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九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当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的取值范围是( ) A.或 B. C.或 D. 2.下列图象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2、C. D. 3.如图,△ABC中∠A=60°,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三角形与△ABC不相似的是( ) A. B. C. D. 4.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量被池塘相隔的两棵树A,B的距离,他们设计了如图的测量方案:从树A沿着垂直于AB的方向走到E,再从E沿着垂直于AE的方向走到F,C为AE上一点,其中4位同学分别测得四组数据:①AC,∠ACB;②EF,DE,AD;③CD,∠ACB,∠ADB;④∠F,∠ADB,FB.其中能根据所测数据求得A,B两树距离的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5.如图,为的直径,,为上的
3、两点,且为的中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如图,矩形ABCD中,AB=4,AD=8,E为BC的中点,F为DE上一动点,P为AF中点,连接PC,则PC的最小值是( ) A.4 B.8 C.2 D.4 7.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沿线某地区居民2016年年收入300美元,预计2018年年收入将达到1500美元,设2016年到2018年该地区居民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 ) A.300(1+x)2=1500 B.300(1+2x)=1500 C.300(1+x2)=1500 D.300+2x=150
4、0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落在对角线 BD上,点A落在点A' 处,折痕为DG,求AG的长为( ) A.1.5 B.2 C.2.5 D.3 10.以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三边作三角形,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一组数据:4,4,,6,6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 12.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在矩形的各边上,,则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5、. 13.已知△ABC中,∠BAC=90°,用尺规过点A作一条直线,使其将△ABC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其作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14.若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_. 15.已知,点A(-4,y1),B(,y2)在二次函数y=-x2+2x+c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16.某计算机程序第一次算得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第二次算得另外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y,则这个数据的平均数等于______. 17.如图,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4米,在B时测得该树的影长为9米,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该树的高度为_________
6、米. 18.计算: sin260°+cos260°﹣tan45°=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如图,是的直径,是弦,是弧的中点,过点作垂直于直线垂足为,交的延长线于点. 求证:是的切线; 若,求的半径. 20.(6分)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在正方形边上沿运动(含端点),连接,以为边,在线段右侧作正方形,连接、. 小颖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在点运动过程中,对线段、、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颖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对于点在、边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 位置 位置
7、 位置 位置 位置 位置 位置 在、和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 的长度是自变量, 的长度和 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当为等腰三角形时,的长约为 21.(6分)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
8、)若S△ABC=20,BC=10,求DE的长. 22.(8分)已知锐角△ABC内接于⊙O,OD⊥BC于点D. (1)若∠BAC=60°,⊙O的半径为4,求BC的长; (2)请用无刻度直尺画出△ABC的角平分线A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3.(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且AC=2,∠CAB=30°,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24.(8分)如图1是一种折叠台灯,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图2是其简化示意图,测得其灯臂长为灯翠长为,底座厚度为根据使用习惯,灯臂的倾斜角固定为, (1)当转动到与桌面平行时,求点到桌面的距离; (2)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转
9、到至时,光线效果最好,求此时灯罩顶端到桌面的高度(参考数据:,结果精确到个位). 25.(10分)如图,Rt△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O交AC于点D,连接BD. (1)求证:∠A=∠CBD. (2)若AB=10,AD=6,M为线段BC上一点,请写出一个BM的值,使得直线DM与⊙O相切,并说明理由. 26.(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过点A(﹣3,0),B(﹣2,3),C(0,3),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M(1,m),当MB+MD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 (3)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
