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高考,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功!文化生活常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特点: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 / 文化的积极意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总的作用) 文化与
2、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
3、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
4、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三、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措施)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
5、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所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五、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通过商品和商人传播文化)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六、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对本国: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对他国:有利于两个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促
6、进该国文化发展。对世界:增进中外互信,增强各国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七、中外文化交流的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的双向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二、传统文化的特征:继承性:
7、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三、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变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不变消极作用)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 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辨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精华部分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糟粕部分改造剔除) 五、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继承和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因素)科学技术(重要因素)思想运动(重要因素)教育(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注意: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第五课:
9、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一、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基本途径) 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措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作用。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能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解
10、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注意:文字对于人类文明,汉字对应中华文明)(2)博大精深(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区域性: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
11、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a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b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第七课: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一、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
12、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国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方向)。注:后3点既可以作原因使用,也可以作意义使用。四、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
13、挥 “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注意:我国文化生活的主流是优秀的。二、如何解决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国家/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严厉打击文化
14、违法犯罪行为;文化企业:应遵纪守法,文明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职业道德,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消费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增强辨别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三、对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区分:区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文化)态度教育、改造、剔除抵制、取缔 (2)存在的原因:历史原因,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内部和现实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原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
15、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要求:指导、方向(双为)、方针(双百)、原则(三贴近)、首位统一、改革。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
16、标充满信心。(2)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好文化自信: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教育、科
17、学、文化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加强思想
18、道德建设。注:如没有范围限定,整本文化生活教材中有关联的内容都可以用。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
19、、诚信、友善。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说法,二者都重要。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