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自评报告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10月30日学校简介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学校秉承“信敏廉毅”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特色,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新路子,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3年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直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直属转变为
2、江西省管理为主,2012年由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4个校区,占地面积22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馆藏图书354.6万册。目前设有16个教学学院、4个管理型学院,9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4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1229人,其中正高227人、副高419人,博士643 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位,全国“模范教师”2
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省级人才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2002年、2007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优秀”等次。近年来,在江西省招生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均为全省高校第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就业质量居全国同类高校和江西高校前列。2010年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2年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拥有5个一级学科
4、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3个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个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成立了科协和财经智库,近年来10余项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40余项成果获中央及省部领导批示。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150余项,主办的当代财经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新闻出版署“百强社科期刊”,“理论经济”栏目入选教育
5、部名栏建设工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入选“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两刊均为CSSCI来源期刊。学校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国际交换生组织(ISEP)中国大陆首家成员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层次实现本、硕、博全覆盖,生源拓展到58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10月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建立江西省在英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社会声誉不断提升,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艺术教育
6、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在近三年中国大学评价各类排行榜中, 分别位列中国CFO大学排行榜第5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16名、中国高管校友大学排行榜第30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51名、中国大学生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59名、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第60名、高考生最喜爱的百强大学榜第71名、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第84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89位、全国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江西省第1名。1.组织领导1.1领导重视(1)建立领导机构。2016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
7、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统一协调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创业教育学院设置办公室,负责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2)完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了由分管校领导具体主抓,创业教育学院和教务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和教学学院参加的齐抓共管、协同创新、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并明确了各部门主要工作职责。创业教育学院牵头设计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培训创新创业师资、组织创新创业类竞赛、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等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及评价工作;教务处负责创新创业型人
8、才培养方案制定、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团委负责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科研课题、暑期三下乡调研课题等实践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学工处负责管理和规划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创业活动;研究生院负责推动和管理硕士和博士的创新创业活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负责组织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及创业模拟实验项目的开发,以及承担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等任务。(3)制定实施方案。学校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内容列入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要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出台了江西
9、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江财党字201555号),将创新创业工作放在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推进,切实融入学校办学特色,通过实施弹性学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和学籍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师资建设,搭建实践平台,从政策、服务、资金、人才、体制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保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建设创新创业型学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4)成立专门机构。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从机构、场地、经费和人员等各个方面重点支持全校的创业教育。全校现有服务创业指导的专职管理人员26人,创业孵化中心1个,2016年共投入442万元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经费。学校建立创业教育网站
10、,融合全校各类教学资源,发布创业教育信息,交流创业经验,为学生开展创业学习提供帮助。为推动全校创业教育,学校培养创业师资100多人次。2016年接受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参与创新创业社团、培训、讲座、相关赛事等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实践的学生约为7000余人次。1.2宣传总结学校充分发挥横幅标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网站等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营造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氛围。各大媒体把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办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等方式,及时报道创新创业活动动态、扶持政策,充分宣传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11、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发动,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浓厚氛围。我校还多次召开经验交流会,制定了鼓励师生参与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充分利用新闻网、校报、广播、电视台、“双微”等全媒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发现、培育、挖掘、宣传身边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指导面上工作。新闻中心开设“点赞江财人”“学在江财”“财大人物”等栏目对创新创业典型进行宣传,如【点赞江财人】郭泽楷:手绘江财,绘写精彩;黎清:弄潮儿向潮头立;王冬新:畜牧行业的“领头羊”;孟鑫:吃过的苦是未来的路;章蕴晖校友获伦敦天使投资等我校校友创业典型人物宣传;江西财经大学报开设专栏,刊登主题鲜明、影响重大的“双创”新
