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导论导论本章目录本章目录本章目录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第五第五第五第五节节节节 信息加工调节信息加工调节信息加工调节信息加工调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
2、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个阶段组成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相关信息信息输入:感觉和知觉信息处理:记忆、思维以及问题解决信息输出:人的行为和言语反应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
3、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 1 1 1 1、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2 2 2 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感觉阈限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
4、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 1 1 1 1、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有自己特定的适宜刺激,他们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有最大的感受能力,产生清晰的、有意义的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 1
5、 1 1 1、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2 2 2 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人能够感觉的最小刺激或者最小刺激变化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公式: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公式:K=I/II为标准刺激强度;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
6、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信息量可以认为是预测某一时间发生需要获得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信息量计算等概率事件:H=log2n H为信息量;n为等概率事件不等概率事件Hi=log2(1/Pi)Hi为事件i包含的信息量;Pi为事件i发生的概率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一)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
7、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三)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人的传信通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信息量计算公式:C=(nlog2N)/T C为信道容量;N为辨认的刺激数目 n为单位时间内正确反应的刺激数目 T为对一个刺激进行正确辨认的反应时间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
8、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 1 1 1 1、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 2 2 2 2、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 3 3 3 3、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
9、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 1 1 1 1、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可见光谱段的电磁波同时作用于人的眼睛,就会产生白光的感觉。如果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分别作用于眼睛,则会引起不同的颜色光感觉,即色觉色觉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色调:区别不同色彩的特性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和鲜明程度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
10、、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 1 1 1 1、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 2 2 2 2、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明暗对比:受到周围物体明度的影响而产生的明度变化颜色对比:受到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产生的色调变化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也称为视力换算公式:V=D/DV为视敏度;D为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D为1分视角的标准距离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
11、)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 1 1 1 1、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色觉特性 2 2 2 2、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视觉空间特性 3 3 3 3、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特性、视觉时间特性视觉适应:视觉环境中的光量发生变化时,眼睛对光的感受性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视觉现象闪光融合:断断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就会得到融合的视觉感
12、觉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 2 2 2 2、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 3 3 3 3、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 4 4 4 4、掩蔽、掩蔽、掩蔽、掩蔽 5 5 5 5、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
13、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听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物理强度一般用声强表示声音密度用声压来计算实际生活中一般用单位分贝的声压级来对声波强度进行评价和度量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
14、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 2 2 2 2、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声音的时间特性主要指声波在频率方面,也就是在声调方面的特征客观上音调取决于声波的基频高低物理量主观上一般以单位“美”(mel)来度量,一般定义响度为40方的1000Hz纯音的音调为1000美心理量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
15、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 2 2 2 2、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 3 3 3 3、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双耳时间差:人脑通过双耳时间差可以分辨不同方位双耳强度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被某种物体挡住,听到的声音音量会变小耳廓效应:借助达到鼓膜的声波频谱特征与其声源的方向以进行声音定位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
16、)听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 2 2 2 2、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 3 3 3 3、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 4 4 4 4、掩蔽、掩蔽、掩蔽、掩蔽在人的听觉上,一个较强声音的存在掩蔽了一个较弱的声音存在前行掩蔽:听到强音之前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的弱音可以被掩蔽同时掩蔽:强音和弱音同时呈现,弱音被掩蔽,也叫频率掩蔽后行掩蔽:当强音消失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重新听到弱音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一)视觉及
17、其特性(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 1 1 1 1、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强度特性 2 2 2 2、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时间特性 3 3 3 3、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特性 4 4 4 4、掩蔽、掩蔽、掩蔽、掩蔽 5 5 5 5、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适应与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
18、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又称自下而上的加工,由外界刺激特征开始的信息加工方式概念驱动加工:又称自上而下的加工,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经验开始的,并且形成期待或者对知觉的假设,从而影响特征觉察器以及对细节注意的引导第二节第二
19、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 1 1 1 1、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 2 2 2 2、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 3 3 3 3、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 4 4 4 4、理解性、理解性、理解性、理解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
20、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 1 1 1 1、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一些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背景的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
21、(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 1 1 1 1、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 2 2 2 2、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 1 1 1 1、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 2 2 2 2、整体性、
22、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 3 3 3 3、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的知觉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的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二)知觉特性 1 1 1 1、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对象性 2 2 2 2、整体
23、性、整体性、整体性、整体性 3 3 3 3、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恒常性 4 4 4 4、理解性、理解性、理解性、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能够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解释知觉对象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这个过程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
