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1 ,大小:243.17KB ,
资源ID:186118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86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clo****rst】。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clo****rst】,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DB21∕T 2227.1-2014 辽菜 第1部分:术语.pdf)为本站上传会员【clo****rst】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DB21∕T 2227.1-2014 辽菜 第1部分:术语.pdf

1、ICS 01.04.03 A 22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 T2227.12014 辽菜 第 1 部分:术语 2014 - 01 - 14 发布 2014 - 02 - 14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1/T 2227.12014 1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辽宁省标准化协会起草,辽宁省服务业委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敬贤、李春祥、吴晓昕、张洪薇、张国玉、刘亚民、王安、李华楠、庄建胜、司连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21/T 2227-2014辽菜拟分

2、成部分出版。目前计划发布如下部分: 第一部分:辽菜 术语 第二部分:辽菜 葱烧辽参 第三部分:辽菜 赛熊掌 第四部分:辽菜 焅大虾 第五部分:辽菜 锅爆肉 第六部分:辽菜 焦溜里脊 第七部分:辽菜 拔丝地瓜 第八部分:辽菜 三鲜火锅 第九部分:辽菜 小鸡炖蘑菇 第十部分:辽菜 扒三白 第十一部分:辽菜 煸馅饺子 第十二部分:辽菜 烧麦 本部分为DB21/T 2227-2014辽菜的第一部分。 DB21/T 2227.12014 2 引 言 辽菜是继我国八大菜系之后,根据辽宁地区民族特点、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创建的一种地方菜系,是辽宁地域饮食文化与菜肴风味的概括。宫廷菜、王(官)府菜、市

3、井菜、民间菜构成辽菜的基本框架。 辽菜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沈阳的“新乐遗址”早在7200年前就有我们祖先生活的遗迹。 辽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 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据考证,辽菜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辽阳出土的东汉一号墓的疱厨壁画证明,东汉时期辽阳一带的烹饪技艺已有相当水平。进入清代,盛京(沈阳)已是清朝兴隆之地。由于大清国建都于沈阳,辽菜受满族食风影响较为深远。宫廷菜的精湛与考究、王府菜的名贵与品味、市井菜的雅俗共赏,民间的乡土醇厚形成了辽菜之广阔胸襟。同时融合了满、蒙、朝、汉民族菜的特点和东北地区气候山水的优势,创造了具有菜品丰富、季

4、节分明、口味浓郁、讲究造型的辽菜特点。 辽菜口味以咸鲜为主,甜为配,酸为辅,口味偏浓。形式上是鲜香酥烂,讲究明油亮芡,海鲜品讲究原汁原味,清鲜脆嫩。东北地区气温低,人们喜欢热食,尤以炖、烧、扒、熘见长,用围、配、镶、酿表现出特色。炖以分清炖、浑炖、侉炖、隔水炖。扒以180度大翻勺为长,原菜形不变乱,两面受热均匀,入盘色形美观,是辽菜独特技法。 DB21/T 2227.12014 3 辽菜 第 1 部分:术语 1 范围 本部分确立了辽菜常用的一般术语、原料术语、工艺术语的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规范各类辽菜标准与本部分相应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于辽菜的制作、经营、科研和教学。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5、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辽菜 根据辽宁地区民族特点、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创建的一种地方菜系。 2.1.1 热菜 烹调后趁热即食的菜肴。 注:食用时菜肴温度一般在65以上。 2.1.2 凉菜 烹调冷却后食用的菜肴。 注:常采用卤、腌、熏、冻、拌等烹调法制作。 2.2 面点 所谓面点就是以各种粮食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的肉类、鱼虾类、杂品类、禽蛋类及鲜奶类等辅助原料,经过加工而制成的色、香、味、形俱佳的米面制品。 2.3 烹饪 按一定的加工程序和采用合适的烹调技术, 将食物原料制成安全的、 能满足人类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的餐桌食品的所有活动总和。 2.1.3 烹饪技术 DB21/T 222

