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1 1主要内容:基本概念 研究行为、生活方式的健康意义 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与类型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原则 2 2 WHO顾问认为:疾病控制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控制传染病传播,方法是消灭病原体,通过改进环境、水源卫生去解决;第二阶段为个人卫生阶段,通过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和保健手段,预防疾病发生。第三阶段是通过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来预防现代疾病的发生。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现代疾病关键3 3健康是一种平衡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4 4第一节 概 述一、几个基本概念一、几个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behavi
2、orbehavior)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先天性定型行为:先天性定型行为: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得 反射行为:反射行为: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 本能行为:本能行为:个体保存行为:如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等个体保存行为:如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等 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 习得行为:习得行为:人类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人类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过程获得的社会化过程获得的 5 5人环境变化不良行为健康行为6 6人类行为由五个要素构成: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
3、行为指向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相符合的程度7 7(二)生活方式(lifestyle)广义: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狭义: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社会医学研究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行为模式。8 8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闲暇
4、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社会交往网络社会交往网络社会交往网络社会交往网络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宗教活动业余爱好和创作业余爱好和创作业余爱好和创作业余爱好和创作参与或观看文艺、参与或观看文艺、参与或观看文艺、参与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活动合理的标准合
5、理的标准合理的标准合理的标准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物质文明和物质文明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个人的有利于个人的有利于个人的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健康9 9生活方式:生活方式:1 1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反映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反映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其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支出水其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支出水平。平。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在生活性消费中,各种消费支出所指
6、在生活性消费中,各种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其衡量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恩格尔占的比例,其衡量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恩格尔系数。系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总支是一个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出的比例。消费观念:消费观念: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是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是消费方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消费水平和消消费方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形成包含了消费观念的影响。费结构的形成包含了消费观念的影响。10102精神生活方式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建立和保持社会交往网络。参与宗教活动,获得心理慰籍。从事业余爱好和
7、创作。参与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等。影响精神生活方式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观念、个人价值观念。11113闲暇生活方式:任何度过闲暇时间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精神生活。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锻炼、获取信息,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也利用闲暇时间休息和消遣。闲暇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第一,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否有利于健康1212二、研究行为、生活方式的健康意义人类行为基本特征:遗传性 获得性 适应性 能动性 社会性 有的行为对人的健康有利,促进人的健康有的行为却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导致疾病13
8、13对健康行为的判别:1.个体或团体行为取向能有益于他人、自身的健康2.个体行为表现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如起居、个体健康等3.外显的表现行为和内在思维动机的协调一致4.个体行为表现出容忍和适应5.学习和工作上的创造力表现1414三、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与类型(一)人类行为的特点 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 2.人的行为受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 3.人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性 4.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1515(二)生活方式的类型(二)生活方式的类型 1.1.美国学者米切尔美国学者米切尔:第一,需要驱动类:第一,需要驱动类:活命型生活方式活命型生活方式 维持型生活方式维持型生活方式
9、第二,外向类:第二,外向类:归属型生活方式归属型生活方式 奋斗型生活方式奋斗型生活方式 成功型生活方式成功型生活方式 第三,内向型:第三,内向型:我行我素型生活方式我行我素型生活方式 体验型生活方式体验型生活方式 社会自觉意识型生活方式:社会自觉意识型生活方式:第四,外向与内向混合类:综合型生活方式第四,外向与内向混合类:综合型生活方式16162.日本社会学家井关利名和崛内四郎:积极的生活扩充型 消极停滞型 勤劳节俭型 余暇享乐型 保守市民型 闭锁不关心型 自我规划型 1717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指出:“人类60左右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
