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初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一)一、选择题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据报道,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580纳米,已知1纳米0.000000001米,则580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58106米B0.58108米C5.8108米D5.8107米3、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Aa2a3a5B(a3)2a6Ca5a5aD(ab)3a3b34、要使分式有意义,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B且C且D5、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BCD6、若,则下列分式化简正确的是()ABCD7、如图,点E,点F在直线AC上,ADBC,若想利用“”说明,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2、()ABCD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x3,则常数m的值为()A6B1C0D2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BC和CD上的动点,连接AE,AF当的周长最小时,的度数为()ABCD二、填空题10、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平分,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与的大小关系不确定11、当_ 时,分式的值为零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13、已知,则实数A+B_14、已知:,则的值_15、若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则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其中称为“智慧角”在有一个角为60的“智慧三角形”中,“智慧角”是_度16、杨辉三角形,又称贾宪三
3、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1261年)一书中用如图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请你猜想展开式的第三项的系数是_ 17、已知,则_18、如图,AB12m,CAAB于A,DBAB于B,且AC4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点从B向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P点每分钟走_m时CAP与PQB全等三、解答题19、分解因式:(1)4a2-16; (2)(x2+4)2-16x1、20、解分式方程:21、如图,已知CF90,ACDF,AEDB,BC与EF交于点O,(1)求证:RtABCRtDEF;(2)
4、若A51,求BOF的度数22、(1)如图1,在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D,试说明:EA;【拓展应用】(2)如图2,在四边形ABDC中,对角线AD平分BAC若ACD130,BCD50,CBA40,求CDA的度数;若ABD+CBD180,ACB82,写出CBD与CAD之间的数量关系23、某服装店老板到厂家选购A、B两种品牌的夏季服装,每袋A品牌服装进价比B品牌服装每袋进价多25元,若用4000元购进A种服装的数量是用1500元购进B种服装数量的2倍(1)求A、B两种品牌服装每套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若A品牌服装每套售价为150元,B品牌服装每套售价为100元,服装店老板决定一次性购
5、进两种服装共100套,两种服装全部售出后,要使总的获利不少于3500元,则最少购进A品牌服装多少套?24、阅读理解应用待定系数法:设某一多项式的全部或部分系数为未知数、利用当两个多项式为恒等式时,同类项系数相等的原理确定这些系数,从而得到待求的值待定系数法可以应用到因式分解中,例如问题:因式分解因为为三次多项式,若能因式分解,则可以分解成一个一次多项式和一个二次多项式的乘积故我们可以猜想可以分解成,展开等式右边得:,根据待定系数法原理,等式两边多项式的同类项的对应系数相等:,可以求出, 所以(1)若取任意值,等式恒成立,则_;(2)已知多项式有因式,请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该多项式的另一因式;(3)
6、请判断多项式是否能分解成的两个均为整系数二次多项式的乘积,并说明理由25、操作发现:如图1,D是等边ABC边BA上的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易证AF=BD(不需要证明);类比猜想:如图2,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图1相同,猜想AF与BD在图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深入探究:如图3,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的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你能发现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如图4,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
7、B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图3相同,猜想AF,BF与AB在上题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进而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B、C、D都是轴对称图形,A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
8、幂,的值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580纳米=5800.000000001米米米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1|a|10,n的值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C【解析】C【分析】由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判断A,由幂的乘方运算可判断B,由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可判断C,由积的乘方运算可判断D,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a2a3a5,故A不符合题意;(a3)2a6,故B不符合题意;a5a51,故C符合题意;(ab)3a3b3,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
9、记幂的运算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的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分式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从左到右是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等式的右边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含有分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
10、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6、D【解析】D【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求解【详解】解: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性质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根据ADBC,可得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DBC,A=C,A、添加,可利用AAS说明,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添加,不能说明,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不能说
