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3 ,大小:1.45MB ,
资源ID:1887161      下载积分:1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8871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高鸿业版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与分析.ppt)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宏观经济高鸿业版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与分析.ppt

1、第十五第十五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 实践与分析实践与分析 5/9/20241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2.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3.3.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4.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5/9/202421、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类型一、充分就业一、充分就业p自愿失业:不愿就业者自愿失业:不愿就业者p非自愿失业:愿意就业而找不到工作者非自愿失业:愿意就业而找不到工作者n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的失业;n结构性失业:失业与空位并存;结构性失业:失业与空位并存;n

2、周期性失业: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5/9/202432、充分就业的充分就业的含义含义广义:各种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广义:各种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资源充分利用)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资源充分利用)狭义:狭义:凯恩斯: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凯恩斯: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货币主义: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货币主义: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其他经济学家: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其他经济学家: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人数注:充分就业并不是注: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劳动力全部就业的劳动力全部就业5/9/20244二、价格稳定价格稳定价格

3、稳定价格稳定。并不是并不是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指价格水平的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不是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越好越好越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并不是顺差越大越好顺差越大越好顺差越大越好顺差越大越好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5/9/202452008年年10月月20日发布:日发布:中国前三个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前三个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4、GDP:前三季度同比增前三季度同比增9.9%,比上年同期回落比上年同期回落2.3%.第三第三季度为季度为9%;CPI:前三季度为前三季度为CPI涨幅为涨幅为7%,比上年同期上涨比上年同期上涨2.9,但比上半年下降但比上半年下降0.9%,9月月CPI涨幅为涨幅为4.6%;PPI:9月增长月增长9.1%前三季度前三季度8.3%;投资:投资: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7%;消费:消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0%;外贸:外贸:前前9月进出口总值近月进出口总值近2万亿美元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加快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实现

5、贸易顺差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8.9。5/9/202465/9/202472008第三季度美国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第三季度美国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就业:就业:9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159000人,失业率为人,失业率为6.1%,为,为5年来最高。年来最高。工业:工业:包括工厂、矿业和公共事业在内的美国工业包括工厂、矿业和公共事业在内的美国工业生产月份下降了,是年生产月份下降了,是年月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工业设备总开工率月月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工业设备总开工率月份为,低于前一个月

6、的和份为,低于前一个月的和去年同期的,去年同期的,年至年至年的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年的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消费:消费:8月零售销售下降月零售销售下降0.3,7月下降月下降0.5,实,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在际个人消费支出在7月下降月下降0.3,8月无明显变月无明显变化。化。5/9/20248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经济长期内必将恢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经济长期内必将恢复繁荣。复繁荣。2008诺奖得主保罗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我们到死也克鲁格曼:我们到死也看不到美国经济复苏,长期是一种误导。看不到美国经济复苏,长期是一种误导。5/9/20249201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5/9/202410一季度一季度CP

7、I涨涨2.2%PPI上涨上涨5.2%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亿美元,同同比增长比增长44.1%。5/9/202411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5/9/202412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在IS-LM模型中,一国实模型中,一国实际的均衡产出是由商品际的均衡产出是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决定的,但市场机衡时决定的,但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一国实制的自发作用使一国实际均衡的产出量不一定际均衡的产出量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量,等于充分就业的产量,而通过改变而通过改变G

8、、T及及M来改变来改变IS或或LM的位置的位置可改变均衡的产出量。可改变均衡的产出量。YrIS0LM0Y0r0LM1IS1E0E1 E2Y1Y25/9/202413二、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8)。)。如上图,在如上图,在LM曲线不变下,政府通过增加曲线不变下,政府通过增加G或减或减T使使IS曲线右移,均衡产出增加,曲线右移,均衡产出增加,r上升;反之,减上升;反之,减G或增或增T则使则使IS左移,均左移,均衡产出减少,衡产出减少,r下降。下降。5/9/202414三

9、、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产出或物价的政策(产出或物价的政策(P518)。)。如上图,在如上图,在IS曲线不变下,央行通过增加货曲线不变下,央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使币供应使LM曲线右移,均衡产出增加,曲线右移,均衡产出增加,r下降;反之,减下降;反之,减M则使则使LM左移,均衡产出左移,均衡产出减少,减少,r上升。上升。5/9/20241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种类政策种类对对R的影的影响响对对C的影的影响响对对I的影响的影响对对GDP的的影响影响财政

