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828.83KB ,
资源ID:166640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666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汉译动感递增论.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汉译动感递增论.pdf

1、2023 年 5 月May 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 30 卷第 3 期Vol.30 No.346汉译动感递增论黄忠廉,秦筱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摘要:汉语极具动感,不似英语受制于词类规则与语法变化。基于锤炼动词、交错句式、巧借通感等翻译策略,提出以动译动、化静为动和强化动感的汉译三层递增机制,以期层层增强从文学翻译到应用翻译的汉译动态感,绘声绘色且绘形,求得鲜明生动的汉译效果。关键词:汉译;动感;递增机制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8-665X(2023)3-0046-111引言引言动感指绘画、雕刻、文学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狭义的动感指文学语言的动感,即作者赋予文学意象以某种运动形态,触发读者的运动感知(姚亚平,1992)。具体而言,语言动感指生动,不仅要将一般动词艺术化、陌生化,更要调动修辞手法强化动词的艺术效果,以表现事物的动态美(李军,1993)。如果说语言动感是一匹肆意奔驰的野马,那么翻译动感则是套上缰绳的骏马,属于广义的动感,不仅指文学翻译的生动,还包括应用翻译的动势。汉译的动感指汉译单位通过由小到大层层嵌套以及音、形、义兼顾以达到鲜明生动的汉译效果。如何增强汉译的动感,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文学文本的

3、动词翻译,如虚义动词(夏云,2022)、被动结构(王克非、刘鼎甲,2018)、情态动词(赵秋荣、李文双、马心仪,2020)等,研究视野还可拓宽。由于中西哲学溯源的差异,汉语善用动词表达形象思维,英语却好用名词和介词表达抽象思维。英语“介词中心语言”(刘平,2009)与汉语“动词集结”(申小龙,1984)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例如:(1)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重点项目“翻译变化机理论”(20FYYA00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忠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秦筱婉,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汉译动感递增论4

4、7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曹雪芹红楼梦)Hethrough flowers and foliage,by rock and rivulet,past rose-crowned pergolasand rose-twined trellises,through small pavilions embowered in peonies,where scent ofsweet-briers stole,or pliant plantains waved.(David Hawkes 译)原文 12 个动词,约占总字数的四分之一,英译不仅将动词弱化为介词,更将数量减至 4

5、 个。究其原因,一是译者倾向于将汉语动词译为介词,二是将意义相近的汉语动词进行了合译。若反向思考,汉译时动词是否会增多呢?汉译动感化可分几类?与文体有何关系?这些均是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2以动译动机制:汉译动感的基点与主体以动译动机制:汉译动感的基点与主体以动译动机制指以译语动词译原文动词,保留其动感。词是最基本的语义单位,善用动词可以体现事物的动感。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的词语,英语动词按词汇意义可分为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前者包括感觉动词、认识动词和关系动词,后者包括瞬间动词、活动动词、过程动词和趋向动词(王堪法、黄国文,1981)。汉语动词按词汇意义可分为活动动词、变化动词、表白动词、判断动词

6、和能愿动词(陈祖荣,1995)。以动译动机制应首选直译,尤其是典型的对译,其次才是意译。典型的动词对译多用于连续性的动作描写,体现最基本的汉译动感。例如:(2)He knelt down and found the tuna under the stern with the gaff and drew ittoward him keeping it clear of the coiled lines.Holding the line with his left shoulderagain,and bracing on his left hand and arm,he took the tuna

7、 off the gaff hook and put thegaff back in place.(Ernest Miller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他跪下,在尾舵下找到金枪鱼,避开鱼线圈,用鱼叉叉出。他把线再次架在左肩上,用左手左臂撑着,取下鱼后将鱼叉放回原处。原文动词有 7 个,汉译用了 8 个,几乎一一对应。由于英语的动词层次没有汉语丰富,如果形象化程度低、情感单一的话,汉译很难突出动感。因此,对译还应选取表现动作幅度大、能量强的动词,以唤起读者的感受与想象。更多的情况是动静相宜,各自对译,而有时静中仍含有动。例如:(3)The films

