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绩统计一:平时分 总分30分 包括:课堂表现、笔记书写、出席情况。二:考试成绩 70分 包括:字迹工整、内容准确。普通心理学李传银 主编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普通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一、认知:是指人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部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二、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情感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喜、怒、哀、恐、惊、依恋感、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
2、等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意志过程是人们能够自觉的确定一定目的,制定计划或方案,在行动过程中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积极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三、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反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性情暴躁,易于激动,情感深沉)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谦虚谨慎,骄傲自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
3、、相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心理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体系。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对心理进行预测和控制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基础性心理学领域(二)应用性心理学领域三、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二)、实践意义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3、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
4、治作用。5、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实施阶段(四)总结阶段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一、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二、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二)行为主义学派(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四)认知心理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
5、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五、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发展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心理机制第一节 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二)、神经元的电信号这种神经信号是从简单的运动到复杂的思维,从动手指到作曲,从拿铅笔到解决数学难题,从鼓掌到发怒等一切活动的基础。(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1、突触 2、神经回路二、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2、脊神经3、植物性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2、脑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说一、心理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一)条件反射理论按照生理学的解释,反射是动物有机
6、体借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1、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第三节心理与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人体的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岛、肾上腺与性腺。二、激素激素是内分泌细胞释放的具有高效能的有机物。三、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叫做神经-体液调节。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 意识一、意识三种不同水平1、基本水平:对内部和对外部信息的知觉。2、中间水平:对所觉知的内容的反映。3、高级水平:对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即自我觉知。意识主要通过3种方式帮助人类调节和控制自身
7、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1、首先,意识对人所察觉的和注意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2、意识具有储存功能3、意识能让你基于过去的知识和不同后果的想象来终止、思考、思维不同的行为方案。二、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意识与认识有关,无意识与情绪有关。(一)无意识行为小动作,口头禅,扶眼镜。三、无意识状态1、睡眠及其阶段 4个阶段2、睡眠的功能第二节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指心理过度或意识对一定的对象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是有机体的一种朝向反射。(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静止3、呼
8、吸运动的变化三、注意点的功能和作用(一)、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二)注意的作用第三节注意的种类和规律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二)、人本身的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人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如下: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的组织活动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
9、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人的注意的广度是不变的,影响注意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知觉对象的特点 (Table Table)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3、个体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过于复杂或单调都不利于注意的稳定。2、主体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抱着积极的态度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3、主体的意志水平要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三、注意的分配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该是高度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
10、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四、注意的转移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第四章 感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三、感觉的意义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其次,感觉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第二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适应规律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压觉、温度觉。二
11、、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三、感觉能力的发展规律第三节感觉的类别一、外部感觉(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外部感觉: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二、内部感觉(一)动觉(二)平衡觉(三)机体觉第五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阶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刺激是系统的有序的。三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第二节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的空间特性,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时间特性,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影响时间
12、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性质和数量,兴趣和情绪。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反映事物的运动特性,与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密切相关。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一)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二)整体性所依赖的条件二、知觉的选择性(一)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图)(二)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1、刺激物的特点2、知觉者的经验二、知觉的选择性(一)、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相互转化相互依赖。是静的还是动的(看则静,不看不动)(二)、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1、刺激物的特点2、知觉者的主观状态二、知觉的理解性(一)理解性主要依赖的条件主要依赖主体,依赖知觉者的经验。(二)理解
13、性的意义1、有利于知觉的整体性2、使知觉更清晰更精确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知觉会保持不变。(一)恒常性所依赖的条件1、知觉条件的变化范围要适当2、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二)恒常性的意义知识的恒常性介意保证知识的确定性。第五节 观察一、什么是观察观察是在感知觉得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思维,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基本特点是主动性、理解性和持久性。二、观察的品质客观性、动态性、创造性、全面性和精确性、准确性与敏捷性。(一)明确观察目的,端正观察态度(二)形成浓厚的观察兴趣(三)制定观察计划(四)准备相关知识 (五)掌握观察技能1、适当的观察顺序2、多角度观察3
14、、多感官观察第六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作用 大家假象一下如果人类不存在记忆将是什么样的状态。二、记忆的种类(一)、记忆的内容分类(二)、记忆的时间分类(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规律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该事物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一)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小品台词)有意识记(作业背诵)2、意义识记(历史事件)和机械记忆(外语单词)二、保持与遗忘(一)保持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二)遗忘1、遗忘的概念2、遗忘的规律(二)影响识记的条件
15、1、识记的目的2、识记的态度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对材料的理解程度5、识记方法4、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 (2)干扰说(3)提取失败说(4)动机说(5)同化说5、加强保持的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三、再认和回忆(一)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二)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考试中的问答题)第三节 提高记忆的有效策略一、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记忆的敏捷性:识记材料的储存速度
