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3 ,大小:957KB ,
资源ID:163765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637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pdf

1、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和原则一、监测目的和原则1、监测工作目的及原则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导各项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的实施。在基坑围护、开挖施工中,要保护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按基坑设计规模、施工方法、设计要求、基坑施工规范对监测的要求,进行监测项目的设置。根据本工程分段施工的安排和监测技术要求,本监测方案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施工施工组织监测,为指导工程施工,调整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提供实测依据和监测分析建议,保障工程安全。2)通过对基坑施

2、工影响区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降环境安全,并为边坡加固提供实测依据。3)为设计验证验算和开展相关科研提供实测参数。4)为工程事故和纠纷处理提供实测依据。2、监测和监测服务内容1)本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部分工程的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桩(墙)顶、支护结构变形的沉降、位移和倾斜监测,支撑轴力测试,边坡位移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海川大道6#桥北侧的移动公司建筑基础(距北侧红线 11M,2016 年6-7 月开始施工结构)。2)监测服务内容包括:组织编制监测方案和监测工作细则;参与工地例会;配合业主的竣工验收过程中监测资料的移交工作;对与工程监测有关的工程安全事故提交技术分

3、析报告;提交工程监测技术分析总结报告。3)为工程积累经验和资料。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监测方案编制依据为相关图纸与说明。2、执行规范与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有关参数资料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刘俊峰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三、监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三

4、、监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1、监测点布置原则1)监测项目确定和测点布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2)监测点布设在施工影响区变形敏感部位;3)应力监测点布在受力大、易于受力分析位置;4)不同项目监测点宜成断面布置、以利对照分析;5)各道支撑、轴力、应力监测点竖向位置一致;6)监测点位便于保护和施测;7)确定监测工程量符合经济原则。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监测精度、监测点数量汇总表如下表所示。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精度序号1监 测 项 位置或监测目对象测点布置仪器精度支 护 结 支护结构桩边长大于 30m 的 全 站 0.6构桩(墙)顶按间距30m 布 仪mm(墙)顶水 平 位

5、移支 护 结构2.桩点,小于 30m 的,按 1 点布置边长大于 30m 的支护结构桩按间距30m 布 精 密 1.0(墙)顶点,小于 30m 的,水准按 1 点布置边长大于 30m 的按间距30m 布测 斜管、测斜仪mm(墙)顶垂 直 位移3支 护 结 支护结构体点,小于 30m 的,构变形内按 1 点布置。同一 孔 测 点 间 距0.5m。1.0mm钢 管支撑:钢管支撑:4支 撑 轴 端部;钢筋力砼支撑:中部每层 2 根计轴 力 计;钢 1/10筋 砼 0(F支撑:S)应 变计经 纬5沉 降、倾斜沟槽边坡每隔 30m 一点仪、精 1.0密 水 mm准地 下 水位水 位基坑周围每隔 30m

6、一点管、水位仪5.0mm6注:具体布点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四、监测点埋设和施测四、监测点埋设和施测1、一般规定(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2)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4)监测项目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2、监测点埋设(1)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a)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的观测点采用20200顶端螺纹或带十刻钢标志,距下端5cm处钻5孔穿入5200钢筋。b)架仪器施测的监测点采用C30砼350 3501200墩式监测点

7、,内配124主筋和7200箍筋(插入砼面200),随顶圈梁砼一起浇筑,也可预插筋二次浇筑,墩顶埋入带强制归心螺纹的监测标志,仪器和坐标基座可直接拧上以消除对中误差(强制归心对中误差0.1mm)。如下图。强制归心水平位移观测墩c)对于某些特殊部位,设计如下图所示的隐蔽性标志,标志由埋入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埋入部分的主体采用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制作,在靠近顶端的位置是一个圆盘,直径大约为30mm,钢筋从圆盘中心穿过,并与圆盘形成一个整体,钢筋的最上部车有螺纹。圆盘上面刻有一对齐标志,用于精确连接点位标志的活动部分,实现平面监测和高程监测点的互换。点位标志的固定部分埋设在支护结构砼面,埋深大于10

