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023/09 No.259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地域特质历来为画家所重视,凡山水画领域有所作为者,无不将本地域的自然、人文景观融入自身的创作中,龚贤便是其中之典型。因其擅于描绘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江岸风光,故而其笔下山水总让熟稔江南风光的观者油然而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与地域认同感。龚贤(161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柴丈、野遗、半亩、蓬蒿人、东海隐士等,江苏昆山人,“金陵八家”之首。龚贤11岁随父迁居金陵,两次客居扬州,后又重返金陵,定居清凉山下,直至艺术生涯的结束。江南风光是龚贤熟悉的审美意象,故其多绘危岩高耸、矶石错落的江滨之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质。金陵一带自然地理风光与人文
2、景观已然成为龚贤妙笔生花的地域建构主体。一、龚贤山水画的地域特征一、龚贤山水画的地域特征龚贤一生于昆山、金陵、扬州间几番迁移,最终定居金陵清凉山的半亩园,直至去世。这些地方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仅金陵不乏山水一体的自然风光,因此龚贤所作山水大多描绘金陵一带的江岸风光,无论题材、构图,还是笔墨技法,无不体现金陵一带的地域特质,而金陵龙盘虎踞的山水之胜又成为其“溪山无尽”系列画卷的重要母题。(一)题材:水泽与江岸龚贤绘画中的山水意象主要为水泽与江岸。一望无际的扬子江冲积平原是龚贤从小生活的地方,属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而后龚贤又长期居住在江北扬州。多年的生活环境不断加深着龚贤对平原水乡的认识,故而平原
3、水泽意象也由此成为龚贤山水画创作的一大源泉。据不完全统计,描绘平原水泽的作品约占龚贤山水画传世作品的三分之一,龚贤以厚重而不乏灵动的笔墨,绘水乡之美,书水乡之情。基于对相关风景的耳濡目染,龚贤的自藏山水轴、墨笔山水册、赠王士祯山水轴等代表作生动描绘了自身对平原水泽的审美心印。观其画作,树木高突长空,茅屋掩映林中,田园阡陌纵横,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极富生活气息与乡土情调。在同类作品中,树木多以扬子江冲积平原上最常见的槐树为主要描绘对象,两岸形态即是质松的砂土冲积层,经长期雨水冲刷形成的许多沟坎,生动形象,故龚贤被称为“描绘扬子江冲积平原山水的第一位高手”。1与地势平缓的水泽风光不同,危岩高耸、矶
4、石错落的江岸当为龚贤最具代表性的山水意象呈现。此与其熟悉的金陵地貌自然关系密切。龚贤所处的金陵清凉山扫叶楼不远处便是石头城,岸边山势峭拔,古木扶疏,点缀着大小不一的矶石,与烟波浩渺的江水相映成趣。此种江岸风光还见于周遭的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等多处。龚贤先后四十余年居住金陵,11岁随父出仕金陵,29岁至47龚贤山水画的地域因素探究文_叶海鹰江苏省美术馆内容提要:龚贤山水画在清初的绘画格局中,不同流俗,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论题材、构图,还是笔墨技法,都与其所生活的地域息息相关,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金陵一带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影响龚贤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因素,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无穷
5、的艺术灵感。探析龚贤山水画的地域因素,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定位龚贤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地域文化层面的建构作用。关键词:龚贤;山水画;金陵;地域元素图1清龚贤溪山无尽图(局部)纸本水墨27.7cm726.7cm(全卷)故宫博物院藏岁间辗转海安和扬州,48岁后重返金陵,所作山水描绘的丘陵风光约占三分之二,且都是金陵一带的山川地貌,这也是龚贤山水画创作的另一重要源泉。金陵素有虎踞龙盘之称,兼有江、湖、山色之美,绵延起伏的山势、葱郁苍秀的林木、浑圆多姿的山石,都成为龚贤山水创作的灵感来源。此种环境下,龚贤创作了大批辨识度很高的、富有金陵地貌特征的画作,如夏山雨过图描绘的就是栖霞山一角,山地层峦,茂林
