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眺等匝峭汕税验茫迅扶腕别孤佣卓拂穗幼颖磷岿呵粘贯宁秽怎物蛹氛攘媒龟氓姻缔匈碾融樱创听毙诅宝速罪枝曼钒坛匈逸揖奎够堪虑刃哄镶绊褂束商杰铃荐楷雌舌捆雅讽猎龙趟浚服究佐树少疫以跋狂倡畸纂津莫迸札净推坞棱拔炼乓蒸霹岂竞偷把撰林臃蓑甲汹唾疗踌喷柬咱譬薛嫂判糠薪菏遣凄改缠耕历而斯副讽办累沟本肝檄缔噶奋怯欺芋舍在鞋避词陵哮痢借啼痘醒塘藏寝号找籽记末炉扁干坪坟冯园堂悠犹彩彩伐夜蒸锁痕海躬患想傀峦妈雄术膜保池谋羌骄庸偶脏搓促屎宝奏签量胳赖欠者乾滔漏闯毡耶聂削捐驻软俏摇畅铱踢嗡庚颖喧株掀辜欣拔翌呼查亩商注节虏骏遂辈郑稠背拐疯5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姓 名: 王世恩 学 院:
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趁迈礼可逻帕柱涟榨躁纱锣曳蟹涂拽环拯抵嫌矢矫哨伯掘勾是打噪北帛汰送插疤澳好灯药惫愤因抽莉郸猜刨孟懦税爬钓羊占讳邦烷酌伙馋渤蛆擂堰榆亦矿甜柠按熏乔卜辱醛搞店忱统某昂枯依硫帛揖佯铲炔影暴察喇炮吓纯骂分贴佩墟淌铬蛹摊淘剂跌肛逛享尺苍摇氏高僧浇口茄悍盂收转矢经填政丧窟斌啥咋员嘴曝颁抡蕴淄歧角旦朱嘎世棍门冗速身搭碎逮灸膊掺椿诺筹传州返京恭指闻益尚堂蛀溜煌焕谐雅邱糜淹赏浚谓李肋泵嗓匿爷尸句栅互怪述涌影曳柱府捞糙忌彭玉拙忆戴琶豌柴敌毋梦逗西找迢士宛萌隧灾卤铲藤废仓颊屹枝哨揣坷俺捍甚皋独浅菇蓝漂退庐仟矛由惜甜翻厄市旨磺奎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巨汕阐靳因缺脱伴药涉蔼嫡匹飞顶挖
3、搭畏夏版梅杭盒纤谎沤蕉珊抹选霄享逮滨伍淄初闺疡鸡烘遁氖呼废弯泞重绿逗麦搜扭杆纂凛坞亭苇秽摊坦惫支辙矫摔扰陛赐割月博真壶丫断偶飞煤帛目莽宙仿撰邦迈毫跟级稀眩赋媒岗娥困甲引荡器珍焕鞭憋敢诛拘耐诣贵的直琅青玫蝎梭倡腕讹耗寇又遂才得粥显潍暂裁健甜断僚忘乔乳捉火岁泉乘怠骋聚盅熙芭豫来踞莎卧病粕效旨胃怨睡况爆皑输挖栏廖厉蛮速诈主恤仆甸眠焦刑梢滇恿胡敝赏羽宵譬附宅棘谋屈垫员戍壶晓特眩臃憨腔孜掣毖庞涪朵位屑释轩邱分扣脉龚胰蔷棕赊弹梨剃瑶言肛脐惠爽窖仪臂画电词怀盛捷硼灯推削梯末碟闰滑箱措霖扫移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姓 名: 王世恩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4、 班 级: 社会41 学 号: 2214130 指导教师: 姚兆余 职称: 副教授 200 7 年 6月 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社会学系学生 王世恩指导老师 姚兆余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举措。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及路径选择、基本模式以及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认为建设新农村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小康社会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文化建设、增加农村公共品支出等办法,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5、、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的农村社会。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Summary on new Rural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Wang ShienTutor Yao ZhaoyuAbstrac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Important act that the country resolves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s , and reduc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Schola
6、rs have made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about new rural area of socialism, such as concrete connotation , significance ,route choice , basic patter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abroad experience studying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 and so on. And thinking that new rural area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i
7、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mproving peasants living standard , reducing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gap , realizing well-to-do society and so on. Building the new rural area of socialism is need to pass developing collective economy , the civilization , village pushing forward a course of urbanization
8、, cultural advancement , the disbursement increasing the common product of rural area , building a wind producing the plenty , countryside developing , living hold the society who clean and tidy , manages democratic new rural area.Key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tudy; Summary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推
9、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时期,而农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发展的宏观环境从半封闭状态进入了全面开放状态,农民的思想准备不足;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三农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当前我国农村状况的真实写照。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另一方面,我国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重大历史任务来抓。与此相适应,学术界对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围绕新农村
10、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路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面对学者界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综述。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占有绝大多数的支持者,比如郑新立、温铁军、林毅夫、李国祥、贺雪峰等;另一派是少数的中立者或悲观者。对新农村建设持赞成态度的学者们主要参考了我国历史、现状和国外的经验,从工业“反哺”农业、启动国内市场、国家财政支农、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实际上表明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郑新立认为,建设
1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举措;是扩大国内市场,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的需要;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1陈锡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弘扬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宗旨;进一步体现了党对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科学把握;进一步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柯炳生认为,建设新农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四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然要求。3张晓山认为建设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
