于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出现的私人银行,当时的欧洲社会也处在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贵族掌握着巨额的

20、财富,但由于宗教的迫害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财富托付给当时的私人银行来管理,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的发展,个人财富的积累也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逐步扩大,直接融资越来越多,间接融资越来越少,人们对直接融资产生的财富效益也越来越推崇,银行开始发行一些列的理财产品去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功能以及它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理论,最早提出的是Gorton and Metrick (2009),它提出了货币供给体制的核心是协议回购,指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1。Moe (2012)也提出了我们跟应该关注中央资金的流动性,并且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2。 (2)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1、的研究 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基本还是围绕着货币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两种。货币机制认为,金融资产的表现形式为货币和债券,银行贷款只是债券的一中,并且贷款和债券之间可以无障碍的进行替换,这样通过货币机制,才能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货币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而对于信贷传导机制来说,它是建立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上面,金融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债券、货币、银行贷款,并且它们之间不能实现无障碍替换。由于银行的贷款是一定存在的,这就使得银行机构的授信能力和授信条件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Bem

22、anke与Blinderi(1988)在IS-LM模型中引入了贷款这一指标,创建了CC-LM模型,指出货币政策效果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进行的3。后Bemanke与Gertleri(1995)在它们之前的研究基础之上,将信贷机制分为银行贷款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 。Kashyap和Steini(2000)通过对美国的研究指出,对同样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大银行,它们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抵御这种冲击;而对于小银行,它们必须通过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来抵御这种冲击5。Bolton and Freixasi(2006)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对货币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这个模型引入了银行贷款和

23、公司债,通过模型我们知道了,通过改变银行信贷和公司债的相对价格,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到融资的结构,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一个创新6。 (3)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 对于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大部分都是从货币供需的角度出发,Cesarano(1986)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货币需要的利率弹性,创新程度会影响到利率弹性。并且这种创新也对原有的货币需求函数造成了影响,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7。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实际产出和房产投资对实际利率的敏感性降低,却对抵押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增强,这说

24、明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贷渠道8。之后Jongho(1989)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得出,衍生产品的出现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却对此并没有致命的冲击力9。在随后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内在联系上。Fung和Yuan(1994)的研究指出,金融创新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改变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替代,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变得更加有效10。然而,金融创新虽然加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但是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却有一定的干扰。Gorton and Metrick(2009)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机制,引入了回购协议这一指标,指出这种创在机制是在影子银行体系之内的1

25、1。Paul Tudcer (2010)提出正确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使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更加有效12。Fabio Verona(2011)的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发展,是由于我国一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并且分析了金融危机后,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3。Andrew Shengt W (2011)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M5,其中包含了影子银行,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这种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4。Moe (2012)主要关注的资产的流动性,并指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强调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15。 1.2.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在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出

26、现得还比较晚,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光大银行(2004),它推行了第一支“人民币型理财产品”。2005年,银行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下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变得异常困难,为了缓解这种压力,银行开始推行双币银行理财产品。胡云祥(2006)将理财产品分为储蓄,信托,委托-代理三大类,并且这三大类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16。李鹏(2007)指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同质性较大,产品层次不明的特点,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分类。刘毓(2008)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改革模式的研究,给出了银行理财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办法17。 何德旭、郑联盛(2009)提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金融市场

27、,但是,由于它的杠杆率过高,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8。周小川(2010)年将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影子银行”的范畴,并且把把它与国外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对比19。张田(2011)阐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功能,并揭示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市场造成的风险20。 (2)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王志强、王振山(2000)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是信贷渠道21。周英章、蒋振声(2002)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进行传导。蒋琪瑶(2005)也是通过研究表明信贷渠道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22。盛朝辉 (2

28、006)研究了在资本市场中,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决定因素是信贷和利率23。丁晨、屠梅曾(2007)提出了“房地产渠道这一概念,通过研究表明,它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作用是显著的。袁靖(2007)提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难以有效传导。盛松成、吴培新(2008)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调了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是通过信贷传导24。 (3)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胡明东(2009)等认为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了,在它快速发展的期间,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也产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对于信贷资产类的理财产品,市场对于这类产品缺乏有效的

29、监管,导致市场投机风险的加剧,比如信托理财产品的发行就不受到央行对于信贷规模的约束25。李扬 (2011)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增强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使得央行无法货币进行有效的调控。李波(2011)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功能使得市场信用额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于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是否有效也取决于金融体系是否稳定26。强培挣(2012)指出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风险因素。 汪晶晶(2013)认为国内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张弱化了金融部门宏观调控的效果,作者通过对当前我国银行业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统计,发现从2004年至今理财产