8、made by Dr.Arnold Gesellshow little creatures who can barely talkinvestigating problems with the excitement of explorers,making discoveries with theabsorption of scientists.(Gilbert Highet,The Pleasure of Learning)阿诺德盖塞尔博士所拍的电影描绘了一群牙牙学语的小家伙,他们居然能像探险家那样热情、像科学家那样专注地谈论探索与发现。原文 made by 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译为“所拍”

9、,用“所”字结构修饰“电影”。非谓语动词 investigating 与 making 均是 talk 的对象,汉语动词无词形变化,不必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因此汉译将两个动名词均译为“谈论”的宾语。动名词虽含动词义,形式上却是名词,动静不变,但汉译仍是静中含动,采取的是对译,只不过合并了谈论的对象,这便是意译。再看分译的例子:(4)They share certain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in particular,the Spanish language.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48原译:西班牙裔美国

10、人有着某些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分享西班牙语。试译:西裔美国人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部分相同,尤其是都说西语。分译适用于语境意义与词典意义不一致的情况。原文 share 搭配 historicalbackgrounds,cultural traditions 和 the Spanish language 在英语中合规且常见。汉译则无法让一个动词 share 兼顾这三个宾语,有必要以多分一,依据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动词。原译“分享”为词典意义,却非语境意义,不够具体。试译从“分享”析出具体的动词“说”,则更符合汉语的搭配习惯,是汉语常态而非原文常态。3化静为动机制:汉语优势有所彰显化静为动

11、机制:汉语优势有所彰显化静为动机制指以译语动词译原文静词,以外化其动感。静既指静止,又指安静,而动静有时是相对的。因此,化静为动机制即要使译文动起来,有时甚至还要使其“闹”起来。变静为动,化美为媚,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追求(黄忠廉,2022),而媚即为动态美。化静为动机制是通过通感、名词、形容词、拟声词来增强汉译的动感。譬如,静物的动感来自色彩,名词也有色彩,尤其是表达情绪的名词(叶赛宁,2015)。比如,英语用 blue 描写忧郁、悲伤、苦涩等,用 green 描写欢喜、嫉妒、朝气蓬勃、搔首踟蹰等。汉语也爱用色彩词语,可以产生直观形象,如用“脸红了”表示害羞、愤怒、着急等,用“脸绿了”表示害怕、

12、生气等,用“脸白了”表示害怕、紧张等。化静为动机制的方式多样,下面选取通感与拟声着重讨论。3.1通感绘色通感绘色通感指基于经验和习惯而产生的不同感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勾通(李荣启,2005),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苏轼的“小星闹若沸”以及李贺的“银浦流云学水声”均贯通了视听感觉。陌生化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邱文生,2008)。从文学角度看,通感的汉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效果,其艺术张力可以开拓读者的感受空间。名词与形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常见于通感修辞格,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可给静物注入生机与活力。例如:(5)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李贺南山田中行)本例描写秋夜田野的景色,山间雾绕

13、,岩石满苔,红花瑟缩于冷风中,花瓣的露水滴下,宛如少女在悲泣。“娇啼”二字赋听觉以颜色,赋色彩以声音。雷淑娟(2004)认为,以名词性自足显像词为核心意象,其前用形容词或动词作修饰、限定成分,感觉语义场的非自足性显像词虽与名词相异,却将自身的感觉色彩转赋名词,使词义发生变化,具有了某种超常属性,构成通感性意象。通感修辞可分为常规通感与非常规通感(胡壮麟,2004)。英语常规通感认知简单,层次较低,大多以比拟为修辞主格,通感为兼格,配以提示词 like 或 as。例如:(6)If ever memory has a smell,it is the scent of camphor,sweet a

14、nd cozy likeremembered happiness,sweet and forlorn like forgotten sorrow.(Naiyer Musud,Essenceof Camphor)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汉译动感递增论49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张爱玲译)原文长而不难,主句后是两个用 sweet 引出的形容词短语,前后对应,译文与原文同样对仗工整,“甜而稳妥”“甜而怅惘”遣词造句浑然天成,毫无翻译腔,传达了原文无限低回之感。常规通感还可将通感作为修辞主格,不依靠提示词,而是利用联觉心理。例如:(7)Its gray

