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质量检测卷附答案优秀 1.两个师博加工相同的零件,张师傅5天加工3个,李师傅9天加工5个,哪位师傅的工作效率高? 2.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米? 3.某汽车公司生产线年产A品牌汽车18万台、B品牌汽车24万台,该汽车公司年产的A品牌汽车占这两种汽车总量的几分之几? 4.淘气12分钟折了7个纸飞机,笑笑10分钟折了6个同样的纸飞机,谁折得快? 5.某班同学分组,如果每16人分一组,或每24人分一组,都正好分完。如果这个班的总人数在50人以内,这个班有多少人? 6.文峰城市广场是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起始站。它们都是7时20分
2、开始发车,1路车每4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6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公共汽车从7时20分第一次同时发车后,到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将你的思考过程写在下面。 7.23路公共汽车每6分钟发车一次,9路公共汽车每8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后,过多少分钟两路车再第二次同时发车? 8.在城市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应当设置航空障碍灯,通过间隔一段时间闪光的方式提醒过往的飞机。一天晚上,小红观察高楼上的障碍灯,发现第一盏灯每3秒闪一次,第二盏灯每4秒闪一次,第三盏灯每6秒闪一次,从某次三盏灯同时闪动后开始计时,到1分钟结束时,三盏灯同时闪动了多少次? 9.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千克,第二次用去千克,还
3、剩千克。这桶油原重多少千克? 10.有一块布料,做上衣用去米,做裤子用去米,还剩米,这块布料共有多少米? 11.一台拖拉机耕地,上午耕了公顷,比下午少耕公顷。这一天一共耕了多少公顷? 12.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下午浇了所有果树的,剩下的第二天下午要浇完。 (1)第一天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 (2)第二天下午要浇几分之几? 13.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槽,长3分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 (1)做这个水槽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2)这个水槽最多可以盛水多少升? (3)把这个水槽装满水后平放在桌面上,把它像下图那样斜放,水流出量。这时的长
4、度是( )厘米。 14.下图是一个长方体(数据均为内部测量),请仔细观察,并解答下面各题。 (1)长方体“上面”面积是( )dm2,“左面”面积是( )dm2。 (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容器注满水,一共可以装水多少升? (3)装满水后,将一个底面半径是1dm,高1.5dm的圆锥形物体放入水中(完全浸没),然后再拿出来,这时水面将下降多少? 15.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长6分米,宽4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给鱼缸各边安上角铁,需要多少米的角铁? 16.在一个长,宽,深的长方体鱼池内壁和底面贴上瓷砖。每块瓷砖可以贴,一共需要
5、多少块? 17.用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和一个长25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实心铁块熔铸成一个大一点儿的长方体实心铁块,这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 18.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宽,水深,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没过石头),水位上升到,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19.一个从里面量长和宽都是10厘米,高14厘米的长方体容器,装有8厘米深的水,现将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这时量得水深是12厘米,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0.一个棱长是15cm的正方体水槽中,水深8cm,现将一块长12cm,宽是7.5cm的长方体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6、水未溢出),水面上升5cm,石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21.(1)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图②绕C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将旋转后的三角形向石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2.画图。 (1)画出图形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将图形②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③,再将图形③向右平移5格。 23.想一想,画一画。 ①在表中先画出A(3,5)、B(6,0)、C(2,1)三个点,再用线把这三个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 ②将得到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画出这个新三角形A1B1C1。 ③新三角形A1B1C1的三个顶点用
7、数对表示,A1点是( ),B1点是( ),C1点是( )。 24.按要求作图。(每个小方格代表1cm2) (1)在下面方格中分别标出各点:A(1,6)B(3,2)C(7,2)D(5,6)。 (2)按顺序连接A、B、C、D,得到的图形是( )形,面积是( )cm2。 (3)将图形ABCD向右平移6个方格,得到图形A′B′C′D′。 25.如下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其中一个侧面有一个边长3cm的正方形开口,往容器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将容器倒过来摆放,水会减少704cm3。这个容器最初放了多少立方厘米的水?(容器厚度不计) 26.下面是某病人的体温
8、变化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体温/摄氏度2018年12月 (1)医生每隔( )小时给病人测量一次体温。 (2)4月7日6时的体温是( ),4月9日6时的体温是( )。 (3)病人的情况趋于好转还是恶化? 27.五(1)班要从两个同学中选一人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下表是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每人每次投10个) 星期 投中数 选手 一 二 三 四 五 甲 2 6 1 7 4 乙 2 3 4 5 6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2)分析数据,你认为应该选( )同学参加学