12、闻;江西财经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也有计划地宣传了“双创”典型,营造了良好地创新创业氛围。(2)新闻报道与专版报道结合。新闻网刊发了刘彪文获“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称号、郭泽楷获评江西高校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我校召开迎接省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会议、我校获“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授牌、江财众创空间喜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我校入选教育部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等新闻报道。校报刊发了江财众创空间:江财学子的“创业摇篮”、创新创业 时代精神提高普通本科培养质量 造就一流创新创业让创新创业成为你的人生主旋律以五个“有机结合”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积
13、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等专题报道十余篇。对涌现出的“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事例进行重点宣传;江西财大报出专刊深入挖掘报道了我校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有效工作。(3)内宣报道与外宣报道结合。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双创”工作的内外宣工作。近年来,分别在人民网、江西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西卫视、凤凰网、中国江西网、中国教育网、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晨报等媒体发表相关报道。尤其是中国教育报的“今天江财的五四,主题就是创新创业!”,江西日报的“创新创业,江西高校在路上”,人民网的“王乔:让创新创业成为你的人生主旋律”引起广泛关注。在对内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新闻网、校报、广播、电视台、“双微”等全媒体进行了多
14、角度全方位宣传。1.3校级督导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了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年度督导考核,制定了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考评办法。考评办法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并制定了对教师和学生量化考核办法。为了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校每年以考评办法为依据,对学校各教学院、职能部门及全体师生进行考核评比,获得优秀等级的部门和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学校还建立了在校离校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的跟踪机制,每年在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网上填报了在校大学生和离校5年之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大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向每一位毕业生
15、发放创业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创业情况。2.人才培养机制2.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制定培养目标。学校把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突出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与社会互动、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通识型”、“融合型”、“精英型”和“职业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制定培养方案。学校制定了完整的创
16、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及有效的举措,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2014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学院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为“通识课程+学科大类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其中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课程共有14个学分,作为一个重要模块纳入到通识课程,与其他模块融合为一体。2.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2007年开始,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普及型”与“精英型”两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设计上,加强通识教育,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注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精英型则是面
17、向具有明显创业倾向或较高学术追求的学生,分为创新精英型人才、创业精英型人才。(1)开设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具备创新潜力、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组成的“一制三化”培养模式。(2)开设普通本科创业教育实验班。从2009年开始,分别在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学院开设创业教育实验班,面向全校择优选拔学生,突出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能力培养。工商管理学院开办了市场营销专业(项目投资与营销策划方向)创业实验班、国际经贸学院开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与财务管理方向)创新创业实验班。创业教育实验班采用“通识教
18、育+跨学科(专业)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创业孵化实践”的全新培养模式,采取双导师制、专项训练的个性化培养和精英化教育,目前已经连续招生6年。2.3加快学科专业转型发展(1)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别在法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等专业开设卓越人才培养班。在培养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校政、校企、校所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有较好行业背景知识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按照省厅的部署,2014年以来,我校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职教本科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和会计学
19、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连续招生3年,目前有“职教本科”在校生600名左右。2.4加强学科专业建设(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我校拥有52个本科专业,其中8个国家管理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0个江西省特色专业。近五年,我校有16个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专业停招,增设8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完成专业建设的新陈代谢。(2)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创佳绩。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组织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我校共有15个专业参评,其中9个专业排名第一,3个专业排名第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专业占比80%。2.5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搭建交叉融合平台。依
20、托学分制管理,实施“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和“学院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为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跨学科人才创设了良好条件和实现环境。(2)设置交叉专业。学校出台促进我校专业交叉融合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按照“立足财经、交叉融合、适应形势、突出特色”的原则,立项建设交叉专业,引导学院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的横向交叉与嫁接,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具有交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3.课程改革3.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丰富课程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注重