6、华滋,水天一色,极具金陵印象,又如萧梁古寺则是描绘金陵山地清幽古寺的作品。此外于秋山飞瀑图长江茅亭图春泉图溪山无尽图(图1)等传世作品中,金陵一带特有的山地丘陵的地质结构已然成为龚贤潜意识的山水意象。(二)构图:溪山无尽构图为龚贤山水画又一亮点。其实,龚贤十分注重画面布局,代表作品表明,其尤为擅于稳健中求奇崛、险绝中见平整,通过笔墨的虚实、浓淡变化,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层次感,进而达到视野开阔、气象万千的溪山无尽效果。龚贤的山水画面布局既受到宋画“三远式”的启发,又得益于对金陵一带山水视觉沉淀而凝练出的“半截式”构图。龚贤的“三远式”构图建立在郭熙的“三远法”基础上,平远水景、深远烟云、高远危岩
7、能够灵活组织于完整的画面之中,不过平远构图运用得最为普遍,江南水景平远苍茫的神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概言之,龚贤能于尺幅之间呈现山河无尽之意,且颇具视觉真实感。龚贤“半截式”构图依据金陵一带低山丘陵的地貌进行裁剪取景,个人风貌更为明显。龚贤巧用“截取法”,多取山地一截,突出特点,不计其余,上不接天,下不挨地,变低山为万仞,引人入胜,更能衬托出金陵低山丘陵的地域特质,如传世作品山居图云居图独庐等,体现出其实景造境的杰出才能。(三)笔墨:米氏云山的别样呈现历代山水大家中,龚贤尤为推崇董源、巨然、米芾、吴镇及沈周等人,这些前贤都曾流连过金陵风光,以描绘与建构江南山水意象见长,并留下了较多作品。龚贤曾在
8、云峰图上题诗曰:“山水董源称鼻祖,范宽僧巨绳其武。”其师承关系一目了然。290在龚贤诸多钦羡的前贤中,我们很容易将米芾对江南山水的“米氏云88烟”式提炼与龚贤的笔墨成就联系起来。可以说,就笔墨而言,董源、巨然颇具江南地域色彩的技法影响了米芾,而米芾又影响了后世的龚贤。他们的笔墨虽有不同,但在地域山水的认知上却又殊途同归。可见,在笔墨承袭上,米氏山水对龚贤的影响尤为重要。龚贤通过对金陵山水的深入观察,将前人的笔墨经验进行总结,在董源、米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笔墨程式。其所作山水,画面“黑”而“厚”,墨色透亮润泽,通过对山石的层层积染,树丛远淡近浓的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墨色明暗浓
9、淡变化丰富,画面层次饱满。其画作中所描绘的秀润葱茏的江南景观引人入胜,山间林木雾气弥漫,氤氲秀润的个性风貌尤为精彩,成功地表现出不同时节金陵一带山水微妙丰富的独特神韵。二、龚贤山水画地域特征的成因二、龚贤山水画地域特征的成因由于龚贤长期生活在金陵一带,所观察的客体也多是金陵地貌,其山水画创作灵感来源自然受金陵一带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影响。(一)自然因素不同地域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尽相同,地貌特征的直观体验直接影响到画家的笔墨造型。龚贤的生活地域就是一望无际的江南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有低缓的山地丘陵。故而水乡、平原、丘陵就成为龚贤山水画中常见的三种形态,其画面中的河流、江岸、稻田、林间、
10、村舍等典型江南水乡意象颇有生活气息,这也正是他最熟悉的自然景观。关于山石画法,龚贤在龚安节先生画诀中云:“石不宜方,方近板;更不宜圆,圆为何物?妙在不方不圆之间。”3这种“介于方圆”之间的山石形态所塑造出的孤寂落寞画面,正是金陵一带山石的真实写照。金陵一带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区,地质构造上处于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石灰岩和碎屑岩相间排列出现,构成了金陵山地的地质基础。在这样的山地中,石灰岩山造成了浑圆的山链和露头景观,龚贤笔下山石造型与此如出一辙。此外,侵入岩的球状风化及中、新生代的红色岩层也可以出现圆形轮廓线。如蒋庙、岔路口一带的圆包形低丘,以质地松软的红色沙砾岩为基岩的清凉山,外形为圆包形的丘陵等
11、,都成为龚贤作画的参考。值得注意的是,龚贤皴法的直接创作原型就取自金陵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原因有二:一是球状风化所具有的经典的圆形轮廓线;二是受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结晶的差异性风化作用影响,外在十分粗糙,龚贤的雨点皴、豆瓣皴等多次积墨法,最能表现其表面特征。就自然气候而言,金陵一带地属北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山间云飞雾卷,湖面烟波浩渺,冬季昼夜温差较大使得水面易生烟气,夏季则暑气漫漫,常伴有水雾升腾、水天相连之状。山地丘陵历经风化与水蚀,高处渐渐被削平,冈峦起伏,山头覆盖风化土,多被泥草,有别于其他地方。此既为米芾提供了创作灵感,也成为龚贤师法造化的天然粉本。(二)人文因素龚贤山水