9、校的投篮比赛。 28.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的1分钟跳绳比赛,冬冬和平平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图: (1)他们两人第1天的成绩相差( )个,第10天的成绩相差( )个。 (2)第( )天到第( )天平平的成绩进步最快。 (3)你认为通过10天训练,谁的进步大一些? 1.张师傅的工作效率高 【分析】 要求两位师傅谁的工作效率高一些,需知道两位师傅的工作效率,根据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依题中条件可列式解答。 【详解】 张师傅的工作效率:3÷5=(个); 解析:张师傅的工作效率高 【分析】 要求两位师傅谁的工作效率高一些,需
10、知道两位师傅的工作效率,根据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依题中条件可列式解答。 【详解】 张师傅的工作效率:3÷5=(个); 李师傅的工作效率:5÷9=(个); > 答:张师傅的工作效率高。 【点睛】 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两人的效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米 【分析】 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米,求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计算。 【详解】 3÷4=(米) 答:每人分到米。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 解析:米 【分析】 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
11、的数量3米,求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计算。 【详解】 3÷4=(米) 答:每人分到米。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分析】 求A品牌汽车占这两种汽车总量的几分之几,用A品牌汽车的数量除以这两种汽车总量即可。 【详解】 18÷(18+24) =18÷42 = 答:汽车公司年产的A品牌汽车占这两种汽车总量的。 【 解析: 【分析】 求A品牌汽车占这两种汽车总量的几分之几,用A品牌汽车的数量除以这两种汽车总量即可。 【详解】 18÷(18+24) =18÷42 = 答:汽车公司年产的A品牌汽车占这两种汽车总量的。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
12、与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4.笑笑 【分析】 每分钟折的个数=折的总个数÷所用分钟数,分别求出淘气和笑笑每分钟折的个数,比较即可。 【详解】 7÷12= (个) 6÷10= (个) = ,=,所以< 答:笑笑折得快。 【点睛】 解析:笑笑 【分析】 每分钟折的个数=折的总个数÷所用分钟数,分别求出淘气和笑笑每分钟折的个数,比较即可。 【详解】 7÷12= (个) 6÷10= (个) = ,=,所以< 答:笑笑折得快。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通分时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5
13、.48人 【分析】 首先求出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再找到16和24的公倍数在50人以内的最多的数即为所求。 【详解】 16=2×2×2×2,24=2×2×2×3,所以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2× 解析:48人 【分析】 首先求出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再找到16和24的公倍数在50人以内的最多的数即为所求。 【详解】 16=2×2×2×2,24=2×2×2×3,所以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2×2×2×3=48; 48<50 答:这个班有48人。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公倍数问题,解答该题关键是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6.7时32分;见详
14、解 【分析】 由于1路车每4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6分钟发一辆车,7时20分,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又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12,即12分钟后,即7时32分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 解析:7时32分;见详解 【分析】 由于1路车每4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6分钟发一辆车,7时20分,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又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12,即12分钟后,即7时32分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 【详解】 4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12,所以12分钟后,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 7时20分+12分=7时32分 答:到7时32分第二次同时发车。 【点睛】 通过求间隔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是完成此类问题
15、的主要方法。 7.24分钟 【分析】 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后,要求过多少分钟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其实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 6=2×3, 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解析:24分钟 【分析】 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后,要求过多少分钟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其实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 6=2×3, 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答:这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后,过24分钟两路车再第二次同时发车。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题意,明确此题就是求两个数的最小