2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根据“通识型”、“融合型”、“精英型”和“职业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创业教育知识基础性课程、技术提高性课程和素质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之中,分必修与选修两种。理论性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小企业管理、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融资、创业营销、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创业模拟与实践、企业营运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纳税业务、电子政务等。活动性课程包括各类项目活动和专题活动。项目活动主要以学科竞赛、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生创业孵化项目为主。专题活动主要有“创业论坛”、“创业技能竞
22、赛月”、“大学生学术节”和“体育艺术节”等活动。(2)建立课程认证制度。学校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学校自主建设了创业管理、创业法学、创业模拟与实践I等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创业模拟与实践I选课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教学效果良好。(3)加强教材建设。学校鼓励并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创业通论、创业法学等一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建立了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的案例库,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4)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打造精品,根据“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学校实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
23、程,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质量,我校创业管理课程2009年及2010年分别获批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引进超星尔雅平台,将创业概论创造学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创新方法学设计创业团队管理创意营销传播设计营销创业财务管理设计创业融资创业模拟与实践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10多名课程上传平台,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同时,按照“专业提高性课程+专业口径拓展性课程+专业技能性课程”构建了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嵌入了创新创业
24、类课程。如,会计学专业开设了全国财务决策分析竞赛集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模拟法庭等17门专业选修务实技能性课程,金融学专业开设了金融数据模拟与仿真个人理财等15门专业选修务实技能性课程。3.2优化课程教学过程(1)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三个现代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个人授课与团队教学相结合等“六个结合”的方式,加强过程控制和过程考核,建立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实现创业教育方法的不断升级。积极推动教学范式改革,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会计学原理数据库系统原
25、理等课程使用“翻转课堂”实行小班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思政课”开展体验式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选题,深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体验革命先辈创业的艰辛,自主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报告。(2)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学校重视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管,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的考量,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在实际工作通过包括教学例会、督导、领导、学
26、生、同行等多个渠道的反馈,实现教学质量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反馈、全力整改的动态闭环评价模式,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有利于准确发现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指导、整改和调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规范,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得以提高。(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图书馆、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向全体学生开放,并面向学生开设文献需求分析、论文设计研究、开题报告前沿查新等资源利用指导讲座、举办信息检索技能竞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27、创新能力。学校还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另一方面,学校以教学资源为基础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面向社会开放。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三个现代化手段,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课程全程贯联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自学与辅导、理论性与实践性、个人授课与团队教学、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等六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全程连动与监管;根据实践课程体系要求,采用真实实验、校外现场实践和课外创新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学科竞赛为依托,设立项
28、目,通过学科竞赛服务平台,推动互联+开放性学科比赛,通过各类大赛,实现了以项目为驱动、以社团为平台、以实验中心为依托,落实了实践教学活动体系,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4)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坚持开展“课程考试质量月”活动,强化考试规范工作。建立了校院两级考试管理工作责任制,通过考前诚信教育、考试过程管理以及考试违纪行为严格处理等举措,有效地保持了优良考风和学风。针对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探索过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突出“实战演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学生个人和团队、模拟企业经营结果与分析等进行全程评价。2014年
29、至今,已有50个教学班参加无人监考考试。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无人监考”考出诚信与自信入选教育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4. 教学科研管理体制4.1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在工作机制方面,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融合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建立了由分管校领导具体主抓,创业教育学院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各教学学院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就业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从2014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学院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学校又出台江西财经大学促进专业交叉融合若干措施、江西财经大学交叉融合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学
30、校将融合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一批经管融通、“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等多形式交叉专业,整合学校教学、科研和人力资源,有效促进我校专业交叉与融合,推进交叉融合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强竞争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4.2加快实施学分制改革 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学分积累用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分制度,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从1994年开始实施“学分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学分转换、弹性学制。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习6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创业实践、发明创造、模拟竞赛、讲座课堂学习等方式转换学分。允许大学生在6年内修完学分,鼓励创业,弹性完成学业。制定激励措施。学校设立了创