11、明,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添加,可利用SAS说明,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将x=3代入整式方程中求解m值即可【详解】解:去分母,得,m=2x,将x=3代入,得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分式方程,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是解答的关键9、C【解析】C【分析】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H,作点A关于CB的对称点G,连接GH,与CD、CB分别相交于点F、点E,此时的周长最小,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G+H的度数,进而求出AEF+AFE的度数最后
12、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如图,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H,作点A关于CB的对称点G,连接GH,与CD、CB分别相交于点F、点E;BAD=140,G+H=180-140=40,点G和点H为点A的对称点,AD=DH,AB=GB,EBA=FDA=90,即FDAH,EBAG,FH=FA,EA=EG,H=FAD,G=EAB,AEF=G+EAB=2G,AFE=H+FAD=2H,=180-(2G+2H)=10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径问题,熟练地掌握用轴对称图形的作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0、A【解析】A【分析】先通过在AB上截取AE=A
13、D,得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再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到A选项正确【详解】解:如图,在AB上取,对角线平分,在和中,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求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做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并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不同线段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概念和公式,正确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11、【分析】由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可得:,再解方程与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 分式的值为零, 由得: 由得:且 综上: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值为0的条
14、件,利用平方根解方程,掌握“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分子为0,分母不为0”是解本题的关键.12、A【解析】(4,3)【分析】根据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A点(4,-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3)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13、A【解析】5【分析】已知等式右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再根据分式相等的条件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等式整理得:,5x+1A(x+2)+B(x
15、-1)5x+1(A+B)x+2A-B,即A+B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通分14、【分析】逆用同底数幂的乘除法,逆用幂的乘方,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掌握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5、60或90#90或60【分析】根据“智慧三角形”及“智慧角”的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在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中, 当“智慧角”=60时,=20,另一个角为100;【解析】60或90#90或60【分析】根据“智慧三角形”及“智慧角”的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在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中,
16、当“智慧角”=60时,=20,另一个角为100;当+=180-60=120且=3时,则3+=120,解得=30,=90,即“智慧角”是90,故答案为:60或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智慧三角形”、“智慧角”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36【分析】根据杨辉三角形中的规律即可求出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详解】解:找规律发现的第三项系数为3=1+2; 的第三项系数为6=1+2+3; 的第三项系数为10=1+2+3+4;【解析】36【分析】根据杨辉三角形中的规律即可求出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详解】解:找规律发现的第三项系数为3=1+2; 的第三项
17、系数为6=1+2+3; 的第三项系数为10=1+2+3+4;归纳发现的第三项系数为1+2+3+(n-2)+(n-1), 展开式的第三项的系数是1+2+3+4+5+6+7+8=35、 故答案为:35、【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17、-18【详解】解: ,当,时,原式 ,故答案为:先将原式进行因式分解,再代入计算即可此题考查了利用整体思想求代数式的值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进行因式分解和计算【解析】-18【详解】解: ,当,时,原式 ,故答案为:先将原式进行因式分解,再代入计算即可此题考查了利用整体思想求代数式的值的能力,关键是能
18、准确进行因式分解和计算18、1或3【分析】分两种情况:若BPAC4,APBQ8,则CAPPBQ;若BPAP6,ACBQ4,则ACPBQP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设P点每分钟走xm若B【解析】1或3【分析】分两种情况:若BPAC4,APBQ8,则CAPPBQ;若BPAP6,ACBQ4,则ACPBQP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设P点每分钟走xm若BPAC4,此时APBQ8,CAPPBQ,t4,x1若BPAP6,ACBQ4,ACPBQP,t2,x3,故答案为1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9、(1);(2)【分析】(1)
19、先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然后用公式法分解因式;(2)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即可【详解】(1);(2)【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公式法因式分解,掌握【解析】(1);(2)【分析】(1)先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然后用公式法分解因式;(2)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即可【详解】(1);(2)【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公式法因式分解,掌握以上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先去分母得到,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再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去分母得到,去括号得到,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系数化为1可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解析】【分析】先去分母得到,再去括号,移项合
20、并同类项得到,再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去分母得到,去括号得到,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系数化为1可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点睛】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21、(1)见解析;(2)78【分析】(1)由AEDB得出AEEBDBEB,即ABDE,利用HL即可证明RtABCRtDEF;(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ABC39,根据【解析】(1)见解析;(2)78【分析】(1)由AEDB得出AEEBDBEB,即ABDE,利用HL即可证明RtABCRtDEF;(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ABC39,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BCDEF39