16、(二)记忆的持久性:识记材料的保持时间(三)记忆的准确性:材料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正确性。(四)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材料的提取速度二、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注意教学安排合理化(1)合理的课程安排(2)保证课间休息(3)适当调节教学进度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1)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2)要使学生有明确的识记目的(3)提高学生对记忆意义的认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内容(2)结合学科内容教学传授记忆策略(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作用1、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增强信心 调动积极性 调动情绪状态 集中精力 保证充分睡眠2、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1)
17、记忆材料的性质转化 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2)记忆材料的数量简化 概括化,规律化,特征化(3)记忆内容的系统化 归类化,网络化第七章 表象与想象一、什么是表象表象,广义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头脑中所产生的各种事物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二、表象的特征(一)直观性(二)概括性(三)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视听味)三、表象的作用(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第二节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二、想象的功能(一)预见功能(二)补充功能(三)替代过程三、想象的过程(一)
18、粘合(二)夸张 (三)典型化(四)联想第三节想象的种类一、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梦)二、有意想象有预定的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第八章 思维与创造第一节思维的概述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一)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2 概括性二、思维和语言(一)、思维与语言的区别1、本质特征不同(标志被标志,反映与被反映)2、基本单位不同(词,概念)(二)思维与语言的联系1、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2、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赋予语言以内容和意义。三、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
19、维。(二)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三)根据思维活动结果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四)根据思维的进程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四、思维的过程思维是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输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五、思维的品质(一)广阔性(二)深刻性(三)敏捷性(四)灵活性(五)批判性第二节 概念一、概念的含义(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二)概念的分类1、概念根据数学的抽象和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根据概念
20、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毛笔)、析取概念(好学生)和关系概念(大小、上下)。3、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自然概念(声光电)和人工概念(衣服,手套)。二概念的形成一般认为概念的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一)抽象化(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是了解事物的属性。要了解事物的属性就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予以抽象化)。(二)类化(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三)辨别(概念的形成从发觉属性“抽象化”到认同属性“类化”必须认知属性间的差异“辨别”)三、概念的掌握(一)学生过去的经验(二)学生的认知能力(三)变式(四)下定义(五)建立概念体系第三节 解决问题一、问题问题是指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
21、的目标或遇到困难的课题时的情境,个体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直接达到目标或解决困难,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达到的目标,解决困难。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分析问题(三)提出假设(四)验证假设三、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一)算法(算法是一种随机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 “密码箱”)(二)启发式(根据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中进行较少搜索 “找钥匙”)第四节 创造思维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一)创造思维的含义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的过程。(作家的小说,工程师设计的新机器)。(二)创造思维的特征1、新颖性2、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
22、产物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灵感状态二、创造思维的过程(一)准备期(二)酝酿期(三)豁然开朗期(四)验证期三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一)酝酿与创造性(二)社会因素与创造性第九章 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感情绪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 情绪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3、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联系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表现依赖于情感。三、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一)动机功能(二)信号
23、功能(三)调节功能(四)感染功能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别一、基本情绪 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二、基本的情绪状态(一)心境 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三)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异常紧急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三、高级社会情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二)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由客观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主体自己所相信的规律而引起的情感体验。第三节 意志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地支配、
24、调节自觉的行动克服困难,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心理过程。二、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首先意志行动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影响有调节和控制功能。(二)意志和情绪的关系人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受情绪情感所制约,但人的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也离不开意志调节。三、意志行动过程的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与目的的确立2、行动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二)执行决定阶段四、意志品质及其培养1、独立性2、坚持性3、果
25、断性4、自制性(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3、克服困难。4、了解意志品质的差异,扬长避短,采取不同教育方法。5、在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十章 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一、需要的概念与特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1、需要源于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2、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需求的反映。3、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4、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本质区别。二、需要的种类(一)以需要的起源为标准1、生物需要2、社会需要(二)亦需要的指向对象为标准1、物质需要2
26、、精神需要(二)需要的特点1、对象性与依赖性2、紧张性欲驱动性3、起伏性与渐进性4、社会性与历史性(三)以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带来的结果为标准。1、正当需要2、畸形需要第二节 动机一、动机的概述(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和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动力。(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二、动机的种类(一)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二)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三)根据动机影响的范围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动机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四)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动机分为主
27、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五)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可以将动机分为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第十一章 能力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条件作为保证。首先,能力是和活动紧密相连的,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无法形成和表现。(绘画能力,教学能力)其次,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一、能力的种类(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特殊能力指在某些专业或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家辨音能力,画家的色彩感知能力
28、等。(二)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能根据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按现成的模式顺利进行活动。例如儿童再看过搭建积木原型后重新搭建相同的模型。创造能力:是在活动中尝试新的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科学家的发明,文学家的创作等。(三)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生产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舞蹈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们咋时候交往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感染力,调节纠纷能力等。(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是指在出来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决定于人的先天禀赋的能力。
