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
2、,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
3、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皆以普救寺为背景,进行艺术创造的。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
4、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
5、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
6、,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
7、,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浦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年804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13年)
8、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
9、00年左右的时候,正是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1220年)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大戏剧家王实
10、甫 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之一的西厢记,亦称“王西厢”。 西厢记约完成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年1307年)间,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称得上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流传广泛,刻本最多。仅明代刊本就有60余种,有徐文长、徐士范、王伯良、凌
11、蒙初、闵遇五、金圣叹、毛西河诸家为它校注过,又有李日华,陆天池的“南西厢记”,以及其他文人歌颂西厢故事的作品。明清时期还出现过很多西厢记的“翻”“续”之作的,但其社会意义不大,艺术成就不高。新中国成立后,西厢记的研究更是呈现蓬勃的新气象,新的校注本和各种研究论著不断涌现,并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专家。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之中,西厢记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问。 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也是世界文艺中的瑰宝,在中国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的问世,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不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早三个世纪。因此,即使把西厢记置于世界文学
12、发展史来考察,它的出现也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奇迹”。18世纪末,西厢记和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作品一起,被提到和封建正统文学尖锐对立的地位上而得到新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它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现代各主要剧种中,几乎都有有关西厢记的剧目,而且在国外出版和上演,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一千多年来,西厢记所选用崔莺莺与张生恋爱的故事题材,曾以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一再出现,几乎是不间断地流传着,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熟知,影响到今天各种地方戏曲、小说、说唱等,甚至影响到外国文学。 现今的东华门、西华门、皇城口、石宰门正是当
13、时王府四门的遗址。该府于崇祯末年(1644)毁于兵火。王府照壁九龙壁因隔和阳街而立,故独以保存至今。 壁顶为仿木构单檐五脊顶,由62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顶两侧有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莲花及游龙等图案,两端是龙吻、戗首,为龙首造型。飞椽、额枋均雕镂得细致、逼真。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壁前倒影池长34.9米,宽4.38米,深0.8米。由石栏围绕,中有一石桥相连。池水碧绿,龙影倒映,水波微兴,九龙似昂首奋爪畅游水中,气势磅薄壮观。九龙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建筑面积达一万
14、多平米 ,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布达拉宫媲美。主要有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母殿、三清殿、星宿殿、灵霄殿、九曜星君殿、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药王殿、混元殿、藏经阁、讲经台,集道教殿宇之大成财神殿 此殿正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为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坐元宝座,左手执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斗姆殿 中央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为“斗姆元君”.左边为”三台星君”“南斗星”;右边为“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为天上众星之母,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诸星君,可增福添寿.三国演义中有孔
15、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彦求寿”的故事.壁画上画的是除南.北斗星君以外的西方.东方诸位星君.他们主管人间的官禄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首领郭林宗为感谢斗姆点化之恩,在这里建了斗姆殿三清殿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的圣境,后逐步演变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内中央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天界”最高神灵,执掌宇宙,主宰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为洞神之神.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
16、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星宿殿 二十八宿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古时星相家根据星宿的移动,占卜吉凶,并把他们分成东、南、西、北四组,称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称四方四神。民间办喜事、盖房子、出门都要选日子,就是据此而来的。这两位分别是青龙和白虎,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他们的职责是镇
