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重力约为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答案:B解析:B【详解】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重力约为500N,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全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0.18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骑自行车出行郊游,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以下
2、说法正确的是()A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B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D自行车停下,惯性仍不会消失答案:D解析:D【详解】A把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自行车静止时,同样具有惯性,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是学生体育锻炼时投篮的情景,下列分
3、析正确的是()A球被抛出前没有惯性,抛出后才有惯性B球被投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若球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保持静止D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惯性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D【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球被抛出前和抛出后都有惯性,故A错误;B球被投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球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球在最高点时处于运动状态,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球将沿外力消失时的方向,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球在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D正确。故选D。4图示是生活中的工具或生活用
4、品,对其使用状态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A铅垂线:重力的大小B水位计连通器C冰鞋减小压强D塑料吸盘:液体压强答案:B解析:B【详解】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制成了铅垂线,而不是重力的大小,故A错误;B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B正确;C 冰鞋下面的滑刀,非常薄,减小了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便于滑冰,故C错误;D 塑料吸盘,是通过将吸盘与接触面内空气挤出,使得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得塑料吸盘吸在接触面上,故D错误。故选B。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
5、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F乙Dp甲p乙,F甲=F乙答案:D解析:D【详解】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容器中,最终液面相平。由图可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则小球在甲、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即且甲、乙两液体与小球的密度关系相同的小球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容器中,最终液面相平,根
6、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综上所述: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所示,杠杆的两侧挂有钩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接下来的一些操作,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答案:D解析:D【详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A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右端下倾,故A不符合题意;B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B不符合题意;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
7、码,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C不符合题意;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再将体积相同的两物体放入两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甲、乙;两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 FA=FB p甲p乙B甲乙 FA=FB p甲p乙C甲乙 FAFB p甲乙 FAFB p甲p乙答案:C解析:C【详解】两烧杯相同,且两液面相平,则:V液甲+V排A=V液乙+V排B因A物体处于漂浮,
8、B物体处于悬浮,且A、B两物体体积相同,则从图中可看出V排AV液乙,因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可知甲乙;因V排AV排B、甲乙,根据F浮=液gV排可知FAFB;因两液面相平,即两烧杯底部液体深度相同,且甲乙,根据可知p甲p乙故C正确8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两点,已知,如图所示,物体在段重力做功,做功功率;在段重力做功,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D【详解】由题意知,物体在AB段、BC段通过的高度相同,据W=Gh知W1=W2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比BC段所用的时间长,据
9、知P1P2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如图甲所示: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_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如图乙),即用弹簧的 _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则图中小石块的重力是_N。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选填“地球”“小石块”或“挂钩”)。解析:伸长 伸长 0.7 挂钩 【详解】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手拉弹簧时,弹簧由于受到拉力而发生形变,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即弹簧的伸长越大。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测力计就是根据在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3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0.7N,所以物体的重
10、力为0.7N。4用弹簧的伸长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弹簧伸长是弹簧受到了力的作用发生了形变,这里地球对小石引力使石块受到重力,小石块对挂钩施加拉力,而挂钩又给弹簧一个拉力,所以使弹簧形变的力主要是挂钩对弹簧的拉力,故施力物体是挂钩。10如图所示,小丽同学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小丽对自动扶梯的压力与自动扶梯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 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假如自动扶梯突然停止则小丽由于惯性,会向 _(选填“前”或“后”)倒。解析:相互作用力 前 【详解】1小丽对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受力物体互为彼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