30、品的发行期限越来越短,一到三个月的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力,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利率和股票挂钩;这些特征影响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效力,降低了银行再贴现工具的效果;作者通过对我国货币存量和非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表示当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越大,M2增速下降的可能性就越高27。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对从增量和存量的角度分别对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债券类和信贷类产品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财产品是货币乘数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货币乘数的下降有可能是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导致。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总结,国内外对于货币政策传

31、导机制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角度出发,研究它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大部分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规避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市场造成的风险,而不是强调如何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们需要发展各种金融工具去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本文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章是对文章背景进行介绍,并且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是着重研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及信用

32、创造机制; 第三章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介绍,介绍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 第四章是分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影响和宏观影响; 第五章是本文是实证部分,构建模型,研究银信理财产品规模指标的加入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第六章是文章的研究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如下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文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了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归纳理论资料,找出关键因素,为定量分析

33、打下基础。通过搜集相关金融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具体经济关系。(3)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理论方面,我通过运用传统的经济学知识,分析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同传导渠道的影响。在实证分析方面,搜集大量的数据,构建模型,分析加入银行理财产品指标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变化。19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述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及其信用生成机制分析 2.1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所谓银行理财类产品是商业金融机构推出的,依照客户的特点专门进行设计的投资和资本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这是将个体投资者的资本进行融集,然后交由商业银行对其进行统

34、一的管控和使用,并依照所签署的契约对其进行利益分红,为投资者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的方案。 这一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他在性质上比较像基金或者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方案,通过对公众的资本的筹集实现投资,将投资后的营收按照事先的合同约定,给投资者予以分红。其次,银行作为这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它在整个资本的筹集和投资阶段中都占有主导位置,投资者的选择只有买或不买两种选择。从表层来看,这种银行理财类产品在帮助投资者取得营收的同时,也帮助银行等音容机构通过对这种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发行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因此现在诸多商业银行都注重将其业务重点转向对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发行商。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其购进银行理

35、财类产品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资本不贬值,追求的不是高收益。第三众所周知,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的高低和营收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风险高则收益高,风险低那么收益也降低。对于银行理财类产品来说,其风险比存款是高的,但是比股票等确实低的,因此它的风险系数处于两者中间。而且大多数银行理财类产品都是有时效性的,不能够即存即取,因此产品的动态变化属性不高。第四是商业银行在对其发行的银行理财类产品进行策划的时候,要更多的考量多种元素,其中最关键的是银行自己的利率水平,之后就是投资者的利率水平和其对市场的拉动作用;第五是银行理财类产品都是一种无形资本,其表层的表现形式就是产品契约27。 2.2我国银行理财产

36、品的发展规模 2.2.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1)理财产品的早期发展 1978年以后,中国的外汇汇价管理制度在实现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以往的计划经济的统计收支转为在市场经济的协调下的自由配置,这使得中国的外汇理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经济的进步,外汇理财已经不能实现对市场需要的满足,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首次推出了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被叫做阳光理财B计划28。这支产品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之后许多商业银行纷纷跟进,接连推出此类的产品。此类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截止目前,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化运作,诚然在此期间,银行理财类产品大多的目标不再与盈利,而是为了实现对市场流动性

37、剩余的调配,防止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29。 (2)理财产品的快速成长期 2005年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中的个体理财类业务的管理规定,并颁布了相关风险管控的指导。这两个文件的发布象征着银行理财类产品真正的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的阶段,银行理财类产品成为关注焦点。这一时期内,银监会等部门也陆续推出各种扶持政策,促进银行理财类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2006年,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发展呈现了井喷的势头,新股申请购买的银行理财类产品和信贷类理财产品在市场中日益火爆,这象征着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应经能够作为强有力的手段实现银行对市场的优化调配。 (3)理财产品的蓄势调节期银行理财类产品的火爆使得

38、银行有更多的机遇进行发展,但是,其发行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2009年,鉴于要对其进行风险管控,银监会制定了诸多相关措施和规范,以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发行范围和资本管控角度为抓手,指出银行应当对银行理财类产品的风险及其发行规模进行有效的管控,并且明晰了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责任,不可以只是把风险转嫁到投资者身上。尽管这些规定对于银行理财类产品的投资作用有一定的限制,对某些投资者也给予了更多的限制,但是这其中对于银行理财类产品的托管人的资格却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可以说这些规范的补办对于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发布的银行理财类产品主要