31、新创业奖学金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评先评优、提前毕业、免试保研等工作中予以认定加分,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学校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了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学校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学校自主建设了创业管理、创业法学、创业模拟与实践I等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创业模拟与实践I选课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教学效果良好。4.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根据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要求,我校制订了江西财经大学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主要从三个方面鼓
32、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第一,科技成果收益管理方面,细则规定,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60%到95%奖励给参与研发的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第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细则规定,支持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离岗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第三,科技成果推广宣传方面,细则规定,成果完成人在取得成果后,有义务及时擦写成果介绍,并报送学校,为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先进技术。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我校在江西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管理由科研处负责,已于2016年12月及时上传了我校专家和技术人员数据,以及上传了科研平台服务。根据学校科研发展信息做了及时更新。5.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创新创
33、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不断创新师资培育机制,建立鼓励老师创新创业机制,打造了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和一批创新团队。5.1创新师资培育机制(1)建立创新创业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学校创新创业专任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已经初步形成教学和指导、专职和兼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探索并建立了一整套与企业间服务关系的管理制度,如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导师暂行管理办法(江财创教字20161号)、关于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暂行办法(创教字201615号)、关于开设2016年创业培训课程(SYB)师资培训班的通知(创教字20165号)等文件,将创业教育业绩与老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挂勾,并以制度的形
34、式纳入“十三五”时期教师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做实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在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同时,积极发掘校友资源,发挥校友的传帮带作用,从众多成功创业的校友中选聘郑跃文等23位有代表性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担任创业教育导师。(2)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我校在软通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了郑跃文、吴泗宗等23位在行业(领域)内技能拔尖、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为我校大学生创业导师,进行授课传技,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5.2建立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机制(1)支持教师创新创业学校不断完善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相关政策,建
35、立鼓励教师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一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出台关于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暂行办法(创教字201615号),鼓励教师到企业专、兼职挂职,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二是鼓励教师指导创新创业。信息学院出台了信息管理学院学科竞赛津贴配套管理办法,将教学科研最新动态带入课堂,将公司背景社会诉求带入课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指导学生所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金,学院按照1:1给予经费配套,用于教师及其竞赛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和实践开展。三是开设师资培训班。为推动全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师资,2016年学校
36、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师资培训班,为全校培训了25名创业培训师。四是外聘创业导师。聘请有关部门和行业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法律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有关方面专家或其他人员,为创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创业辅导的。五是强化创业考核。每年学校根据创业教育的重点指标和基础性指标,对各学院进行考核。此外,对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老师,改革职称评定办法,不仅看个人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团队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资源实施和社会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师工作量和职称评定方面进行一定倾斜。(2)加强学校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学校建立了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的协作与激励机制。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2015年专门
37、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专职探索双创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拓展校友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创业基地,给大学生提供孵化培育创新团队、开展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建设而成的“众创空间”,现已成为江财大学生创业的名片。二是加强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业培训课程(SYB)师资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专兼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理论和案例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内容,提升双创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实践型师资引进力度,引进计划单列,引进待遇比照紧缺专业博士。选聘优秀校友企业家为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团队创业、创投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三是科学设置创业教
38、育课程。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创业管理”等通识课程的同时,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开展创业实践,配备创新团队指导老师,并对团队成果进行奖励(学分、奖金),如“挑战杯”、电子商务大赛、管理案例大赛等。四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官媒宣传国家、地方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信息,激励学生关注前沿动态。宣传高校(尤其是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榜样模范。举办学术报告会、校友企业家交流会,分享创业历程,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他们勇于开拓的精神,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6.教育实践6.1实践基地建设(1)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园。在企业建立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校际、校
39、企、校地等合作方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471个,近三年平均每年提供实习实训岗位5500个,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基地利用率达到62%。在校外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已建成青山园心客MBA众创空间,在建设豆芽巷校友创业基地、枫林园青创科技园。(2)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有一批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高校众创空间。学校成立江财众创空间,建立了蛟桥园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和麦庐园校区特色创客小街,总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免费为入孵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及可利用资源,截止至2017年10月,入驻企业58家,年营业收入近5500万元。2016年2月获批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国家
