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脑有多少?人脑有多少个神经元个神经元?860亿!MPMP模型模型神经网络的发展简史1943年美国生理学家W.S Mcculloch和数学家W.A Pitts首次提出了二值神经元模型。他们把神经元视为二值开关,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这种“逻辑神经元”模型被称为MP模型。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1949年,心理学家提出了突触联系强度可变的设想。196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的到了进一步发展,更完善的神经网络模型被提出,其中包括感知器和自适应线性元件等。1969年M.Minsky等出版了Perceptron一书,指出感知器不能解决高阶谓词问题,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处于低潮。
2、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物理学家J.J.Hopfield提出了Hopfield神经网格模型,引入了“计算能量”概念,给出了网络稳定性判断。1984年,他又提出了连续时间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1985年,又有学者提出了波耳兹曼模型。在学习中采用统计热力学模拟退火技术,保证整个系统趋于全局稳定点。1986年进行认知微观结构地研究,提出了并行分布处理的理论。90年代初,又有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被提出。nW.S Mcculloch1898年出身于美国新泽西州,曾在耶鲁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并于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从事研究。1969年在剑桥逝
3、世。1943年,他试图将图灵机的模型移植到单个神经元上,从而实现“逻辑神经元”的设想。从1952年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里从事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1943年发表了论文: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1945年发表了论文:A Heterarchy of Values Determined by the Topology of Nervous Nets1965年出版了Embodiments of MindnW.A Pitts美国数学家1943年与W.S Mcculloch一同发表了论文:A
4、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MP模型的数学表示生物神经元数学模型逻辑神经元数学模型(MP模型)n生物神经元&数学模型 输入输出间的突触时延 神经元j的阈值 神经元i到 j 的突触连接系数或称 权重值 神经元传递函数nMP模型(逻辑神经元数学模型)ly的输入输出关系如表:ET,I=0y=1ET,I0y=0ET,I=0y=0E0y=0E:兴奋性输入 I:抑制性输入(否决)nMP模型的逻辑表示l逻辑与(假设w=1)设T=2,I=0,E=x1W+x2W=x1+x2当x1=1,x2=1,E=1+1=2,触发y=1当x
5、1=1,x2=0,E=1+0=1,不触发y=0当x1=0,x2=1,E=0+1=1,不触发y=0当x1=0,x2=0,E=0+0=0,不触发y=0满足y=x1.x2逻辑与关系。l逻辑或:令T=1,I=0,E=x1+x2 (二个兴奋性输入)当x1=1,x2=1,E=1+1=2,触发 y=1当x1=1,x2=0,E=1+0=1,触发 y=1当x1=0,x2=1,E=0+1=1,触发 y=1当x1=0,x2=0,E=0+0=0,不触发 y=0满足y=x1+x2逻辑或关系l逻辑非:令T=0,E=0,I=xW=x(一个抑制性输入)当x=1,I=10,不触发y=0当x=0,I=0,触发y=1满足逻辑非关系
6、感知器模型概念l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Frank Rosenblatt提出一种具有单层计算单元的神经网络,成为Perceptron,即为感知器。l感知器是一种非线性前馈网络,同层内无互连,不同层间无反馈,由下层向上层传递。其输入、输出均为离散值,神经元对输入加权求和后,由阈值函数决定其输出。感知器的数学模型(j=1,2,m)输入:输出:感知器的学习1.权值初始化2.输入样本对3.计算输出4.根据感知器学习规则调整权值5.返回到步骤1输入下一对样本,周而复始直到对所有样本,感知器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相等。什么是前馈?前馈控制系统为前馈控制的一种形式,是控制部分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进行某种活动,同
7、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受控部分在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进行活动时,又及时地受到前馈信号的调控,因此活动可以更加准确。例如:要求将手伸至某一目标物,脑发出神经冲动指令一定的肌群收缩,同时又通过前馈机制,使这些肌肉的收缩活动能适时地受到一定的制约,因而手不会达不到目标物,也不致伸得过远,整个动作能完成的很准确。广义线性判别函数在感知器中线性判别函数可以使响应单元输出1或0输入矢量权重矢量阈值广义线性判别函数为方便研究:令把样本写成广义形式属于类属于类样本规格化,即把第二类样本取负任意设定一个广义权重矢量用已知样本 求 若 0,则分类正确,即权重矢量与样本 相似,将 记忆在网络中,
8、令 =;若 0,则分类错误,修改 ;感知器修改权重的规则为:。用 代替 ,再用另一组样本 ,重复步骤4计算可得 、直到出现四 个相同的 值才终止计算。该值即为所需 要的 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权重系数 和阈 值 。感知器的应用可实现线性分类、预测等,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智能监控、机器人等不同领域。当前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基于MP神经元模型的神经网络得到应用,如BP算法,这种算法是实现人脸识别的主要算法之一。“神经元神经元”无人机无人机“神经元”综合运用了自动容错、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具有自动捕获和自主识别目标的能力,也可由指挥机控制其飞行或作战。比如一架法国“阵风”
9、战斗机可以同时指挥45架“神经元”无人机,在有人机前方进行侦察或进行攻击。人脸识别人脸识别 一般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摄取、人脸定位、图像预处理、以及人脸识别。主要识别算法:1.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Featur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2.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Appearanc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3.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Templat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4.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Recognition algorithms using neura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