39、是表现了银行的三类表外业务,第一种是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第二种是银行和银行之间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第三种是银行与企业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在本论文中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的是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理财观念正在不断革新,理财愿望越来越强,只是在银行存款取得利息已经无法实现对人们投资愿望的满足,而这时候银行推出的理财类产品正好填补了市场的这一口白。银行在与信托工期进行合作后,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推出理财类产品,其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银行自己的资本,由信托企业中发布一个信托形式的资产管理策略,银行以自己的资本进行购买,之后信托企业

40、将获取的资本对企业进行放贷,在银行的资产债务负担表上能够显示为金融资本的增多,现金和银行准备金降低,通过这样的形式,银行实现了业务从表内转向表外,实现了资金的转移,而且还能够巧避证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来说,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是中国的银行理财类产品的重要构成之一,下面的图显示的是中国从20102014年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各个季度的发展趋势。 图2.1 银信理财产品发展规模从图2.1可以看到,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的规模在持续扩张,近年来中国政府虽然也推出了相关政策防止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的过度发展,但是其趋势仍然非常明朗。

41、银行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其根源有二:第一是与银行的多次利息增加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上扬致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有缺口。2006年银行在利息上调和存款准备金的上调的夹击之下其流动性面临巨大的压力。发行短周期的银行类理财产品能够帮助银行提升其收益率,防止存款的流失,这能够帮助银行有效的解决其资金的压力。银行使用这种手段实现对利息上调之后资金缺口的弥补,也实现了对市场曲线的补充。第二,这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需求旺盛相关。从这些年银行情况和市场行情来说,由于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发展,银行在帮助客户进行理财上的业务具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加入市场利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那么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就使得银行

42、收益大大下降,所以其具有不断发行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内在需求。 2.3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用生成机制在诸多银行类理财产品中,还存在计入银行表内还是表外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之是在与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发布银行的融资和债务单的规模不一样,并不会对传统的银行系统的信用再生制度产生影响。只要是信用贷款资产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就能够增加整个银行系统内的货币供应,而增加的信用贷款资产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也没有是的货币供应数量发生变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来说,它通过存款到货款再到存款的流程中实现信用的产生17。但是因为中国的商贷规模被严格的限制,因此为了规避监督和管理,以此取得

43、更多的贷款额度,银行在信托企业的合作下发行的银行与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以此来吸引投资和的资金,这些资本将被投入到企业中进行贷款。企业为了进行商贷需要预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信托公司将这一部分资金交给银行进行托管。银行获取了这些资金之后就能够进行清算和监督和管理。银行使用这些资本进行商贷,这些贷款不会被计入表内,这就使得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实现对其监督。这样就有效的增加了货币的流动属性,一旦这些资金增长到相应节段,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将会失去作用,央行也就没有办法使用货币杠杆对市场进行调节。另外,银行类理财产品从长远来看,它将是致使货币的供应数量不断增多,这其中就包含了广义和狭义的货币供应数量。这其

44、中所谓货币供应数量的狭义概念中主要包含了活期存款,广义上其应该包含了活期和定期存款,所以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对于广义上的货币供应数量具有增多的功效,能够扩大定期和活期两种类型的存款29。此外,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本身就是比较典型的影子银行,它是以欧美等国家的资本证券化为基础的金融创新类产品。在其发行的过程中,银行吧信用贷款的资产进行整理,将其一并卖给信托公司,进而建其一个“资金储蓄池”。而这个储蓄池正式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开展的前提,也是影子银行内在的信用制度的关键所在。但是中国的金童创新产品的功能简单,在信用链条中的传导作用有限制,不能够明确中国的这一体系是不是能够进

45、行系统内的信用声场,使得广义的货币的供应量增多20。假设中国的银行类理财产品可以在体系内进行信用生成制度的建立,那么广义的货币供应数量就要在活期和定期两种存款业务的影响下进行增多。那么就可以认定,银行和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类产品的发行能够对广义的货币供应数量产生明显影响,使得其明显增加。4、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3.1货币政策传导的涵义 货币政策的传导制度是货币中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来说就是使用货币工具对经济中的变量进行影响,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执行的预定目的。根据金融类相关工具书中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货币政策是一种经济调控手段,是央行或者货币政策发布机关使用各种手段,对货币存货量进行总需求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3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相当于一个连接货币工具和政策目标的纽带。在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效增长,实现物价的平稳,就业的促进和国际收入和支出的协调的总目标,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预定目的的实现32。但是这些手段不能够直接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只能够通过利率、汇率等中介手段来进行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