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在演奏中,不断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消融B水烧开冒“白气”C草地上形成的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4小阳假期和家长一起自驾三厢小轿车到郊外游玩,在路上准备通过一座桥,如图所示,下列对桥的长度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2、ABCD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6下述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C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是光的反射现象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8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
3、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9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10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4、D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二、填空题11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车上玻璃在两车交会时会发出嗡嗡声,手一摸有点震,这说明_。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m。12如图所示,图A是由光的_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形成的。图C是由光的_形成的。13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一些(填“平”或“凸”)。象鱼这样的眼睛如
5、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乙图中小红帽能分辨出说话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的;丙图中白雪公主手上的毒苹果_(填“发出”、“反射出”或“折射出”)诱人的红色光,使她上当受骗。14如图为浓度75%免洗酒精消毒剂,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这是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15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
6、个_镜。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示),根据该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_的眼镜加以矫正。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分度值是_cm。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以采用_的方法。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即_m的颗粒物。17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_m。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_像(选填实或虚),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现象。18下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由图可知熔化过程经历了 4分钟,它的熔点是_,
7、这一过程是_热过程(填“吸”或“放”),为缩短加热时间,使冰尽快熔化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19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像的像距会逐渐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_s。05s,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_倍。 三、作图题21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如图甲是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请补画出法线和界面位置,并请标出折射角_。(2)在图乙中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_。(3)图丙
8、中为凸透镜的主光轴,请用光学作图确定透镜和两侧焦点的位置_。四、实验题22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实验中小华应 _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 毫秒。(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
9、(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 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_ m/s(保留一位小数)。2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_;(2)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min时水的温度,你判断的依据是_;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
10、98(3)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发现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可能是_;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_。24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硬纸板分为E、F两部分,NO是纸板中线。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改变三次入射角的大小,小明实验所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1)要使人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与平面镜_;(选填 “垂直”或“不垂直”) (2)小明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和其它同学不一致,则他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25研究“平面镜成像的
11、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两个常见的光学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_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好实验器材后,应使凸透镜、光屏与发光体的中心大致在_;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处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60厘米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当蜡烛置于图中_点处能成放大的像(选填字母)。26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
12、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014.023.0225.0_74.0330.021.679.4101.0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选填“越长
13、”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致使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选A。2B解析B【详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A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B不正确;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
14、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C正确;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正确故选B3B解析B【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将手表面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C解析C【详解】汽车长约5m,桥长约为汽车长的5倍,桥长约25m。故选C。5D解析D【详解】A沸腾是一定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不只是在液体表面,A错误;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错误
15、;C水沸腾前,温度不均匀,下面的水温度较高,上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气泡从水底往上升时,遇冷会液化为水,气泡会变小,所以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而水沸腾时,下面的水和上面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从水底往上升时,水的压强变小,气泡会变大,所以甲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C错误;D由上述可知,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的,D正确。6A解析A【详解】A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由于小孔成像所形成的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眼,所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C水面平整光滑,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16、故C错误;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A。7C解析C【详解】ABD图中折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透镜为凹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图中折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透镜为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C【详解】AC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C正确;BD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D错误。故
17、选C。9A解析A【详解】A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符合题意;B以桥为参照物,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解析D【详解】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而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不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18、;C手机拍摄物体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物镜成像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二者成像原理不同,故C错误;D手机扫码时,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发声体都在振动 北 800 【详解】1由题可知,在听到玻璃发出声音的同时,手感觉到了玻璃的振动,这说明了发声体都在振动。2小红乘坐的动车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但普通列车比动车慢,以小红为参照物,则普通列车从小红的南面运动到小红的北面,且离小红越来越远,所以,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3普通列车的速度为动车的速度为普通
19、列车的长度为12折射 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详解】1隔着玻璃砖看钢笔,由于光的折射,发生错位现象。2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3凸 前面 近视眼镜 音色 反射出 【详解】123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4我们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来判断的。5红苹果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它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20、光的颜色决定的。14汽化 吸热 【详解】12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此过程需要吸热。15凸透 凹透镜 【详解】1人的眼球像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等于一个凸透镜。2由图可知,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配戴装有凹透镜解析凸透 凹透镜 【详解】1人的眼球像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等于一个凸透镜。2由图可知,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配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16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
21、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2物理实解析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2物理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方法可减小误差。32.5m2.5106m。17虚 色散 【详解】1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像距等于物距,故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为2m。2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解析虚 色散 【详解】1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像距等于物距,故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为2m。2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
22、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故是虚像。3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18吸 冰的质量减少 【详解】12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熔点为0。3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少冰的质量。解析吸 冰的质量减少 【详解】12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熔点为0。3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少冰的质量。19凸 变大 【详解】1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解析凸 变大 【详解
23、】1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205 0.5 【详解】1由图可知,在07.5s内,乙车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7.5s2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变,因此乙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解析5 0.5 【详解】1由图可知,在07.5s内,乙车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7.5s2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变,因此乙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7.5s。2由图象可知,甲车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甲车
24、做匀速直线运动,t甲=5s时,s甲=10m,s乙=20m,甲乙的速度之比=0.505s,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0.5倍。三、作图题21【详解】(1)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上,光会发生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法线与界面垂直。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在同一种介质解析 【详解】(1)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上,光会发生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法线与界面垂直。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在同一种介质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光线射向界面,反射光线背离界面射出。由折射定律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界
25、面的两侧,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路图及以上光的反射及折射定律可确定法线及界面。如图所示(2)2 根据凹透镜的折射特点,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连接右侧焦点和平行光线与凹透镜的焦点,既是入射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3)3像为虚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物在凸透镜的一侧,第一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即光心的位置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那么连接物的端点和其像的端点,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光心,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第二步确定焦点的位置过焦点的特殊光线有两种第一种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焦点,那么过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6、交凸透镜于一点,连接该点和,其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右侧的焦点。第二种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同理,先过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交凸透镜于一点,连接该点与,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左侧焦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看枪烟 0 B 333.3 【详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解析看枪烟 0 B 333.3 【详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
27、(1)2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时间差也会减少。(3)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所以解得23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12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没有加盖或水质量太多等 98 【详解】(1)1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12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没有加盖或水质量太多等 98 【详解】(1)1温度计使用时
28、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明显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2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通过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开始水已经沸腾,温度应保持98不变,但是第12分钟温度低于98,这是一组错误数据。(3)4由图可知,烧杯没有加盖,会向空气散热,加热时间变长,同时水质量大也会导致加热时间变长。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也就是此时水的沸点是98。24垂直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详解】(1)1经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故要使人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解析垂直 把反射
29、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详解】(1)1经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故要使人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2)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当入射角分别为、时,对应的入射角分别为、,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故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25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同一高度 10 C、D 【详解】12玻璃板不仅能够成像,而且透明,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解析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同一高度 10 C、D 【详解】12玻
30、璃板不仅能够成像,而且透明,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3实验中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由题意知,焦点在60cm处,所以焦距f=60cm-50cm=10cm5C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等于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当蜡烛置于图中C、D点处能成放大的像。26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18 56 越长 增大 停车距离变大 【详解】(1)12由
31、表格中13两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3解析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18 56 越长 增大 停车距离变大 【详解】(1)12由表格中13两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34已知v1=12.5m/s,s1=9m,所以反应时间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所以,第2行中的反应距离s2=v2t=25m/s0.72s=18m所以制动距离为s=74m-18m=56m(2)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67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所以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