6、7.12014 4 根据辽菜的要求,对烹饪原料进行前期处理、调味成型、加热熟制,使制成品达到预期目标的加工技术。 2.1.4 熟制 采用各种加热方法使烹饪原料成熟的操作过程。 3 原料术语 3.1 辽菜烹饪原料 用于制作辽菜的各种食用材料。 3.1.1 辽菜主配原料 构成辽菜主体的烹饪原料。 3.1.2 净菜 对新鲜的植物性原料的剔选、摘除和清洗,或对新鲜的动物性原料的宰杀、去毛、鳞片和剖腹去内脏、洗涤、按部位分档取料,获得直接用于烹调的天然性主配原料。 3.2 调味品(辽菜调味原料) 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3.2.1 酿造酱油 以大豆和/或脱脂大

7、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3.2.2 酿造食醋 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类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3.2.3 芝麻油 又称香油。从油料作物芝麻的种子中制取的植物油,可用于调味的一种油脂。 3.2.4 芝麻酱 以芝麻为原料,经润水、脱壳、焙炒、研磨制成的酱品,有的加入其它辅料。 3.2.5 DB21/T 2227.12014 5 虾酱 以海虾为主要原料,经盐渍、发酵酶解,配以各种香辛料和其他辅料制成的酱 3.2.6 腐乳 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磨浆、制坯、培菌、发酵而制成的调味、佐餐制品。 3.2.7 调味料酒 以

8、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可加入植物香辛料),配制加工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3.2.8 复合调味料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经特殊加工而成的调味料。 3.2.9 液态复合调味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辅料,加工而成的呈液态的复合调味料。 3.2.10 火锅蘸料 以芝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椒、食盐、味精和其它调味品混合配制加工制成的,用于食用火锅时蘸食的调味料。 4 辽式菜肴制作工艺术语 4.1 红案 加工副食一类烹饪原料为主的工作 注:包括炒菜,冷菜,蒸菜。 4.2 烹调 通过加热和调制,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熟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 注

9、1:烹指对烹饪原料进行加热成熟。 注2:调指对烹饪原料在加热前、加热中和加热后进行味道调和。 4.2.1 烹调技术 DB21/T 2227.12014 6 根据菜肴的要求, 对初加工处理后的烹饪原料通过掌握加热火候、 调味熟制程度, 使制成品达到色、香、味、形相协调一致的技术。 4.2.2 凉菜制作 原料经初加工后大多先烹制成熟或腌渍入味,再进行刀工处理与装盘的加工过程。 4.2.3 热菜制作 原料初加工后,经配菜、烹制、调味、装盘成菜的加工过程。 4.3 烹饪选料 对烹饪原料进行品质鉴别与选择的过程。 4.4 烹饪原料初加工 对经选料后的植物性原料的剔选、摘除,动物性原料的宰杀、去毛、鳞片和

10、剖腹去内脏、洗涤、分档取料,干货涨发等获得适于烹调用的净料的过程。 4.4.1 分档取料 对植物性原料或经过宰杀等加工处理的整只动物性原料,按菜肴制作要求,依其不同部位、不同质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割(切)的操作。 4.4.2 干货涨发 使干货原料重新吸收水分, 最大限度地恢复到原状或使其体积膨胀成为松软的原料, 并清除腥臊气味和杂质,便于切配和烹调的加工方法。 4.4.2.1 水发 将干料放入水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 使之吸水回软并尽量恢复到原有的松软、 嫩滑状态的原料处理方法。 4.4.2.1.1 冷水发 将干料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其自然吸收水分,尽量恢复松软、嫩滑、脆爽状态的一种

11、水发方法。 注:冷水发含浸发、漂发。 4.4.2.1.2 热水发 DB21/T 2227.12014 7 将干料放入热水中加热,促使其加快吸收水分,尽量恢复松软、嫩滑状态的一种水发方法。 注:热水发含泡发、煮发、焖发。 4.4.2.2 碱发 碱发就是将干品原料先放入冷水中浸泡回软,再放入一定比例的碱液浸泡相当时间,使干品原料吸收水分而膨大,恢复新鲜状态的过程。 4.4.2.3 油发 将干料放入油锅中加热,使其呈膨胀松泡的加工方法。 4.5 烹饪原料精加工 对经过初步加工的烹饪原料进行改切、配备、焯水、汽蒸、过油、走红、挂糊、上浆、拍粉、雕刻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 4.5.1 刀工 刀工就是按照食

12、用和烹调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 运用不同的刀法, 将烹饪原料切割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操作技术。 4.5.1.1 刀法 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时所采用的运刀方法。 4.5.2 初步熟处理 对原料进行焯水、汽蒸、过油、走红的热加工过程。 4.5.2.1 焯水 原料在水中经短时热处理以护色保脆和去除异味的初步熟处理方法。 4.5.2.1.1 冷水焯 将原料下入冷水锅再加热的焯水。 4.5.2.1.2 沸水焯 将原料直接投入沸水中,水沸后立即取出的焯水。 4.5.2.2 DB21/T 2227.12014 8 着色(走红) 原料经过刀工整理、焯水、上色、汽蒸、走油等处理后,使之上色上味的操作过程。 4.