21、,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AEDB,AEEBDBEB,即ABDE又CF90,ACDF,RtABCRtDEF(2)C90,A51,ABCCA905139由(1)知RtABCRtDEF,ABCDEFDEF39BOFABCBEF39397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CDA20;CAD+41CBD【分析】(1)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CD=A+ABC,ECDE+EB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利用等量代换,【解析】(1)见解析;(2)CDA20;CAD+41CBD【分析】
22、(1)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CD=A+ABC,ECDE+EB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得A与E的关系;(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答;设CBD=a,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C=180-2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1)证明:ACD是ABC的外角ACDA+ABCCE平分ACD又ECDE+EBCBE平分ABC;(2)ACD130,BCD50ACBACDBCD1305080CBA40BAC180ACBABC180804060AD平分BACCDA180CADACD20;CAD+41CBD设CBDABD+CBD180ABC1802A
23、CB82CAB180ABCACB180(1802)82282AD平分BACCADCAB41CAD+41C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等知识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1)A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100元,B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75元(2)最少购进A品牌服装40套【分析】(1)设A品牌服装每套x元,则B品牌服装每袋进价为(x25)元,由题意:用4000元购进A种【解析】(1)A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100元,B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75元(2)最少购进A品牌服装40套【分析】(1)设A品牌服装每套x元,则B品牌服装每袋进价为(x25)元,由题
24、意:用4000元购进A种服装的数量是用1500元购进B种服装数量的2倍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2)设购进A品牌服装m套,由题意:服装店老板决定一次性购进两种服装共100套,两种服装全部售出后,要使总的获利不少于3500元,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1)解:设A品牌服装每套x元,则B品牌服装每袋进价为(x25)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100,经检验,x1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2575,答:A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100元,B品牌服装每套进价是75元(2)解:设购进A品牌服装m套,根据题意得:(150100)m+(10075)(100m)3500,解得:m40,m为整数,m的最
25、小整数值为40,答:最少购进A品牌服装40套【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4、(1)1;(2);(3)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均为整系数二次多项式的乘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待定系数法原理即可求得结果;(2)根据待定系数法原理先设另一个多项式,然后根据恒等原【解析】(1)1;(2);(3)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均为整系数二次多项式的乘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待定系数法原理即可求得结果;(2)根据待定系数法原理先设另一个多项式,然后根据恒等原理
26、即可求得结论;(3)根据待定系数原理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即可求得结论【详解】(1)根据待定系数法原理,得3-a=2,a=1故答案为1(2)设另一个因式为(x2+ax+b),(x+1)(x2+ax+b)=x3+ax2+bx+x2+ax+b=x3+(a+1)x2+(a+b)x+ba+1=0 a=-1 b=3多项式的另一因式为x2-x+2、答:多项式的另一因式x2-x+2、(3)多项式x4+x2+1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二次多项式的乘积理由如下:设多项式x4+x2+1能分解成(x2+1)(x2+ax+b)或(x+1)(x3+ax2+bx+c)或(x2+x+1)(x2+ax+1),(x2+1)(x2+ax+
27、b)=x4+ax3+bx2+ax+b=x4+ax3+(b+1)x2+ax+ba=0, b+1=1, b=1由b+1=1得b=01,故此种情况不存在.(x+1)(x3+ax2+bx+c),=x4+ax3+bx2+cx+x3+ax2+bx+c=x4+(a+1)x3+(b+a)x2+(b+c)x+ca+1=0 b+a=1 b+c=0 c=1解得a=-1,b=2,c=1,又 b+c=0,b=-12,故此种情况不存在(x2+x+1)(x2+ax+1)=x4+(a+1)x3+(a+2)x2+(a+1)x+1a+1=0,a+2=1,解得a=-1即x4+x2+1=(x2+x+1)(x2-x+1)x4+x2+1
28、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二次三项式的乘积却不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二次二项式与二次三项式的乘积答:多项式x4+x2+1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二次三项式的乘积【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会运用待定系数法原理25、成立,证明见详解;AF+BF=AB,证明见详解;不成立,AF=AB+BF,证明见详解.【分析】类比猜想:通过证明BCDACF,即可证明AF=BD;深入探究:AF+BF=AB【解析】成立,证明见详解;AF+BF=AB,证明见详解;不成立,AF=AB+BF,证明见详解.【分析】类比猜想:通过证明BCDACF,即可证明AF=BD;深入探究:AF+BF=AB,利用
29、全等三角形BCDACF(SAS)的对应边BD=AF;同理BCFACD(SAS),则BF=AD,所以AF+BF=AB;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AB+BF;通过证明BCFACD(SAS),则BF=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再结合(2)中的结论即可证得AF=AB+BF【详解】解:类比猜想:如图2中,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C=AC,BCA=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同理知,DC=CF,DCF=60;BCA+DCA=DCF+DCA,即BCD=ACF;在BCD和ACF中, BCDACF(SAS),BD=A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深入探究:如图示AF+BF=AB;证明如下:由条件可知:BCA-DCA=DCF-DCA,即BCD=ACF,同理可证BCDACF(SAS),则BD=AF;同理BCFACD(SAS),则BF=AD,AF+BF=BD+AD=AB;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AB+BF;如图示:证明如下:等边DCF和等边DCF,由同理可知:在BCF和ACD中, BCFACD(SAS),BF=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由知,AF=BD;AF=BD=AB+AD=AB+BF,即AF=AB+BF【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