16、公倍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5次 【分析】 根据题意,三盏灯再次同时闪动经过的时间是3、4、6的最小公倍数。先求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即是每次同时闪动经过的时间,再用除法计算1分钟里面有几个这样的时间即可。 【详解】 3、4和 解析:5次 【分析】 根据题意,三盏灯再次同时闪动经过的时间是3、4、6的最小公倍数。先求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即是每次同时闪动经过的时间,再用除法计算1分钟里面有几个这样的时间即可。 【详解】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即从某次三盏灯同时闪动后,每隔12秒会再次提示闪动。 1分钟=60秒 60÷12=5(次) 答:到1分钟结束时,三盏灯
17、同时闪动了5次。 【点睛】 本题考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明确三盏灯再次同时闪动经过的时间是3、4、6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9.2千克 【分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可知,将两次用去的量及剩下的数量加在一起,就是这桶油原重多少。 【详解】 = =2(千克) 答:这桶油原重2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根据加法 解析:2千克 【分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可知,将两次用去的量及剩下的数量加在一起,就是这桶油原重多少。 【详解】 = =2(千克) 答:这桶油原重2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根据加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18、 10.米 【分析】 布料的总米数=做上衣用去的米数+做裤子用去的米数+还剩的米数,据此解答。 【详解】 ++ = = (米) 答:这块布料共有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计算 解析:米 【分析】 布料的总米数=做上衣用去的米数+做裤子用去的米数+还剩的米数,据此解答。 【详解】 ++ = = (米) 答:这块布料共有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计算时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即可。 11.2公顷 【分析】 上午比下午少耕公顷,则下午耕公顷,再加上上午耕的,求出全天耕的面积即可。
19、详解】 =2(公顷) 答:这一天一共耕了2公顷。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加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解析:2公顷 【分析】 上午比下午少耕公顷,则下午耕公顷,再加上上午耕的,求出全天耕的面积即可。 【详解】 =2(公顷) 答:这一天一共耕了2公顷。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加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2.(1) (2) 【分析】 (1)把第一天上午浇的量和下午浇的量相加,即+; (2)把总量看作单位“1”,即用总量1减去第一天浇的量即可求出第二天下午浇了几分之几。 【详解】 (1)+= 答:第一天一 解析:(1)
20、2) 【分析】 (1)把第一天上午浇的量和下午浇的量相加,即+; (2)把总量看作单位“1”,即用总量1减去第一天浇的量即可求出第二天下午浇了几分之几。 【详解】 (1)+= 答:第一天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 (2)1-= 答:第二天下午要浇。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加减法,要注意找准单位“1”。 13.(1)1980平方厘米 (2)8.1升 (3)6厘米 【分析】 (1)根据无盖的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要注意单位换算; (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解析:(1)1980平方厘米 (2)8.1升 (3
21、6厘米 【分析】 (1)根据无盖的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要注意单位换算; (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把数代入即可,之后求出的体积再转换成容积; (3)用水槽中水的量乘求出溢出水的容积,通过图可知,溢出水的容积乘2即可求出长是3分米,宽是18厘米,高是(15-AB)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用长方体的体积除以底面积即可求出此时的高,用15减去高即可求出AB的长度。 【详解】 (1)3分米=30厘米 30×18+(30×15+18×15)×2 =540+(450+270)×2 =540+720×2 =540+1440
22、 =198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槽至少需要铁皮1980平方厘米 (2)30×18×15 =540×15 =8100(立方厘米) 8100立方厘米=8.1升 答:这个水槽最多可以盛水8.1升 (3)8100××2÷(30×18) =2430×2÷540 =4860÷540 =9(厘米) 15-9=6(厘米) 答:这时AB的长度是6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它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14.(1)10;5;(2)25L;(3)0.157dm。 【分析】 (1)上面的面积=长×宽;左面面积=宽×高,据此列式计算; (2)根据长
23、方体体积=长×宽×高,求出容积即可; (3)根据圆锥体积=底面 解析:(1)10;5;(2)25L;(3)0.157dm。 【分析】 (1)上面的面积=长×宽;左面面积=宽×高,据此列式计算; (2)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求出容积即可; (3)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求出圆锥体积,圆锥体积÷长方体底面积即可。 【详解】 (1)5×2=10(平方分米);2×2.5=5(平方分米) (2)5×2×2.5=25(dm3) 25dm3=25 L 答:一共可以装水25 L。 (3)×3.14×1²×1.5=1.57(dm3) 1.57÷(5×2) =1.57÷10
24、 =0.157(dm) 答:这时水面将下降0.157 dm。 【点睛】 关键是熟悉长方体特征,掌握长方体和圆锥体积公式。 15.94平方分米;5.4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就是求长方体前后面、左右面和底面的面积之和;给鱼缸各边安上角铁,就是求棱长总和,用一组长、宽、高的和乘4即可。 【详解】 6×4+(6×3.5+4×3 解析:94平方分米;5.4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就是求长方体前后面、左右面和底面的面积之和;给鱼缸各边安上角铁,就是求棱长总和,用一组长、宽、高的和乘4即可。 【详解】 6×4+(6×3.5+4×3.5)×2 =24+70 =94(平方