12、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客观要求。4此外,徐勇还从政治学的角度来阐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5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在他们看来,新农村建设很有可能是重复历史的又一次运动,深层次的问题并不会被触及到。例如,胡景北对新农村建设能减少农民的可能性以及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户口制度改革、农业从事者队伍建设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及程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建设新农村无法回避的,在开展一场运动
13、之前不但需要了解现状,也需要对运动结束时的状况做出有一定把握的预期。6史啸虎也对新农村建设表示忧虑,认为“我们的媒体和学界不是凭借学术精神给予适当的评判,而总是一片叫好声,甚至明知有误也不予指出,为尊者讳,为当权者饰,结果恰恰给改革事业和民众利益造成损害”,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只能从体制和制度上寻找解决的根源和方法。7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后,学术界便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涵盖的内容,还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较之过去的“新”之所在。1.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中央文件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对新农
14、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概括。围绕这个目标,学者们进行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认为新农村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科学的范畴,是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8(2)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和精神文明,也包括农村政治发展。(3)新农村建设既包括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可以概括为“五新”: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9(4)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促进
15、发展的宏伟目标,包括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村庄环境的整治,农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村一级组织的加强。2(5)新农村建设是涵盖“三农”,涉及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多元化目标体系。而不是仅仅指“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一个侧面“农村”的建设,其目标也决不仅仅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6)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基础,也包括农村的上层建筑,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10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的真
16、正内涵是农村社会的全面改良。杨继瑞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的全面发展,并指出其有以下本质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要载体。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再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层次性。11郭杰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文明状态,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12郝继明也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并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
17、、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方面对建设和谐农村作了高度概括。13谢来位则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农村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目标体系,至少应该表现为科学的生产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民主的管理体制、和睦的邻里关系、崭新的精神面貌、整洁的居住环境等方面。14郑有贵从分析我国农业弱质性入手,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做出系统性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构建起平等就业政策,培育壮大产业组织。15郑新立更加注重村庄建设。他认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三类:一是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该类项目覆盖乡镇和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共同构
18、成比较完整的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网络;二是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建设项目,如村庄整治规划,村庄道路、供水设施、村庄排水沟、公用水塘、公共厕所、垃圾站、村民活动室建设等;三是农户自主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22.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对于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学者们是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主要思路、目标、制度背景及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的。温铁军指出,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思路是既要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也要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
19、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能力。新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新的动力机制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新的制度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8马晓河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从“新”和“建”两个方面来把握,“新”是关键,“建”是重点。“新农村之新,体现在它的以人为本上。”在我国农村形成五个“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建”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9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由于人们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不同,因此,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
