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2023.8 民风民俗一、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意义桂西北在文中主要指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 2 个区及其 9 个县城。河池市是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其长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长寿文化民俗则是跟长寿相关的民俗,基于河池市“长寿文化”的底蕴,开展长寿文化民俗旅游水到渠成,深入开发长寿文化民俗旅游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河池市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二、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
2、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的人们养成了豁达、乐观的心态,当地长寿老人也非常多。经过实地观察、调研发现,河池市“长寿因子”来自多个方面,可以从人生仪式、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去窥探其真面目。(一)人生仪式民俗从文化习俗、社会风气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中可以看出,河池市尊老、爱老已蔚然成风。除了补粮习俗外,还有备棺习俗。所谓备棺习俗,即老人上了一定的年纪后就会准备好棺材放在卧室里。他们并不觉得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种坦然看淡生死的豁达让他们的心态更为年轻。老人到了 60 岁、70 岁、80 岁、90 岁等逢十的年龄,家人会为他们举行较为隆重的寿宴,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一起给
3、老人唱送寿歌,让老人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迎接新的一岁。河池市人民对生命的敬畏不仅表现在敬老、爱老上,也表现在对下一代的关怀上。河池市瑶族流传的山歌背带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歌颂。小孩出生后,家中的老人会送其一顶绣好的帽子,帽子上会绣一些花鸟的图案,或是“寿”字的图案,寓意小孩健康成长,表达了老人对新一代的美好祝福。(二)饮食民俗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老人主张吃饭七分饱,在饮食口味上偏于清淡,少油少盐。同时,在餐桌上,小辈尤为尊敬老人,老人、长辈先入座,小辈才坐下;老人得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开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行走的博物馆,是无形的财富。当村里有大大小小的喜丧宴席,都会主
4、动邀请老人去参加,且他们不需要随礼金。如有远方的客人到来,村里的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1 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课题“桂西北长寿文化体验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 0 2 1 K Y 1 4 0 9)。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探析 刘春豆摘要:桂西北有着丰富的长寿文化民俗资源,做好长寿文化民俗旅游的深度开发对当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能否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类型可分为人生仪式民俗、饮食民俗、口头民俗等,目前桂西北长寿文化已被世人所熟知,民俗资源也不断被挖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长寿
5、文化与山水文化的融合度不够好、开发不够深入等,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未来要走民俗资源深度开发路线、精品民俗旅游品牌路线和国际化路线,把长寿文化这张名片做得更加亮眼。关键词: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1202023.8 民风民俗人会自发提前一两天来帮忙,准备好食材;并请村里厨艺最好的人来做晚饭,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准备美食迎接远方的客人;在餐桌上,还会唱山歌来欢迎客人。在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地也会看到“孝老爱幼”的广告语,以及一些宣传孝老爱幼的墙画,这种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已经深深刻在人们的骨子里。(三)节庆民俗敬老爱老的文化也体现在节庆民俗里,如瑶族非常出名的祝著节,此节日的起源是为了纪念瑶族的祖先
6、。密洛陀中记载:“密洛陀是伟大的创世女神,她完成了创世伟业后,身体越来越虚弱,原因是她的天粮越来越少,需要补粮。这个就是祝著节的由来。”此神话故事也是补粮习俗的由来。补粮习俗不仅是瑶族人的习俗,也是壮族人的习俗,这也是民族大融合在河池市的一个体现和缩影。补粮添寿习俗是壮族儿女为老人祈寿的民俗活动,补粮添寿是古老的习俗。壮族人认为,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出现身体不适,是因为上天赐予的粮食即将耗尽,人的生命很快就走到尽头,因此需要举行补粮添寿仪式,以弥补命中粮食的不足,延年益寿。河池市罗城县仫佬族的依饭节,会在祭祀环节唱“十劝歌”,劝人弃恶从善,其中也包含了劝诫人们要敬爱父母、尊敬师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7、成为人们内在的行事准则,形成尊敬长辈的良好氛围,老人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安享晚年。(四)口头民俗长寿文化口头民俗主要是指跟长寿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谚语、民间歌谣等。如人瑞蓝祥的故事、寿星邓诚才的故事、传唱的长寿歌谣等。还有一些关于食物的长寿俗语,如“天天吃火麻,活到九十八”等。再如依饭节上祝寿歌:“彭祖寿元八百岁,三公寿元长又长;福寿双全实在好,远近传名乡过乡香火贴得红又红,新画挂满两厅中;三公有福心欢喜,寿元又添几十冬”祝寿歌主要描述了祝寿的场景以及对寿星的美好祝愿。除了上述例子外,在一些重大的节目现场也有群众编写的和长寿文化相关的歌曲传唱。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文化博物馆里收藏了一些记载
8、了长寿文化的藏品,但还不够系统化。把这些跟长寿文化相关的口头民俗整理成册,或者将其进行改编,把它们融入小说、散文里,或者让它们走进舞蹈里、歌曲中,进行多角度融合,这可能是未来河池市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努力的方向。三、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发展现状河池市的旅游部门近年来很重视长寿文化,也有意识地去挖掘长寿文化的民俗旅游,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初具雏形,然而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已初步成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就坚持长寿经济文化发展路线,如今已享誉全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民俗旅游目的地,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博物馆开办、国际长寿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等就是其成熟的标志。由当代广
