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铁路工程监理工作指南 序 言 2003年以来,我国高速铁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历史阶段。经过中国高铁人几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奉献,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石太、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京沪等新建高速铁路4994公里已经或即将建成通车,在建的哈大、京石、石武、津秦等高速铁路达1万多公里。按照我国近期高速铁路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的线路有5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线路有8000公里。快速、高效、优质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显著特征,监理工作指南在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发挥了龙头作用。2010年,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制定了铁路建设监理工
2、作标准化指导书,总结和吸收了近年铁路建设的成果,纳入了铁道部对建设各阶段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规定,统一了铁路工程建设各阶段监理工作的内容、原则、方法及指标等。为了及时总结我国高速铁路施工监理工作,尤其针对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承担监理任务的高速铁路项目,如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昆高铁、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指导大规模高速铁路的建设,在长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一本高速铁路工程监理工作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箱梁制运架、无砟轨道、线下基础工程沉降控制等主要工程的监理工作为研究对象,以现行的铁路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指导书为基础,借鉴近期实施的高
3、速铁路施工规程规范等资料,系统总结了高速铁路监理工作的特点,以数字化和模型化为手段,重点阐述监理工作的步骤、原理和方法,突出了近年来高速铁路监理工作的实践。目 录1 测量篇51.1 编制目的51.2 编制依据51.3 测量篇适用阶段及范围51.4 测量监理工作基本内容51.5 施工前测量监理工作81.6 控制测量111.7 构筑物沉降观测171.8 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方法221.9 无砟轨道安装测量281.10 竣工测量审核452 试验篇482.1 编制目的482.2 编制依据482.3 试验监理工作基本内容(施工准备阶段)493 路基篇783.1 编制目的783.2 编制依据783.3 适用范
4、围783.4 路基工程监理工作793.5 地基处理803.6 填方路堤1123.7 挡土结构1293.8 路基相关工程1303.9 路基防护1353.10 路基排水1373.11 附属设施1393.12 特殊路基1403.13 路基单位工程综合质量评定1504 桥梁及涵洞工程1524.1 术语1524.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1534.3 基 础1544.4 墩 台1604.5 混凝土桥梁1655 隧道篇2235.1 术语2235.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及检查要点2275.3 特殊或不良地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2355.4 隧道施工监理控制2385.5 隧道改建3115.6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3
5、145.7 风险评估与管理及应急预案3155.8 隧道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3206 轨道工程篇3336.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3336.2 设计文件的核对及技术交底3366.3 无砟轨道质量控制3376.4 大号码道岔铺设质量控制3646.5 桥上道岔的铺设3696.6 长钢轨的焊接、打磨质量控制3716.7 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3756.8 线路的成型与稳定施工3776.9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及减振、降噪和绝缘380 1 测量篇1.1 编制目的为了确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质量控制目标又好又快顺利实现,指导测量监理人员正确、有序地搞好测量监理工作,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设
6、计文件、设计图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新建铁路测量工程规范、京沪高速铁路测量崭行规定、铁路工程验收系列标准、铁路工程监理规范等建设技术法规。1.3 测量篇适用阶段及范围本篇适用于300350km/h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适用于施工准备至竣工验收阶段测量监理工作。1.4 测量监理工作基本内容1.4.1 施工准备阶段1.4.1.1 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配置1 原则上根据监理投标文件的承诺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监理平行、见证测量的需要合理配置监理人员和测量设备,2 应根据业主的要求,监理标段的规模和管段长度等综合因素配置,监理总站应配置一名,各监理分站应分别配置一名测量专