15、 and purple rocks are interpatched with colors rich and warm.(ErnestThompson,Krag and Johnny Bear)原译:石头有的是灰色,有的是紫色,与其他丰富和温暖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试译:石子成堆,或紫或灰,五彩斑斓,暖暖生烟。warm 指颜色让人感到温暖。试译发挥想象力,借用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良玉生烟”的朦胧意境。而从词语上下义来看,玉属于石头,可借以提升汉译的质感。非常规通感属于更高层次的审美创造,语句看似普通,实已出神入化,实现了跨层通感。语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Humboldt

16、,1988),语际转化则更甚,汉译时需补充信息,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重现通感效果。例如:(8)Gradually the fibres of the burning bonfire were fused into one haze,oneincandescence which lifted the weight of the woollen grey sky on top of it and turned it toa million atoms of soft blue.(Virginia Woolf,The Waves)渐渐地,焰火的万千丝缕融汇成一团雾霭,一团白热,把羊毛一样灰沉沉

17、的天空托在上面,化作亿万点淡蓝的微尘。(赵金基译)原文描述了日出海面的景象,译文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两次通感修辞格:incandescence 意为白炽,属于视觉描写,译为“白热”则增加了触感,也更贴近人们对太阳是火球的认知;lifted the weight of the woollen grey sky 本可直译为“托起羊毛灰的天空”,但译者打通感官限制,用“灰沉沉”解开原句词眼。除此之外,译文将原文使用通感的 soft blue 形象化为“淡蓝”,既贴合原文,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如:(9)The eyes are bathed in the deep sea of night,and g

18、et an excellent rest without thewear and tear of the hard shell of real things.The earth,which contains endless trivialobjects,has dissolved into a chaotic space.(Virginia Woolf,Night Walk)原译:眼睛沐浴在夜的深海里,没有现实事物的坚硬外壳的磨损,获得了极好的休憩。那包容着无穷无尽琐屑什物的大地,则已融解为一片混沌的空间。(孔小炯译)试译:双目安逸地休憩于夜之深海,无艰坷世俗之劳形,世间无穷琐碎物什皆归于混沌

19、虚空之中。原文描述了夜行感悟,night 本是抽象名词,作者用 deep sea 的意象表现触觉之深,加强夜的视觉属性黑,进而引发人们对听觉寂静的联想,仿佛被寂静无边的黑暗所裹挟。hard shell of real things 也是异曲同工,由抽象的 real things 到形象的 hardshell,引发出由视觉到触觉的联想,可惜原译为直译,并未重现原文的表达效果。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50试译借用陋室铭中“无案牍之劳形”的句型与人生艰坷之意,将其整体译为“无艰坷世俗之劳形”。3.2拟声绘音拟声绘音拟声词是按照某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加以模拟改造的结果,所以

20、不可避免地带有该语言的发音特征。描述同一声音既可用不同的拟声词,如tick-tack(滴答),jingle-jangle(叮铃铛啷),buzz(嗡嗡)等,也可用相似的拟声词,如 meow(喵),cuckoo(咕咕),moo(哞)等。英语拟声词具有名词性与动词性的句法功能,汉语拟声词则具有明显的形容词特征(李国南,1999),所以英语拟声词常作主、谓、宾,而汉语拟声词常作定、状、补,英译汉时往往需要转换词性和句法功能。例如:(10)A brick came through the window with a splintering crash.有人从窗户外面抛了一块砖进来,噼里啪啦砸得很响。sp

21、lintering 为形容词作定语,译文中的象声词“噼里啪啦”充当状语,修饰增译的形容词“响”,更为形象。它不仅诉诸视觉,显示动感,还诉诸听觉,仿佛能听到玻璃的破碎之声。但拟声词滥用或使用不得体也会使语言轻佻冗长。因此,拟声词有时也可改为非拟声动词,达到化繁为简的汉译效果。例如:(11)I can see the babbling water in the brook,hear the frogs creaking,cuckooscuckooing,sparrows chirping in the woods.原译:我能看见溪中的潺潺流水,能听见青蛙鸣、杜鹃啼、麻雀叫。试译:我能看见溪中流水潺