24、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类: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25、的注意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 1 1 1 1、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 2 2 2 2、分配、分配、分配、分配 3 3 3 3、广度、广度、广度、广度 4 4 4 4、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26、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 1 1 1 1、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只能从众多信息中选择所需要的一部分信息进行输入和处理的注意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
27、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 1 1 1 1、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 2 2 2 2、分配、分配、分配、分配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的注意特性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
28、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 1 1 1 1、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 2 2 2 2、分配、分配、分配、分配 3 3 3 3、广度、广度、广度、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能意识到的不同对象的注意特性随着注意对象特点、注意任务难度、以及知识经验的不同,注意的广度会有所变化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
29、节 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特征 1 1 1 1、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 2 2 2 2、分配、分配、分配、分配 3 3 3 3、广度、广度、广度、广度 4 4 4 4、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
30、间保持在特定刺激或活动上的特征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配性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
31、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器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而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然后在中枢神经进一步加工处理,以便存储在需要的时候,那些组织有序的信息就很容易提取根据信息在记忆中保持或存储的时间长度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
32、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记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编码: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信息存储: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二)记忆的作用(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三)记忆的影响因素当信息进入短时记
33、忆后,复述是促进信息有效存储的有效方法在长时记忆中,个体经验的存储主要依赖于复习组织的有效性、复习时间的分配与及时性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一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二)推理(二)推理(二)推理(二)推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
34、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 1 1 1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2 2 2 2、比较、比较、比较、比较 3 3 3 3、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 1 1 1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将事物的心理表征分解成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与分析
35、相反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个别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 1 1 1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2 2 2 2、比较、比较、比较、比较比较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异或者相同关系的心理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将事物归为不同类别,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
36、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 1 1 1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2 2 2 2、比较、比较、比较、比较 3 3 3 3、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个别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
37、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一)思维过程(二)推理(二)推理(二)推理(二)推理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中归纳出的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演出信息的心理过程归纳推理:通过观察事物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结论概念的形成演绎推理:从原理出发,通过逻辑验证,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范畴三段推理: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线性推理:所给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可以传递的关系条件推理: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
38、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
39、是从一个问题情境的初始状态开始,通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以及一系列思维操作,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把问题解决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手段-目的分析:将目标状态分解成多个子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达到最终总目标逆向搜索
40、: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1 1 1、定式
41、、定式、定式、定式 2 2 2 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 3 3 3 3、动机、动机、动机、动机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1 1 1、定式、定式
42、、定式、定式在一定活动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应的心理状态,它影响同类后续活动的趋势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1 1 1、定式、定式、定式、定式 2 2 2 2
43、、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人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1 1 1、定式、定式、定式、定式 2 2 2 2、功能固着、功能
44、固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 3 3 3 3、动机、动机、动机、动机问题解决还取决于人对活动态度、社会责任感、兴趣等动机强度和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通常中等强度的动机常常是问题解决的最佳水平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二、信息输出特性二、信息输出特性二、信息输出特性二、信息输出特性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
45、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 1 1 1 1、骨骼、骨骼、骨骼、骨骼 2 2 2 2、关节、关节、关节、关节 3 3 3 3、肌肉、肌肉、肌肉、肌肉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
46、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 1 1 1 1、骨骼、骨骼、骨骼、骨骼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其中只有177块直接参与人体的运动骨头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各椎骨与关机构成脊柱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构成人体中轴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 1 1 1 1、骨骼、骨骼、骨骼、骨骼 2 2 2 2、关节、关节、关节、关
47、节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结缔组织相互连接而构成的根据连接组织的性质,可以将关节分为以下三类:不动关节:结缔组织连接中间没有任何间断或裂缝动关节:连接组织之间有空隙,失去连续性半动关节:是上述两种形式的过度形式,两骨以软骨组织连接,活动范围小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 1 1 1 1、骨骼、骨骼、骨骼、骨骼 2 2 2 2、关节、关节、关节、关节 3 3 3 3、肌肉、肌肉、肌肉、肌肉对于信息输出来说,主要研究
48、的是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收缩性静止状态时,骨骼肌保持轻微的收缩运动状态时,骨骼肌周径增大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 1 1 1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 2 2 2 2、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 3 3 3 3、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
49、、鼻腔和咽腔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 1 1 1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是发声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流进入呼吸器官的过程中,与某些部位发生冲击或摩擦发出声音一般来说,语音在气流呼出时产生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
50、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二)言语的生理机制 1 1 1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 2 2 2 2、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声带和喉头声带是人主要的发声体喉头的软骨组织在气流通过时,由于平滑肌的牵引而活动,从而使声门可以张开和闭合这种牵动使得声带平滑肌时紧时松,于是引起声带的颤动发出声音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动系统与言语生理机制一、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