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0KB ,
资源ID:171846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7184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千字文诵读教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千字文诵读教案.doc

1、千字文(一)诵读教案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 李 珊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教学

2、目标 1、 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 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背诗导入: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注意打好节拍。生齐背。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

3、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3、听故事: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

4、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二、 学习前五节我们先

5、来欣赏一下千字文前两部分的诵读。(拿好材料认真听)(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 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 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 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6、:.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 的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三、继续学习后四节课件学习后四节。1、你知道什么地方出产的黄金最好?什么地方的玉最好?2、你知道最好的宝剑是什么剑吗?你知道最好的宝珠什么?3、你最喜欢的水果和蔬菜是什么?古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四、总体读第一部分有节奏打节

7、拍读。熟读成诵。五、课堂小结: 古人的诗唱出来更好听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唱出来的千字文真好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唱诵。让美文随着音乐,流淌在我们的生命里,让生命和着美文,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让美,生生不息。同学们,学习到这里,想一想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大家赶快来交流一下吧!作业:把你的体会、感受和收获,记录在我们的接力日记里,让大家共同分享吧!“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心中有无数诗歌的人是多么丰富而幸福的人啊,我希望今天的课堂是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在你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也希望你们能与诗歌结缘,以经典为伴,诵国学经典,伴一路书香!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学识修养,

8、我们要提倡“国学”,就让我们从读千字文开始吧! 关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坦白地说,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仅以小学启蒙课本的编排来讲,从我入学到现在20几年了,内容上几乎是一成不变,还是那几句形同嚼蜡了无意趣的什么“山石土田,日月水火”,说的难听点,整部书就好像是由计算机随即生成的一样,我很担忧,天真聪明的孩子每天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背诵这些文字垃圾,到底会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从“五四”废除古文提倡白话,到近几十年由“借鉴”到“拿来”西方所谓的“先进思想”,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阵地已经被蚕食的体无完肤了。可是我们的教育界,还是一个劲地在向国际接轨,不断地培养着土不土、洋不洋香蕉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9、时代的悲哀。难道仅仅是近代一百多年的丧权辱国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暂时落后,就让我们彻底失去了几千年来由灿烂文化产生并积淀出来的民族自信力了么?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在投入很大的力量研究中国的文化,可我们却本末倒置、舍近求远,如果有一天,我们连自己的文化都丢掉了,只能远渡重洋到地球那边去“留学”补课,那么我们的民族还有何颜面自屹于天地之间?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可是现在我们的很多孩子连简单的几句记叙文都写不好,甚至打个请假条都要父母代笔。因为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和粗制滥造的教课书已经严重桎梏了他们的思想,尤其是最为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初衷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代新人,可是目前单

10、以德育来看,其结果恐怕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算是太过分吧?也许,我说的是偏激了点,可是在我接触的很多中小学生中,几乎没有几个说话不把国骂挂在嘴边的,甚至升级到张口闭口生殖器的也大有人在,这在我们小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就是现在听见、看见都会脸上发烧,可惜,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实在是让人痛心。 社会风气败坏、人格道德堕落的直接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不断被抛弃。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在大声疾呼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了。尤其在中小学开展这样的教育,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被我们批判为封建余孽的论语等著作,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作为经典教材摆上了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课桌上了,历史就是

11、这样充满了嘲弄。 作为一套完整、严密的私塾教育体系,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蒙学读物的丛书,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演进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可以说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直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妄自菲薄这些经典著作的良莠呢?仅以千字文来说,它用了1000几乎没有重复的汉字,就涵盖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几乎是一部幼学启蒙的小“百科全书”。而且文字优美、讲究对仗、工于音律、便于背诵,无形中丰富了读者的美学鉴赏能力,至于其中引用的历史典故,自然常识,也足以充实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说,如果们真的把千字文读通、读懂,那么对作

12、文来就绝对不在话下了。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最后一个私塾”封馆之后,据报道在上海和南昌等城市,又已经有多所以国学教育为主的讲堂建立起来了,这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幸事! 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学识修养,我们年轻人同样要提倡“国学”,那么就让我们从读读千字文开始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关于宇宙的形成,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科学界一般以大爆炸理论为主,认为宇宙来源于一场150亿年前的爆炸,各种物质四散开来形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天地和星体。其实,类似这样的说法,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很多神话传说中也可以找到,比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说“天地混沌如鸡