10、的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分析】把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分别求出k和m,再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联立组成方程组,解出方程组再结合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依题意,得: 2k+1=3和 解得,k=1,m=6 ∴ 解得, 或 , 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当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的取值范围是或.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图象确定不等式的取值范围,准确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
11、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答案. 【详解】A.如图,,对于该x的值,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不是函数图象; B.如图,,对于该x的值,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不是函数图象; C.如图,对于该x的值,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不是函数图象; D.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是函数图象.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3、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A、两三角形的对应边不成比
12、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两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对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4、C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 【详解】∵已知∠ACB的度数和AC的长, ∴利用∠ACB的正切可求出AB的长,故①能求得A,B两树距离, ∵AB//EF, ∴△ADB∽△EDF, ∴,故②能求得A,B两树距离, 设AC=x, ∴AD=CD+x,AB=,AB=; ∵已知CD,∠ACB,∠ADB, ∴可求出x,然后可得出AB,故③能求得A,B两树距离, 已知∠F,∠ADB,FB不能求得A,B两树距离,故④求得A,B两树距离, 综上所述:求得A,B两树距离的有①②③,共3个,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
14、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道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本题只要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 5、C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即可求得:OC⊥AD,由∠BAD=20°,即可求得∠AOC的度数,又由OC=OA,即可求得∠ACO的度数 【详解】∵AB为⊙O的直径,C为的中点, ∴OC⊥AD, ∵∠BAD=20°, ∴∠AOC=90°-∠BAD=70°, ∵OA=OC, ∴∠ACO=∠CAO=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C为的中点,根据垂
15、径定理的推论,即可求得OC⊥AD. 6、D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点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CP⊥P1P2时,PC取得最小值;由矩形的性质以及已知的数据即可知CP1⊥P1P2,故CP的最小值为CP1的长,由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 当点F与点D重合时,点P在P1处,AP1=DP1, 当点F与点E重合时,点P在P2处,EP2=AP2, ∴P1P2∥DE且P1P2=DE 当点F在ED上除点D、E的位置处时,有AP=FP 由中位线定理可知:P1P∥DF且P1P=DF ∴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 ∴当CP⊥P1P2时,PC取
16、得最小值 ∵矩形ABCD中,AB=4,AD=8,E为BC的中点, ∴△ABE、△CDE、△DCP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1=2 ∴∠BAE=∠DAE=∠DP1C=45°,∠AED=90° ∴∠AP2P1=90° ∴∠AP1P2=45° ∴∠P2P1C=90°,即CP1⊥P1P2, ∴CP的最小值为CP1的长 在等腰直角CDP1中,DP1=CD=4, ∴CP1=4 ∴PB的最小值是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轨迹问题、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特殊位置解决问题,有难度. 7、A 【详解】解:设2016年到2018年该地区居民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
17、x, 那么根据题意得2018年年收入为:300(1+x)2, 列出方程为:300(1+x)2=1. 故选A. 8、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B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C进行判断;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对D进行判断. 【详解】A、原式=2﹣,所以A选项错误; B、3与不能合并,所以B选项错误; C、原式==2,所以C选项正确; D、原式=3+4+4=7+4,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
18、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9、A 【分析】由在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可求得BD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A′B的长,然后设AG=x,由勾股定理即可得:,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3,A′G=AG, ∴A′B=BD−A′D=5−3=2, 设AG=x, 则A′G=x,BG=AB−AG=4−x, 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故选:A. 【点睛】 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