7、业监理工程师。3 特殊结构及特别重要的工程视具体情况可单独配置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4 以上人员及设备由总监(中方总监)分站长领导,总站、分站分别建立设备台账。5 交接桩完成后,监理总站应组织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对管内各标段控制网进行复测及贯通测量(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此时可统一调配使用)。6 线下主体工程完工,复测和贯通测量完成后,总监应及时报告公司监理部,完成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的综合调配。1.4.1.2 编制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管理办法、规章制度1 总站负责编制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2 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编制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报总监批准后实施。3 应在法定时间内对测量仪器进行登记校验
8、,并应将其校验报告单报公司监理部,没经过鉴定或鉴定不合格或仪器精度达不到要求的,不得使用,无法修复的仪器应按公司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并标识清楚。4 总站、分站均应建立监理测量仪器登记台账。1.4.1.3 交接桩(CP1)及复测1 监理单位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的现场交接桩工作,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签署交接桩文件记录,测量监理工程师对交接桩过程进行监控和见证。2 督促承包单位对新接桩进行全面复测并提交复测报告,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其复测工作进行旁站并审核其复测成果报告并签署意见,总监签认后报业主。1.4.1.4 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CP2)及复测1 交接桩
9、及复测工作完成后,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按工程需要加密控制导线网及水准点。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加密引测的控制点、水准点测量成果和原始记录手稿进行核对。2 控制网(CP2) 建立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复测并提出复测报告,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复测报告并确认控制网的精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测量规范的要求。1.4.1.5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测量方案1.4.1.6 审查施工单位测量资质,测量人员资格,仪器的品种、规格、数量、精度、年检、软件选定,对测量工作的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施工单位对测量人员的技术培训情况。1.4.2 施工阶段控制测量1.4.2.1 对路基、桥涵、
10、隧道、房建等工程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实施监控测量。1.4.2.2 CP精测网根据已有的CP、CP网,将其导入线路,建立CP精测网,控制无碴轨道施工和铺轨作业的精确度,并作为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运营期间永久的测量依据。1.4.2.3 沉降观测对构筑物进行变形测量(沉降观测),详细记载施工测量原始数据,这是无碴轨道施工前鉴定线路技术设备状态是否足够稳定,和能否进行无碴轨道施工和运营期间安全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1.4.3 竣工测量1.4.3.1 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测量成果资料。1.4.3.2 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竣工测量的永久性控制桩和水准点的设置情况。1.5 施工前测量监理工作1.5.1
11、熟悉设计文件和标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查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熟悉测规及验收标准要求。1.5.2 参加交接桩工作1 开工前,建设单位主持交接桩工作,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监理单位参加并见证交接桩过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共同签署签署交接桩文件记录,监理审核交接桩测量成果同时与设计单位的定测资料进行对比。2 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的范围应包括:平面控制导线网、点桩、交点桩、副交点桩、直线上的转点桩、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要素点桩;永久水准点及增设的临时水准基点桩;大型建筑物(如桥梁、隧道等)或复杂地段的平面控制桩及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测算和精度评定资料;控制桩的护桩。1.