9、西网专题策划的“百岁的诱惑”也让河池市的长寿文化再次为大众所熟知。2018 年,河池学院凭借其地理优势举办了广西长寿养生文化与区域大健康旅游发展论坛,与会者为河池市长寿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除了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外,河池市的很多县区都开始有意识地发展长寿文化民俗项目,如凤山县举行了河池市首届民俗文化节,标志河池市的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二)各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在河池市的 11 个县区中,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发展势头最好,近年来,提出了“东巴凤一体化”的发展路线,如今这三个县城已初步实现一体化的构想,但是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凤山县和东兰县的交通条件还不够完善,东兰县的红色
10、旅游发展较好,而凤山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长寿文化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如被称为“寿源”的河池市凤山县三门海景区,三门海天窗群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然天窗群,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河的源头,也拥有很多神秘长寿传说。景区附近给游客提供了体验长寿文化民风民俗的环境,部分民宅对外出租,让游客可以近距离与长寿老人接触、交流,享受沉浸式长寿文化民俗旅游,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却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三门海的景区与周边的景点没有统一谋划发展,景区停车位很少,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后没有专人负责管理,给游客带来不便。(三)与山水景观的融合度不够好喀斯特地貌是河池市的地理特色,长寿文
11、化民俗也是河池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二者的融121 2023.8 民风民俗合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南丹县的丹炉山景区以“问道”为主线,道家文化与山歌文化、山水文化融为一体,丹炉山的每一处小景点都有工作人员接待、讲解,但是其与长寿文化的融合体现得不明显。虽然在丹炉山的售票处宣传栏上有“补粮”的介绍,但是没有相关的民俗体验活动。再如河池市金城江区小三峡风景区的最后一站梦古寨,其农耕文化展示区也仅是陈列着一些农业工具,如传统石磨、耕耙等,没有展示长寿文化中的农耕习俗如何把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长寿文化民俗项目融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四、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旅游未来发展方向(一)深度挖掘长寿民俗资源目
12、前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项目资源丰富,然而尚未得到深度的挖掘。长寿文化民俗并非脱离本地土壤而单独显现出来,长寿文化民俗资源往往也跟历史、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深入挖掘长寿民俗资源要协同历史、文学、艺术等来进行。桂西北人民非常重视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如孩子出生时,外婆会送给孩子绣有“寿”字的帽子,长寿文化可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相结合,展示桂西北刺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桂西北地区,和长寿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很多,目前相关的收录工作也正在进行,如果能以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为专题进行采录,并拍成系列片或以此为元素拍成电视剧进行宣传,可能更有利于提升桂西北长寿文化的知名度。同
13、时,桂西北长寿文化民俗资源的运用涉及各个方面,如在延年益寿产品的宣传上,也可以充分运用长寿民俗资源。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来挖掘长寿民俗资源,有助于提升河池市的知名度,拉动河池市经济的发展。(二)打造精品长寿民俗旅游品牌打造精品长寿民俗旅游品牌不是要打造很多的景点或项目,而是要把现有的景点做出精品,让游客流连忘返。河池市的山水与桂林市的山水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山水景点的塑造上,论山水文化,目前还比不上桂林市的发展,但是山水与长寿的深度结合,却是河池市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河池市可以把山水生态与长寿民俗结合起来,以长寿民俗为切入点,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量身打造。河池市各个县城之间的路线都是盘旋在山腰上,所
14、以交通条件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当地很多景点都没有开通专门的旅游路线,可以考虑在中心地区增设一些从市区到景点的巴士。河池市的长寿民俗虽然很多,但基本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这些民俗资源没有经过开发、设计,只能等游客自己慢慢去体会、去发现的话,极可能是收效甚微。可以通过开发长寿民俗体验园、长寿民俗体验项目等形式放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让游客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专题式了解中深度感受长寿文化。(三)长寿民俗发展路线国际化2019 年 11 月,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升级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随着南贵高铁的开通,桂西北的交通条件将会极大改善,长寿文化民俗旅游也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桂西北地
15、区可依托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一区位优势,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带动周边县域,将自身的山水自然资源和长寿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成升级版的河池市旅游新品牌。这就要求在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上都能跟上国际标准,这对当地设施建设和导游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服务上,导游需具备英语讲解民俗、介绍景点的能力。长寿民俗旅游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向世界传播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对我国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非凡的意义。五、结语长寿文化一直是桂西北的特色,其长寿民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开发,将带动整个桂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而如何设计才能发展得更好,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参考文献:1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2黄璐.巴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6).3 黄小芬.走进巴马长寿村:精析壮族养老文化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4 黎丽,长寿河池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作者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责任编辑 虞佳慧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