11、互作用力。2自动扶梯突然停止时,小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红会向前倒。11互联网有这样一个段子:坐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千万不要跳起米,如果跳起来,你在空中停留半秒就会从车头被甩到车尾。你认为该说法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火车的铁轨都铺放在枕木上,这是为了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地面的压强。解析:错误 见详解 减小 【详解】12人起跳前随高铁快速运动,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和高铁向前行驶的距离相同,所以会落到起跳点,不会被从车头被甩到车尾,因此以上说法是错误的。3火车的铁轨都铺放在枕木上,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
12、强。12在某次跳伞训练时,一体重为500 N的运动员从悬停空中300 m高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落15 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 s,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是_J,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W。答案:G解析:减小 1.5105 3000 【详解】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2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W=Gh=500N300m=1.5105J3由图可知,匀速下降时速度为6m/s,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Fv=Gv=500N6m/s=30
13、00W13小英在超市购物时,用50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N,突然,小英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她马上用20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为_N。(假设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答案:F解析:70 【详解】1在水平方向,小车受到两个力:向前的推力和向后的阻力,由于小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阻力等于推力为50N。2小英向后拉小车过程中,小英仍然向前运动,所受的阻力方向向后,大小不变为50N,拉力和阻力方向相同,水平方向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F=F拉+F阻=20N+50N=70N14如图是某轿车车顶的
14、外掀式天窗,如果把天窗后面微微向上打开,汽车行驶时由于天窗上方空气流速_压强_,可使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解析:大 小 【详解】12由车顶的形状可知,汽车行驶时,天窗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天窗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可以被自动“抽出”。15天平实质是一个_杠杆。一辆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总重力G12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它是一个_杠杆。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_N。答案:等臂 省力 360 【详解】1天平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2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3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故人手解析:等臂
15、省力 360 【详解】1天平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2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3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故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360N。16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跳板跳水过程有起跳、腾空、落水几个阶段。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若不计空气阻力,腾空上升过程,人的重力势能_,动能_,机械能_(三个空格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相互 增大 减小 不变 【详解】1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人对跳板有一个向下的力,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跳板对人有一个向上的力,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解析:相
16、互 增大 减小 不变 【详解】1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人对跳板有一个向下的力,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跳板对人有一个向上的力,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34腾空上升过程,人所处的高度在增加,自身质量不变,则人的重力势能在增大,人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小,自身质量不变,则人的动能在减小,不计空气阻力,人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则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大小不变。17物体重6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答案:【详解】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作用在物体的表面,并指向物体的内部。物体重6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压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先规定标度大小
17、,一格表示3N ,它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如解析:【详解】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作用在物体的表面,并指向物体的内部。物体重6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压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先规定标度大小,一格表示3N ,它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18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右端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的力臂L2。答案:【详解】由图知,O为杠杆的支点,物体对杠杆右端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先反向延长拉力F2画出力的作用线,再由O点作力F2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长即为其力臂,如图解析:【详解】由图知,O为杠杆的支点,物体对杠杆右端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先反向延长拉力F2画出力的作用线,再由O点作力F2的作用线的垂线
18、,垂线段长即为其力臂,如图19如图所示,请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答案:【详解】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在不计滑轮自解析:【详解】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在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的情况下,动滑轮和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拉力就是滑轮组提升物重的几分之一。由此可知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根据题意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19、是绳子股数最多,即三股绕线的方法。具体图形如下20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能读数准确;(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请你在坐标纸上用描点法做出图象;_钩码数/个质量重力20.10.9540.21.9460.32.94100.54.9(4)某次测量物体重力,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N,物体的质量为_。(g取)答案:竖直 静止 2 0.2 【详解】(1)1由于测量