19、的关键. 10、D 【解析】由于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是特殊内角的多边形,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边心距的长,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其面积. 【详解】如图1, ∵OC=1, ∴OD=1×sin30°=; 如图2, ∵OB=1, ∴OE=1×sin45°=; 如图3, ∵OA=1, ∴OD=1×cos30°=, 则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2+()2=()2, ∴该三角形是以、为直角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故选:D. 【点睛】 考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问题,应用边心距,半径和半弦长
20、构成直角三角形,来求相关长度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0.8 【分析】根据平均数是5,求m值,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方差公式为: (表示样本的平均数,n表示样本数据的个数,S2表示方差.) 【详解】解:∵4,4,,6,6的平均数是5, ∴4+4+m+6+6=5×5, ∴m=5, ∴这组数据为4,4,,6,6, ∴, 即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8. 故答案为:0.8. 【点睛】 本题考查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掌握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式
21、表示EF、EH的长度之和,再根据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解. 【详解】解:∵矩形中,, 由勾股定理得:, ∵EF∥AC, ∴, ∵EH∥BD, ∴, ∴, ∴, ∵EF∥HG,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FGH的周长=,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和勾股定理,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13、③ 【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及线段中垂线的做法,圆周角定理,分别作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垂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垂线,把原直角三角形分
22、成了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式彼此相似的;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①、在角∠BAC内作作∠CAD=∠B,交BC于点D,根据余角的定义及等量代换得出∠B+∠BAD=90°,进而得出AD⊥B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垂线,把原直角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式彼此相似的; ②、以点A为圆心,略小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BC两点,再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交点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与A点作直线,该直线是BC的垂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垂线,把原直角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彼此相似的; ③、以点B为圆
23、心B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E,再以E点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在BC的另一侧交前弧于一点,过这一点及A点作直线,该直线不一定是BE的垂线;从而就不能保证两个小三角形相似; ④、以AB为直径作圆,该圆交BC于点D,根据圆周角定理,过AD两点作直线该直线垂直于B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垂线,把原直角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式彼此相似的; 故答案为:③.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变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4、1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从而列出关于m的关系式,求出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
24、m+1≠0且|m|+1=2,解得:m=1,故答案为m=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本题的要点在于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15、 【分析】由题意可先求二次函数y=-x2+2x+c的对称轴为,根据点A关于x=1的对称点即可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 【详解】解:二次函数y=-x2+2x+c的对称轴为x=1, ∵a=-1<0, ∴二次函数的值,在x=1左侧为增加,在x=1右侧减小, ∵-4<<1, ∴点A、点B均在对称轴的左侧, ∴y1<y2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注意掌握当a<0时,函数图象从左
25、至右先增加后减小. 16、.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求法,平均数等于总和除以个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平均数等于总和除以个数,所以平均数. 【点睛】 本题考查求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求法. 17、6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易得:Rt△EDC∽Rt△CDF,进而可得,代入数据可得答案. 【详解】如图,在中,米,米,易得, ,即, 米.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通过投影的知识结合三角形的相似,求解高的大小,是平行投影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8、0 【分析】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 【详解】. 故答案为.
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详见解析;(2)⊙O的半径为. 【分析】(1)证明EF是的切线,可以连接OD,证明OD⊥EF; (2)要求的半径,即线段OD的长,在证明△EOD∽△EAF的基础上,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可得=,其中AF=6,AE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来,OE可用含半径的代数式表示出,这样不难计算出半径OD的长. 【详解】(1)证明:连接OD. ∵EF⊥AF, ∴∠F=90°. ∵D是的中点,∴. ∴∠EOD=∠DOC=∠BOC, ∵∠A=∠BOC,∴∠A=∠EOD
