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职工之家管理制度 一、医疗救助对象 凡属平顶山市管辖的各类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医保范围的在职会员职工(含农民工)、下岗职工、待业人员、离退休职工,且在工会帮扶系统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的特困职工及其配偶和子女,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属住院医疗救助对象。 1、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年平顶山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 2、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年平顶山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30%以内的 “低保边缘户”。 3、职工本人患大病、重病、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各类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边缘户”。 二、申请医疗救助所需材料 1、平顶山市特困职工爱心医院医疗救
2、助申请表 2、所属基层工会对申请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证明,需注明每个家庭成员的月收入金额。 3、申请人身份证和家庭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4、参保职工住院确认表。 5、工会会员证。 三、医疗救助申报流程 1、申请“医疗救助”的特困职工在住院5日内(节假日顺延)持医保住院确认表到平顶山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市总帮扶中心”),按规定填写平顶山市特困职工爱心医院医疗救助申请表。 2、市总帮扶中心根据申报材料,认真核实,履行审批手续。 3、特困职工爱心医院接收医疗救助对象,进行医疗诊治。 4、特困职工在爱心医院治疗结束后,有爱心医院直接对特困职工进行医疗救助。 四、医疗救助的方式以及结算方法
3、 1、特困职工住院应享受的医疗救助费用,由市总工会与爱心医院共同负担,通过爱心医院补贴给住院的特困职工(受助对象)。 2、参加医保的特困职工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按医疗保险核定基数的20%部分中,再享受70%的医疗救助(最高限额为2万元),医疗救助部分由市总工会和爱心医院各承担50%。 3、特困职工因病住院次数不受限制。 4、市总工会依据爱心医院出具的医疗救助凭证和平顶山市特困职工爱心医院医疗救助申请表每半年对医院结算医疗救助资金。 五、医疗救助工作要求 1、特困职工爱心医院要向医疗救助对象明确医疗项目和自费药情况,并提供优质服务。 2、市总保障部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定期对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审批
4、情况和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履行指导、监管职责。 3、市总保障部负责向基层工会宣传医疗救助工作政策,督促基层工会为符合条件的职工做好申报工作,把工会组织对特困职工的关怀落到实处。 4、市总帮扶中心负责审验申请医疗救助对象的身份,并帮助医疗救助对象完善各项手续,必要时要深入受助特困职工家庭实地走访。 5、市总帮扶中心负责与爱心医院的无缝对接,切实做到对住院特困职工家庭的优质服务。 1、本公司正式员工、临时工、计件工、实习生等,均可在食堂就餐。就餐者一律使用公司食堂专用代金券,食堂人员不准擅自收取现金。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障员工吃足、吃
5、好、吃的营养。 3、经常听取用餐人员对食堂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实行民主化管理,以促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4、经常变换饭菜花样,进行食物品种调节,努力提高烹调质量,加强优质服务观念,做到员工满意。 5、严格各种票证和实物管理手续,妥善保管,及时清理,按时结算核对,实行月清点,账目公开制度。 6、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期间穿戴工作服帽,坚持先洗手后操作,并严格遵守常规制度。 7、保持食堂、厨房、库房等环境卫生清洁,健全严格的清洗、消毒、隔离、卫生、清洁制度。彻底清除苍蝇、老鼠等,餐具应经常消毒,垃圾要及时处理,确保食堂卫生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8、严格财经财务制度,购买各种
6、食品均由食堂管理员验收入库,并建立“物品出入账”,经手人必须签字或盖章,食堂专用代金券要日清月结,杜绝一切漏账现象发生。 9、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操作间,违反者按公司规定处罚。 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成立以生产主管经理为首,行政部、生产部、医务室、总工会和各子公司生产厂相关领导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子公司、部门、车间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部门的安全员为职业卫生的专(兼)职监督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二
7、、建立健全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公司、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四、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五、经常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定期请由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