10、政策财政政策(T)上升上升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增加增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GTr )上升上升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增加增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津贴)(投资津贴)上升上升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M )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5/9/202416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政府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收入收入和和支出支出水水平,从而影响平,从而影响AD,最终影响均衡国民产出,最终影响均衡国民产出水平,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的措施。水平,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的措施。1、政府的收入来源(

11、、政府的收入来源(P543)政府税收政府税收公债收入公债收入5/9/202417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2、政府的支出体系(、政府的支出体系(P544)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例如购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例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以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以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用。政府购买是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是用。政府购买是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是实质性的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实质性的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

12、个组成部分。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转移支出政府转移支出指政府不以取得劳务和商品作为报偿的指政府不以取得劳务和商品作为报偿的支付,包括支付,包括社会福利和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及农业社会福利和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及农业补贴金等。政府在发生转移支付支出时并无相应的商品补贴金等。政府在发生转移支付支出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发生,未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因此,和劳务的交易发生,未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因此,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一部分。5/9/202418二、财政调节二、财政调节自动稳定与酌情使用自动稳定与酌情使用财政调节经济的方式分自动调节与主动调节。财

13、政调节经济的方式分自动调节与主动调节。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P546)(1)含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含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制。(2)特点: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特点: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的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会自动入的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避免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避免经济的过度

14、膨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采取经济的过度膨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全凭财政体系本身的调节。行动,全凭财政体系本身的调节。5/9/202419(3)机制政府政府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萧条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消费、投资投资ADAD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萧条萧条失业人数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TRDPICAD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n萧条,农产品价格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

15、收购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农场主收入C C、IIn繁荣,农产品价格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避免经济过热5/9/202420(4)注意)注意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内在稳定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内在稳定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它在轻微的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中起良好第一道防线,它在轻微的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中起良好的稳定作用。但是,当经济发生严重的萧条和通货膨胀的稳定作用。但是,当经济发生严重的萧条和通货膨胀时,它不但不能使经济回复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时,它不但不能使经济回复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而且还会起阻碍作用。例如当经济陷入严

16、重萧条状态,而且还会起阻碍作用。例如当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时,政府采取措施促使经济回升。但当国民收入增加的时,政府采取措施促使经济回升。但当国民收入增加的时候,税收和储蓄趋于增加,福利支出减少了。漏出和时候,税收和储蓄趋于增加,福利支出减少了。漏出和注入的变化都与政府的需要背道而驰。注入的变化都与政府的需要背道而驰。因此,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主要靠政因此,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主要靠政府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府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5/9/2024212、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含义: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主动采取增减支出含义: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主动采取增减支出

17、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P547)。)。通常在经济衰退时,通常在经济衰退时,AD非常低,政府主动增加支非常低,政府主动增加支出或减税(称之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出或减税(称之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时,在通货膨胀时,AD非常高,政府主动减少支出或非常高,政府主动减少支出或增税(称之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税(称之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下分析的均为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以下分析的均为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5/9/202422三、财政政策的效果三、财政政策的效果(一)含义:指一定的财政扩张(或收缩)(

18、一)含义:指一定的财政扩张(或收缩)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大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大小。如果小。如果Y增加或减少的大,财政政策的增加或减少的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大,反之就小。效果就大,反之就小。5/9/202423(二)(二)挤出效应(挤出效应(P523)1、定义:、定义: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5/9/2024242、图示IS1IS0y00r1rr0y1E0E2E1yLM0y2若若r不变,收入应当不变,收入应当增加增加IS移动的水平移动的水平距离距离Y0Y2均衡收入的实际均

19、衡收入的实际变化:变化:Y0Y1.YY(Y Y0 0Y Y2 2)r IY(Y IY(Y1 1Y Y2 2)G Y(Y(Y0 0Y Y1 1)5/9/2024253、机制:L1L1L2r IG YGPM/P r I1)低于充分就业(闲置资源)低于充分就业(闲置资源)2)充分就业(资源充分利用)充分就业(资源充分利用)注:充分就业条件下,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就注:充分就业条件下,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就业和产量增加,长期内则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业和产量增加,长期内则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