22、潺,听见林中蛙鸣鹃啼麻雀叫。从 frogs creaking,cuckoos cuckooing,sparrows chirping 可以看出原文重在所听声音的数量而非具体内容。译文巧妙地将原文形容词性的拟声词译为动词性的主谓结构,溪水潺潺,蛙鸣鸟啼,行文明快干练,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可反映更丰富的逻辑层次和感情色彩(袁影,2003)。然而,很多人都会忽略标点给文字表达带来的变化,以招生宣传语为例:(12)等你,在每一所大学等你,在每一所大学。等你,在每一所大学等你,在每一所大学!等“你”

23、,在每一所大学同一内容配用不同的标点会产生不同的语气效果,句号给人以肯定、果敢、坚决的心理感受;省略号则蕴含未尽的思绪,牵引读者深入联想;感叹号感情最为强烈,比句号更冲动,让人心生澎湃;引号则强调“你”字,给人以特指的感觉,让读者更有代入感。英译汉时标点符号的情感功能亦可使平平无奇的原文妙趣横生。例如:(13)How do you do?好多多?汉译动感递增论51本例属于拟声译法,选自关于季羡林的回忆片断。学生们最喜欢听先生念 Howdo you do?,因为念的时候声音很响,表情很足,教鞭在空中挥舞一下,学生们就跟着他念“好多多”(季羡林等,2004)。用破折号表示齐声念的拖音,仿佛身临其境

24、,听见学生们的异口同声。又如:(14)Fathers attitude toward anybody who wasnt his kind used to puzzle me.It wasso dictatorial.There was no live and let live about it.原译:从前我总不懂父亲为什么对那些脾气跟他不一样的人采取那么个态度。那么专制!一点儿“你好我好”也没有。(吕叔湘译)试译:从前我总不懂父亲为何如此对待不合脾气的人。太专制了!毫不宽容!“从前我总不懂”将懂的时间、时态等活脱脱地译出来了。尤其是“那么专制”去掉了形式主语,译为无主句,不仅与 it was

25、 so dictatorial 铢两悉称,更是生动准确。译者突出了原文情感,将句号换作感叹号,更为传情出神。末句 live and let live 是惯用语,带有鲜明的情感,原译未依照前句语势,同样改译句号为感叹号,使原文语势弱化下来。而“你好我好”虽传达了相互宽容、互不干扰之意,又过于具体化,生动过度亦不可取。4强化动感机制:汉译追求汉语特色强化动感机制:汉译追求汉语特色强化动感机制指通过译语增强原文动词的动感程度。通过领悟中华文化来选择合乎情景的译文,并在日后实践中强化该行为。强化动感机制比前两个机制更进一步,多用于应用翻译,因为文学要充分反映原文风格,主要是以动译动,有时化静为动,不能

26、强化动感。4.1利用动态增强汉译画面感利用动态增强汉译画面感原始人通过视觉与听觉表现概念,与生俱来地含有绘声绘色的倾向,具象性和意动性是原始语言的突出特点,所言一定来自所见所闻,这种生动性一直延续至今。“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的形象与情感和运动因素水乳交融。”(布留尔,1986:456)为突出这一特点,常需锤词炼语,以求形象化的效果,往往要化抽象为形象。具体而言,不用或少用动态感弱、抽象色彩浓的动词,而多用动感强、在相应情境中能获得形象画面的动词,由此可以产生新奇的动态效果。例如:(15)绕到丹桂商场,老李把自己种在书摊子面前。李太太脚有点吃力了,看了几次丈夫,他却是种在那里了。(老舍

27、离婚)“种”字炼得精当,李太太看了几次丈夫,老李却纹丝不动,生了根似的,可见站在那里时间之长。原文借刚入城的农民李太太之眼,通过重复出现的动词“种”表现老李的夫子之态。汉译过程中有时在保留原文动态时会略微发挥汉语的摹状特色,以增强画面感,这主要体现在文学翻译上。例如:(16)A heavy surf thundered and burst over an out-jutting rock.原译:一股巨浪轰隆作响,拍打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溅起无数浪花。试译:巨浪滚滚,惊涛拍岸,嶙峋礁石溅起浪花无数。原文之景与古诗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的情景相似,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8、 3 期52out-jutting 对应“穿空”,即岸礁刺向天空之态;a heavy surf thundered 对应“惊涛拍岸”,汉语惯用表达有“惊雷”“石破天惊”等;burst over 对应“卷起千堆雪”,即大浪拍击礁石溅起无数浪花,并以雪花喻之。在汉英拥有共同意象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动感呢?原译“轰隆作响”“拍打”“溅起”虽较为准确地还原了原文动词,但缺乏动感与力量。试译基于原译进一步将动词形象化。原文 thundered 指打雷,一道惊雷贯穿天地,其震慑力显然高于浪花冲击的声响,汉译时应考虑这层联想义。原译“轰隆作响”意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只有“作”是动词,力度与 make 不相上下,

