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主讲人:曹颖 1920年9月19日印度丛林发现印度狼孩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中小孩。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
2、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没有充分的计划性。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
3、(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中国也有类似狼孩、猪孩的报道,结果和印度狼孩大致相似。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到成长环境的影响。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
4、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1 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吃饭、穿衣、走路,这些衣食住行的吃饭、穿衣、走路,这些衣食住行的技能并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文化。技能并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文化。(2 2)学习谋生的手段)学习谋生的手段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手工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手工业生产方式。现代工业社会,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一
5、现代工业社会,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一个人谋生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正规的学徒,个人谋生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正规的学徒,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职业培训,这一过程一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职业培训,这一过程一般到二十多岁才能完成般到二十多岁才能完成。二、社会化的内容二、社会化的内容(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行为规范也称社会规范,它是一社会行为规范也称社会规范,它是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定群体和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创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行为规范造出来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行为规范都由当事人创造而产生。对于后来人来都由当事人创造而产生
6、。对于后来人来说,社会行为规范是先于他们而存在的。说,社会行为规范是先于他们而存在的。(4)明确生活目标 群体中的权威者对后来者未来职业的指点,群体中的权威者对后来者未来职业的指点,通过对具体职业优劣之评价来引发后来者对某通过对具体职业优劣之评价来引发后来者对某职业的兴趣和好感。职业的兴趣和好感。(5)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一定群体和社会中有特定权社会角色是指一定群体和社会中有特定权利和义务、并按照特定行为规范活动的人。人利和义务、并按照特定行为规范活动的人。人的社会化就是要培养社会角色,即将他培养成的社会化就是要培养社会角色,即将他培养成全体合社会认为合格的角色。全体合社会认为合格的角色
7、。三、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1.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个人成长个人角度:个人成长社会角度:培养合格成员社会角度:培养合格成员2.2.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1 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2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3 3)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1)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和侧面。对婴儿-青年的社会化十分重要。社会化的内容全面,包括教导生活技能、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父母对人、对已、对物
8、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西蒙兹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这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支配支配残忍残忍溺爱溺爱拒绝拒绝接受接受O O无视无视放任放任服从服从父母态度父母态度 坐标上的O点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这样的父母既不特别娇惯孩子,也不过于严厉,既不随心所欲支配孩子,也不完全听凭孩子的支配。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而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服
9、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父母态度 鲍姆林德(BAUMRIND)把父母态度分为三类专断型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商低、易怒。随意型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的孩子缺乏控制。权威型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励、
10、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关于家庭气氛与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关系,赖德关于家庭气氛与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关系,赖德克从六个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克从六个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1.对孩子是专制还是民主:前者的儿童爱吵架,缺乏合作精神,没有人缘,不会体谅人,情绪不稳定,放肆,没有上进心,对奖罚漠不关心。后者的儿童有人缘,体谅人,天真活泼,情绪稳定,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上进心,不爱吵架。2.孩子所受到的限制和具有的自由程度:自由度小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家庭气氛家庭气氛3.惩罚严厉程度:严厉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对别人意见麻
11、木不仁,不会体谅别人,优柔寡断。4.父母与孩子亲密程度:行为无显著差异。5.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分担的责任:无显著差异。6.兄弟姐妹间亲密程度:其间很少嫉妒和吵架的孩子更安静,少竞争心,合作,不撒野,老实,听父母的话,情绪稳定,不调皮捣蛋。(2 2)学校)学校1.教授人类生活应具备的各种普通与专门的知识、技能。2.形成个人思想、信仰、态度,熟悉社会风俗。3.指导与训练各种生活习惯。4.指导与训练各种得当的行为标准。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
12、系。与被塑造的关系。案例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诉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GOOD,S;1974)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13、3 3)同龄群体)同龄群体 也称同辈群体,又称游戏群体。对于其成员的成长即其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而实现的。儿童的学校生活,是在同龄群体中进行的,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群体风气、纪律、要求使儿童意识到自身在群体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群体的舆论和评价,诱发儿童的自我意识并明确其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特征:特征:第一,关系平等;第二,交互作用显著:第一,关系平等;第二,交互作用显著:作用:作用:1.1.养成在社会生活中领导与服从的态度;养成在社会生活中领导与服从的态度;2.2.形成一种平等的观念;形成一种平等的观念;3.3.养成社会上分工与合作的习惯;养成社会上分工与
14、合作的习惯;4.4.养成人们之间相互冲突的调适与忍耐的习惯;养成人们之间相互冲突的调适与忍耐的习惯;5.5.练习相互间的竞争。练习相互间的竞争。(4)工作单位以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是组织人们进行职业劳动的场所,也承担着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责任。(5)大众传播媒介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传媒的影响迅速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迅速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革的信息;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模式、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二、