20、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5/9/202426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KG 挤出挤出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 挤出挤出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挤出挤出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挤出挤出5/9/202427二、财政政策效果的二、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图形分析(P519)IS1IS0IS2y00r1rr0y1y3E0E2E3E1y1、LM不变,不变,IS曲线斜

21、率不同:曲线斜率不同:LM0IS3y2IS1移动的水平距离为多移动的水平距离为多啊少?啊少?r3结论:结论:IS平坦,效果小(平坦,效果小(Y0Y1);IS陡峭,效果大(陡峭,效果大(Y0Y3)。5/9/202428机制:G G IS右移右移rIS陡峭陡峭I对对r不敏感不敏感I较少较少挤出效应较小挤出效应较小效果大效果大G G IS右移右移rIS平坦平坦I对对r敏感敏感I较多较多挤出效应较大挤出效应较大效果小效果小5/9/202429IS1y10ry2y3yIS2IS3IS4y4LM结论:结论:1)在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没有没有挤出挤出效应;(原因:效应;(原因:L2)2、IS 不变,

22、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曲线斜率不同IS5IS6y52)在中间区域,有在中间区域,有部分部分挤挤出效应;出效应;3)在古典区域,有)在古典区域,有完全完全的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原因:原因:L2=0)总结:总结:LM平坦,效果大;平坦,效果大;LM陡峭,效果小。陡峭,效果小。5/9/202430机制:G G IS右移右移LM陡峭陡峭L2对对r不敏感不敏感r较大较大 I较大较大挤出挤出效应较大效应较大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小G G IS右移右移LM平坦平坦L2对对r敏感敏感r较少较少 I较少较少挤出挤出效应较小效应较小政策效果大政策效果大5/9/2024313、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极端情况下财

23、政政策的效果(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在在LM的凯恩斯区域(的凯恩斯区域(LM呈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呈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系数h为无穷大),一定的财政扩张使为无穷大),一定的财政扩张使IS右移,右移,导致导致Y增加且增加且Y增加的量等于增加的量等于IS右移的量,财政右移的量,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政策完全有效;(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在在LM的古典区域(的古典区域(LM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为0),一定的财政扩张后,并不会导致),一定的财政扩张后,并不会导致Y增加增加而只会使利率上升(挤出效应达而只会使利率上升(挤出效应达10

24、0%),财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政策完全无效。5/9/202432图示:YrIS0IS0IS1IS1Y0Y1Y0LM5/9/202433请你回答:假如政府支出增加。这种支出对总需假如政府支出增加。这种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中央银行不采取行动时大,求的影响是中央银行不采取行动时大,还是中央银行承诺保持固定利率时大还是中央银行承诺保持固定利率时大?为什么?为什么?5/9/202434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局限性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局限性1、挤出效应、挤出效应2、财政政策时滞:决策过程复杂、财政政策时滞:决策过程复杂5/9/202435委员会委员会众议院议长收到提案众议院议长收到提案小组委员会小组

25、委员会听证委员会审定听证委员会审定规则委员会规则委员会众议院讨论众议院讨论众议院修订参议院提案众议院修订参议院提案众议院讨论众议院讨论众议院批准参议院修正案众议院批准参议院修正案否决否决参众两院讨论参众两院讨论驳回否决驳回否决参议院议长收到提案参议院议长收到提案委员会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听证委员会审定听证委员会审定多数党领袖多数党领袖参议院讨论参议院讨论参议院修订众议院提案参议院修订众议院提案参议院讨论参议院讨论参议院批准众议院修正案参议院批准众议院修正案批准通过批准通过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报告协商委员会报告两院批准两院批准白宫白宫法律法律5/9/202436案例透视案例透视财

26、政政策的局限:财政政策的局限:20世纪世纪90年代的日本年代的日本 日本经济在日本经济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表现不好。年代表现不好。19501990年,日本实际年,日本实际GDP以平均以平均6.9的速度增长。但的速度增长。但是,是,19922004年,速度只有年,速度只有1.4。即使在日。即使在日本央行将利率降到本央行将利率降到0,投资支出仍然没有增加到,投资支出仍然没有增加到使日本经济恢复到潜在使日本经济恢复到潜在GDP的水平。的水平。日本政府也使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政府支日本政府也使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政府支出从出从1991年年GDP的的30增加到增加到2001年的年的40。税收收入从