13、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里的盘古,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能量,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作为一个人或这神来看待。盘古在经历“一日九变”之后,身体各个部分或上升到天空、或降落到地面,由此形成了太空和地表的各种物质。这种观点从基本上来说,是与现代宇宙学物质无处不在,没有物质就没有宇宙空间的理论互相吻合的。 另外,淮南子中有:“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

14、,故天先成而地后定。”“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滓始牙,蒙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老子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记载,这些文字已经把宇宙的形成过程描绘的很细致、清楚了,宇宙是从无中产生的,起初像一个鸡蛋,中间有一种无始以来汇聚能量,有一天,它突然爆发了,这样就行成了阴阳、天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

15、千多年。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这里表示高空的深青色彩;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土质呈微黄色,所以说是“天地玄黄”。关于宇宙的形成,上面已经提到,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宇宙、太阳系形成,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盈是充满;昃是太阳偏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到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然后月亮升起来了,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所以出现了“月有阴晴

16、圆缺”的现象。在晴天的夜晚,星汉灿烂,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日月交替,冷暖更迭,四季周而复始地变换,先民们在春夏辛勤地劳作,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把庄稼、稻谷颗粒归仓,储存起来用以度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天。这些天文、气象的常识,是古人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来观测和总结得到的。说到“秋收冬藏”,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个自然界过去被认为不可逆转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比如现在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就是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四季可种、可收、可藏,这是科学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方便和好处。但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高了,人们就开始懒惰起来,种田的人少了,

17、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粱、什么是玉米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过去我在农村老家,就有支农的大学生经常闹把麦苗当杂草铲除掉的笑话,这在我父母那种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容忍同时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12个月(云尘子按: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是从上一年的立春到下一年的立春作为一年)。这里“闰余成岁”指的是后者,是年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历法,相传是由黄帝确定的(云尘子按:相传更早的伏羲氏时代已经有了历法),经过不断地修订,到夏朝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

18、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叫做夏历或农历。因为月亮圆缺交替一次是29天多一点,所以,每月设定为29天或30天,这样一年12个月最多才360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365.25天少,因此,就通过设置闰月来调节,根据计算来设定,每个闰年都是多一个月。为了使太阳运行规律与月亮圆缺统一起来,又用二十四节气来加以联系。由于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与实际的一年相比所用的时间要多出来一点,所以设置了闰月,每隔数年在2月份多加出一天,以保持历法的准确。(云尘子按:以上蓝字部分是云尘子所加,后面的红字部分是原文,有错误,请不要看)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闰余成岁”的意思,闰字在这里当余

19、数讲。基本的历法规定好了,还要以一定的顺序标明月份的变化,以区分四季和节气的变迁,这就用到了“律吕”这个概念。据宋史载:“昔黄帝作律吕,以调阴阳之声,以候天地之气”,律本是一种用来调整、校对乐器音质的一种工具,由从低到高次第排列的管子组成,按我的想象应该和笙差不多,奇数(阳)的6只称作律(阳六),偶数(阴)的称作吕(阴六),这里阴阳的定义牵扯到易经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在题目范畴之内,所以权且略过。我们只要明白,当初是黄帝用阴阳12个音律来代表一年12个月份就可以了。所谓“调阳”就是调和阴阳,安排好年月的时序关系。因为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的盈亏为月叫阴历;以太阳为基准,地球绕行一周为年叫

20、阳历。这一点是和西元的历法是不同的。三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是两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云彩上升到,遇到冷空气凝结,当形成水滴,自身越来越重,不能继续在空中飘浮后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初冬依附在草木枝叶上的露水,因为严寒的缘故,就会变成薄薄的冰霜,这就是诗经上所谓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过用文学的语言形容起来就很优美了。过去有的书上关于“金生丽水”的丽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浙江的丽水县(市);一种是指金沙江。其实这两种解释都对,但都不确切,或者说擗解的过于程式化、具体化了,我以为“丽水”应该引申为水量丰沛、河流众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黄金的储量多而容易开采。因为古代