20、重力,弹簧测力计应该竖直方向使用,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克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2解析:竖直 静止 2 0.2 【详解】(1)1由于测量重力,弹簧测力计应该竖直方向使用,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克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2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重力。(3)3如图所示,描点连线,故如右下图所示:。(4) 45如图,分度值为0.1N,一共20格,故读数为2N;物体的质量为故物体的质量为0.2kg。21红红用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1)如图甲,红红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 _拉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选填“木块”或“小车”) _的表面更粗糙;根据图甲A、C两次实验得出:_;(2)如图乙所示,红红又进行了D、E、F三次实验;每次都让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_;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三个表面水平运动,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最远;说明阻力越 _,速度减小的越 _;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_。答案:匀速直线 小车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小
22、慢 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2红红解析:匀速直线 小车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小 慢 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2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匀速运动,使拉力与物体所受摩擦力二力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压力相同,B的拉力大,即滑动摩擦力大,小车的表面更粗糙。3根据A、C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C图压力较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即滑动摩擦力较大,故结论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4用
23、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567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会不会改变,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2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
24、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有关。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答案:压力大小 凹陷
25、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详解】(1)1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根据控制变量法,据此可得到的猜想是:压力解析: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详解】(1)1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根据控制变量法,据此可得到的猜想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2)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属于转换法。(3)34猜想2即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保持受面积相同,符合这一样要求的是图中的乙、丁两次实验。通过实
26、验,乙只有一块砖,而丁是两块,即对海绵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也不同,故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5在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过程应控制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图戊与图乙,其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如果要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择图乙丙或图丁戊来探究。23刚刚学习完有关浮力的知识,小将同学通过网络解到“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是潜行在海水中,执行完任务回到长江后又会浮出水面,小将同学想: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应满足什么条件呢?于是,他找来如图1所示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A在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27、;B将适量小螺丝钉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放入水中,使塑料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刻度V2;C取出塑料瓶,擦干净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塑料瓶和小螺丝钉的总重力G;D根据_原理可求得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_(用已知的物理量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E分析比较_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2)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A取出塑料瓶,向塑料瓶中继续添加小螺丝钉,直至旋紧瓶盖放入水中后,可观察到塑料瓶下沉;B取出塑料瓶,用抹布擦干净水,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2(a)所示,测出其重力G为_N;C将塑料瓶浸没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为_N;D分析比较数据
28、可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是_。探究讨论: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而小明在探究物体上浮条件时,却向塑料瓶中放入了适量的小螺丝钉,他这样做的好处是_;小将在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时存在的问题是_。答案:阿基米德 水g(V2V1) 浮力和重力 2.4 0.6 F浮G 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进一步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没有将小塑料瓶浸没在水中解析:阿基米德 水g(V2V1) 浮力和重力 2.4 0.6 F浮G 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进一步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没有将小塑料瓶浸没在水中再放手,观察塑料瓶的浮沉情况 【详解】(1)1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塑料瓶受到的浮力等于塑料瓶排开水
29、的重力,即3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2)4由图2(a)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塑料瓶重力G=2.4N5由图2(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塑料瓶所受到的浮力为F浮=2.4N-1.8N=0.6N6由实验步骤可知F浮G此时所料瓶下沉,因此物体下沉的条件是F浮G7向塑料瓶中放入了适量的小螺丝钉,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8小明在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时存在的问题是:小塑料瓶没有浸没在水中。24小明用相关器材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h1、h2分别为