27、税收收入从GDP的的34下降到大约下降到大约31。然而财。然而财政政策并没有将经济拉到潜在政政策并没有将经济拉到潜在GDP的水平。的水平。5/9/202437对对90年代日本财政政策的评价:经济学家各执一词年代日本财政政策的评价:经济学家各执一词财政政策部分有效:如果没有财政政策,日本经财政政策部分有效:如果没有财政政策,日本经济可能会陷入更大的衰退,而不仅仅是低速增长。济可能会陷入更大的衰退,而不仅仅是低速增长。在在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期和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很多资产价格年代初,很多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价格达到一个不可持续的水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价格达到一个不可持续的水平。而资产价格

28、在平。而资产价格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的崩溃导致了年代初的崩溃导致了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而这些又因为财政政策得到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而这些又因为财政政策得到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政策至少是部分有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政策至少是部分有效的。效的。财政政策没有和银行系统的改革联合起来,基本财政政策没有和银行系统的改革联合起来,基本上是无效的,并且政府支出有很多浪费现象。上是无效的,并且政府支出有很多浪费现象。5/9/202438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P548)1、预算:国家计划的支出和收入。、预算:国家计划的支出和收入。p预算平衡:收入预算平衡:收入=支出支出p预算盈

29、余:收入预算盈余:收入支出支出p预算赤字:收入预算赤字:收入支出支出5/9/2024392、关于财政的观点、关于财政的观点p凯恩斯之前: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p凯恩斯:功能财政凯恩斯:功能财政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5/9/202440财政政策在大萧条时是失效的吗财政政策在大萧条时是失效的吗现代宏观经济学始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始于20世纪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的就业、年代,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经济学家从凯恩斯的书中得到利息和

30、货币通论为标志。经济学家从凯恩斯的书中得到的一个结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美国走出大萧条来说的一个结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美国走出大萧条来说是必要的。当罗斯福在是必要的。当罗斯福在1933年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联年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联邦政府增加了支出,并且在邦政府增加了支出,并且在20世纪世纪30年代里除了年代里除了1937年,年,政府预算都处于赤字状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然而并没政府预算都处于赤字状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然而并没有达到潜在有达到潜在GDP的水平。的水平。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因为经济在政府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因为经济在政府支出增长的情况下仍然

31、增长很慢,所以财政政策是失效的。支出增长的情况下仍然增长很慢,所以财政政策是失效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实事上美国的财政政策在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实事上美国的财政政策在20世世纪纪30年代并不是扩张性的。统计表明,年代并不是扩张性的。统计表明,19331936年,年,政府支出占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的比重从1.88下降到下降到0.56。经济学。经济学家加里家加里布朗认为,三十年代的财政看起来不成功,并不布朗认为,三十年代的财政看起来不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效果,而是因为它根本没有被使用。是因为它没有效果,而是因为它根本没有被使用。5/9/202441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

32、及其效果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产出或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产出或物价的政策。物价的政策。一、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指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的总存量。货币供给量:指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的总存量。一般按流动性的强弱分为几个层次:一般按流动性的强弱分为几个层次:M1=通货通货+活期存款活期存款=Cu+D(最狭义的(最狭义的Ms定义定义)M2=M1+金融机构的小面额定期存款金融机构的小面额定期存款M3=M2+金融机构的大面额定期存款(金融机构的大面额定期存款(最广义的最广义的Ms定义)定

33、义)5/9/202442二、西方的银行体系(二、西方的银行体系(P553)1、公众:指所有的消费者和除商业银行外的厂商。、公众:指所有的消费者和除商业银行外的厂商。公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公众的支付习惯(现公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公众的支付习惯(现金支付还是支票支付)决定的通货存款比例金支付还是支票支付)决定的通货存款比例 Cu/D=c对货币供给有很大影响。对货币供给有很大影响。2、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单位,以追求利、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单位,以追求利润为目地的金融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润为目地的金融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并提供活期存款的支票业务)和发放贷款。(并提供活期

34、存款的支票业务)和发放贷款。3、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货币的发行者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行、货币的发行者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5/9/202443三、商业银行和存款货币的创造三、商业银行和存款货币的创造(P554557)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2、银行接受存款以后,不可能把存款全部都贷出、银行接受存款以后,不可能把存款全部都贷出去,而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储备,这部分现金去,而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储备,这部分现金叫做叫做准备金准备金。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叫。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