29、甚至降低了原文的动感。而试译“滚滚”二字不仅与原文同为动词,且是动词叠用,意味着量的增加(Tai,1993)。“N+滚滚”也是汉语的常见搭配,如“红尘滚滚”“长江滚滚”等,关联意象场面宏大,更有直接与雷相关的搭配,如“天雷滚滚”。词语搭配产生的意义可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搭配联想(Leech,1974),也使译文更加鲜活生 动。英语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汉语是描写性很强的语言。辜正坤(2010:416-417)提倡有意增色翻译法,即译者根据源语和译语所处时代、读者对象、翻译目的、审美需求等若干因素灵活地采取使译语更加生动、富于文采的译法。例如:(17)To remember for years,to

30、remember with tears.相思情绵绵,相思泪涟涟。(许渊冲译)本例的译者既是翻译大家,也是译论家,践行了自己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其中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原诗意指记忆之珍贵,令人每每念及则泪沾衣衫。译诗叠用“绵绵”“涟涟”既充分体现了意美,也实现了音美。原诗与译诗均押尾韵,头两字都相同。原诗四字对仗,译诗五字对应,体现了形美。译诗与原诗极度近似,达到了化境的地步。汉译时需注意增色的度,否则将影响表意。例如:(18)Fresh spring,and summer,and winter hoar,Move my faint heart with grief.原译 A:

31、春夏的鲜艳,冬的苍白,触动我迷惘的心以忧郁。(江枫译)原译 B:春夏秋冬,令人心碎,伤心事随流水落花去也。(许渊冲译)试译:春之鲜,夏之艳,冬之洁,触我迷惘以忧郁。原文是雪莱哀歌的片断,且不说根据韵脚与节奏衡量汉译,江枫的译文“触动我迷惘的心以忧郁”就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至少是不顺。而许渊冲译为了四字成格,加入秋天意象,不宜提倡,且后一诗句也改变了意象。相比之下,试译更显流畅。4.2汉译句式交错产生律动汉译句式交错产生律动动核结构指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谓词的论元结构。在动核结构中,主要是动词作为句子核心的语义成分,体现动作行为、状态等,简称动核。汉语以动核句为主,汉译动感递增论53句子可长可

32、短,以短为主。长短动核句可形成语流的律动,错落有致的长句也可以产生动感。例如:(19)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大花脸二花脸都骑马持着刀枪。(老舍骆驼祥子)本例若改为“三国里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战景”就属于紧句。老舍选用几个分句,结构疏松,明快利落,便是松句风格,具备流水句的典型特征。“汉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换言之,汉语的句子构造是按逻辑顺序铺排,主谓关系相对松散,从而使句子如波浪般灵动自然。遵循这一规律汉译可由文学翻译转向非文学翻译。比如,基于应用文本缺乏动词且相对抽象的特点,强化动

33、感机制可以通过句式交错营造轻快的节奏,不改变原义,而强化动感。例如:(20)When the looting starts,the shooting starts.原译 A:抢掠就开枪。原译 B:抢劫之时,就是警方开枪之日。原译 C:抢掠一出,枪声便起。(文刀译)试译 A:一抢,就开枪。试译 B:抢劫起,枪声响。试译 C:谁要抢,就开枪。这句英文出自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时期,starts 前后复用,形成呼应效果,looting 与 shooting 仅词首辅音相异。全句简短有力,汉译也应体现出这一句法特点。原译 A 以小句译复句,气势略亏;原译 B 过于文气,“之”延缓了节奏;