8、cm,为保护测点,以利长期使用,特别设置了测点保护盖板。连接杆上可有连接螺纹,测量时刻将其连接到标志螺拴上,连接杆上部即可以连接棱镜,也可以连接瞄准标志,且整个连接杆的长度不宜超过1m。以上机械部件需精密加工以确保其精度,并经严格测试后方能投入使用,确保目标对中误差在0.2mm之内。隐蔽式水平位移监测点标志示意图c)条件限制时,可用顶刻十字标志埋设在围护墙顶圈梁砼面层中,随该处砼浇筑同步埋设,砼初凝前调整好标志露出砼面5mm左右。(2)围护结构变形测斜管埋设a)测斜管宜采用20PVC高精度测斜管和配套连接管、底盖。b)每点管节总长自墙顶到钢筋笼底。c)测斜管纵向垂直绑扎在设点处围护支护结构的钢

9、筋笼内侧,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d)安装绑扎时,各节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和管底处应牢固固定、密封。e)测斜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如下图)。f)埋设后管内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测斜预通器检查顺畅合格后封护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g)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支护结构测斜管009090270270180180基坑迎土面(a)测斜管导向槽(b)测斜管布设示意图墙体测斜管的布设(3)地下水位监测孔埋设依据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水位观测孔的施工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成孔、井管加工、井管下

10、放及井管外围填砾料等工序,其施工流程见下图,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a)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130,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b)井滤管加工:井滤管的原材料为内径 70、管壁厚度为 2.5 的 PVC 管。为保证PVC 管的透水性,在 PVC 管下端04m 范围内加工蜂窝状8 的通孔,孔的环向间距为12mm,轴向间距为 12mm,并包土工布滤网,井滤管的长度比初见水位长 6.5m,如下图所示。无纺布PVC管水位观测井管结

11、构图c)下井滤管: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70 的 PVC 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 0.5m,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d)回填滤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粒径不大于 5mm 的米石;e)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孔。洗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滤井规定。并做好洗孔记录。(4)钢支撑轴力监测点安装a)钢支撑宜选用振弦式带测温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b)轴力计规格应与设计受力相适应,分辨率0.08%F.S,误差2.0%F.S

12、,有对应的标定书。c)轴力计安装架应与钢支撑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焊接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如下图)钢支撑反力计与支撑关系示意图d)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e)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5)砼应力监测点埋设a)混凝土支撑宜采用振弦式带测温钢筋应力计进行内力测试,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在支撑钢筋绑扎时进行埋设。b)钢筋应力计规格应与主钢筋直径一致,分辨率0.04%F.S,误差1.5%F

13、.S,有对应的标定书。c)每支撑测点应布4个应力计,分别布设在上、下层二侧主筋上(见下图)。钢筋砼支撑应力计布置示意图d)钢筋应力计连接杆长50d(d主筋直径),二端与主筋焊接,焊缝长度双面焊5d,单面焊10d,焊接时应注意对应力计冷却保护。e)钢筋应力计测读电缆穿 PVC护管引至相对集中、方便测读的位置,引出端应作好编号标识,电缆接头应作好密封防渗处理。f)砼浇筑时应旁站监护,防止振捣棒,碰撞损坏应力计和护线管。3、施测方法1)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a)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测设b)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是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为满足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按两级布设,首级平面

14、基准点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一级变形测量(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1.0mm)布设一级GPS监测平面控制边角网,技术指标如下表。监测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表角度中误边长中误级别差(”)一级二级平面基准点覆盖本标段全线,共约 8点,基桩点选设在施工影响区外利于保护和引测区域,各基准点均建立带强制归心标志的观测墩。首级网与附近 3个以上城市相应等级平面控制点联网,并采用与施工一致的平面坐标系统。首级网用双频GPS接收机按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413)规定施测。为方便施测,在首级网下近监测对象,相对稳定位置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同上,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控制网要