10、,而其中7080的人又死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1818 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疾病模式改变 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相关疾病1919恶性肿瘤吸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不合理饮食肥胖与超重缺乏运动高血压心理紧张遗传因素2020一、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趋势1.胚胎时期:父母吸烟、喝酒:畸形和先天性疾病;2.出生后:家庭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3.婴幼儿时期:喂养不当、饮食不卫生:营养性贫血、佝偻病;4.儿童少年时期:饮食、起居不合理:脊柱弯曲、龋齿、砂眼;5.青少年:朋友的影响,家庭的生活方
11、式直接影响;6.老年期:生活方式不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2121二、健康相关生活方式二、健康相关生活方式(一)促进健康行为(一)促进健康行为 1.1.基本健康行为基本健康行为 合理营养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平衡膳食 积极锻炼积极锻炼 适量睡眠适量睡眠 积极的休息积极的休息 2.2.预警行为预警行为 使用安全带使用安全带 溺水、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溺水、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 3.3.保健行为保健行为 定期体格检查定期体格检查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发现患病后及时就医发现患病后及时就医 咨询咨询 遵从医嘱遵从医嘱 配合治疗配合治疗 积极康复积极康复 4.4.避开环境危害避开环境危害 污染的环境
12、污染的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污染 紧张生活事件紧张生活事件 5.5.戒除不良嗜好戒除不良嗜好 吸烟吸烟 酗酒酗酒 滥用药物滥用药物2222健康行为必须满足: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
13、境条件选择运动身行为,如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即行为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和谐性;项目,即行为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和谐性;行为必须与内在心理状态一致,不强迫自己做行为必须与内在心理状态一致,不强迫自己做自己认为没有价值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即行为必自己认为没有价值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即行为必须具有一致性;须具有一致性;行为的强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为必须有适宜行为的强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为必须有适宜性。性。2323美国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7项健康习惯:每天睡足8小时每天都吃好早餐不吸烟不饮酒或有节制的少量饮酒每天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极少或不在两餐之间进食减肥时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有这7项健康
14、习惯的成人的心身健康水平、患病率、死亡率、伤残率均较没有这些习惯的成人好,期望寿命也长11年。2424(二)危害健康行为(二)危害健康行为 1.1.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性行为)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性行为)指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指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酗酒、缺乏体育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惯等。惯等。2.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A A、C C型行为)型行为)指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指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
15、的行为模式 A A型行为模式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具有具有A A型行为者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均显著地高于非A A型行为者。型行为者。C C型行为模式型行为模式是一种肿瘤发生有关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一种肿瘤发生有关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C C型行为者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宫颈癌、胃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
16、右。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25253.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良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 恐惧 讳疾忌医 不及时就医 不遵从医嘱 迷信 自暴自弃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吸毒可直接产生成瘾的行为,导致吸毒者身体的极度衰竭,静脉注射毒品,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和艾滋病;混乱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意外怀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2626三、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一)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特异性差 3.协同作用强 4.变易性大 5.广泛存在 2727(二)不良生活方式的产生的原因 1.生活目的、需要和动机产生的错位 2
17、.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 3.社会巨变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 4.无知者无畏 5.人格缺陷2828四、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一)生活观念导致的“病从口入”1.“不干不净,吃了不长病”2.“生吃蟹子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蚂蚱”3.“大腹便便,富贵富态”2929(二)生活放纵造成机体的衰竭 1.色情网络成瘾 2.网络交际成瘾 3.网络强迫行为 4.信息收集成瘾 5.游戏成瘾 危害 1.对心身健康的损害 2.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030(三)享受型生活方式“废用”性的机体退化(四)生活中的失慎与失范导致直接的伤亡(五)生活压力导致的机体受损(六)挑战生理极限的心理、生理代价3131五、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