13、5.2.2.1 水走红 经着色的调味汁将原料浸没,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使原料上色上味的操作过程。 4.5.2.2.2 油走红 将原料涂上酱油、饴糖等调味液,再经中火炸制一定时间,使原料上色上味的操作过程。 4.5.2.3 汽蒸 将净菜用水蒸汽蒸制,使原料熟化的加工方法。 4.5.2.4 走油 将经初加工的原料放入热油锅内加热的加工过程。 4.5.2.4.1 生料走油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清炸或先拍粉、挂糊,再入油锅走油的操作方法。 4.5.2.4.2 熟料走油 原料经过初步熟处理后,下油锅走油的操作方法。 4.5.3 配菜 根据菜肴的质量要求,把各种加工成形的原料加以适当搭配,供烹调或直接食用

14、的加工过程。 4.5.4 拍粉 在原料表面粘裹一层干粉的操作过程。 4.5.4.1 单拍粉 原料经调味品拌渍后,拍上单一干粉的操作过程。 4.5.4.2 拍粉拖蛋糊 原料表面先单拍粉,再拖蛋糊的操作过程。 DB21/T 2227.12014 9 4.5.4.3 蛋糊干粉 原料调味后,先在搅散的鸡蛋液中浸渍,再用干粉或面包屑包裹均匀的操作过程。 4.5.5 挂糊 烹制前在原料表面均匀拖一层粉糊的操作过程。 注:粉糊的种类有蛋清糊、全蛋糊、蛋泡糊、水粉糊、发粉糊、脆浆糊。 4.5.6 上浆 将原料加工成丝、丁、条、片或小型原料,加糊料一起拌和,使原料外层裹上浆液的操作过程。 注:浆液有蛋清浆、全蛋

15、浆、苏打浆、水粉浆等。 4.5.7 勾芡 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汤汁稠浓,增加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4.6 站炉子 根据成菜的要求,对烹饪原料进行烹制、调味、制汤、勾芡和装盘等制成菜肴的加工过程。 4.6.1 火候 加热的火力大小与加热时间的恰当配合,使制品达到最好效果的用火的程度。 4.6.1.1 火力 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热能的强度。 4.6.1.1.1 大火 正常情况下,烧沸1升水(水温约20)所需时间2分钟以内的火力。 注:一般用于快速烹制。 注:基本的定义是火焰高而稳定、呈白黄色、光度明亮、热气逼人的火。 4.6.1.1.2 中火 正常情况下,烧沸1升水(水温约20)所

16、需时间2分钟到5分钟的火力。 注:一般用于较慢烹制。 注:基本的定义是火焰低而摇晃、呈红色、光度较暗、热气很重的火。 4.6.1.1.3 DB21/T 2227.12014 10 小火 烧沸1升水(水温约20)所需时间5分钟到12分钟的火力。 注:一般用于较长时间烹制。 注:基本的定义是火焰细小而时有起落、呈青紫色、光度发暗、热气不重的火。 4.6.1.1.4 微火 烧沸1升水(水温约20)所需时间12分钟以上的火力。 注:一般用于长时间烹制。 注:基本的定义是看不到火焰、传热至食物容器的温度低于100的火。 4.6.2 熟制 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原料成熟的工艺。 4.6.3 制汤 在清水中放入

17、营养丰富的动植物原料加热,使营养素溶解于水中而成汤的制作过程。 4.6.4 调味 在烹制时赋予与原料风味相协调的其他味别的操作过程。 4.6.5 入味 在烹制前后促进风味物质渗入的过程。 4.6.6 装盘 将已烹调好的菜肴装入食品容器的操作过程。 4.7 辽菜熟制 4.7.1 汆 将小型原料,在沸水中快速烫熟成菜的烹调方法。 4.7.2 烹 先将小型原料走油后,再倒入调味汁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4.7.3 烩 DB21/T 2227.12014 11 将小型原料初步熟处理后混合, 加入鲜汤和调味品加热烧制成半汤半菜, 成菜前勾薄欠的烹调方法。 4.7.4 拌 将生料或熟料改切成较小形状,再用调