15、求施测。场区已有施工平面控制网满足监测要求时,将予检查利用。平面监测控制网每12月进行复测检验其稳定性。c)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精度分析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基准线法或极坐标法测量法。根据1.01.5差(mm)1.03.0最短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01:100000施工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宜使用高精度仪器,采用简易、省时、精度可靠的监测方法。轴线法:轴线法测量只能测量出一维位移,具体做法是,沿基坑的直线边缘建立一条轴线,并在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位移观测点,测量时不需要测量角度和边长,只需用经纬仪将轴线投射到位移点旁,量取测点偏移轴线的距离 d,通过比较两次的偏差值即可确定位移量。轴线法测量的

16、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仪器对中误差m1,轴线瞄准误差m2,距离量取误差m3等,采用精度估计公式:222(4-1)Md m12m2m3对于采用J1级经纬仪,望远镜的测量倍数一般为40倍,则其瞄准误差为:m 60/40 1.5(4-2)轴线法位移测量原理当目标离测站的距离为 D 时,并考虑后视目标和监测目标的瞄准误差,由瞄准误差一测回测量而引起的误差为:m2 2mD(4-3)取测站对中误差为0.5mm,由于偏距一般只有几厘米,且每次测量时采用同一钢卷尺的同一部位,此时估读的误差一般较小,设m3 0.2mm,为消除仪器轴系误差的影响,至少需要观测一测回。根据以上的分析,J1经纬仪一测回测量100m目标的

17、测量误差:22Md m12m2m3 0.54mm(4-4)则位移测量的误差为:Md 2Md 0.76mm(4-5)极坐标法极坐标法可以测量二维的平面位移,是变形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影响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是测角误差、测距误差、仪器和目标对中误差,若仅考虑测量误差的影响,得到极坐标法点位误差的计算式:2mP mD D22m2(4-6)D为测站点到监测点的水平距离。其中m为测角中误差,采用 J1 经纬仪一测回测角精度为 1.41,对离测站 100 米的测点,由测角引起的误差为0.69mm,采用 12ppm 精度的测距仪的距离测量中误差MD为1.2mm。仅考虑测量误差测量所得到的点位误差为1.4m

18、m,要达到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宜观测四测回,此时的点位误差为:m M2Md24 0.70(mm)(4-7)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极坐标法测量虽然能测出二维的位移,但即使不考虑测站和目标的对中误差,用J1经纬仪也需观测四测回才能够满足精度要求。2)围护结构变形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设备为活动式测斜仪。测斜仪由探头、电缆、接收仪表组成,测斜仪通过测量测斜管轴线和铅锤线之间的夹角变化量进而计算出维护或土层各点的水平位移。在需要进行测斜的部位埋设与测斜仪配套的测斜管,测斜管内部有两对互成90的导向凹槽,把测斜仪的一组导向轮沿测斜管导向凹槽放入管中,自下而上每隔0.5m距离读数一次,测定测斜

19、仪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由于测斜所反映的支护结构位移是相对于支护结构墙顶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故尚须测出墙顶的绝对位移,两者相比较才能得出支护结构纵深方向各点的绝对位移,方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施工期间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另外,通过多点测试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基本上能勾画出整个基坑施工中引起的位移场分布形态。从而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撑系统的施工,使基坑本体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施测时,测斜仪探头应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稳定1015min后,自下而上以0.5m逐段测出需量测方向上的位移,每个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各量测段水平位移按式(4-8)计算:Xn Xo l(sini

20、sini0)(4-8)i0n式中Xn管口下第n个测段处水平位移值(mm);l量测段长度(mm);i管口下第i个量测处本次测试倾角值;io管口下第i个量测处初始值测试倾角值;Xo实测管口水平位移(mm),当采用底部作为起算点时Xo0。测斜数据记录:测斜仪具有自动记录功能,经过传输进入电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直接形成监测报表和测斜曲线,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3)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宜用振弦式传感器设点后用频率读数仪进行测读后用以下公式计算支撑轴力。F K(f02 fi2)(4-9)其中:F 支撑轴力(kN)K 标定系数(kN/Hz2)观测频率值(Hz)初始频率值(Hz)fif0根

