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综合试卷测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2米=( )分米 70厘米=( )分米 6000厘米=( )米 4000千克=( )吨 60分米=( )厘米 3吨=( )千克 2.一场足球赛90分钟,在17.30比赛结束,这场比赛开始的时间是下午( )。 3.一辆玩具车89元,买6辆大约要( )元,爸爸带了540元,( )(填“够”或“不够”)。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希早上
2、6.30起床,她花了5( )穿好衣服。 星期天,小希约用2( )画了一幅风景画。 一个苹果约重420( )。 妈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这部手机约长12( )。 5.比300多54的数是( ),300比( )多54。 6.某饲养场养猪260头,牛140头,则猪和牛一共( )头,猪比牛多( )头。 7.3□5×3,要使积是三位数,□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8.阳光小区原有560户居民,今年又新建成了8栋楼房,每栋楼房有132
3、户居民。阳光小区今年有( )户居民入住。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参加航模组的有25人,参加手工组的有40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8人。 (1)请将上图填写完整。 (2)两个组一共有( )人。 10.手指甲约10天长了1(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11.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约是3( )。 A.秒 B.分 C.时 12.陈老师调查了育英小学三(2)班阿学喜欢喝的饮料后做了下面的图。 (1)刘老师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喝果汁的有( )人,只喜欢喝酸奶的有(
4、 )人,两种饮料都喜欢喝的有( )人。 13.一枚1分硬币厚2毫米,( )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A.1 B.10 C.100 14.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还剩( )。 A. B. C. 15.图1和图2的周长相比较,( )。 A.图1的周长长 B.图2的周长长 C.一样长 16.对三(1)学生参与家务劳动项目进行了调查,全班共54人,每人至少选一项,调查结果如下.只拖地的同学有( )人。 A.10人 B.24人 C.30人 三、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5、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 19.脱式计算。 (406-357)÷7 1000-(238+262) 8×9+507 20.根据下面的分数涂颜色。 十四、应用题 21.六(1)班和六(2)班进行篮球比赛,
6、上半场比赛结束,38比45。六(1)班暂时落后多少分? 22.妈妈有500元,买下面这两件商品够吗? 23.洛阳水席全席设有8道凉菜,热菜的数量是凉菜的2倍。全席共设有多少道菜? 24.贝贝家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每层可放38本书。贝贝家一共有多少本书? (1)奇思列式.2×4×38=304(本) 他先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想列式.38×4×2=304(本) 她先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修一条长28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第二周修了,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26.用篱笆围一块
7、长32米、宽16米且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如图),最少要用多长的篱笆?(画出图并解答) 27.三(1)班部分同学的饮食习惯调查.喜欢吃肉的有12人,喜欢吃蔬菜的有8人,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有3人。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0 7 60 4 600 3000 【解析】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吨=1000千克,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据此解答。 2米=20分米;70厘米=7分米 6000厘米=60米;4000千克=4吨
8、60分米=600厘米;3吨=3000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时##4.00 【解析】 先将17.30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然后用比赛结束的时间减去比赛时间即可;24时计时法化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超过12时的,用当前时间减去12时,再在时间前加上限制词即可,比如15.00,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下午3.00。 17时30分-12时=5时30分,即17.30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下午5.30; 5时30分-90分钟=4时,即这场比赛开始的时间是下午4.0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以及时、分、秒时间的推算
9、应熟练掌握。 3. 540 够 【解析】 买6辆大约要多少元,此题采用估算,89乘6估算时把89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90,再计算,因为89小于90,所以89与6的积肯定小于90与6的积,据此填。 89×6≈90×6=540(元) 540=540,因为89小于90,所以89与6的积肯定小于540,所以带540元够了。 【点睛】 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把两位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计算。 4. 分钟##min 小时##h 克##g 厘米##cm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
10、希穿衣服用的时间用“分钟”作单位,计量画一幅风景画所用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计量一个苹果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一部手机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小希早上6.30起床,她花了5分钟穿好衣服。 星期天,小希约用2小时画了一幅风景画。 一个苹果约重420克。 妈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这部手机约长12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 354 246 【解析】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另一个数用减法。 300+54=354 300-54=246 【点睛】
11、 读懂题意,分析清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再作进一步解答。 6. 400 120 【解析】 用猪的数量加上牛的数量,求出猪和牛的总数量。用猪的数量减去牛的数量,求出猪比牛多的数量。 260+140=400(头) 260-140=120(头) 则猪和牛一共400头,猪比牛多120头。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仔细计算即可。 7. 2 3 【解析】 因为3□5百位上的数乘3等于9,要使3□5×3的积是三位数,那么十位上的数与3相乘,不能超过10;要使积是四位数,则十位上的数与3相乘要超过10,据此解答即可。
12、当□里填2时. 3□5×3 =325×3 =975 当□里填3时. 3□5×3 =335×3 =1005 所以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2;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同时根据进位的情况进行初步估算也是解题的关键。 8.1056 【解析】 每栋楼房有132户居民,8栋楼房一共有8个132户,即132×8就是阳光小区今年有多少户居民入住。 132×8=1056(户) 阳光小区今年有1056户居民入住。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选择题 9.(1)
13、17;8;32;(2)57 【解析】 (1)只参加航模的人数为25-8=17(人),只参加手工组的人数为40-8=32(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8人。 (2)参加航模组的人数加参加手工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组都参加的8人数即等于两个组一共有的人数。 (1) (2)25+40-8 =65-8 =57(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 10.A 解析.A 【解析】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生活实际和数据大小灵活选择即可。 手指甲约10天长了1毫米。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选择,掌握生活实际是解题的关键。 11