18、味品直接调制成菜的烹调方法。 4.7.5 腌 将生料初加工后,加入调味品浸渍一定时间后,经入味制成菜肴的方法。 4.7.6 煎 将原料加工成扁平状,用少量油加热,使原料表面呈黄色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4.7.7 贴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粘合在一起,置垫锅底的肥膘上,下锅只贴一面,使其一面黄脆,而另一面鲜嫩的烹饪方法。 4.7.8 炸 以油作为传热介质,使菜肴原料达到香、酥、脆、嫩、熟为目的的烹调方法。 4.7.8.1 清炸 原料不经挂糊上浆,用调料拌匀腌渍后即投入油锅中用大火加热的烹调方法。 4.7.8.2 酥炸 将经调味后煮熟或蒸熟的原料表面挂上全蛋糊(或不挂)下油锅炸制的烹调方法。 4.

19、7.8.3 软炸 将形小质嫩的原料用调味品拌渍后挂蛋泡糊,投入较低油温的油锅中炸制的烹调方法。 4.7.8.4 卷炸(包炸) 将小型原料用调味品拌渍后,再用其他原料包裹或卷裹后,入油锅炸制的烹调方法。 4.7.8.5 脆炸 将原料挂脆糊(浆),再投入到热油锅中炸制的烹调方法。 DB21/T 2227.12014 12 4.7.8.6 干炸 将原料用调味品拌渍入味或拍粉挂糊,再入油锅炸熟的烹调方法。 4.7.8.7 浸炸 用高油温炸制定型,以低油温浸泡,再高油温炸制的烹调方法。 4.7.8.8 氽炸 将原料与冷油一起下锅,逐步加热,炸制成熟的方法。 4.7.9 熘 将原料用炸、蒸、煮或走油的方法

20、加工成半成品,淋入调味汁加热翻拌成菜的烹调方法。 4.7.9.1 脆熘(焦熘) 将原料经刀工处理调味后挂糊, 入油锅炸至表面焦脆捞出, 将烹制的调味汁浇淋其上或加热翻拌均匀裹上调味汁成菜的烹调方法。 4.7.9.2 滑熘 将原料经刀工处理后,腌渍上浆,以温油或沸水滑透,投入调味汁中拌匀成菜的烹调方法。 4.7.9.3 软熘 将软嫩原料在温油中浸炸或蒸、煮熟后,再浇淋带辅料的调味汁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0 爆 将小型原料用沸油旺火急炒或沸水(汤)急烫经调味后,快速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分油爆、汤爆。 4.7.11 炒 将小型原料用大火、热油速炒至断生即成的一种烹调方法。 4.7.11.1

21、滑炒 主料上浆后用以少量油与配料(或无配料)、调味料炒制成菜的方法。 4.7.11.2 DB21/T 2227.12014 13 生炒 生料不上浆、不走油,直接用大火热油速炒至断生而成菜的方法。 4.7.11.3 熟炒 将熟制的小型原料直接用少量油炒制成菜的方法。 4.7.11.4 煸炒 将小型原料经中小火煸出香味,再行调味而炒制成菜的方法。 4.7.12 炖 将原料加多量汤水及适量调味品,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较长时间加热至软烂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3 焖 将经过初步熟处理的原料加汤水及调味品后密盖, 再用中小火较长时间加热至原料酥烂收浓汁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3.1 油焖 将经

22、粗加工处理的多为含脂肪较少的植物性根茎类原料, 用中量油煸炒或烧炸, 加入汤水与调味品中较短时间焖制的成菜方法。 4.7.13.2 红焖 将经粗加工处理的多为质地老韧和异味比较突出的动物性原料, 用少量油煸炒, 加入较多汤水与深色调味品中较长时间焖制而使之呈酱红色的成菜方法。 4.7.14 煨 将加工处理后的原料一次性放入调味品和汤汁, 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较长时间加热至使原料达到酥烂入味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5 卤 将经过初步熟处理的原料放入卤水锅中,用中、小火加热成熟并入味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6 烧 DB21/T 2227.12014 14 将经过煎、炸、煸炒的原料加调味品