35、的比例叫准准备金率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叫做。由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叫做法定准备法定准备金率金率。当银行保留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时,。当银行保留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时,超出的部分叫做超出的部分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3、商业银行体系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把贷款(或、商业银行体系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把贷款(或存款)扩大为它吸收的原始存款的若干倍。存款)扩大为它吸收的原始存款的若干倍。5/9/202444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假定:(假定:(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2)银行不保留)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3)没有

36、现金从银行体系中流失出去。)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中流失出去。假如某居民甲把假如某居民甲把100万美元存入某一家银行(第一级银行),万美元存入某一家银行(第一级银行),这家银行留下这家银行留下2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的准备金后,把其余80万美元贷出去万美元贷出去给居民乙,乙将之存入银行,取得这给居民乙,乙将之存入银行,取得这80 万美元的银行万美元的银行(第二级银行)留下(第二级银行)留下20%的准备金后,将其余的的准备金后,将其余的64万美万美元贷出去元贷出去最后,整个银行系统创造的存款货币为:最后,整个银行系统创造的存款货币为:存款人(存款人(1)银行存款增量银行存款增量银行贷款增量银行贷款增

37、量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甲甲1008020乙乙806416丙丙6451.212.8合计合计5004001005/9/202445 商业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商业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D总额:总额:由上式,商业银行创造的活期存款(由上式,商业银行创造的活期存款(D表示)同这笔原始表示)同这笔原始存款(存款(R表示)及法定准备率之间的关系为:表示)及法定准备率之间的关系为:如果原始存款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基如果原始存款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基础货币),则央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础货币),则央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将扩大为新增原始货币供给的将扩

38、大为新增原始货币供给的1/rd倍。倍。(如果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或有现金从如果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或有现金从从银行体系里流出去,都将减低存款货从银行体系里流出去,都将减低存款货币增加的倍数。币增加的倍数。)5/9/2024465、复杂货币乘数、复杂货币乘数)存在超额准备金)存在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e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re=Re/D 注:市场利率注:市场利率re再贴现率再贴现率re 5/9/202447存款人存款人()()银行存款银行存款()()()银行贷款银行贷款()()*0.7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4)=(2)*0.2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5)=(2)*0.1甲甲10

39、0100*0.7100*0.2100*0.1乙乙100*0.7100*0.72100*0.7*0.2100*0.7*0.1丙丙100*0.72100*0.73100*0.72*0.2100*0.72*0.1合计合计333.33233.3366.6733.33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re=10%5/9/2024482)存在现金漏出)存在现金漏出非银行持有现金公众:非银行持有现金公众:现金存款比率:现金存款比率:rc=/D注: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注: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5/9/202449指基础货币所能带来的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指基础货币所能带来的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6、完整货币乘数、完整

40、货币乘数高能货币()高能货币()e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完整货币乘数完整货币乘数5/9/202450货币供给乘数货币供给乘数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Rd和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Re)和非银行部)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门持有的通货Cu。这些都是由央行控制发行的。这些都是由央行控制发行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H=Cu+Rd+Re)与它创造与它创造的货币供应(的货币供应(Ms=Cu+D)之间的关系如下:之间的关系如下:5/9/202451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P558562)从货币供

41、给乘数看出,中央银行若想改变货币供从货币供给乘数看出,中央银行若想改变货币供应量,有两个方法:应量,有两个方法:一是增减基础货币一是增减基础货币H的量的量(不一定通过印发钞票,不一定通过印发钞票,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或调整贴现率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或调整贴现率吸引商业银行来贴现即可实现)。吸引商业银行来贴现即可实现)。二是改变法定准备金比例二是改变法定准备金比例rd来以改变货币供给乘数。来以改变货币供给乘数。货币工具政策货币工具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贴现率调整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5/9/202452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

42、公开市场业务w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将导致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将导致货币供给减少;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币供给减少;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债券,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在经济萧条时,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在经济萧条时,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则在公开市场上卖;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则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出债券。5/9/202453货币政策工具之二