12、5.3 交接桩存在问题的处理1.5.3.1 桩号、桩位、数据核查监理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清单、精度,签署手续及各种数据是否齐全。若重要桩位丢失,不能满足施工测量需要时,在积极协调设计、施工单位的同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1.5.3.2 现场核对对桥梁、涵洞、隧道位置、标高等设计进行现场核对,发现现场实际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可向设计单位和业主提出发现的问题。1.5.4 接桩复测1.5.4.1 审查施工单位复测方案,见证复测过程,审查成果报告1 复测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复测方案2 测量监理工程师参加复测全过程,监理单位必须平行复测。3 审查复测成果报告,监理平行复测报告合
13、格后报总监批准。4 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不符值满足下列规定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CPI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2cm的要求;CPII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下表1.5.4.1-1和表1.5.4.1-2要求表1.5.4.1-1 线路控制网(CPII)复测限差要求水平角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距离(mm)导线长度闭合差552mD1/40000表1.5.4.1-2 水准点复测限差应满足下表要求二等精密水准三等四等6122030客运专线水准点复测采用二等水准限差精度。5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审核复测记录和结果,当复测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和施工测量控制精度要求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再次进行复测。如果确
14、认复测资料或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协调解决。1.5.4.2 桩橛保护指令承包单位做好主要桩橛保护工作,当施工确需毁坏时,要求其按等精度恢复并做好护桩。1.5.4.3 搭接测量1 控制导线网复测应从施工标段外至少一个导线桩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下一施工标段内至少一个导线桩。2 水准点控制网复测应从施工标段外一个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复测,直至到下一施工标段内至少一个水准点。3 相邻监理合同段的控制导线网和水准点搭接测量应与建设单位联系解决。1.5.5 对施工单位测量管理的审核1 审查承包单位的测量资质、测量人员技术资格和测量技术人员数量、审查承包单位测量仪器的规格数量和鉴定
15、情况,并分别建立人员、仪器台帐、归档管理。确保测量人员、仪器能满足施工需要。2 开工前,应检查并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保质体系,如是否建立和实行了测量多级复核制度(23级复核),从施工放样到成果计算,都应保证换人操作,第二人复核,满足测回数量,保证闭合精度的规章制度。3 开工前,应认真审核承包单位递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测量方案,签署意见。4 应认真审查、复核施工单位开工报告中的施工放样数据及施工放样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5.6 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CP2)1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设置交接桩及复测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开始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按工程需要加密控制导线网及水准点。测量监
16、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加密引测的控制点、水准点测量成果和原始记录手稿进行核对。2 控制网复测控制网(CP2) 建立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复测并提出复测报告,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复测报告并确认控制网的精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测量规范的要求。3 控制网(CP2)监理复测监理总站在施工单位控制网建立和复测期间应该组织监理测量人员对管辖内的施工标段控制网分别进行复测,并与施工单位的复测成果的数据进行比对,并向总监提出监理平行复测测量成果报告。1.6 控制测量1.6.1 路基工程1.6.1.1 中线贯通测量中线贯通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中线贯通复测。当中线贯通复测结果与定测成果不符时,须再作复
17、测。如果确认复测资料或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则应及时通过建设单位转告勘察设计单位,协调解决。如偏差过大,不易调整,则应改动定测资料,组织研究修改中线方案。1.6.1.2 中线测量复测中线测量复测时,监理工程师应协调相邻区段进行中线贯通搭接测量。长直线段搭接一个转点,曲线搭接一个交点,水准基平搭接一个水准点。相邻监理合同段的中线贯通搭接测量应与建设单位联系解决。1.6.1.3 水准和线路中桩高程测量1 施工需要增设或移设水准点时,应与前后水准点联测。与相邻测段搭接时,应采用同一水准点的高程。 2 中桩水准测量每测12Km应与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监理工程师要检查闭合结果。1.6.1.4 路基定测横断面
18、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路基横断面施测宽度和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和设计需要确定。2 路基定测横断面间距一般不大于20m,不同线下工程之间过渡段范围应加密为510m。在曲线控制桩、百米桩和线路纵、横向地形明显变化以及特大桥头、路基支档及承载结构物起讫点等处应测设横断面。1.6.1.5 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2 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5mm。1.6.2 桥梁工程1.6.2.1 建立桥梁平面、高程控制网及复测1 一般特大桥、大、中、小桥和涵洞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是桥梁涵洞施工前,应对桥梁的平
19、面控制网(三角网) 、水准点(跨河水准点) 、线路中线等进行复测。复测时,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抽检。2 特大桥及特殊结构的桥梁应建立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平面坐标系采用GPS测量,CPI为GPS B级精度,CP为GPS C级精度。施工导线加密点采用四等导线测量精度进行测设。3 导线边长应根据桥式布置、地形条件和使用仪器确定。在方便桥梁墩台施工定位的原则下,尽量采用长边。4 导线加密点采用2级精度的全站仪进行施测。 5 导线水平角观测方向多于2个时,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当水平角观测为两方向时,可按奇、偶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右角,左、右角分别取中数计算圆周角闭合差, 等于左角
