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综合检测试卷解析(一)一、选择题1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响度会更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3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雨连绵,空中弥漫着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C向冰面上撒盐可以使冰在0以下的温度熔化,说明的熔点升高了D金秋十月美丽的校园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同学感觉最舒适的室温约37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D空气的密度约为1.29103kg/m3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温度计不断搅拌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小,最后
3、消失不见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D水沸腾时若撤掉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6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A把白光分解为各种彩色光B物体在水中形成“倒影”C行人在路灯下的黑影D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7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A放大镜成像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9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A一定大B一定小C一定相等D无法判断10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
4、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二、填空题1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产生的,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舞曲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_(选填“乐音”或“噪声”)。1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选填“甲”或“乙”
5、)的位置13晚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看到的 “绿树”是树叶 _ (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 ,“倒影”是正立、等大的 _ 像。14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15在使用手机时,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近视眼成
6、像成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或“后”)方,需要配戴_(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16如图所示,李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某物体的长度,那么他用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这个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cm。17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_现象;为了减少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一块凸面镜扩大视野,这是人们利用光的_规律能够看到对面拐弯路段的来车情况。18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冰的熔点是_,BC段的“冰”处于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手边有两种凸透镜供选择,分别为焦距10cm
7、的凸透镜A和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B,他选择一个凸透镜并将它与蜡烛、光屏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光具座上,当点燃蜡烛后发现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是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该同学选择的是凸透镜_(选填“A”或“B”)。如果接下来想在光屏上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他可以将凸透镜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20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6秒时,甲车的速度为_米/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_米。三、作图题21(1)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
8、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实验题22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
9、编号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3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共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3)读数时小明发现点有小水滴
10、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液化而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丁图是烧杯中的水沸腾_(选填“时”或“前”)的情形。(5)小明觉得应将水烧开所用时间缩短些,对此请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24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_;(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_(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
11、上_(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实验中一般选择表面白色且粗糙的光屏,其目的是能反射_光,并且发生_(漫/镜面)反射,便于正确观察实验现象;(4)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25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选填“平行”
12、或“垂直”);(2)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_cm;(4)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_;(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_(选填“能”或“不能”)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山发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原理是_。(2)图中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
13、(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_不同。(4)要测AC段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方法vAC=;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_(1或2)。(5)小车从A到C运动图象是_。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与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无关,所以无法改变声音的频率,故B错误,B符合题意;C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空气柱的振幅增大,改变了哨声的响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2A解析A【详解】
14、A安装双层中空玻璃能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要分辨不同物体的发声,是根据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B错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来工作的,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携带了能量,才能把结石除掉,即超声波此时传递的是能量,故D错误。故选A。3D解析D【详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C冬天气温低,为了防止水结冰,可以配成相应的溶液,降低水的凝固点,往冰面上撒盐,使
15、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故C错误;D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B【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m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g,故C不符合题意;D教室内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解析D【详解】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温度计是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搅拌,故A错误;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故B错误;C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不同,
16、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故C错误;D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故D正确。故选D。6A解析A【分析】(1)光的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详解】A把白光分解为各种彩色光,属于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B物体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路灯下的“人
17、影”中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不合题意;D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这是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晴】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7D解析D【解析】【分析】(1)要看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以及成虚像的特点判断;(2)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详解】A.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
18、点,可知A图火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确;B.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图正确;C.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C图正确;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但图光线折射后变得会聚了,故D错误。故选D。8D解析D【详解】晶状体太厚,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之后形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如图甲;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图丙。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A【详解】小汽车和大客车同向行驶,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小汽车和大客