43、货币政策工具之二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贴现率的高低来调节银行的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贴现率的高低来调节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借款数量,从而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例如,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诱使银行增加借例如,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诱使银行增加借款,这样,他们就能够补充储备增加开宽,从款,这样,他们就能够补充储备增加开宽,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当中央银行提高贴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则对银行的借款产生抑制作用,将导现率时,则对银行的借款产生抑制作用,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致货币供给量减少。这样,中央银行可根据经济情况变化,在经济这样

44、,中央银行可根据经济情况变化,在经济萧条时用调低再贴现率的方法增加货币供给量,萧条时用调低再贴现率的方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利率以促进从而降低利率以促进I和和C,最终影响国民收入;,最终影响国民收入;而在经济过热时,则调高再贴现率而在经济过热时,则调高再贴现率5/9/202454货币政策工具之三货币政策工具之三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有权在一定范围之内调整法定存款准比金比率,中央银行有权在一定范围之内调整法定存款准比金比率,以影响货币的共给量。以影响货币的共给量。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在银

45、行不保留超额准备的条件下,法法定准备金比率。在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的条件下,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下降给银行带来了多余的准备金,使他定准备金比率的下降给银行带来了多余的准备金,使他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轮的增加,最终导致货币共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轮的增加,最终导致货币共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降低了利息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增加降低了利息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反之,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可以用提高法定存款反之,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可以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方法减少

46、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加,准备金比率的方法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加,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5/9/202455美联储政策中的利率目标美联储政策中的利率目标美联储往往把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作为货美联储往往把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联储通过联邦基金利率设定币政策工具,联储通过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一个目标来运用政策(联邦基金利率银一个目标来运用政策(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行同业拆借利率)。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比如设定目标会设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比如设定目标为为3,即表示美联储要进行必要的公开市,即表示美联储要进行必要的

47、公开市场活动,以确保均衡利率等于场活动,以确保均衡利率等于3。换句话。换句话说就是,当美联储设定利率目标后,将通说就是,当美联储设定利率目标后,将通过调整货币供给以便实现目标利率,并不过调整货币供给以便实现目标利率,并不是美联储直接规定商业银行利率。是美联储直接规定商业银行利率。5/9/202456五、货币政策的效果五、货币政策的效果(P524527)(一)含义:指一定的货币供给扩张或收缩(一)含义:指一定的货币供给扩张或收缩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大小。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大小。5/9/202457(一)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图形分析1、LM斜率不变,斜

48、率不变,IS斜率不同斜率不同0ry1y2yy3LM1IS0IS1LM0结论:结论:IS越陡峭,效果越小;越陡峭,效果越小;IS越平坦,效果越大;越平坦,效果越大;5/9/202458机制:M M LM右移右移rIS陡峭陡峭I对对r不敏感不敏感 I较少较少 Y较少较少M M LM右移右移rIS平坦平坦I对对r敏感敏感 I较多较多 Y较多较多5/9/2024590ry2y3yy4LM1IS0IS1LM0y12、IS 斜率不变,斜率不变,LM斜率不同斜率不同结论:结论:LM越陡峭,效果越大越陡峭,效果越大;LM越平坦,效果越小;越平坦,效果越小;5/9/202460机制:MMLM右移右移LM陡峭陡峭

49、L2对对r不敏感不敏感r较少较少I较少较少Y较少较少M M LM右移右移LM平坦平坦L2对对r敏感敏感r较多较多I较多较多Y较多较多5/9/2024613、极端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果、极端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果在在LMLM的凯恩斯区域(的凯恩斯区域(LM水平),一定的货币水平),一定的货币扩张使扩张使LM右移右移但但Y未增加,货币政策完全无效。未增加,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在在LM的古典区域(的古典区域(LM垂直),一定的货币扩垂直),一定的货币扩张使张使LM右移,右移,Y增加,货币政策有效,这时货增加,货币政策有效,这时货币政策的效果与币政策的效果与IS的斜率有关,的斜率有关,IS水平,则货水平,则

50、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币政策完全有效。5/9/202462图示 YrIS0IS0LM0Y0LM1Y0IS05/9/2024634、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货币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在同时考虑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情况下,在同时考虑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情况下,G不变时,中央银行变动不变时,中央银行变动Ms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大小。大小。IS曲线:曲线:LM曲线:曲线: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货币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5/9/202464六、货币政策的局限六、货币政策的局限(P527)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