20、中数加右角中数减360,其值应符合表1.6.2.1要求:表1.6.2.1 圆周角闭合差限差导线等级二三四限差()2.03.65.06 CPII和导线加密点应采用导线四等精度进行测量。7 导线环的实际测角中误差应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3.12计算。CPI必须采用GPS B级精度复测;CPII和加密导线点可以用GPS C级精度复测,也可以采用导线四等导线测量精度复测。1.6.2.2 控制网资料1 桥梁控制网完成后,测量监理应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下列资料:控制测量说明书,包括工程名称、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布网概况、施测日期、测量单位、施测方法、使用仪器、网基准选择、投影面要素、平差
21、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2 控制网布设图;3 网闭合差及精度(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和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4 控制网边长、方位角、坐标成果表及精度;5 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观测手薄全网观测值一览表与勘测高程控制网的联测资料 已知高程起算点资料水准网平差计算资料单位全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相邻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等精度资料水准点成果表6 桥梁控制测量完成后,对使用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及遇到的重要问题,测量监理应督导施工单位写出下列技术总结:基本情况施测方法和验后精度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情况使用和引进新技术的经验和体会1.6.
22、2.3 施工放样测量监理1 并行线桥梁施工放样应以左线为准,先放出左线墩台位置后,在依据设计图上左右线墩台关系放出右线墩台位置。左右线间距较大的双线桥、设计图上两桥分开设计成曲线布置的,应按两桥分开放样。2 测设墩台中心时,应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距离方向应起、闭于桥头控制点。也可根据地形自中间墩向两端测设。3 桥跨短、跨数多的曲线桥采用偏交法测设曲线,确定墩位。首先测出各墩位的线路中心,然后从线路中心向曲线外测量出偏心距定墩位中心。4 测量监理应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施工提报的施工放样报验资料,放样资料中的数据及施工放样方法,核算其放样数据是否正确,与相邻结构物是否顺接,检查曲线桥各曲线要素、曲
23、线超高、预偏心是否设置正确。5 测量监理应平行检测承包单位中间报验的桥梁桩基、墩台、垫石、桥面系及无砟轨道等的中心位置和高程。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测量放样精度,只有检验合格后,及时签认允许下道工序施工,测量监理应将测量检查验收情况通报主管桥梁监理工程师。 6 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放样时,必须采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方法进行检核。7 复杂特大桥及重要大桥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检查控制三角网的等级和精度。测得的斜距应加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投影于轨底(或墩台)高程的改正。检测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水平角观测、三角形闭合差的限差。检查水准测量等级。检查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前后视距累积差及高度限差。1.6.2
24、.4 贯通测量墩台垫石完成后,测量监理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中线贯通测量和高程测量,督促承包单位严格精密测定墩台中心,量测实际跨距,当实测跨距与设计跨距的差值超过2cm时,应根据墩设计允许偏差逐墩调整跨距,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问题。1.6.2.5 水准测量1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商的施工水准点进行平行检测,应认真审核承包单位施工水准测量成果,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水准控制点。2 客运专线水准点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精度。 1.6.3 隧道控制测量1.6.3.1 洞内外之联系隧道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隧道控制测量工作(洞外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对于采用辅助导坑开挖的
25、隧道,还应考虑洞外和洞内的联系测量),以保证隧道中线和高程能按规定精度要求正确贯通,并使隧道内平、纵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及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1.6.3.2 控制测量设计对于直线长度大于1000m,曲线长度大于500m隧道,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横向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洞外两开挖洞口(包括横洞口、斜井口)间水准路线长度大于5000m应根据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设计。1.6.3.3 洞外控制测量要点检查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方法。1 洞外控制测量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设点及其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和两个水准点,作为洞内测量
26、的起测依据。如施工被破坏或移设应按原测精度进行补设,同时对原有三角点、导线点进行检测。2 洞外控制测量的水平角观测,以水平方向观测法为主。3 隧道水准点的高程应利用一端洞口线路定测水准点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测量,并传算至隧道另一端洞口与定测高程闭合。1.6.3.4 洞内控制测量要点 1 布设洞内导线应以洞口投点(插点)为起始点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2 洞内水准路线应以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m至5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并应定期复核1.7 构筑物沉降观测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必须按规定的频率对路基、桥梁、隧道、预应力梁变形进行观测并形成成果报告,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
27、字。1.7.1 设置水平、垂直沉降观测网1.7.1.1 建立水平位置监测网的规定:1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一次布设;控制点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或红外测距反射片。2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7.1.1要求表1.7.1.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表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宜按国系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宜按国系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宜按国系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