15、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一)基本社会化(一)基本社会化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社会化成为基本社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社会化成为基本社会化。会化。生理性成熟和社会性成熟生理性成熟和社会性成熟(二)继续社会化(二)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应角色变化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继续社会化的原因:继续社会化的原因:(三)再社会化(三)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适用,
16、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的社会化过程。主动再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主动再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1.1.弗洛依德的观点弗洛依德的观点按照弗洛依德的观点,人格就是由本我、自按照弗洛依德的观点,人格就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组成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我和超我这三部分组成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由它们的交互作用决定的。由它们的交互作用决定的。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本能性的冲动些本能性的冲动.其所支配地行为不受道德规范其所支配地行为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甚至是潜意识的。的约束,甚至是潜意识的。自我自我在本我发展过程中与周
17、围现实世界的在本我发展过程中与周围现实世界的接触中,从而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和发展成熟接触中,从而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和发展成熟的。的。自我的功能:第一第一.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第二第二.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的要求;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的要求;第三第三.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第四第四.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超我超我是个体社会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是个体社会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即人们常说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即人们常说的的“良心良心”、“理性
18、理性”。本我追求享乐,自我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本我追求享乐,自我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超我则具有评价是非、善恶的功能。超我则具有评价是非、善恶的功能。超我的具体功能:超我的具体功能:第一,管制社会不容许的原始冲动;第一,管制社会不容许的原始冲动;第二,诱导自我使其能够以合乎社会第二,诱导自我使其能够以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第三,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第三,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的观点修正了弗洛依德的观点,将人的一生修正了弗洛依德的观点,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信任与不信任(出生岁);第一,信任与不信任(出生岁)
19、;第二,自主、怀疑与羞怯(岁);第二,自主、怀疑与羞怯(岁);第三,首创性与内疚感(岁);第三,首创性与内疚感(岁);第四,勤奋与自卑(岁);第四,勤奋与自卑(岁);第五,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第五,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岁);岁);第六,亲近与孤立(青壮年期);第六,亲近与孤立(青壮年期);第七,创造力感与停滞感(壮年期);第七,创造力感与停滞感(壮年期);第八,自我完善与悲观失望感(老年期)。第八,自我完善与悲观失望感(老年期)。儿童-青年社会化(1 1)婴儿)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化学龄初期的社会化家庭应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启发他的家庭应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启发他的心智的发展,包括
20、使他能分辨自我和非我。心智的发展,包括使他能分辨自我和非我。(2 2)少年期社会化()少年期社会化(12-1512-15岁)岁)生理上日趋成熟,但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生理上日趋成熟,但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很大提高;熟状态;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很大提高;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形成,个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形成,个人尊严意识的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人尊严意识的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萌芽。是社会化的萌芽。是社会化的”危险期危险期”.(3)3)青年社会化青年社会化2020岁之前岁之前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于成人;爱情萌芽产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于成人;爱情萌芽产
21、生,学习兴趣广泛;思维能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基学习兴趣广泛;思维能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本形成。“六大高峰六大高峰”少年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1.1.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2.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3.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4.社会的迅速变迁社会的迅速变迁5.5.代沟代沟抗拒诱惑实验抗拒诱惑实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诱惑方面,对诱惑的抗拒也可在能否抗拒诱惑方面,对诱惑的抗拒也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瓦尔特斯(瓦尔特斯(R
22、.H.WaltersR.H.Walters,19631963)的实)的实验:他将验:他将5 5岁儿童分为三组,让其参观诱人岁儿童分为三组,让其参观诱人的玩具,并告知不许玩。的玩具,并告知不许玩。过程 榜样榜样奖励组:奖励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后,其母看见大加赞赏并一起玩;榜样榜样批评组:批评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后,其母看见后批评;控制组:控制组:不看电影。然后让儿童单独呆在房间里十五分钟。结果 第一组不顾禁令去玩,平均克制第一组不顾禁令去玩,平均克制8080秒;第秒;第二组平均克制二组平均克制7 7分钟,有的分钟,有的1515分钟;第三组平均克分钟;第三组平均克制了制了5 5分钟
23、。分钟。结论 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模仿而获得。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模仿而获得。言行一致实验言行一致实验家长、教师对儿童的社会道德标准教化有家长、教师对儿童的社会道德标准教化有两种:一是口头劝导;二是在其面前展示两种:一是口头劝导;二是在其面前展示自己的行为,而后者更重要。自己的行为,而后者更重要。米斯切尔(米斯切尔(W.MischelW.Mischel,19661966)等人的实验。)等人的实验。让儿童玩小型滚球游戏,按一定规则将木让儿童玩小型滚球游戏,按一定规则将木球投入门内,投中得分,球投入门内,投中得分,2020分有奖。严守分有奖。严守规则很难得分,偷偷违反规则容易得分。规则
24、很难得分,偷偷违反规则容易得分。过程 将儿童分两组与成人一起玩。将儿童分两组与成人一起玩。第一组成人成人言行一致,告诉儿童规则并遵守规则;言行一致,告诉儿童规则并遵守规则;第二组成成人言行不一,对儿童进行口头劝导而自己却当其人言行不一,对儿童进行口头劝导而自己却当其面违反规则。面违反规则。结果 成人在场时,儿童都遵守规则,当成人离成人在场时,儿童都遵守规则,当成人离开后,第一组得奖人次占总人次的开后,第一组得奖人次占总人次的1%1%左右,而第左右,而第二组占二组占50%50%以上。然后将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第以上。然后将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第一组也开始不遵守规则。一组也开始不遵守规则。结论 要使儿童遵守规则,不仅要成人口头劝导,要使儿童遵守规则,不仅要成人口头劝导,更重要的是成人的榜样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人的榜样作用。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感谢您的关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