25、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94平方分米的玻璃; (6+4+3.5)×4 =13.5×4 =54(分米); 54分米=5.4米; 答:需要5.4米的角铁。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是求表面积,求各边需要多少角铁,是求棱长总和。 16.块 【分析】 长方体鱼池内壁和底面贴上瓷砖,即需要算出长方体的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由于只是铺设5个面,因此只需要计算5个面。再将单位化为统一,即可算出需要瓷砖的块数 解析:块 【分析】 长方体鱼池内壁和底面贴上瓷砖,即需要算出长方体的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
26、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由于只是铺设5个面,因此只需要计算5个面。再将单位化为统一,即可算出需要瓷砖的块数。 【详解】 这个长方体鱼池内壁需要贴瓷砖的面积为: (m2); 56m2=5600dm2,则所需瓷砖为:(块)。 答:一共需要瓷砖1400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解题时需要注意长方体鱼池中只需要铺设5个面,即计算4个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17.35分米 【分析】 根据题意,正方体实心铁块和长方体实心铁块的体积之和等于熔铸成的大一点儿长方体实心铁块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7、据此求出原来的两个铁块体积之 解析:35分米 【分析】 根据题意,正方体实心铁块和长方体实心铁块的体积之和等于熔铸成的大一点儿长方体实心铁块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据此求出原来的两个铁块体积之和,再除以熔铸成的长方体的长和宽即可求出高。 【详解】 5×5×5+25×6×5 =125+750 =875(立方分米) 875÷5÷5=35(分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高是35分米。 【点睛】 立体图形形状改变后,体积不变。 18.【分析】 水面上升到3分米,说明上升了:3-1.8=1.2分米。石头被水面完全没过,那么上升水对应的体积就等
28、于石头的体积,求出高度为1.2的水的体积即可。 【详解】 =72×1.2 =86.4( 解析: 【分析】 水面上升到3分米,说明上升了:3-1.8=1.2分米。石头被水面完全没过,那么上升水对应的体积就等于石头的体积,求出高度为1.2的水的体积即可。 【详解】 =72×1.2 =86.4(dm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86.4立方分米。 【点睛】 此题需要注意的是关键字“上升到”,那么上升的高度=上升到的高度-原来水的高度。同时需要记住:上升水对应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19.400立方厘米 【解析】 【详解】 10×10×(12-8) =100×4 =4
29、00(立方厘米) 答:铁球的体积是400立方厘米。 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铁球的体积,由此用容器的底面积乘水面升高的 解析:400立方厘米 【解析】 【详解】 10×10×(12-8) =100×4 =400(立方厘米) 答:铁球的体积是400立方厘米。 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铁球的体积,由此用容器的底面积乘水面升高的高度即可求出铁球的体积。 20.5厘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放入石块后,水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再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解答即可。 【详解】 石块体积:15×15×5=1125(立方厘米) 石块的高:1125÷12÷7 解析:5厘
30、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放入石块后,水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再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解答即可。 【详解】 石块体积:15×15×5=1125(立方厘米) 石块的高:1125÷12÷7.5=12.5(厘米) 答:石块的高是12.5厘米。 【点睛】 考查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确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是解题关键。 21.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 (2)根据旋转的特征,图②绕点C逆时针旋转90°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
3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 (2)根据旋转的特征,图②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点C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再根据平移的特点:将旋转后的三角形向石平移5格,作图即可。 【详解】 如图所示: 【点睛】 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特征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点后依次连结各特征点即可;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平移时要注意: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22.见详解 【分
32、析】 (1)找出4个端点的轴对称点,用同样粗细的线段逐点连接,即可得解。 (2)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以图形下面的顶点A为旋转中心,先找出另外三个顶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对应点,再把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找出4个端点的轴对称点,用同样粗细的线段逐点连接,即可得解。 (2)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以图形下面的顶点A为旋转中心,先找出另外三个顶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对应点,再把这四个顶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旋转后的图形3,再把图形3的各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后,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图形。 【详解】 (1)(2)如图所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