28、观测1501.81/70000宜按国系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宜按国系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宜按国系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宜按国系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7.1.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规定1 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2 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3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7.1.2规定:表1.7.1.2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
29、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0.30.070.150.2DS0.5型仪器,放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二等0.50.130.30.5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客专测量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四等2.00.71.42.0DS1或DS3型仪器,宜按客专测量暂行规定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1.7.2 变形测量1.7.2.1 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前方交会
30、法时,交会角应在60120之间,并采用三点交会。2 采用全站仪观测时,应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正。3 采用极坐标法时,其边长应采用全站仪测定。4 采用视准线法时,其测点埋设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cm。对活动觇牌的零位差应进行测定。1.7.2.2 垂直位移测量应符合表1.7.2.2规定:表1.7.2.2 垂直位移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测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一等0.30.15除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外,尚需设双转点,视线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0.15二等0.50.3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0.
31、30三等1.00.5宜按客专测量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0.60四等2.01.0宜按客专测量暂行规定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1.40垂直位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和荷载变化情况。1.7.2.3 测量成果整理箱梁终张拉完成后,测量箱梁徐变上拱度,在满足箱梁徐变上拱度测量要求的龄期并经检查合格,办理箱梁出场合格证后,移梁至提升站,由提升站龙门吊提升至桥墩上供箱梁架设。1 构筑物变形测量的相关资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并上报总站和业主,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将完整的沉降观测记录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无碴轨道铺设评估单位。竣工交验时督促承包单位并移交接收单位。2 每一项的
32、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后,测量监理应督促承包单位提交下列综合成果资料:施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观测记录手薄;平差计算、成果整理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分析成果资料;变形测量技术报告;1.8 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方法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应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1.8.1 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不能利用CPI和CP控制点的监测网,应至少与一个CPI或CP控制点联测,以便引入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实现水
33、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1.8.2 垂直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1.8.3 变形观测点设置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km。2 工作基点应设置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
34、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3 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变形特征的变形体上。1.8.4 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1.8.4. 1规定表1.8.4. 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表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置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一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1.8.5 基准点选择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1.8.6 观测前工作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
35、留检验记录。每次观测前,宜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 固定观测技术人员;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1.8.7 沉降观测频度及要求1.8.7.1 路基沉降观测1 路基沉降观测频度路基沉降观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 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地基与堤身的沉降变形以及路堤坡角边桩位移与沉降,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同时应保证不超过3天观测一次。 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
