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赏月诗、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根据史籍的记载,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
2、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
3、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月夕”,“八八月节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团圆节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史籍的记载,“中秋中秋”一词最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出现在周礼周礼一书中。到魏晋一书中。到魏晋时,有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与左右微服泛江”
4、的记载。直到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节日。唐书唐书太宗记太宗记记载有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第二大传统节日。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
5、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