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验科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流22、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围43、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序 64、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度85、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案106、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及实施施187、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308、微生物菌种的管理规定与流程329、检验科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3510、检验科化学危险品清单4211、实验室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4312、检验报告单签发制度4713、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制度5114、检验结果报告时限5315、标本接收时间及发放检验报告时间规定5416、检验报告的格式书写要求5517、检验科试剂及校准品管理制度5718
2、、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6019、检验科关于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的通知知6120、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6321、室内质控制度6522、临床检验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6623、临床生化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流7024、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度围7125、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序 7426、室间质评制度度7627、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案7728、标本接收处理及核对制度施8029、拒收标本标准与流程8130、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与流程8331、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97“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
3、各科室遵照执行。第一条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第二条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4、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第三条 “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填写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详细记录,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到通知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
5、留取标本送检复查。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确认出现危及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下级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3、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检验科领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按照规定用红笔标明异常项目及异常值,并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将相应分析、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反映。4、“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5、“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病理科、放射科、CT室、超声医学科、药剂科等科室。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
6、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L .)6 22世纪先驱论坛“危急值”报告有规定的可靠途径,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LM k!s| 22世纪先驱论坛“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_KIA& 22世纪先驱论坛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规定,并认真落实。附件一:检验项目、危急值、临床意义检验项目生命警戒线低值危险性生命警戒线
7、高值危险性电解质血清K+2.8mmol/L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6.2 mmol/L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血清Ca2+1.50 mmol/L低血钙性手足抽搐3.0 mmol/L甲状旁腺危象血清Na+120 mmol/L低渗状态160 mmol/L高渗状态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0U/L严重肝细胞损伤肾功能血肌酐530u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35.7mmol/L糖代谢血糖成人2.8mmol/L缺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性昏迷成人22.2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新生儿1.6mmol/L新生儿16.6mmol/L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110.0 ug /L急性心
8、肌梗死肌钙蛋白1.5 ug /L急性心肌梗死血常规血红蛋白50 g/L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白细胞0.5109 /L高度易感染30109 /L急性白血病,严重感染1.0109 /L血液病患者有可能引发致命性感染2.0109 /L普通患者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血小板30109 /L严重出血倾向;临床输注血小板阈值血气分析PH7.2酸中毒7.5碱中毒PCO220 mmHg急性呼吸衰竭50 mmHg急性呼吸衰竭PO250 mmHg急性呼吸衰竭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30sDIC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70s纤维蛋白原1.0g /LDIC细菌培养法定传染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无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他HIV阳
9、性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1目的 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2范围适时开展新检验项目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和需要删减的检验项目的管理。3职责 3.1科主任审核新项目申请表、检验项目增减申请表。3.2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是试运行情况的评审。 3.3项目负责人进行新项目的试运行。3.4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项目的评审。4工作程序4.1新项目的提出新检验项目由技术负责人根据临床医生、病人及本科室工作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填写相应表格。4.2新项目的确定 负责人在接收到建议后,记录并向科主任提交。经科主任研究同意,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其可行性,并同时将其讨论结果记录。4.3新项目试运
10、行如认为可行,负责人应进一步搜集资料,将该新检验项目的所有有关情况作详细记录,并组织试运行。 4.4新项目的评审 试运行结束后,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并将结果报告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批准。 5如认为不可行,负责人应及时向提出人反馈,并解释清楚原因。 6支持性文件 6.1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6.2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为了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提高科室的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各室组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易燃、易爆物品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时必须两人在现场,并在登记薄上签字,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 二、易
11、燃、易爆物品必须设立专用仓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当配备消防设施。 三、储藏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封和避光。 四、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必须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 五、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分类存放,它们之间的主要通道应 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六、化学试剂危险物品保存时要避免混存。不同灭火性质的化学危险物品绝对不允许在同一地点存放。即: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处; 能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处。 七、对于遇水易爆,遇高温、低温、暴晒会发生分解的化学危险物品,以及液化气体分别不得在潮湿、易积水、高温处贮存。