27、 ∴OD∥AF. ∴∠EDO=∠F=90°.∴OD⊥EF, ∴EF是⊙O的切线; (2)解:在Rt△AFE中,∵AF=6,EF=8, ∴==10, 设⊙O半径为r,∴EO=10﹣r. ∵∠A=∠EOD,∠E=∠E, ∴△EOD∽△EAF,∴=, ∴. ∴r=,即⊙O的半径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中添加过切点与圆心的辅助线是关键点,也是难点. 20、(1);(2)画图见解析;(3)或或 【分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结合自变量与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列表、描点、连线,即可得到函数图像; (
28、3)可分为AE=DF,DF=DG,AE=DG,结合图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根据表格可知,从0开始,而且不断增大,则DG是自变量; 和随着DG的变化而变化,则AE和DF都是DG的函数; 故答案为:,,. (2)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3)∵为等腰三角形,则可分为: AE=DF或DF=DG或AE=DG,三种情况; 根据表格和函数图像可知, ①当AE=DG=时,为等腰三角形; ②当AE=时,DF=DG=5.00,为等腰三角形; ③当AE=DF=时,为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自变量的定义,画函数图像,以及等腰三角形的
29、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准确画出函数图像. 21、(1)见解析;(2) 【分析】(1)根据题目条件证明和,利用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证明; (2)过点A作于点M,先通过的面积求出AM的长,根据得到,再算出DE的长. 【详解】解:(1)∵, ∴, ∵D是BC边上的中点且 ∴, ∴, ∴; (2)如图,过点A作于点M, ∵, ∴,解得,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2、(1);(2)见解析 【分析】(1)连接OB、
30、OC,得到,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解BC的长; (2)延长OD交圆于E点,连接AE,根据垂径定理得到,即,AE即为所求. 【详解】(1)连接OB、OC, ∴ ∵OD⊥BC ∴BD=CD,且 ∵OB=4 ∴0D=2,BD= ∴BC= 故答案为; (2)如图所示,延长OD交⊙O于点E, 连接AE交BC于点M,AM即为所求 根据垂径定理得到,即,所以AE为的角平分线.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熟练掌握圆部分的定理和相关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 【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连接OC且过点O作
31、AC的垂线,垂足为D,如图所示. ∵OA=OC ∴AD=1 在Rt△AOD中 ∵∠DAO=30° ∴ ∴OD=, ∴ 由OA=OC;∠DAO=30可得∠COB=60° ∴S扇形BOC= ∴S阴影=S△AOC+ S扇形BOC=+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的面积公式,熟记扇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4、(1)点到桌面的距离为;(2)灯罩顶端到桌面的高度约为. 【分析】(1)作CM⊥EF于M,BP⊥AD于P,交EF于N,则CM=BN,PN=3,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AB=14,BP=AP=14,得出CM=BN=BP+PN=14+3即可; (2)作CM⊥EF
32、于M,作BQ⊥CM于Q,BP⊥AD于P,交EF于N,则∠QBN=90°,CM=BN,PN=3,由(1)得QM=BN,求出∠CBQ=25,由三角函数得出CQ=BC×sin25,得出CM=CQ+QM即可. 【详解】解当转动到与桌面平行时, 如图2所示:作于于,交于则 , 即点到桌面的距离为; 作于,作于于,交于,如图3所示: 则, 由得 , 在中, , 即此时灯罩顶端到桌面的高度约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5、(1)证明见解析;(2)BM=,理
33、由见解析. 【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然后就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结论; (2)如图,连接OD,DM,先计算出BD=8,OA=5,再证明Rt△CBD∽Rt△BAD,利用相似比得到BC=,取BC的中点M,连接DM、OD,如图,证明∠2=∠4得到∠ODM=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确定DM为⊙O的切线,然后计算BM的长即可. 【详解】(1)∵AB为⊙O直径, ∴∠ADB=90°, ∴∠A+∠ABD=90°. ∵∠ABC=90°, ∴∠CBD+∠ABD=90°, ∴∠A=∠CBD; (2)BM=. 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OD,DM, ∵∠ADB=90
34、°,AB=10,AD=6, ∴BD==8,OA=5, ∵∠A=∠CBD, ∵Rt△CBD∽Rt△BAD, ∴=,即=,解得BC= 取BC的中点M,连接DM、OD,如图, ∵DM为Rt△BCD斜边BC的中线, ∴DM=BM, ∵∠2=∠4, ∵OB=OD, ∴∠1=∠3, ∴∠1+∠2=∠3+∠4=90°,即∠ODM=90°, ∴OD⊥DM, ∴DM为⊙O的切线, 此时BM=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及圆周角定理是关键. 26、(1);(2);(3).
35、 【分析】将A,B,C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求出顶点D的坐标为,作B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可求出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当在直线上时,的值最小;(3)作轴交AC于E点,求得AC的解析式为,设,,得,所以,,求函数的最大值即可. 【详解】将A,B,C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方程组: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配方,得,顶点D的坐标为 作B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如图1 , 则,由得, 可求出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在直线上时,的值最小, 则. 作轴交AC于E点,如图2 , AC的解析式为,设,, , 当时,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二次函数综合运用.解题关键点: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把问题转化为相应函数问题解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