23、和汤水,用大火烧沸,用中、小火加热至入味,再用大火收浓汤汁或勾芡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6.1 红烧 将熟处理(焯水、过油、煸炒)的原料,加汤与带色调味品(酱油、糖色等)急火烧开,最后勾芡收汁的方法。 4.7.16.2 干烧 将经过熟处理的原料加入汤汁和调味品使其汤汁全部渗入原料内部、或裹附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7 煮 原料经精加工后加入多量的汤汁或清水,用较长时间加热成菜的烹调方法。 4.7.18 蒸 将经精加工后的原料利用蒸汽在一定时间内使原料成熟的烹调方法。 4.7.19 烤 将原料经精加工后置于烤炉中,利用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使原料成熟的烹调方法。 4.7.20 熏 将烹调成

24、熟或接近成熟的原料,置于密封的容器中,用烟加热,使原料具有特殊的烟香味的方法。 4.7.21 挂霜 将经过油炸的小形原料粘上白糖粉或裹上白糖与水熬溶的糖浆, 快速冷却后即凝结成一层白色粉霜的烹调方法。 4.7.22 拔丝 将白糖熬成金黄色的糖浆,包裹经炸过的原料,趁热拉出糖丝的烹调方法。 4.7.23 蜜汁 以白糖、冰糖或蜂蜜加清水溶化收浓,投入经精加工后的原料,经熬、蒸或浇淋带汁成菜的烹调方法。 4.7.24 DB21/T 2227.12014 15 焅 原料经炸或蒸、煮、汆,加上调味料和汤,用慢火煨透,旺火收成浓汁的一种烹调方法。 4.7.25 冻 将胶质含量丰富的原料,加汤水长时间熬制,

25、冷却后使之凝结的烹调方法。 5 面点制作工艺术语 5.1 白案 制作点心的全部工作、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5.2 面团调制 将各种粮食粉料加入适当的水或油或蛋或其他辅料后, 通过搅拌搓揉等混合工艺, 使各种粉质吸水后粉粒相互粘连成团,揉合成一个整体的制作过程。 5.2.1 和面 将面粉或其他粉料按一定比例加水、食用油、蛋及其它辅料充分拌和混匀成团的过程。 5.2.2 揉面 对面团通过揉、揣、擦、叠、捶的方法,使其均匀、柔润、光滑、增劲或柔软的过程。 5.2.2.1 揣 用双拳交叉在面团上按压,并将四周的面团重新向中心合拢,再行按压,如此反复,直到面团达到要求的一种揉面方法。 5.2.2.2 擦

26、将大团面团带水用手掌跟一层层向前反复推挤,快速重拖,直至面团细腻柔软的一种揉面方法。 5.2.2.3 叠 将坯料多次对折或折压成形使原料混合均匀的一种揉面方法。 5.2.2.4 揉 将面团不断压搓以达到柔软光洁筋道的一种揉面方法。 5.2.3 面团种类 DB21/T 2227.12014 16 5.2.3.1 麦粉面团 将小麦面粉与水或油或蛋及其它辅助原料和匀调制成的面团。 5.2.3.1.1 水调面团 用面粉与水调制成的面团。 5.2.3.1.1.1 冷水面团 用室温水与面粉调制的面团。 5.2.3.1.1.2 温水面团 用5060水与面粉调制的面团。 5.2.3.1.1.3 沸水面团(烫面

27、) 利用沸水调制的面团。 5.2.3.1.2 膨松面团(发面) 在面粉中加水、酵母或食用化学膨松剂或鸡蛋,通过生物或化学反应、物理作用产生气体,使内部组织变得膨大疏松的面团。 5.2.3.1.2.1 发酵面团 在面粉中加入水和酵母(或老面面种)调制后,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形成膨松状态的面团。 5.2.3.1.2.2 下碱 用食用碱来中和老面发酵产生的过多的酸的操作过程。 5.2.3.1.2.3 看碱 通过对面团拍、切、看、闻、蒸以检验酸碱含量的方法。 5.2.3.1.2.4 饧发 面团成型后放在一定温度下让其产生气体重新膨胀饱满的一种操作方法。 5.2.