18、一)吸烟 1.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2.吸烟会成瘾 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兴奋剂 3.吸烟的社会影响 4.吸烟的预防 32321990年美国,33%的死亡归因于吸烟现在活在世界上的人中,5亿人可能最终死于吸烟。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吸烟者超过3亿,其中大多数是男性。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估计:到21世纪中叶,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到1亿,占总死亡人数的34%。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在3569岁之间就死去的。3333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对吸烟者 胎儿胎儿新生儿、新生儿、婴幼儿婴幼儿 学龄儿童学龄儿童 成人成人流产、早产、死产、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死亡
19、、肺炎、喘息样支气管炎 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障碍缺血性心脏病肺癌、副鼻窦癌3434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对吸烟者 急性影响 慢性影响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功能障碍 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循环障碍 食欲不振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缺血性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各种肿瘤,如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3535(二)酗酒(二)酗酒 1.1.酒精对身体的影响酒精对身体的影响 2.2.酗酒的预防酗酒的预防 国外法律措施:国外法律措施:(1 1)强制实行允许饮酒的最小年龄规定)强制实行允许饮酒的最小年龄规定 (2 2)通过高税高价
20、,以经济手段控制酒精总消费)通过高税高价,以经济手段控制酒精总消费 (3 3)限制高度酒、鼓励低度酒的生产和销售)限制高度酒、鼓励低度酒的生产和销售 (4 4)谨慎发放酿酒、贩酒、销售酒的公司营业执)谨慎发放酿酒、贩酒、销售酒的公司营业执照照 (5 5)加强对汽车驾驶人员的酒精监测,严惩酒后)加强对汽车驾驶人员的酒精监测,严惩酒后驾车、酗酒闹事等违法行为驾车、酗酒闹事等违法行为3636“社交性饮酒(social drinking)”“问题饮酒者(problem drinker)”由于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一次性地摄由于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一次性地摄入大量的酒精,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入
21、大量的酒精,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社交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社交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 由于经常饮酒,逐渐发展为对酒精的依赖,成由于经常饮酒,逐渐发展为对酒精的依赖,成为慢性酒精成瘾(为慢性酒精成瘾(alcoholismalcoholism)。)。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导致对酒的过渡需要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导致对酒的过渡需要健康问题(包括躯体和精神健康)健康问题(包括躯体和精神健康)社会、法律和经济问题社会、法律和经济问题 3737(三)吸毒 1.吸毒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2.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3.吸毒对个人健康的危害 4.吸毒的预防 3838(四)性乱 1.性乱的原因 2.性乱的危
22、害 3.预防性紊乱行为的措施 4.防止性病的传播 5.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3939 (五)不健康饮食行为不健康饮食行为不健康饮食行为进食进食过多过多进食进食过少过少偏食、偏食、挑食挑食 进食不进食不规律规律 食物加工方食物加工方面的问题面的问题 营养过剩热量过剩导致各类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营养不良导致内分泌紊乱慢性疲劳消化系统疾病进食过量营养缺乏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肥胖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营养不平衡烟熏、腌制、油炸食品破坏营养成分 产生致癌物质 4040(六)生活不规律生活不规律是指生活节奏的混乱生活不规律是指生活节奏的混乱主要表现:主要表现: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许多人对工作和生活经常生活
23、节奏明显加快,许多人对工作和生活经常有一种紧迫感(心理应激,有一种紧迫感(心理应激,psychosocial psychosocial stressstress)。)。作息时间、休息时间不规则,通宵达旦地工作作息时间、休息时间不规则,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睡眠不足或没有规律。或娱乐,睡眠不足或没有规律。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的重要原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的重要原因。规律的生活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规律的生活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4141(七)冒险行为第一种情况是在行为发生前,主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带来“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损失。这时,个体就会要权衡利弊,通过评估
24、,只做利大于弊的事。第二种情况是,行为后果的利和弊是因机会来决定的,主体在行为之前不能进行有把握的估计。在个体决定是否实施行为时,就必须冒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不采取行为,就会丧失可能的获利机会,而采取行动,则有可能导致对主体不利的后果。4242冒险行为的主要共同特征有:不是人类群体或个体所必需的 这些行为是否导致损失主要是由机会决定的 主体清楚地知道这些行为对自身造成损失的机会比较大 冒险过程本身和冒险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冒险者的某种心理需求,且行为的危险性越大,带来的满足程度越高。4343最常见的类别有:赌博行为 沉迷于赌博导致健康问题、社会问题 高危体育活动 满足自身和公众对冒险的心
25、理需求 容易导致健康和生命的损害 探险 4444(八)A和C型行为模式A A型行为型行为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如走路、办事匆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如走路、办事匆匆忙忙,说话快、急,声音响亮,脾气急躁,力匆忙忙,说话快、急,声音响亮,脾气急躁,力求短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同一时间可做两种工求短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同一时间可做两种工作,办事快,效率高等。作,办事快,效率高等。个性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事业心强,个性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事业心强,好与人争辩,对人怀有敌意,富有攻击性。好与人争辩,对人怀有敌意,富有攻击性。情绪激动:好发脾气,
26、生气时易向外界发泄等。情绪激动:好发脾气,生气时易向外界发泄等。A 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高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高血脂症等疾病有关血脂症等疾病有关 4545C C型行为型行为特征:特征: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如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如同年丧失父母或父母分居,缺乏父母的抚爱等;同年丧失父母或父母分居,缺乏父母的抚爱等;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屈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权威等;服于外界权威等;情绪上易于愤怒但不能正