34、原译 C 四字相对,节奏如原文,但“出”“起”错韵。试译 A 有节奏感,略显参差美;试译 B 节奏对应,但句尾不押韵;试译 C 节奏与韵脚双佳。又如:(21)In more recent years,masks in Japan have served as a compromise,foremployees who didnt want to miss workor infect colleagues.原译 A:近几年,日本员工为防止工作缺勤或把疾病传染给同事,只好强忍身体不适,戴上口罩工作。原译 B:最近一些年来,为了不丢掉工作,又或不把疾病传给同事,日本员工只好“罩样”上班。试译:近年来

35、,为保住工作或者避免传染,日本人只好戴罩上班。原文用了形式上带否定标记的句式,原译 A“防止工作缺勤”有失原义,原译B 将末句如实地译成否定句,试译则采用正反互换的译法:不丢掉工作即保住工作,不把疾病传给同事即避免传染,同时省略了“同事”两字,译作状语“为保住工作或者避免传染”。此外,compromise 本义为折中、妥协等,依句义译作“只好”比“强忍”要中立一些。译文 B“罩样”这一幽默表达又属超额翻译,原文中没有此意。试译全句将原文复句译作汉语小句,简洁明快。当原文层次增加后,译文采用流水句的动感优势更加明显。例如:(22)If you want to shine on others ef

36、forts,you can count at most a light bulb.We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54have to be a generator to influence others to shine,and you are naturally the core.原译:如果你要靠别人的努力才能发光,你顶多算个灯泡。我们得成为发电机,去影响他人发光,你自然会就成为核心。(叶红婷译)试译 A:你要是想借力发光,顶多算灯泡。我们得做发电机助人发光,你自然就是光源。试译 B:借力发光的人顶多算灯泡,成为助人发光的发电机后,自然就变成了核心人物。原文 4 个短句,原译为

37、5 个短句,相对变短,语势大致相当。试译 A 依然保留4 个短句,但更加紧凑。首先,将“靠别人的努力才能发光”凝练为“借力发光”,省去原文第二句的 you,汉译成流水句;其次,将目的状语 to influence others to shine译成谓语中的一个动词性结构,将“去影响他人发光”凝练成“助人发光”,与“做发电机”前后形成连动句,语气更顺畅,同时与“借力发光”形成鲜明的对照,语义上产生势差;最后,将 core 引入语境,译为“光源”,其言语义远胜于宽泛的语言义核心。试译 B 则是在试译 A 的基础上删去主语,更加符合原文的口号色彩,也更突出动词。4.3汉译熟语化形成节奏感汉译熟语化形

38、成节奏感熟语是任何语言都有的现象,包括成语、惯用语等。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强大的修辞效果,汉译时可用以再现原文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23)Do not judge peoples usefulness by their appearance.原译:不要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用处。(郑清风译)试译:人不可貌相。汉语“人不可貌相”意为不能只凭相貌判断一个人,原文和译文可谓铢两悉称。语际翻译中,当用习语时绝不要拘谨,它可拯救白话文的松散。黄雨石(1988:41)认为:“不论翻译,还是创作,一切成语,不管它本身多美,用得不当便一概全是陈词滥调。”用得其所便全可化腐朽为神奇,语感在此无疑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9、,尤其是非文学翻译。例如:(24)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do,but teaching you not to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Immanuel Kant)原译: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改译: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试译:自由不是让你随心所欲,而是教你随心而拒。原译译出了语义和语形,但不简洁,改译简化了后一句的汉译,试译则将 you dowhatever you wanna do 译为“随心所欲”

40、,语义中性,符合原意。原文 you do whateveryou wanna do 与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 前肯后否,前面搭配的动词 let 与 teach 也不同,根据汉译“随心所欲”,后者可取其反义译为“随心而拒”,“拒”可理解为一种自我放弃,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汉译动感递增论55惯用语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特殊词汇,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赵宏、王洋,2004)。惯用语因为贴近生活往往形象生动,可使语言变得诙谐幽默。例如:(25)It is the greatest of all mistakes to