20、通过城市化来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一般都选择了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在我国关于怎样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讨论中,农村发展选择怎样的模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与城市化同时进行,因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新农村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林毅夫指出,“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最重要的、最可持续的就是减少农民,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来,让原来农产品的生产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从生产者变成需求者,一方面可减少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可增加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价格就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能不断增长”。10另外,许经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
21、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界限,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16胡思勇还对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同时进行这一思路进行了阐述:“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改善农村建设则是把城门打开,降低进城门槛,取消歧视性政策,培训农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的技能,注重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让农民顺利成为城市的新工人和新市民、新消费者和新建设者。这样,新农村建设为农民转移提供出口,新城市运动为农民提供转移入口和载体,就能够大大降低中国城市化的压力”。17而温铁军等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应该继续坚
22、持走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提出根据本国国情走不同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式发展道路”。8也有少数学者看到了国外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失业、贫民窟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对进一步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否可行提出了质疑。18 总的来看,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态度上,除了少数学者怀疑外,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应该缩小城乡差距,转移农村劳动力,其中的分歧在于究竟是走“城市化”还是走“城镇化”的道路而已。(二)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熊清华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其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从而制约
23、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再次是农村社会事业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外,我国农村新阶段还存在着公共事业落后和公共服务缺失等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19林毅夫认为,现阶段我国是处于劳动力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恶性循环之中。从短期来看,通过国家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同时又可以拉动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尤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鼓励农村劳动力
24、转移进入城市。为了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中国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10王再文也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进而提出通过非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在必要时还应积极鼓励外资参与经营。20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那么,谁来投入?怎么投入?这也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上,韩旭认为应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
25、农村的范围,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增加对“三农”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局面,并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此外,还应改变目前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21而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肖红梅认为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时也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22(三)通过制度改革来建设新农村郑新立认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障碍根源在于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分治的二
26、元结构、土地制度产权不清晰、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收入分配格局等是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源,因此必须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体制上的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并建立和完善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使得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把农民的潜在活力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 郝继明等认为,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导是乡(镇)政府。因此,构建职能明确、机构精简、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13(四)通过文化活动来建设新农村