27、确地和适当地表达自情绪上易于愤怒但不能正确地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等。己的愤怒情绪,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等。C C型行为类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型行为类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易发行为肿瘤易发行为”C C型行为人的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型行为人的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 3倍左右,倍左右,并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并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4646第三节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原则 一、行为转变的原则 (一)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二)内因与
28、外因结合的原则 (三)重视健康人的原则 (四)充分利用行为技术的原则性4747二、行为转变的理论(一)行为转变的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1.理论背景 HBM是由美国的 Hochbaum,Kegeles,Leventhal and Rosenstock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不接受“疾病预防性筛检”(人们不愿意接受X线检查来筛检结核病)。1950年和1960年,美国卫生部门非常强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设备的使用。48482.HBM的理论假设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 它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
29、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关键。HBM 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病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障碍决定的。49493.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易感性:指个人内心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面临受到损害、面临某种疾病的威胁。自觉严重程度:人们对得了疾病的严重后果或得了病不治疗的严重后果的认识。自觉益处:人们对于采取某种行为以后,能够有效地消除健康损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轻损害后果的主观认识。5050自觉可能障碍:自觉可能障碍:人们对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可能遇人们对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可能遇到的客观困难或自己心理上的障碍的主观认识。到的客观困难或自己心理上的障碍的主观认识。人们在
30、考虑行为好处的同时,也在判断该行为风人们在考虑行为好处的同时,也在判断该行为风险险(副作用副作用)、不愉快、不愉快(疼痛疼痛)、花费过多等。、花费过多等。行动的引发物:行动的引发物:促使某种行为发生的促使某种行为发生的“导火线导火线”,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会面临许多困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最后建立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
31、信心,才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改变人们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5151(二)行为转变的阶段模式1.理论背景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Stages of Change model,SCM)是由两位学者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1984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2.理论假设与实施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可被分为5个阶段。5252打算转变前阶段:
32、打算转变前阶段:指人们根本没有打算近期改变行为指人们根本没有打算近期改变行为打算转变阶段:打算转变阶段:指人们在某种程度想到过改变行为,但不在近期指人们在某种程度想到过改变行为,但不在近期准备行动阶段:准备行动阶段:指人们形成坚定的想法在近期改变行为,并进行指人们形成坚定的想法在近期改变行为,并进行一些最初尝试一些最初尝试行动阶段:行动阶段:指人们已经实践新的行为指人们已经实践新的行为巩固阶段:巩固阶段:指新的行为已坚持了最低限度的期限指新的行为已坚持了最低限度的期限53533.3.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的特点: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的特点:综合吸取了其它一些理论模式的特点,如从健康综合吸取了其它一些理论
33、模式的特点,如从健康信念模式中引入信念模式中引入“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从社会思考理论、从社会思考理论中引入中引入“思考思考”及及“准则准则”等概念。等概念。将人的行为改变视为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全或无,将人的行为改变视为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全或无,用放大手段更细微反映行为改变的全过程,较接用放大手段更细微反映行为改变的全过程,较接近生活实际。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社会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尊重目充分考虑到社会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尊重目标人群的客观实际,态度实事求是。标人群的客观实际,态度实事求是。对个人与人群、高危人群与重点人群均同样适用,对个人与人群、高危人群与重点人群均同样适用,能较好地解决
34、困扰行为干预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能较好地解决困扰行为干预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如“知为何而不信知为何而不信”、“信为何而不行信为何而不行”。5454(三)行为转变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概念:个体、行为和执行行为所处环境三者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之中,这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提高自我效能的途径:成功地完成过某行为(过去的成功经验)间接经验(观察其他人执行某行为)口头劝说(“你能完成这项活动”)情感激发(激发出积极的情感)55555.社会学习理论基本步骤:确定拟改变的行为及希望达到的结果;鉴定出在SLT中能影响该行为改变的变量;根据SLT,确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将理论的措施、方法落实为实用的、有意义的、能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干预措施。5656三、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体促进原理(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传授知识 2.讨论、诱导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二)依靠道德制度和法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三)采取行政手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四)采用专业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575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