12、 八、 易燃、易爆物品专人保管,领用时需经批准,必须两人在现场,做好领用及库存登记,准确登记用量,使用时应妥善保管。 九、进购和领用易燃、易爆物品要及时办妥手续,库内易燃、易爆物品要随时保持账、物、卡相符。 十、进购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有产品安全说明书和防火灭火、安全储存的注意事项。 十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内,禁止吸烟,控制电源应经常检查,保证完好。 十二、易燃、易爆物品的装载、搬运、进出库,挪动时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 十三、使用和保管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消防培训。 十四、库区及其范围区域禁止一切明火。 十五、配置的安全消防设施,未经安全部
13、许可,任何人不得挪动。 十六、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保管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消防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 十七、严格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1、及时局部处理2、报告与记录3、及时风险评估4、预防性治疗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消 毒冲 洗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风险评估预防用药定期追踪一、局部处理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14、碘酊)。二、报告与记录发生职业暴露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组织评估风险医 务 科报告记录内容1、暴露人个人资料2、时间、地点、经过3、暴露方式与经过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6、损伤器具类型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
15、、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部位、深度、暴露时间)确定暴露级别确定暴露源级别决定是否用药与用药方案(病毒载体量、CD4水平)低传染性高传染性情况不明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1、暴露于HBV医务人员HbsAb(-) HbsAg(-)未接种乙肝疫苗HbsAb(-) HbsAg(-)接种后无抗体产生HbsAb(+)定量 100iu/ml,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一周后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 肌注 HBIG 200u
16、 (24h内) 强化注射乙肝 疫苗一次HbsAb(+)定量100iu/ml,;或HbsAg(+)个h是否用药不需进一步处理2、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暴露于梅毒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梅毒初筛试验(UC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确诊试验(TPPA)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法)4、暴露于HIV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一级暴露暴露源轻度 三级暴露暴露源轻度、重度不需预防用药 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一
17、级暴露暴露源重度 暴露于HIV后预防用药评估二级暴露暴露源重度 二级暴露暴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暴露源级别不明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五、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是HIV)汇总上报。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险
18、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功、乙肝二对半。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1、3、6、9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暴露后HI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0、4、8、12周及6个月和12个月后检测HIV 抗体,有条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并监测所用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消毒灭菌药械管理目录消毒剂选用的原则19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2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24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25常用化学消毒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度、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26消毒剂选用的原则(1)
19、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20、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
21、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1.4.4.5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
22、灭菌处理。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消毒因子大多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防止消毒事故的发生和因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1)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2) 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3) 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4) 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
23、对皮肤、黏膜的损伤。(5)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
24、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
25、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
26、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2)细菌繁殖体。(3)真菌。(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等。(6
27、)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常用化学消毒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1、戊二醛:(1)特性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醛气味,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pH为6时,单体戊二醛开始聚合;当pH达到9时,极速聚合成多聚体。pH 7.58.3的戊二醛溶液,通常在2周内逐渐减弱其杀菌活性。pH 4.09.0范围内,戊二醛的杀芽胞活性随pH升高而增强;pH9时,戊二醛迅速聚合,杀菌作用迅速丧失。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对其他消毒剂小。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的杀菌活性有增效作用。戊二醛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尤其
28、对呼吸道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可固化组织,影响肉芽组织再生。作业场所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2)应用碱性戊二醛 用碳酸氢钠将2%戊二醛溶液调至pH7.58.3,溶液不稳定,室温放置2周,随时间延长pH上升,戊二醛浓度下降,杀菌作用明显减弱。碱性戊二醛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国内尤其多用于内窥镜消毒或灭菌,2%戊二醛溶液灭菌处理时,浸泡10 h;消毒处理时,浸泡20min。(3)注意事项 戊二醛不宜用于食具、皮肤、粘膜及环境的消毒。 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防锈剂。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操作时应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应在通风良好室内操
29、作,防止吸入,注意个人防护。 医疗器械消毒前应彻底清洗、晾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净残留戊二醛,尤其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应严格冲净。2、含氯消毒剂 是指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此类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大多数产品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性。该类产品为现有消毒剂最大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各产品之间杀菌有效含量差别很大,其浓度以有效氯含量表示,因此使用时稀释倍数有很大不同。应用液有效氯浓度,多以mg/L表示。含氯消毒剂在医院消毒方面,多用于传染病病人排泄物、环境、物表、餐饮具、医疗用品、医院污