21、没有机械化的挖掘、勘探设备,所以获取黄金只能使用原始的“淘金”法,在临岸的浅水处人工筛选。古诗上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描写的就是淘金工人劳作的场面,当然如果按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讲,则是另有寓指,别具深意了。“玉出昆岗”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认为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进行沟通的中介,对玉石很看重,便把玉石制成的饰物生前佩戴、死后殉葬,如历史上“金缕玉衣”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至于由玉引出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了。类似于古代的“淘金”,古代采玉的途径主要是靠“捞玉”:莽莽昆仑山脉有众多的河流分布,夏季山上

22、的积雪消融,原生玉石就会被洪水携带奔流到地面,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到秋季河水渐落,“水落石出”,易于发现拣拾;此外还有在古河道和山脚砾石层中挖玉的,不过比之前者就困难得多了。同样“金生丽水”一样,“玉出昆岗”也是泛指像昆仑山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多蕴藏有无暇美玉。因为自古盛产玉石的地方不止“昆岗”,一处,比如有名的和阗地区。在古代,为了方便将玉石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中原地区,便开辟了类似“丝绸之路”的横贯东西的“玉石之路”(昆山玉路、和田玉路)。 四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在冷兵器时代,剑被尊为百器之王,无论骚人墨客还是武勇匹夫都乐于佩带,所以名剑往往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相传春

23、秋战国时,越国的国君允常聘请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制作佩剑,一共做了5把,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墨阳、纯钩。(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以巨阙最为珍贵,因而千字文有“剑号巨阙”之说。另外,史记荆轲刺秦王使用的“鱼肠”剑,据传也为欧冶子作铸。关于欧冶子铸剑,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如当初他铸剑的时候,炉膛里的铁汁迟迟不能流出,古人迷信,以为是炉神作祟,便把自己的妻子推入炉膛祭神,才得以成功。后来,同时代的干将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他的妻子莫邪听到她讲述欧冶子夫妇的事迹后,毅然效

24、法欧妻,舍身祭炉,所以人们把打造出来的两口宝剑称为干将、莫邪。不过,在众多的名剑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湛卢”,相传这口剑是欧冶子在福建深山用特有的“神铁”、“圣水”锻制而成,历时三年,据据越绝书载“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为了测验宝剑的锋利,欧冶子信守一挥,将一块巨石轰然辟为两半,。后来这把剑被越王命名为“湛卢”,那座山也因此被称为湛卢山,那块石头则被人称之为“试剑石”,是现在著名的“湛卢三峰十六景”之一。据说后来湛卢剑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风波亭遇害,湛卢宝剑就失传了。另,杜甫有诗云“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可

25、见在唐代,湛卢在当时已经被作为名贵兵器的代称而广泛使用了。“珠称夜光”夜光珠即夜明珠,在珠宝珍玩中,以此珠最为价值连城。古书上记载,夜明珠除了会发光,还能解百毒、趋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徵,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拥有夜明珠为傲。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为宴请刚从突厥归来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为此,他命令工匠把宫殿装饰一新,并且到处设灯火和蜡烛,把夜晚的宫殿照得如同白昼。万万没想到,萧氏却指责说,宫殿里灯火过多,只觉得黑烟缭绕,烟气逼人,虽然华丽,但不舒服。她接着夸口说,过去隋王朝在举行类似活动的时候,从来不用这些东西,而是在宫殿内外悬挂120颗夜明珠,珍奇华贵,光彩照人。此外,清代慈禧太后死

26、后,也曾用口含夜明珠的方法来防止尸体腐#败,后被军阀孙殿英所盗。这故事些都为夜明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在古代,夜明珠的价值是凌驾与其他珍玩器物之上的, “珠称夜光”就是这个意思。“果珍李柰” 柰是一种苹果,俗名花红,也称作沙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瓜果中以李子和苹果为主,为时人所喜爱;“菜重芥姜”,芥是芥菜,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烹调使用的调味品,也可以入药,比如感冒时,可以用红糖水煮之服用,有不错的疗效。姜作为食品,历史是很悠久的,论语即记载孔子有“不撒姜食”的生活习惯。可见,在春秋战国时,姜已经和芥菜一起作为主要的菜肴和调料摆上了老百姓的厨房、餐桌了。“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两句浅如白话,就不

27、多解释了。鳞、羽在这里分指鱼类和鸟类。以上分,讲的是天文、历法、矿藏及生活日用等常识,下面周兴嗣“笔锋一转”把话题引向了历史题材。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

28、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

29、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

30、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