28、3.1.3 DB21/T 2227.12014 17 干油酥面团 用食用动植物油脂或专用起酥油与面粉调制成的面团。 5.2.3.1.4 层酥面团 利用水油面团包入干油酥面团加工成多层次的面团。 5.2.3.1.5 混酥面团 以面粉、糖、油、蛋、水及食用化学膨松剂混合调制而成的面团。 5.2.3.2 米粉团 用籼米或糯米、梗米磨成的粉加水或其它辅助原料调制而成的粉团。 5.2.3.2.1 团类粉团 以糯米粉或梗米粉按适当比例掺和,加水调制成的粉团。 5.2.3.2.2 生粉团 将少量熟粉料掺入生粉料中调拌而成的粉团。 5.2.3.2.3 熟粉团 用粉料加冷水拌和成粉粒后蒸熟,取出揉和搓透而成的粉

29、团。 5.2.3.2.4 糕类粉团 以糯米粉、梗米粉、籼米粉加入适量的水或糖液拌和而成的松散米粉团。 5.2.3.3 发酵粉团 用籼米加水、糖调成浆,加入发酵菌种发酵调制而成的粉团。 5.3 面团加工 将各类面团进一步加工成薄片或再上馅的工艺过程。 5.3.1 搓条 将面团搓成表面光洁、粗细一致的圆柱形长条的加工方法。 DB21/T 2227.12014 18 5.3.2 下剂(分剂) 将搓成的条按面点制品的要求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剂子的加工过程。 5.3.3 回剂 将分好的剂子用力挤压(按压),使坯里的气体离逸、面剂光滑紧实的加工过程。 5.3.4 制皮 将剂子制成薄片圆皮或将大团面团搓成粗条、

30、槌擀成大张面皮的操作过程。 5.3.4.1 擀 用面杖、面棍将面团滚压成各种形状面皮的操作方法。 5.3.5 上馅(包馅) 在坯皮上添加馅心的操作过程。是馅心品种的必备工序。 5.4 制馅 将各种荤素原料制成馅心的过程。 5.4.1 馅心(馅子) 用于包入面点坯皮内的填辅料。 5.4.2 打水 向馅心中加入清水或高汤的操作过程。 5.5 面点成型 使用各种方法将面团经加馅的坯皮加工成型的过程。 5.5.1 包 将加馅的坯料周边叠压制成各种形状面点的成型方法。 5.5.2 捏 DB21/T 2227.12014 19 将加馅的坯料通过拇指与食指配合徒手压合成各种形状面点的成型方法。 5.5.3

31、卷 将加馅的面皮滚合成圆筒状后再加工成各种形状面点的成型方法。 5.5.4 摊 将稀薄面团(或面糊)用锅或平板烫贴成饼或皮的成型方法。 5.5.5 切 以刀为工具,将搓、卷、擀制成的坯料分割成条或丝的成型方法。 5.5.6 剪 用小剪刀对成品或半成品切断的成型方法。 5.5.7 夹 借助竹筷小工具,将坯料两面使力压出一定形状的成型方法。 5.5.8 滚沾 将馅心或坯料加工成球形或小方块后着水,在粉料中滚动,使表面沾上多种粉料的装饰方法。 5.5.9 模具塑形 模具成型是利用各种食品模具压印制作成型的方法。具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使用方便、规格一致的特点。 5.5.10 面团塑形 将特殊调制的主

32、坯料或可直接食用的原料,塑造面团具有艺术造型的立体形象和图案的成型方法。 5.6 面点熟制 运用各种方法对成型的生坯通过不同加热的方法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成品的过程。 5.6.1 蒸 将生制品置于笼屉中,以水蒸汽为传热介质使之成熟的方法。 5.6.2 DB21/T 2227.12014 20 煮 煮是把成型的生坯投入锅中,以水为传热介质使制品成熟的一种熟制方法。 5.6.3 炸 炸是以油为传热介质使制品成熟的一种熟制方法。 5.6.4 煎 将生制品置于盛有少量食用油和水的平底锅中加热使之成熟的方法。 5.6.5 烤 将生制品置于烤炉中,通过空气的热辐射传导使之成熟的方法。 5.6.6 烙 烙是利用金属传导热量使制品成熟的一种方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