36、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对路基基床底层顶面的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可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为止。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第115天每3天一次,第1690天每7天一次,第90180天每15天一次。 第三阶段:预压土方卸载、铺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及正式运营前的观测。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前15天每3天一次,第15天后每7天一次。 第四阶段:试运营期间的观测(对于需进行运营期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本阶段的沉降观测主要进行路基面观测桩的观测,一般每月1次,必要时进行路基本体沉降及地基土沉降的观测。 在实际工作中,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37、,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桩板结构沉降观测测试周期为施工开始铺轨运营期。施工期间,测试不同工序所产生的结构内力变化。测试频率较高,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铺轨完成后,前10天,测试频率为2天;1030天,测试频率为5天;第二、三、四个月,测试频率为10天;以后每月一次,直至运营。以上测试频率仅为粗略估计值,还需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具体调整 2 路基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3 沉降观测要求 为了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
38、测应考虑如下要求。 观测起始时间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沉降标志沉降标志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好互不干扰、影响。路堤的填筑进度要及时告知负责埋设沉降板的人员,避免错过最佳埋设机会。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方案所要求,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和连续性。4 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在沉降板埋设基本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路基的施工应做到碾压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观测数据分析及应用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
39、确性,对部分有代表性路基,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1.8.7.2 桥梁沉降观测1 桥梁线下工程沉降观测频度桥梁主体工程完成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不少于2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每个桥梁墩台承台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沉降观测,以后根据表1.8.7.2.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表1.8.7.2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二者高程转换时的测量精度要求不
40、应低于首次测量要求预制桥梁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砟轨道铺设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月1324个月1次/6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构筑物变形测量的观测范围、观测点的建立、观测阶段及频次等应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无砟轨道铺设
41、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和基础工程变形观测设计及补充规定执行。2 观测数据分析应用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观测数据分析计算观测数据经设计、咨询等部门的计算推定工后沉降和总沉降量,对构筑物的稳定性进行安全评估,决定无碴轨道可施工时间,无安全评估报告和明确结论者监理单位无权批准无碴轨道的施工。 1.9 无砟轨道安装测量1.9.1 铺轨条件评估线下基础工程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应进行线路中线复测及限界检查,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复测成果进行核对。1.9.2
42、建立CPIII精测网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CPIII测设和支脚三维放样监理控制1.9.2.1 CPIII的测设1 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布设并施测第一级CPI基础平面控制网和第二级CPII线路控制网由设计院布设并提供测量成果;2 CPIII第三级基桩控制网由无碴轨道施工单位根据德国旭普林技术(设计单位)测量及软件体系以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之精度要求进行布网和施测。3 监理单位审核测设成果报告,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无碴轨道施工。4 CPIII基标精密控制网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精密控制基准。以确保无砟轨道运行的高平顺性。5 CPIII基标精密控制网设计无砟轨道
43、施工前,应完成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建立,控制网布置成独立三角坐标网,待建网测设及平差完成后,再与外部的CPI/CPII高级控制网进行衔接测量,把外部坐标引入该网中。然后将水准基点的高程引入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使每个网点具有X、Y、Z三维坐标。6 CPIII控制网布设.施工精密控制网基标点纵向间距大致按60m控制(特殊地段不得超过80m),成对布设于桥梁、及路基两侧,成对布设在线路两侧的两个基标点里程差不超过1m。一次布设的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最短长度不得少于2km。以桥梁地段为例、基标点设置在桥梁固定端位置的防撞墙上,低于防撞墙顶面10cm处。形式:CPIII控制点距
44、防撞墙顶面10厘米如图1.9.2.1-1所示图1.9.2.1-1 基标点设置示意图7 CPIII基标精密控制网网点测量使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施测。 使用全站仪测量前,首先对全站仪进行观测前的横轴与竖轴校验(输入校差后仪器内部自动进行修正),同时需输入观测时环境温度和气压值。使用全站仪在相邻两对CPIII基标点之间设站,在同一测站测量至少24个CPIII网点,并进行不少于两测回(盘左盘右度盘换置)观测,后视网点数量不得少于3对。全站仪设站的间隔要保证每个CPIII网点的重叠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如果CPIII点重复性观测精度超过5mm需补测或重测),同时观测视距不大于150m。自由设站如下图1.9.2.1-2所示图1.9.2.1-2 60m CPIII基标控制点CPIII基标纵向间距向CPIII点进行方向、角度和距离测量测站(自由站点)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网点观测完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