41、 do nothing because you can only do little.原译:因为自己只能做一点点就什么都不做,这是所有错误中最严重的错误。改译: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只会一点而不做其余。试译 A:错中之错就是你只会一点而不做其余。试译 B:错中错,就是你只做一点不做其余。试译 C:错中错,在于你只会一点不会其余。原译有些直白且冗长,改译与原译均未译出“你”。原文意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译 A“做”与“会”未能一致,试译 B 采用“做”,试译 C 采用“会”。三种试译采用“N 中 N”的惯用语结构,“错中错”表面指错误中的错误,实指更大的错误,与 it is the greate

42、st of all mistakes 相对应。但汉译也不可过度使用惯用语结构,应考虑语境。随着从文学向非文学翻译拓展,以动译动、化静为动、强化动感三类汉译动感机制可以构成阶梯式汉译动感递增机制。汉译的动感自下而上递增,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从生动到动感的过程,随着适用范围逐层扩大,动感与难度也逐层递增。现图示如下:汉译动感三级递增图5结语结语汉译动感递增包含以动译动、化静为动、强化动感三层机制,从文学翻译到应用翻译,动态描写多以动译动,静态描述可以静译静,也可化静为动,而应用翻译则可适当强化动感。从字词到语篇、从动态描写到静态描写、从文学文本到应用文本,三层机制难度逐层递增。以动译动机制属于基层

43、机制,基于原文词语锤炼动词,并据语境采取对译、移译、换译、分译等,以体现原文的形象化。化静为动机制可把握文学文本的陌生化特征,发挥想象妙译通感,突出拟声词与标点的感情功能,绘声绘色,赋静态以活力。强化动感机制巧借汉语动核句化长为短,利用熟语以动取胜,节奏与音韵共生,满足汉语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参考文献: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561 Humboldt,W.1988.On LanguageM.H.Peter(tra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 Leech,G.1974.SemanticsM.London:Penguin.3

44、 Tai,J.1993.Iconicity:Motivation in Chinese GrammarA.In M.Eid&G.Iverson(eds.)Principles and Prediction:The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4 陈祖荣.1995.浅谈动词的分类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6-58.5 辜正坤.2010.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7

45、黄忠廉.2022.汉译组构鲜明生动性优化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5):115-124.8 胡壮麟.2004.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9 季羡林等.2004.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 雷淑娟.2004.文学语言美学修辞M.上海:学林出版社.11 李国南.1999.英汉拟声词句法功能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4):30-33.12 李军.1993.强烈鲜明的动感余光中散文的语言艺术浅谈J.当代修辞学,(6):24-25.13 李荣启.2005.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4 列维布留尔.1986.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5 刘平.200

46、9.英语介词界标的隐显机制研究(一)J.外国语文,(3):71-78.16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7 邱文生.2008.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J.中国外语,(3):89-94.18 申小龙.1984.汉语语言类型的新探索论主题句研究的语言类型学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62-69.19 王堪法,黄国文.1981.略谈英语的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J.现代外语,(4):16-21.20 王克非,刘鼎甲.2018.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语被动结构汉译考察与分析J.外国语,(6):79-90.21 夏云.2022.基于历时语料库的汉译语言虚义动词演化

47、研究以“进行”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265-276.22 姚亚平.1992.毛泽东诗词的语言动感及其修辞手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60-65.23 叶赛宁.2015.叶赛宁抒情诗选M.刘湛秋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4 袁影.2003.论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实证分析分号、破折号的逻辑与情感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115-118.25 赵宏,王洋.2004.汉语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0-101.26 赵秋荣,李文双,马心仪.2020.基于语料库的情态动词汉译量值偏移研究以 LadyWindermeres Fan 的 8

48、个译本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105-111.(责任编辑:于涛)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112development of world civilization.Furthermore,the new model for human progress canguid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humanities,includingcomparativeliterature.Thevariationtheoryofcomparativeliteratureistheimplementatio

49、n of the civilization view of the new model for human progress in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help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lieve from the discipline crisis andachieve breakthroughs.Keywords: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a new model for human progress;comparative literature;variation theory of co

50、mparative literatureNew Developments of Stylistics as Indicated by the First Handbook of StylisticsSHEN DanAbstract: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tylistics,as the first handbook in the field,takeson the significance of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Tracing thecontent design of repres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