12、画的地域特质不仅源于自然因素的视觉感受,是时金陵一带地理空间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对其影响同样深刻。明末清初的金陵,遗民文化盛行,并伴有西方传教士输入的外来绘画艺术,这些对龚贤山水画的表达方式均应有一定的影响。龚贤是一位典型的遗民画家,生于明末清初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生颠沛流离,清贫孤苦。金陵曾为明朝故都,身处其中,龚贤的山水画难免会有自身情感的渗入。绘画创作上,龚贤虽没有直接表达出故国之情,然后人却能从其极隐晦的意象上来揣度其心境。如在千岩万壑中,龚贤一方面表达了对传统的回归,另一方面也隐含了他对所处时局的感伤,画面中“只见群峰不见天”的构图处理、各种意象相互挤压而产
13、生的压迫感等,此种画面情感基调很容易使观者体悟到作者的前朝之思。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是南方政治文化中心,加之优越的地理条件,吸引了大批文人集聚,文化氛围活跃,绘画向来繁盛。宦游的士大夫群体在此留下了诸多吟咏诗文,绘画上则催生出众多“金陵胜景”题材的相关画作。悠久的绘画传统加上特有的历史地位,使得金陵自然成为流寓书画家的心仪之地,进而此地多有进入历史的绘画流派,书画收藏也颇具规模。龚贤曾云:“画至今日,金陵可谓极盛矣。前此之文、沈、邹、董,皆产于吴,比之三君八龙,一时星聚,而至钟山之阳、淮水之涘,含毫吮墨者不啻百家,加以宦游、寓公,指不胜屈。”可见其对金陵特有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的地域认同感。龚
14、贤生活的时代,金陵的外来文化不容忽视。17世纪的金陵,欧洲传教士携带的有关西洋图画作品对当时画坛产生过重要触动。论及西洋画对龚贤的影响,虽须经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探究过程,但并不妨碍我们对其予以抛砖引玉式的发问。说龚贤绘画中的墨色创造得益于米芾,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此并不能将其与西画间的关系完全撇开。西画中的明暗处理自然有助于龚贤突破常规,从有限的传统山水类型中解脱出来。如有的学者指出,龚贤描绘连绵山势所采用的明暗交替手法,就很可能受到了当时已为国内画家熟悉的布劳恩与霍根贝格编纂的全球城色中圣艾瑞安山景图铜版画的影响,其在处理岩穴及周边岩块时,“两侧垂直地面,渐行渐窄,并渐入山间岩道的处
15、理方式以及明暗技法,很明显是来自于西方”295。此外,龚贤千岩万壑中的对角线构图、明暗强烈对比及山峰构成和排列等也与全球史事舆图中的田浦河谷颇为相似。此等图像信息为我们重新解读龚贤山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而这与龚贤长期生活的金陵更是关系密切。结语结语龚贤山水“师法自然”,于尺寸间呈现了其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并对金陵山水予以成功的地域文化建构。其笔下山水往往直接取材金陵一带的江南水乡、山地丘陵,特有的山川景物和地质特征直接影响了龚贤山水的布局及技法表现,而金陵一带的地域特质则为其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注入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意蕴。当代中国山水画正面临“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对山水画家而言,认识和理解龚贤山水画的地域特质及其影响,无疑将有助于在新时代续写山水画的新篇章。注释龚贤题跋摘自周亮工原藏集名家山水册中,该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考文献1康育义.论龚贤画的山水地质学特征:为纪念龚贤逝世三百周年而作J.东南文化,1989(Z1):157.2吴婷,孙健环.试论金陵画派艺术风格的地域特征:以龚贤山水画为例J.美育学刊,2019(3).3周积寅.中国画论大辞典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23.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