14、.A 解析.A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据此解答。 由分析可知.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约是3秒。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1)37 (2) 27 10 5 【解析】 (1)观察图片可知.只喜欢果汁的有22人,只喜欢喝酸奶的有10人,两种都喜欢的有5人,将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2)把只喜欢喝果汁的人数和两种都喜欢喝的人数相加就是喜欢喝果汁的人数,再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后两个空即可解答。
15、 (1) 22+5+10 =27+10 =37(人) 刘老师一共调查了 ( 37 ) 人。 (2) 喜欢喝果汁的有 ( 27 ) 人,只喜欢喝酸奶的有 ( 10 ) 人,两种饮料都喜欢喝的有 ( 5 ) 人。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懂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13.B 解析.B 【解析】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2厘米换算成20毫米,2×10=20,则10个2毫米就是20毫米,也就是10枚硬币叠在一起的厚度是2厘米。 2×10=20(毫米) 20毫米=2厘米 则10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16、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高级单位厘米换算成低级单位毫米应乘单位间的进率10。 14.B 解析.B 【解析】 把这块巧克力的总量看成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1减去吃的,就是还剩下几分之几。 1-= 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还剩。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15.C 解析.C 【解析】 观察图中可知.图1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的长,图2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的长,所以图1的周长=图2的周长。 图1和图2的周长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一条长加宽再加中间的曲线的
17、长度,结果是相等的;所以图1和图2的周长相比较,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注意中间的虽然是曲线,但计算周长时也要算入。 16.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只拖地的同学人数加只洗碗的同学人数,再加两项都做的同学人数等于全班人数,所以全班人数减去只洗碗同学数,再减去两项都做的同学数,等于只拖地同学数,据此即可解答。 54-34-10 =20-10 =10(人) 故答案为.A 【点睛】 分析清楚各个项目之间的人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 17.21;23;309;300; 2700;128;650;220;
18、 ;;; 【解析】 18.2842;299;717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406×7=2842 *578-279=299 428+289=717 验算.
19、 19.7;500;579 【解析】 (1)先算减法,再算除法;(2)先算加法,再算减法;(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06-357)÷7 =49÷7 =7 1000-(238+262) =1000-500 =500 8×9+507 =72+507 =579 20.见详解 【解析】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十四、应用题 21.7分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六(2
20、班的得分减去六(1)班的得分即可。 45-38=7(分) 答.六(1)班暂时落后7分。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不够 【解析】 把两件商品的价钱相加,再与5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388+119=507(元) 507>500,500元买这两件商品不够。 答.妈妈有500元,买这两件商品不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3.24道 【解析】 凉菜的数量乘2就是热菜的数量,凉菜的数量加热菜的数量就是全席共有多少道菜。 8×2+8 =16+8 =24(道) 答.全席共设有24
21、道菜。 【点睛】 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解析.24道 【解析】 凉菜的数量乘2就是热菜的数量,凉菜的数量加热菜的数量就是全席共有多少道菜。 8×2+8 =16+8 =24(道) 答.全席共设有24道菜。 【点睛】 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24.(1)两个书柜的总层数; (2)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解析】 这道题是连乘应用题,(1)、(2)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1)是先求书柜的总层数,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是先求出一个书柜放 解析.(1)两个书柜的总层数; (2)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解析】 这道题是连乘应用题,(1)、(2)分
22、别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1)是先求书柜的总层数,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是先求出一个书柜放的本书,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1) 2×4×38=304(本),他先解决的问题是.书柜的总层数。 (2) 38×4×2=304(本)他先解决的问题是.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点睛】 这一题考查的是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关键是列式前要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列式。 25.8千米 【解析】 把这条公路的全长看成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还剩下全长的1--=,表示其中的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求出2份的长度,据此可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1-- =- =
23、 2 解析.8千米 【解析】 把这条公路的全长看成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还剩下全长的1--=,表示其中的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求出2份的长度,据此可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1-- =- = 28÷7×2 =4×2 =8(千米) 答.还剩8千米没修。 【点睛】 先求出剩余路程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成整数除法、乘法解答。 26.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
24、 解析.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笆。 【点睛】 在没有说明哪边靠墙时,想到墙可能是长方形的长或宽,这两种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17个 【解析】 用喜欢吃肉的人数加上喜欢吃蔬菜的人数,再减去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人数,即可求出调查总人数。 12+8-3 =20-3 =17(人) 答.一共调查了17个同学。 【点睛 解析.17个 【解析】 用喜欢吃肉的人数加上喜欢吃蔬菜的人数,再减去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人数,即可求出调查总人数。 12+8-3 =20-3 =17(人) 答.一共调查了17个同学。 【点睛】 在集合问题中,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即可求出实际总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