33、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 23.①②见详解; ③(8,5),(11,0),(7,1) 【分析】 ①③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 解析:①②见详解; ③(8,5),(11,0),(7,1) 【分析】 ①③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②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
34、移距离;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连点-连接对应点。 【详解】 ①② ③新三角形A1B1C1的三个顶点用数对表示,A1点是(8,5),B1点是(11,0),C1点是(7,1)。 【点睛】 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给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数对时,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了。 24.(1)(2)(3)作图见详解 (2)平行四边;16 【分析】 (1)平面内,列数是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数,行数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数,描点时注意先列后行; (2)可用平移的方法,想象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接成 解析:(1)(2)(
35、3)作图见详解 (2)平行四边;16 【分析】 (1)平面内,列数是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数,行数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数,描点时注意先列后行; (2)可用平移的方法,想象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因为每个小方格代表1cm2,所以再数出长方形有多少个格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3)先分别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个点向右平移6个方格,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这四个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详解】 (2)按顺序连接A、B、C、D,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6cm2。 (1)和(2)(3)如下图所示: 【点睛】 首先要明确根据数对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其次懂得确定
36、平移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 25.960立方厘米 【分析】 正着放和倒着放,底面积相同,高减少了15-4厘米,用减少的体积÷减少的高=长方体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原来的高=最初水的体积。 【详解】 704÷(15-4) =704÷1 解析:960立方厘米 【分析】 正着放和倒着放,底面积相同,高减少了15-4厘米,用减少的体积÷减少的高=长方体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原来的高=最初水的体积。 【详解】 704÷(15-4) =704÷11 =64(平方厘米) 64×15=960(立方厘米) 答:这个容器最初放了960立方厘米的水 【点睛】 关
37、键是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6.(1)6 (2)39.5摄氏度 37摄氏度 (3)好转 【分析】 (1)每天测量体温的时间分别是0时,6时,12时,18时,是每个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2)折线的最高点就是体温最高 解析:(1)6 (2)39.5摄氏度 37摄氏度 (3)好转 【分析】 (1)每天测量体温的时间分别是0时,6时,12时,18时,是每个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2)折线的最高点就是体温最高,最低点就是体温最低;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病人后来的体温稳定在这一水平线上,说明病情好转。 【详解】 (1
38、从图上可以看出,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 (3)从体温情况来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好转。 故答案为:(1)6小时 (2)39.5摄氏度 37摄氏度 (3)好转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的内容会分析解决回答问题。 27.(1)见详解 (2)乙 【分析】 (1)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选出哪位同学参加比赛。 【详解】 (1) (2)根据统计图可知,乙同学的投篮成绩逐步上升,选 解析:(1)见详解 (2)乙 【分析】 (
39、1)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选出哪位同学参加比赛。 【详解】 (1) (2)根据统计图可知,乙同学的投篮成绩逐步上升,选乙同学参加比赛。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以及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28.(1)1;2 (2)6;7 (3)见详解 【分析】 (1)用第1天两个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用第10天两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 (2)通过统计图观察,找出两天成绩相差的最多(或者直线越趋近于竖直),即进 解析:(1)1;2 (2)6;7 (3)见详解 【分析】 (1)用第1天两个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用第10天两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 (2)通过统计图观察,找出两天成绩相差的最多(或者直线越趋近于竖直),即进步的最快。 (3)两个人的成绩都呈上升趋势,通过统计图观察谁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即可,(说法合理即可) 【详解】 (1)第1天:153-152=1(个) 第10天:167-165=2(个) (2)通过折线统计图观察,可以知道第6天到第7天平平的成绩进步最快。 (3)我认为平平进步的快。 因为平平的成绩只有第4天到第5天降低,其他时候都是提升状态。(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学会分析统计图的数据并灵活运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