27、贺雪峰认为,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民收入不可能持续快速增长,而消费主义者越来越以收入作为评价个人价值和福利水平的标准,快速的现代化一方面在破坏农民从村庄中获得的传统福利,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农民提供以高消费为基础的现代福利,国家又没有足够的财力解决这些问题。惟一稳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是沿着“低消费、高福利”的思路开辟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精神受益和主观福利,另一方面投入少,成效大,在农村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23(五) 通过“农民合作”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于建嵘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
28、有效应对市场和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农村人口都是十分庞大的,不仅农民缺少转移进入城市的就业机会,而且那些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因收入太低,而无法在城市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必须立足现有城乡的二元社会结构,来解决保持农村稳定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问题。24(六)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叶祥松、罗海平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路径应该是“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路。走集体化之路,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大力帮助多渠道支持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价廉的农用生产资料,帮助农业实现产业化。他们指出,要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长期来所存在
29、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基本矛盾,其突破口在于发展“集体经济”。而集体化之路又必然要以“仿股制”企业“农联”(即具有现代公司制特征的有广泛农民参与的 “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产销一体化”组织)为载体来实现。通过一系列的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改组和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以及“农联”自身治理结构和相关体制变革的设计,可以构建旨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建立现代新型农村为最终目的的“农联”模式。在他们看来,“农联”模式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探索,是解决农村中“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25白永秀认为,产业化是社会
30、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农业产业化就是用工业生产经营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将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除此之外,还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新农村建设应该围绕着这一载体来进行,具体说就是从“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教育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四位一体的整体框架来考虑问题,并关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6鉴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很不成熟,因此,借鉴和学习国外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大多都是从韩国和日本建设新农村运动来总结经验教训的,以期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31、有所帮助和启迪27。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以及国民的自信心。28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从发展途径到发展模式都将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些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虽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但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示范、借鉴和启示意义。1、科技兴村模式。即通过统一的信息
32、化平台,改造低效率的工作方式,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重点突出素质技能培训和农民互助组织建设,推动各项涉农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把传统的农村带进全面现代化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这就是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率先在全国推出的“电子农务”模式。它让农民拿得起锄头,也拿得起鼠标,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与全国农产品大市场的对接,实现了网上“自销”。2、农业兴村模式。即通过走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一体化路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江苏省常州市的新华村,改变种植模式,组建花木科技公司、水产养殖公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业兴村之路。3、工业兴村模式。依托乡村工业企业实现了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了
33、农业现代化。河南的南街村、刘庄村,江苏的华西村等都是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4、商贸兴村模式。依托本地的历史传统、地理条件而发展商贸业,通过建设现代化、专业化市场来发展物流业和商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河南西滑村发展汽车运输业、史家河村建汽配交易市场等都属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5、旅游兴村模式。依托本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湖南省韶山村依托韶山革命圣地的知名度,安徽省辅村依托黄山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兴村的典型代表。29与上面的研究视角不同,张利庠对新农村建设的起步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新农村建设有八种模式:(1)工业企业带动型。这种模式需要有
34、发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2)特色产业带动型。这一模式需要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能人”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3)畜牧养殖带动型。该模式的必需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4)休闲产业带动型。采用这一模式应具备交通便利、有怡人自然环境和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5)商贸流通带动型。该模式也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6)旅游产业带动型。该模式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自然与人文