19、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客车向小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小汽车的速度很快,大客车速度很慢。故选。10A解析A【详解】由图像知,整个过程中,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出发时,甲与乙的距离为4km,经10min,两人相遇,乙所走路程为1km,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m。相遇后,两人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m。相遇前,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即v甲=3v乙相遇后,甲的速度即v甲=1.5v甲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即v乙总=0.75v甲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1振动 空气 噪声 【详解】1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
20、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舞曲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噪声。12折射 乙 【详解】解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点睛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3反射 虚 【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1、。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14凸面镜 汽化 超声波 【详解】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15前 凹 【详解】1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需要用凹透镜先将光线发散一下,这样像便会成在视网膜上,即应配戴解析前 凹 【详解】1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需要用凹透镜先将光线发散一下,这样像便会成在
22、视网膜上,即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161mm 2.72 【详解】1图中的刻度尺每一厘米里有10个小格,一小格为1mm,故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记录刻度尺的读数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而且要估解析1mm 2.72 【详解】1图中的刻度尺每一厘米里有10个小格,一小格为1mm,故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记录刻度尺的读数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而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物体的左端在1.00cm刻度处,右端在3.72cm刻度处,则物体的长度为3.72cm -1.00cm=2.72cm17折射 反射 【详解】1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
23、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小明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解析折射 反射 【详解】1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小明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浅。2为了减少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一块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这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使路上车辆经凸面镜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使人们能够看到对面拐弯路段的来车情况,而且起到了扩大视野的作用。18固液共存 【详解】1由图可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故熔点为0。2BC段为熔化
24、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析固液共存 【详解】1由图可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故熔点为0。2BC段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9放大 B 右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是像距是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解析放大 B 右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是像距是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代入数据可得而凸透镜A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B的焦距是20
25、cm,那么该同学选择的是凸透镜B。3如果接下来想在光屏上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我们可以假想右边的光屏换成蜡烛,左边的蜡烛换成光屏,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这情况下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物距是60.0cm,像距是30.0cm,这是另一种性质的像,那么回到原来的图中,只要把凸透镜往右移动,让物距变成60.0cm,像距变成30.0cm,即可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20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解析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
26、,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三、作图题21(1);(2)【详解】(1)要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直井底,则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所示。(2)由解析(1);(2)【详解】(1)要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直井底,则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则入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过光线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7、。四、实验题22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解析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应选编号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2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应该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改变材料。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
28、据是55。3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3)45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琴弦材料不变,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都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不能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23自下而上 相平 时 水蒸气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解析自下而上 相平 时 水蒸气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
29、序进行。(2)2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3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4)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上升时变大。(5)5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通过减少水量或者提高水的初始温度。24垂直 前 相等 不能 所有 漫 A 【详解】(1)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蜡烛的像成在桌面内,便于探究像与物体的关系。(2)解析垂直 前 相等 不能 所有 漫 A 【详解】(1)1实验
30、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蜡烛的像成在桌面内,便于探究像与物体的关系。(2)2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前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3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因为B是和A完全相同的蜡烛,所以,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3)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后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选择白色的光屏,是因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以色光,可以看到像的实际情况。6选择粗糙的光屏,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便于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成像情况。(4)7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1、,将平面镜一分为二并向两侧移动时,物距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物体经过两块平面镜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选A。25垂直 见解析 40.0 见解析 能 【详解】(1)1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以保证成像在光屏之上。(2)2为检验是解析垂直 见解析 40.0 见解析 能 【详解】(1)1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以保证成像在光屏之上。(2)2为检验是否调好,可观察光屏上的光斑是否在光屏中心处,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斑始终处于光屏中央。(3)3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计算此时物距为u=50.0cm-10.0cm=40.
32、0cm(4)4为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可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再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像都变模糊。(5)5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会导致所成像亮度变暗,但成的像依然是完整的。26路程区间 见解析 B 【详解】(1)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出速度。(2)2从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为,则AB段解析 路程区间 见解析 B 【详解】(1)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出速度。(2)2从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为,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3)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路程区间不同。因为AB段的初速度小于BC段的初速度,所以平均速度不同。(4)4因为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方法一是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的,方法二是两段速度的平均值,所以方法一正确。(5)5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B的v-t图像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符合题意,故选B。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