29、如类比、演绎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液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关20岁左右达到顶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指决定于后天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能力,如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等。在25岁后趋于平衡。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的测量(一)系统智力测量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量表1905年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二)斯坦福比奈量表二、特殊能力的测量(一)音乐能力的测验(二)数学能力的测验(三)文书能力的测验三、创造能力的测量第十二章 人格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多种模式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二、人格的基本特点(一)人格的稳定性(二)人格的独特性(三)人格
30、的整体性(四)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五)人格的功能性三、人格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科学的健康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一词所下的定义:健康只是不患病或不虚弱,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其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就可被视为心理健康。三、心理健康的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
31、常态下而进行其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一般用于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没有心理异常(二)智力发育正常(三)人格健全(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五)精力充沛(六)人际关系和谐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适度运动(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3)保持良好心态(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及其来源(一)压力的概念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立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心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二)压力的来源1、生理压
32、力生理压力是指通过对人的生理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刺激物。如寒冷与炎热、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疾病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2、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消极紧张的心理暗示、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3、社会压力源社会性压力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作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逝世等。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压力是一系列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综合表现,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
33、境变化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紊乱。(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压力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又如下表现: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等(考试,运动员参赛)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的反映:出现消极情绪,心烦意乱,心理压抑等。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策略(一)影响压力的因素1、个人的生理状况2、个人经历3、准备状态4、认知因素5、人格特征6、环境(二)对抗压力的办法1、改变不合理信念2、充分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及适度的运动3、进行放松训练4.建立和扩展
34、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5、运用音乐疗法。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一、什么是挫折 心理学概念为: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无法克服或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动机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映。二、挫折产生的原因外在因素: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动乱等。内在因素: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实现。三、挫折后的反应(一)焦虑(二)攻击(三)冷漠(四)退化(五)幻想(六)固着四、挫折的应对策略(一)调整不合理认知,增强挫折认知水平。(二)积极行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三)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四)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五)
3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一、心理咨询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心理测验等。二、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三、改变个体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疗法(一)精神分析疗法(二)认知疗法(三)行为主义疗法(四)人本主义疗法练习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_ 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性原则。3.知觉可分为_和空间知觉。4.记忆的基本过程由 _保持、再认和回忆三部分组成。5.根据记忆表象产生的通道不同可将其划分为_听觉表象和味觉表象。6.想象的功能为预见功能_和替代功能。7想象的种类 _和有意想象。8.思维的特征
36、间接性和 _。9.创造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_和验证期。10.压力的来源主要来源于生理性压力源_和社会性压力源。1.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谈话法2.商店运用霓虹灯广告牌是利用了刺激物的哪个特点?()A.刺激物的新异性 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C.刺激物的强度 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下列不是影响遗忘的因素的是()A.材料的意义 B.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C.学习的程度 D学习的位置4.鲁班把荷叶的特征和凉亭的特征结合起来创造了伞运用了想象的哪个种形式?()A.黏合 B.夸张 C.典型化 D.联想5.看电影时人们会随着演员的喜怒哀乐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37、体验这属于情绪情感中的哪个功能?()A.动机功能 B.感染功能 C.信号功能 D.调节功能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2、再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3、心境:是细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4、人格:人格是多种模式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5、创造能力:是在活动中尝试新的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科学家的发明,文学家的创作等。四、简答题1、怎样培养观察力?(一)明确观察目的,端正观察态度(二)形成浓厚的观察兴趣(三)制定观察计划(四)准备相关知识2、遗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防止遗
38、忘,怎样组织有效复习?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3、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 情绪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3、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联系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表现依赖于情感。四、怎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1、加强目的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3、克服困难。4、了解意志品质的差异,扬长避短,采取不同教育方法。5、在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五、论述题1、心理学
39、的实践意义有哪些?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3、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作用。5、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2、谈谈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一)影响压力的因素1、个人的生理状况2、个人经历3、准备状态4、认知因素5、人格特征6、环境(二)对抗压力的办法1、改变不合理信念2、充分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及适度的运动3、进行放松训练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5、运用音乐疗法。8.写一手好字,会跳舞蹈这属于哪种记忆?_。9.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扮演医生角色运用了想象的什
40、么功能_。10.忘记“密码箱”的密码逐一尝试密码运用解决问题的哪种策略_。名词解释3、需要: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4、人格:人格是多种模式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5、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无法克服或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动机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映。4、人格的基本特点:(一)人格的稳定性(二)人格的独特性(三)人格的整体性(四)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五)人格的功能性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怎样增进心理健康?标准:(1)没有心理异常(2)智力发育正常(3)人格健全(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精力充沛(6)人际关系和谐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适度运动(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3)保持良好心态(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适度运动(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3)保持良好心态(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