30、水等消毒。消毒方式多以浸泡、擦拭、喷洒等进行。使用剂量可参考下表:含氯消毒剂常用消毒剂量消 毒 对 象有效氯浓度(mg/L)用 量作 用 时 间(min)污染物品结核杆菌1000-45肝炎病毒或HIV1000-30细菌繁殖体、一般病毒(一般医疗用品消毒)500-1530细菌芽胞 (医疗用品灭菌)2000-60120一般环境表面500100300ml/m21530污染环境表面1000100300 ml/m260120餐具250-1530医院污水3050作用2h后余氯3.5mg/L (一般医疗机构)作用2h后余氯6.5mg/L (传染病医院)粪便、呕吐物2500050000-120尿液500075
31、00-120传染病人用过的便器2000-3060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如用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消毒液消毒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用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消毒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创面。4、醇类属中效消毒剂,国内常用的品种为乙醇,国外则为异丙醇,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是许多复方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医院也可用75%乙醇浸泡体温计。5、胍类氯己定(洗必泰),属低效消毒剂,难溶于水,一般多制成盐酸盐、醋酸盐与葡萄糖酸盐使用,醇类作为溶剂,可加强其杀菌效果,多制成复方制剂
32、用于皮肤黏膜消毒,为外科洗手消毒液及速干手消毒剂的重要成分,如0.5%葡萄糖酸洗必泰+70%乙醇复合消毒剂。6、烷基化气体类: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气体,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但过量环氧乙烷残留可引起病人灼伤和刺激,灭菌手物品需经解析后才能使用。7、过氧化氢(H2O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国内外均已研制出H2O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广泛用于不耐湿、不耐高温医疗用具的灭菌,成为内镜等器械灭菌有效的方法。具有灭菌温度低、速度快、不产生有毒残留物等优点。但是H2O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也有其适用性:待灭菌物品应洗净、干燥;不能处理尼龙、聚纤维和液体制品;不适用于过长
33、或过细物品,长度不超过31cm,内径不能6mm;需特定的馐材料如聚丙烯罩、聚烯烃盒。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一、医院垃圾分类:(一)、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二)、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其中:1、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2、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4、药物性废物:
34、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5、化学性废物: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二、检验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隔天交由市绿洁公司回收处置。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六、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标本加2倍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
35、所。微生物菌种的管理规定与流程1目的对本科室菌、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室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3职责31相关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32科室必须指定2名菌、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33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34技术管理层批准本中心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4工作程序41报送及入库411当地所检出的地方菌、毒株应及时报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2新
36、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2人参加。41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41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415菌、毒种入库时,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42日常管理421保管人员应由2名检验人员组成。42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HJKJL-20)。42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424菌、毒种库应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
37、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425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426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427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43索取、领用和发放431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科室负责人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方可索取、领用和发放。432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有2人参加。433一类菌、毒种,须报卫生
38、部批准,二类菌、毒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434进行菌、毒种索取、领用和分发时,须做好记录。435一、二类菌、毒种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在邮寄时,应执行有关规定。44销毁441菌、毒种使用过程中须接受保管人员的监督,工作结束后,立即做好善后处理,销毁时应有二人以上参加,并做好销毁记录。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该按规定的时间销毁。检验科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的管理,预防和应急火灾、爆炸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的管理。 3.职责: 3.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化学
39、危险品购置的管理。 3.2各使用部门负责化学危险品使用和储存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化学危险品范围主要包括检验用的化学试剂等。 4.2在购买化学危险品时,应要求供应商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有防止泄漏、倾倒的预防措施。 4.3采购化学品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化学性能方面的资料,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配送到储存室。 4.4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管理 仓库管理员职责 a.防火、防泄漏安全的管理; b.化学危险品入库、发放的管理; c.废弃化学危险物品处置的管理。 4.5化学危险品的储存 4.5.1化学危险品必须存放于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箱内,进行分类存放,文字标识清楚。 化学药品贮存室应符合有关安全
40、规定,有防火、防雷、防爆、调温、消除静电的安全措施。室内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一般不超过28,照明应是防爆型。 4.5.2化学药品贮存室应有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账目和管理制度。 4.5.3室内备有消防器材。 4.5.4贮存化学危险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a.化学药品应按类存放、特别是化学危险品按其特性单独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存放。 b.遇火、遇潮、易燃易爆、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药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存放。 c.受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药品和桶装、瓶装的易燃液体,应当在阴凉通风的地点存放。 d.化学性质不同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
41、药品不准同室存放。 e.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库存放。 f.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放于专用的保险柜内,并执行双人保管制度。 g.仓库和现场的化学品应有仓库管理员定期、定点检查。 4.6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使用 4.6.1在化学品的运输和使用时,应注意不要洒落、碰撞并戴好防护用品。如有洒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处理好现场。 4.6.2在化学品使用完毕后应密封放于指定位置。 4.6.3化学危险品使用现场应有化学品性能资料,便于查阅。4.6.4作业人员要根据需要使用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用具。 4.6.5剧毒性化学危险品的使用要执行双人领用、使用制度。 4.7化学危险品应急、预防措施 4.7.1防火与防爆 物质起火的三个条件是物质本身的可燃性、氧的供给和燃烧的起始温度。一切可燃物的温度处于着火点以下时,即使供给氧也不会燃烧。因而控制可燃物的温度是防止起火的关键。 a毒害物品 分为剧毒物品和有毒物品。毒害物品应锁在固定的铁柜中,由专人负责保管,每次取用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