21、据每次计算得到的观测轴力成果,可以得到本次支撑轴力变化量和累计支撑轴力变化量。Fi,j1 Fi,j1Fi,j(j 0)(4-10)F FFi,j1i,0i,j1其中:Fi,j1第i点本次支撑轴力变化量(MPa)F累计支撑轴力变化量(MPa)i,j1需要注意的是,温度的变化同样会引起应力计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因此现场测得的钢筋应力计频率,必须经过温度应力修正后,才能换算为支撑轴力。具体修正公式为:f f(T T0)(4-11)其中:f 修正后频率f现场实测频率温度修正系数T测试位置的实际温度标准温度T04)地下水位观测坑外地下水位主要对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

22、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部分破坏或周围环境破坏。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基坑沿线地下水位实施监测,为施工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让有关各方有时间做出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精度为 0.5cm,其水位孔结构及水位计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水位计发出蜂鸣信号,此时可读取与水位孔口与孔内地下水位间的垂直距离,再通过用水准测量施测的孔口标高计算监测孔地下水位标高。电测水位仪工作原理图4、监测周期和频率监测周期根据施工方法选用不同的观测周期和频率,但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超过预警值且其变化趋势仍不稳定时,应加大观测频率,以下项目的

23、观测周期分别对应选取。根据工程施工的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拟定监测频率为见下表。管廊基坑施工期: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结构施结构施监测内容监测内容桩体围桩体围基坑工基坑工工周期工周期护施工护施工程开挖程开挖内内边坡监测墙体测斜墙顶沉降、水平/位移水位观测孔支撑轴力监测/1 次/1 天 1 次/2 天 2 次/1 周 1 次/2 天1 次/1 天 1 次/2 天 2 次/1 周 1 次/1 天1 次/1 天 1 次/2 天 2 次/1 周 1 次/1 天1 次/2 天 1 次/1 天 1 次/2 天 2 次/1 周 1 次/1 天/1 次/1 天 1 次/2 天 2 次/1 周

24、1 次/1 天工工除期间除期间回填施回填施支撑拆支撑拆说明 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适当加密,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五、监测警戒值五、监测警戒值1、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原则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满足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2、各监测项目的警戒值A、基坑施工部分变形控制要求:监测最大值如下1)灌 注 桩 侧 向 位 移:本 次 2mm累 计 25mm2)支撑轴力:设计值的 80%3)坑外地下水位:本次50mm,累计500mm为便于施工方在达到

25、警戒值之前能预先采取措施,特设顶预警值,预警值为警戒值的 80,当监测结果位于预警值和警戒值之间时,可以继续施工,但应采取措施优化施工方案避免位移的进一步扩大。相应的,监测警戒的管理也采用三级管理体系。其中管理为0.8 倍安全警戒值;级管理为介于 0.8 倍安全警戒值与 1 倍警戒值之间;级管理为超过安全警戒值(见下图)。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六、监测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六、监测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本监测工作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1、基坑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且开挖深度较深,监测过程中需加强对基坑围护体系的监测,平时注意汇总分析各项监测数据,防止基坑围护体系产生较大变形。2、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异

26、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雨季: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必要时增设监测点。围护渗漏:加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渗漏处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地面裂缝: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基坑变形:当出现变形异常时及时通知,并加大监测频率。或者增加其它监测手段。监测数据持续报警:加强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七、监测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七、监测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监测数据的提交分日报表、阶段报告和最终报告。日报表用电脑整理、计算、储存;报表分送业主、监理公司及设计单位;当实测值临近“报警”值时,即加强监测,并向业主、监理公司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报警,以便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阶段报告是在施工阶段提出报告,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最终报告在监测工作全面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八、仪器设备配置八、仪器设备配置1、徕卡 NA2 型精密水准仪,GPM3 平板测微器,国产铟钢尺;2、LeicaTS30 全站仪。测角:0.5;测距:0.6+1ppm3、美国 Sinco 测斜仪,精度0.1/500;4、国产大连基坑频率计,精度0.1Hz;5、国产大连基坑水位计,精度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