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共25题,共75分) 1.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指出: A 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RL小于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eq 。 B 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RL等于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eq 。 C 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RL大于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eq 。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2. 频率特性曲线绘出 A 输出量的幅值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B 输出量的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C 输出量的幅值及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
2、数:3;考生得分:3 3. 三要素法计算方法, A 仅可用于计算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但不适于计算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B 仅可用计算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C 可以用计算一阶电路及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4. 在电路换路期间, A uc (0+)= uc (0-) B iL(0+)= iL (0-) C uc (0+)= uc (0-),iL(0+)= iL (0-)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5. 电感线圈,其作用主要是 A 主要是消耗磁
3、场能量。 B 主要是产生磁场能量。 C 主要是存储磁场能量。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6. 对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计算中,解uc(t)= e- at(K1sinwdt + K2coswdt)表示, A 过阻尼非振荡过程。 B 欠阻尼非振荡过程。 C 临界阻尼非振荡过程。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7. 若将电路中的各电压和电流表达为 A 相量形式,电容和电感元件用瞬时值形式表示,则可得电路的相量模型。 B 瞬时值形式,电容和电感元件用阻抗形式表示,则可得电路的相量模型。 C
4、 相量形式,电容和电感元件用阻抗形式表示,则可得电路的相量模型。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8. 如果一个电源的 A 输出电压与外接电路有关,总保持为某一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则该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 B 输出电流与外接电路无关,总保持为某一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则该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 C 输出电压与外接及内电路电路无关,总保持为某一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则该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9. 阻抗Z用复数形式表示, A 但它不是相量,仅仅是复数的计算量。 B
5、是否是相量不能确定。 C 它即是相量,又是复数计算量。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10. 叠加定理的内容是: A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功率应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功率响应的代数和。 B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电流或功率响应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压或功率响应和。 C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电流或电压响应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响应的代数和。 参
6、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1.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的平均功率 A 大于零 B 为零 C 小于零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12. 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指端钮之间的 A 电压相等。 B 电流相等。 C 伏安关系相同。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3. 电流的参考方向 A 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同。 B 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 C 是人为任意规定的假定方向,有可能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C;考生
7、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4. 每一个网孔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可以归纳为, A 本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本网孔的自阻,加上相邻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它与本网孔公共支路的互阻等于本网孔内全部电压源电流的代数和。 B 本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本网孔的自阻,加上相邻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它与本网孔公共支路的互阻等于本网孔内全部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C 本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本网孔的自阻,加上相邻网孔的网孔电流乘以它与本网孔公共支路的互阻等于本网孔内全部电压源电压及电流的代数和。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5.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A 在任意时刻,沿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 B 在任意时刻,沿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不为零。 C 在任意时刻,沿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和恒为零。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6. Tina Pro软件 A 可用于计算传递函数。 B 不能用于计算传递函数。 C 不能确定是否能用于计算电路的传递函数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7.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是: A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功率应等于每一
9、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功率响应的代数和。 B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电源响应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源响应和。 C 在包含多个独立源作为激励的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的电流或电压响应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电路中,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响应的代数和。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18. 正弦交流电路中, A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位相同,功率因数角φ=0,功率因数λ=1。 B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位不同,功率因数角φ=0,功率因数
10、λ=0。 C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位不同,功率因数角φ=1,功率因数λ=0。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19. 公式 A 并联等效电路分流计算公式。 B 串、并联等效电路分流计算公式。 C 串联等效电路分流计算公式。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20. 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则 A 中线可以去掉。 B 中线不能去掉。 C 中线可以去掉,也可以不去掉,应视电路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21. 一个RLC串联谐振电
11、路中,已知正弦电源电压幅值U=14.14V, 谐振频率f0=50Hz, R=20Ω,C=27μF,则电容电压有效值 A 83.4V B 93.4V C 103.4V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22. 以下电源性质为恒定电流源,简称恒流源 A 直电流源 B 交流源 C 交、直流源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23. 网络函数H定义为 A 输出电压相量/输入电流相量。 B 输出相量/输入相量。 C 输入相量/输出相量。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
12、3 24. 对于十进制数值x1、x1和运算关系c1=x1/x2而言,其相应的分贝运算关系为 A log(c1)=log(x1)+log(x2) B log(c1)=log(x1)-log(x2) C log(c1)=log(x1)/log(x2)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25. 相量表示法是表示: A 正弦量频率与相角的最简便形式。 B 正弦量振幅与相角的最简便形式。 C 正弦量振幅与频率的最简便形式。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判断题(共10题,共25分)
13、1. 规定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电流为正值。( )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2.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数值与参考点选在何处无关。( )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3. 本教材中,电路一般是指由理想器件构成的电路模型。( )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4. 电压的正与负,在不设定参考方向的条件下才是有意义的。( ) T √ F × 参考答案
14、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5. 叠加定理适用于完全由线性元件及非线性元件组成的电路。(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6. 网孔:其内部还包含任何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7. 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目的是为了计算其电压和电流。即对其内部电路则是等效的。(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0 8. 叠加原理用于计算元件的电流或电压,以及功率叠加。(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9. 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变量,并用支路电流表示各节点电压。(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0 10. 实际电源可以用恒流源IS与内阻RS串联的电路模型来表征。( )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2.5;考生得分:2.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