30、小车释放时所处位置的高度,h1h2;(1)小车在斜面上静止时具有的机械能是以_能的形式存在的;(2)实验中观察到木块移动的距离s1、s2接近,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措施一定可行的是_(填字母);A增大h1B增大h2C图甲实验用质量更小的木块D图乙实验用更粗糙的水平面(3)改进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后,得出正确结论,下列现象可以用该结论解释的是_(填字母)。A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高B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重C桥梁对货车限重D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速答案:重力势 A D 【详解】(1)1小车在斜面上静止时,速度为0,动能为0;小车有一定的高度和质量,所以小车具有重力势能,故小车在斜面上具有的机械能是以重力势能的形式
31、存在的。解析:重力势 A D 【详解】(1)1小车在斜面上静止时,速度为0,动能为0;小车有一定的高度和质量,所以小车具有重力势能,故小车在斜面上具有的机械能是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存在的。(2)2AB由图可知,(a)中小车下滑的高度大于(b)中小车下滑的高度,实验中观察到木块移动的距离s1、s2接近,这表明小车的动能接近,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以增大h1来增大小车的动能,从而使s1更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小车的质量以及木块的质量均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3根据实验可知,小车下滑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探
32、究的是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速度越大,动能越大;A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高,与动能的大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重,是通过减小质量来减小动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C桥梁对货车限重,与动能的大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对货车限速,是通过减小速度来减小动能的,故D符合题意。25图是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中所用的每个钩码重,杠杆上每一格长,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1.5213214223141.52(1)实验开始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_,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
33、衡螺母向_调节。(2)第二次实验中,保持钩码位置不动,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拿走1个,要让杠杆保持平衡,则应该将杠杆右边的钩码拿走_个。(3)第三次实验中,小明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他的操作不规范,原因是他没有沿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5)请用公式表述杠杆的平衡条件:_。答案:平衡螺母 水平 力臂 左 2 竖直 【详解】(1)123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解析:平衡螺母 水平 力臂 左 2 竖直 【详解】(1)1234在“探究杠
34、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杠杆左端偏高,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2)5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所以杠杆的处应该挂2个钩码,应将右边的钩码拿掉2个。(3)6第三次实验中,小明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他的操作不规范,由表格可知原因是他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4)7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
35、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B。(5)8由和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故杠杆平衡的条件为。26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水平台面上(g=10N/kg)。求:(1)桶底受到水的压强;(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答案:(1)1500Pa;(2)15N;(3)10000Pa【详解】解:(1)水对桶底的压强p=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2)受力面积S=100c解析:(1)1500Pa;(2)15N;(3)10000Pa【详解】解:(1)水对桶底的压强p=g
36、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2)受力面积S=100cm2=1.010-2m2由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F=pS=1500Pa1.010-2m2=15N(3)台面受到的压力F1=G桶+G水=G桶+m水g=20N+8kg10N/kg=20N+80N=100N台面受到的压强答:(1)水对桶底的压强为1500Pa;(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15N;(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为10000Pa。27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密度为1.5g/cm3的圆柱形物体A,将其慢慢浸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在溢水口下方放置一个空烧杯,如图甲所示。依次测出A的下表面下降的高度h和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F,
37、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求:(1)物体所受最大浮力;(2)求图乙中 Fx 的值为多大;(3)若换用另一种液体测量时,测得图乙中 Fx=1.2 N,则该液体密度为多少?答案:(1)4 N;(2)2 N;(3)1.2103 kg/m3【详解】解:(1)由图可知,圆柱体A的重力G=6N,根据G=mg知圆柱体的质量为根据密度公式知物体的体积为物体浸没时V排=V解析:(1)4 N;(2)2 N;(3)1.2103 kg/m3【详解】解:(1)由图可知,圆柱体A的重力G=6N,根据G=mg知圆柱体的质量为根据密度公式知物体的体积为物体浸没时V排=V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物体所受最大浮力为F浮=水gV排=1.
38、0103kg/m310N/kg410-4m3=4N(2)根据F浮=G-F知图乙中FX的值为FX=G-F浮=6N-4N=2N(3)若换用另一种液体测量时,测得图乙中FX=1.2N,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为F浮=G-FX=6N-1.2N=4.8N根据F浮=液gV排知该液体密度为答:(1)物体所受最大浮力为4N;(2)图乙中FX的值为2N;(3)若换用另一种液体测量时,测得图乙中FX=1.2N,则该液体密度为1.2103。28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 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 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 80 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
39、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1)物体A克服摩擦做功为多少?(2)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多少?(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多少?答案:(1)48J;(2)12W;(3)80%【详解】解:(1)物体A克服摩擦做功为W摩 fs 80N0.6m 48J(2)拉力F做的功W拉 Fs拉50N1.2m 60J拉力F做解析:(1)48J;(2)12W;(3)80%【详解】解:(1)物体A克服摩擦做功为W摩 fs 80N0.6m 48J(2)拉力F做的功W拉 Fs拉50N1.2m 60J拉力F做功的功率(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答:(1)物体A克服摩擦做功为48J;(2)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8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