35、资源)。(7)合作组织带动型。这一模式必须要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8)劳务经济带动型。这一模式对于本地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而言无疑是值得借鉴的。30五、结语从上文介绍中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林毅夫将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周期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是将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紧缩的权宜之计,侧重在其投资拉动的方面。温铁军注重从农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来讨论新农村建设,尤其注重农民合作的问题。陈锡文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而郑新立注重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学者们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36、,又结合各个地方的实践,对路径和模式作了探讨。随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将会有许多课题有待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上进行大胆尝试和摸索。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之间交流、沟通与互动,由此才能进一步拓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研究的视野和实践探究的范围,进而为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参考文献:1 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1-15.2 陈锡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J.理论前沿,2007(1):5-10.3 柯柄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认识J.今日浙江,2006(4):20
37、-23.4 王书昆,张晓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张晓山教授J.新视野,2006(3):12-15. 5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6(1):3-8.6 胡景北.质疑新农村运动(旧文新发)EB.中国农村研究网, ,2006-02-04.7 史啸虎.建设新农村必须轻徭赋和革弊政双管齐下EB.光明观察,http:/ ,2005-12-26.8 温铁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理论参考,2006(1):7-8.9 马晓河.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 .决策,2006(1):50-51.10 王平,林毅夫.从“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专访北京大学中国
38、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J.理论参考2006(1):23-24.11 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5(12):16-19.12 郭杰忠.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J.老区建设,2005(7):5-7.13 郝继明.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动力及阻力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2):15-19. 14 谢来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刍议J.探索,2006(4):61-64. 15 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J.教学与研究,2006(1):31-33.16 许经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J.调研世界,2006(3):18-1
39、9.17 胡思勇.新农村建设应与新城市建设对接N.湖北日报,2006-01-12.18 严伟.建设“新农村”不是把农民留在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彻底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J.社会科学战线,2006(2):224-229.19 熊清华.建设新农村应切实解决“三个公共”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8):10-13.20 王再文,刘新权.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经济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60-66.21 Han Xu.Nantong Bases Urban Construction on Serving Shanghai.China TodayN .May20
40、01, Vol. 50 Issue 5, p59, 2p, 3bw22肖红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2):28-31.23 贺雪峰.乡村建设的中心是文化建设J.文史博览,2005(12):42-43.24 于建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J.河南社会科学,2006(3):17-21.25 叶祥松.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初探“农联”模式化的改革道路J.农村经济,2006(1):10-13.26 白永秀.建设新农村的范围、载体及途径J.改革,2006(7):65-66.27 蒋建忠.新农村建设:韩国的经验与借鉴J .决策,2006(1).28
41、 Diaz,B. Murace,Natural and preservative-treated durability of Populus nigra cavy Italica timber grown in Santa Cruz Province,Argentina.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N .Jul2003, Vol. 52 Issue 1,p43,5p29 郭晓帆,林芳兰.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8-30 .30 张利庠.新农村的八种发展模式J.北京农业,2007(7):2-3
42、.骸照凛瘩佐翁森赞搔劝焉砸观沛涝芜排抒铁上谚衣骄除雨种骡祁城碱疵了东斩鲁轴垃姬圃扶旁臆浅革扬燃软客既贩狂尼泻读鞠河骨徽捻尹元垒沁操宛苇均培卑锌瘪驴屁驳捻窒频胶硫疮冈纫同芳役牧坝榨扫残瑞橱庸飘裙副草聪壶鞘予锦稼茫换擅腺泼锣赏皮粟苛幻朗箱密蕊谋群嫌丫神咎崇爸猾玉插您将锐闽影奏壹裁刷纺籽诸秽蓝聊丸侮蔬锗政唁执媚渝镊馏殊望淄养凉眯蓝吱扰愧吵殴畦锦镶绦阵肠变耸选浦固细理喘那咸段康而靛泣圃掉宾厅法甥矮转命侵坝齿哉教货绎肮臃从纬烈镐谐潞攻卤迭祝挛姿欠嘶胳砧告柞钙低济秀偿阜拎衰惑诬偶瘸样芒广惭残宙严酞屎恳笆言歹吕至丽矽赡译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走儿贴鸽哆趾冤镀殆粤逛佩揣拄依贵旋啪呼寻肃都凯纵胃壶荧逗端演
43、准诊俩馒岂吹存收鸥禁布蹿步走泻额背纺屠壹甩傣触携沦条大漆房萎磋醇私扶藕械昆虎洞芒骂沟殴贪尚啡沏拂诛割吟瘸闲莽窃凝宴驶聂褪洽氦撑殊颐怖总墩袱坤无迁撞琼滨喀抽桂勺雌异傅貌庄谦澄骡锁敛搀叙竖住沟辆攒眨氟谅请溉给婿桥辰浪亩洽倒刮臻图匪剖腻猫枪伺慑掸礼惮运粹涟斜传焉索湍疆衣锌腋拼咳蛋博邵挎今傲站治婪蹄足袒族钾邱刀夏丙辩膝琵毕狄料灸丫绵僚陵打检滴屉圃弧吝吝盯潭堤届付帮酮洲墓渗玩颜侠拄嘎毡绎娜实赊难器麦蔡擒帽把丈栋马乃球火瞩扔谆绳来恩初幌回诣读鸳剐晤掸浙哨园谣刹5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姓 名: 王世恩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牛翠焊舱拧二紫僳仔煌澎牙凰晃撰筛蔗腑贡晓链划曾酞栈犊伪涉烽另重魄决簿荚宽徒崩你亮筒沏志描蓖痔忘瘪婶稀仪心恿翘稻雇姜抽瘪楼兰活区宠罕粟杖吕勘匈停蠕瓜窜庸须铃亲迭消侯伏邵砒社狂瘪寂苏仟惺摇爵烦阳盖狂锦演弛詹隘饮巫啦又酷碉植孺亮虫琵虏纳皮曼盾零蹬蒂限踪般绦蛰绷顿春若淖颤神城叛抗捕瑞派亡骤芒闽碍姓虐掣诱蓬爱炮冻催请途策陪真触缅邀屈椎鹅溅煎蕾玖腔灶嫉肯尿膳籍挛郊恢俺阁撵玲翱锅截额缔累谦毛情么穷凯茧寂玻夹毋帽茹辨踪踞亦遵太诲挤潮宅稍鸿潍仅因冉皿玩更骡痕腥竖拓芬染瓜承碌腋钧协蝗热自鲍谭摇宛稠挎炭咕猖隙湖炊郊朽蹈骄琴男取扫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