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巫山人距今有200万年,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将向前推进A10万年B30万年C60万年D100万年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下列关于原始生活生产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 )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开始捕鱼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 定居生活ABCD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盘古黄帝大禹炎帝。ABCD4夏朝设立了政权机构,修建了城堡和宫殿,制定了刑法,并且拥有了军队。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维护统治B
2、建立国家C扩大疆域D维持治安5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甲骨文字形举例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日明河正借为征田从柄右借为佑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现代汉字很多都是会意字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些主要源于(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D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7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族都有怨恨情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3、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8一位班主任在谈心得时说道“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他的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与歌词描述相符的史实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秦灭六国,统一全国C推行改革,巩固统治D以农为本,让利于民10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4、战争是()A绿林起义B赤眉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黄巾起义11下列对秦汉时期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属于他们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是A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修筑长城,北击匈奴13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中国。”史料中的“皇帝”“统理中国”指的是( )A汉高祖建立西汉B汉景帝“文景之治”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王莽建立新朝14李白诗曰“魏吴
5、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此诗评价的战役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5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A“麻沸散”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16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知,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
6、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欧洲C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西域欧洲D洛阳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17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18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是西晋与秦朝的相同之处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B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C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都不长D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19南北朝时期,南朝有人出使北方归来后,感慨不己“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城( )A
7、匈奴族B鲜卑族C突厥族D蒙古族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张仲景麻沸散B李冰郑国渠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造纸术二、综合题2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8、管仲相桓公”提出了什么口号以扩充疆界?最终实现了什么目标?(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3)材料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材料二(2)
9、图一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谁?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二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三(4)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23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填字母序号)有一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是_(填字母序号)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材料三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
10、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如图)(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人口大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24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推动古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材料一(1)分别写出居住图中房屋的原始居民,并指出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发挥的作用,简要说明它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3)根据材料指出甲、乙对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的描述的不同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生活在170
11、万年前,是已被确认中国最早的人类,安徽发现的巫山人距今有200万年,由此可知,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30万年,B项正确;ACD三项的时间是错误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猪纹陶体”可知该居民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符合题意;根据题干“骨耜”“出土的稻谷”“猪纹陶体”结合所学知识,骨耜是原始居民的农业工具,稻谷是古代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猪纹陶体属于手工业发展,图片体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涉及捕鱼、定居生活的信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D【详解】相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此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
12、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符合题意;盘古和大禹与“人文初祖”不符,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4A解析A【详解】公元前2070年,“禹传子,家天下”,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为了维护其统治,修建了城堡和宫殿、制定了刑法,建立军队,故选A,排除B;扩大疆域主要靠战争获得,C错误;维持治安是维护统治的一个基本方式,实质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的,D错误。5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
13、展的重要阶段。选项B符合题意;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在题干信息中无法获取,C排除;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D排除。故选B。6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A正确;BCD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原因,排除;故选A。7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知,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旧奴隶主贵族大多怨声载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选项D符合
14、题意;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A排除;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C排除。故选D。8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应该无为而治”可知,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根据材料“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可知,仁爱、德育是儒家思想,C项正确;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排除A项;兵家主要研究军事思想,排除B项;墨家强调“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9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诸侯割据”“十一年间”“第一次真正的统一”,由此判断,这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全国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
15、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B正确;王室衰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错误;推行改革,巩固统治,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以农为本,让利于民,材料中未提及农业,农民问题,故D错误;故选B。10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阳城(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
16、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也给汉初统治者提供了教训,才出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解题关键是要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得出答案。11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秦汉时期阶段
17、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B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故A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故C错误;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开放与革新时期,故D错误;故选B。12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进一步废除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地地方管理。C正确;“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长城,北击匈
18、奴”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D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B排除;故选C。13A解析A【详解】依据“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可知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当年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称沛公,他率军进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又通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夺得天下建立西汉王朝,A正确;汉景帝、汉武帝都是汉高祖之后的西汉皇帝,BC排除;王莽建立新朝宣告西汉灭亡,D排除。故选A。14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及所学可知,材料中评价的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进行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19、定了基础,D项正确;淝水之战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5A解析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四大发明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剂,不属于四大发明,题干里的文学上、战争上、航海上对应的分别是B、C、D三个选项,故选A。16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朝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
20、条陆路交通线,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A。17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B。1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在农民起义中灭亡的,不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B符合题意;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21、面,统一了全国,AD排除; 266年西晋建立,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秦朝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都不长,C排除。故选择B。19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的感慨,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两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统一中国,定都大都(今北京),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
22、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A项华佗麻沸散,排除;B项李冰都江堰,排除;D项蔡伦造纸术,排除。故选C。二、综合题21(1)尊王攘夷;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或者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2)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答出任意一点)(3)肯定、支持的态度(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解析(1)尊王攘
23、夷;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或者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2)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答出任意一点)(3)肯定、支持的态度(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顺应时代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详解】(1)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终成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归纳出废井田
24、制;根据“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归纳出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3)根据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知,作者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支持的态度。(4)根据“倾邻国而雄诸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顺应时代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22(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秦始皇嬴政
25、。(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解析(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秦始皇嬴政。(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过是统治残暴。【详解】(1)依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可知,这是对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
26、描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图二处应填写皇帝。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
27、沿用。(4)依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可知,这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还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同时他又实行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
28、功大于过。23(1)E;D(2)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3)促进了民族融合或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解析(1)E;D(2)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3)促进了民族融合或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所以以上农作物中,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E;葡萄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所以它是D。(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少数民族内迁、北方
29、人口南迁,其中图一描述的是少数民族内迁;图二描述的是北方人口南迁。(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大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交融。24(1)河姆渡人;半坡居民;水稻;粟。(2)作用防洪、灌溉、水运。影响促进了农业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甲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乙地广野丰,农业发展迅速。解析(1)河姆渡人;半坡居民;水稻;粟。(2)作用防洪、灌溉、水运。影响促进了农业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甲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乙地广野丰,农业发展迅速。原因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
30、(任意一点)(4)古代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图,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2)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31、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由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溽无积聚而多。”可知,甲描述的江南地区的状况是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由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渔盐祀梓之利,充向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乙描写的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状况是地广野丰,农业发展迅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古代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