40、级众创空间”;2016年3月获批江西省科技厅首批“江西众创”2016年12月获批南昌市科技局“洪城众创2.0”众创空间。有规模适当的创业模拟实验室。学校现有实验室面积10257.64平方米,其中:学生实验室49间,面积9237.13平方米。拥有创业管理仿真实验室等25个经管类专业实验室、24个基础实验室、1个实践教学数据中心。采购或开发了创业团队管理平台电子对抗系统、创业之星竞赛版、等共计140套教学软件,3706台电脑,36台高性能服务器及其他一般服务器、网络存储、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视频监控等各类实验设施,设备仪器总值4173.08万元。建立中心企业ERP实验平台、保险实务实验平台等30
41、多个实验服务平台。6.2实践教育(1)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一步健全了实验教学体系。以经管专业仿真实训课程为主线,建设了多层次、递进式、系统化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广大学生从专业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到专业综合技能合成演练,再到创业模拟与实践。2015年共开设278门实验课程,975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251门,占实验课程的比例达到90.3%,2016年学校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书达到235项。优化了第二阶段教学,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全覆盖。每年春季学期安排了2周的第二阶段教学,总学分6-10学分,总学时96-200学时。各学院以行政班的形式安排了授课或实践活
42、动,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训练、科研训练、学科竞赛集训,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企业实习实训等。(2)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学校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青年APP大赛、江西省学生商业计划书竞赛等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专题竞赛,2016年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人次22660。2013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性特等奖7项、一等奖87项、二等奖32项,发表科研论文582篇。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43、二等奖以上奖项525余项,2016年全年创新创业竞赛获奖人数达2710人,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创设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模拟创业、创业训练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将之制度化、常态化。规定实践实验学分经管文法教育类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及艺术类不低于25%,各专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周,每个专业设置6个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学分。在“大学生学术节”活动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实训,打造了“华融银行”“艾弗外汇证券交易所”“模拟法庭”等一批品牌活动;在“创业技能竞赛月”活动中许多创意转化成了技术专利或产品。(3)实施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学校
44、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办学传统,实施创新创业引领计划。目前在孵化创业团队61个,90%以上已注册公司。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工作及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竞赛、比赛、创业予以教分和学分认定,通过“以赛促学”、“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4)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学校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相关社团,成立了江财众创空间学生管委会等14家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组织。社团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学校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覆盖面超过50%,且每次(项)
45、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计划、措施都有详细记录,创业实践成效明显。各学院以行政班的形式安排了授课或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训练、科研训练、学科竞赛集训,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企业实习实训等。7.保障机制7.1完善服务体系(1)加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建立了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学校建有信息内容丰富实用、及时更新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利用创业教育学院网站、江财众创空间微信公众号、创客小助APP、创新江财APP、江财众创空间一站式服务中心、校园宣传栏等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为广
46、大教师、学生提供了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平台,很好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进行,学生满意度较高。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学校与多家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小微企业财务外包、金融服务、专利服务、技能培训、研发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学校出台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办法,引导学生开展基于所学专业和基于创新的创业,高科技、高水平创业学生比例不断提高。近三年获得知识产权成果共58项,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在财经类高校中居于前列。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深入了解企业
47、的技术需求, 实现技术开发与企业技术需求的无缝衔接,关注科学技术应用与开发,为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学校与同方知网创业学苑平台合作,产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大模块:学生入口: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系统知识服务。产品提供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知识技能服务,创业导师、校友、园区、赛事等创业资源的便捷获取;同时,大学生可以在创业交流社区及时交流创业心得体会、共享创业资讯。教师入口:针对教师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服务。产品围绕着教师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既提供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创业教育现状、国内外经验、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实训、大赛、校企协同、师资、评价案例分析等一系列知识服务,同时支持教
48、师进行在线学生咨询辅导、课件交流分享、项目展示等服务。(2)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截止2016年12月,学校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专职员工23人,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职称以中级为主,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比较合理,总体上保障了本科创业指导服务的基本需要。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生)管委会,坚持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创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对自主创业实行了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学校成立江财众创空间,建设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创业咖啡和创新创业工作坊,建设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服务全校学生。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培训,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及正在创业的学生分别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第三,为自主创业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借助校外政府、企业的力量,为自主创业提供项目论证、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