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黄河颂 导学案(教师版)黄河颂 导学案(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 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教学难点】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4.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知识链接】1、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
2、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2、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自主学习】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巅(din) 屏(png) 障(zhng) 狂澜(ln) 哺(b) 育 澎(png) 湃(pi
3、) 九曲(q) 连环 di n 峰(巅) 流 xi (泻) 发 yu n(源) w n 转(宛)2、解释下面词语.(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5)狂澜:巨大的波浪.(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合作探究】1、 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答案: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2、 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 “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 下什么印象?答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
4、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3、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 是哪几句话?答案:摇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 、屏障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 、臂膀 (黄河还将激 励着中华民族 ) .三个“啊!黄河!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答案: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 黄河的地理特征、 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5、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 容和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6、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
5、女联系上 呢?答案: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抗日救国。 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 写作目的.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诗人借歌颂黄河,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像 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8、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 ”起什么作用?答案: “啊!黄河! 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9、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 、 “屏障” ;黄河“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 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6、: 把黄河比作摇篮, 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 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 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 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10、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答案: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答案: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1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
7、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 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 恋。【知识迁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8、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
9、,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
10、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 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浩瀚( ) 繁衍( ) 缅怀( ) 泛滥( ) 蹂躏( )答案:略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答案: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答案: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答案:略:(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5、许多古代诗歌提到了“黄河,请列举一句。答案: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五、学习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