17、守道观山门,驱邪护正。灵霄殿 殿内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为“天皇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右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两侧为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道经上说:天有三十六层,三清居最上三层.玉帝居三十三天为万夫之主,主宰人间天上的祸福吉凶,及世界兵革、劫运,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左、右四位大帝,分别统帅万星、万雷、万灵、万地,以辅佐玉皇.传说四值功曹体察人间善恶功过,时记月累,年满上奏玉帝.腊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 以人们所做的善恶或赐福或降恶。这天古代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灵霄殿的两壁画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带领各自部下神将朝拜玉帝,奏事请旨
18、的场面.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态端庄各异,体现了天界的庄严和诸神的无边法力.当年唐玄宗为感谢玉皇大帝的点化、护佑之恩,命人在这里修建了灵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 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又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相对应。药王殿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炎帝,两侧分别供奉张仲景、华佗、扁鹊、孙思邈四位盖世奇医.绵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圣地 ,因介之推归隐于此更成为
19、人杰地灵之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号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亲重病缠身,妻子产后无奶,真是祸不单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茶饭不思,彻夜陪侍母亲、妻子.有一日,他十分困乏,爬在书桌上便睡着了.恍惚中忽见一仙人飘来,说道:“绵山圣水可治百病.”他顿感神灵在点化自己,便于明天启七年(丁卯)连夜奔向绵山取水.母亲、妻子喝了圣水,病症才得以痊愈.为感谢神灵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药王殿.从此绵山圣水可以治无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剂的消息,传遍了省内外,人们常专程来此接水。藏经阁为绵山道教藏经处,藏有道藏等道书多部。讲经台为道士集会和讲经场所.有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堪为
20、一绝.群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仙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混洞殿主要供奉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无形天尊为混洞之前,道气未显,恍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为无形象可察。无名天尊为宇宙处于本始状态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虽有质可睹,但不可名。无上元君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后下降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灵飞,怀胎八十一年,生太上老君,传金丹密诀72篇即升天而去。狮子山 文殊广法天尊与太上老君经常在绵山探讨道学。唐代有人曾见二位老者,
21、一穿白,一穿黑,对坐山上,侃侃而谈。待接近时,二老者倏然隐去,只看见天空中飘起一白一黑两朵祥云。在二仙对谈时,文殊的坐骑狮子蹲在山上,因而该山形如卧狮。载驰载驱牌楼 介休北贾侯家是清代著名晋商之一。康熙年间,侯家尚未发迹时上绵山大罗宫财神殿祈拜神灵保佑。经过几代人的经营,至光绪初年,侯荫昌的票号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资产达七八百万两,居全国票号之首。侯荫昌上绵山谢神灵保佑之恩,重修财神殿,并新建牌坊,并请名士题写载驰、载驱匾额。救苦天尊殿 三国时,群雄逐鹿,连年混战,原始鬼魂也乘机出没人间骚扰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将手中拂尘一挥,使鬼魂消散。百姓抬头一望,只见一九头青狮上驮着救
22、苦天尊,再看一位戴官帽的神仙带领十八神将收了鬼魂。原来是太一救苦天尊领城隍及十八阴司倾城出动。后人便自发捐资修建了天尊殿。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治理鬼魂,使百姓安宁的说法。这里中央坐九头青狮的为“太一救苦天尊”,两侧为五方接引童子。传说救苦天尊,千处有求千处应,寻声赶来,救苦救难,所以又称“寻声救苦天尊”。他有放百亿瑞光,照亮幽冥地狱,拔度地狱亡灵,使他们解脱罪孽投生转世的法力。右侧墙壁上有救苦天尊施展法力,救助苦海遇难众生的画面。左侧为救苦天尊化身救助病人的情景。五方童子手执“五色宝幡”,意为接引五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三官殿 东汉时,有一年蛟怪利用洪
23、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法器,使洪水平静,蛟怪被定在了沟内,化为巨石。从此以后岩沟里的水在出沟处走地下,出了沟才涌出地面。既能防止蛟龙作怪,又能保证附近百姓用水的清洁。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称“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左边的壁画所反映的就是“三官大帝”巡视考察的情景。下方有惩罚恶人的场面。右壁上画的是“天官”为人间赐福的情景。附近乡民为感谢三官除去蛟怪,在这里修建了三官殿。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尊明代木雕三官像,是汾洲知府请人雕成后请往绵山的。六十元辰殿 元辰即人们常说的“太岁”、“本命元辰”,总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
24、相配。六十年一循环,轮流值年。绵山元辰殿分上、下两层。各殿内墙壁上形象逼真的画像也是三十元辰,和塑像一起正好是六十位。在此各个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 “本命星君”。民间有本命年穿红背心,系红裤带,祭拜本命神,以求消灾免祸,增福增寿的习俗。仙踪亭< 绵山大罗宫的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经常和众仙在殿门前的山边平地上围坐切磋道经。有一日,狄仁杰路经介休,只身来到绵山,沿路欣赏山水风光。走着走着,远远看到三清殿门口三清与众仙欢聚一堂。行至大罗宫山崖下,看到山顶上仙气缭绕,烟雾升腾,隐约听到众仙切磋道经的声音。狄仁杰紧走几步,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举目观望,不见众仙踪影。
25、便进殿内焚香祈祷,祈求神灵保佑李唐天下。拜毕出殿后,仿佛又看到殿前山边的空地上众仙端坐的身影。狄仁杰想这是神灵点化。为感谢众仙的保佑,回朝后派人修建了这座六角亭,并取名为“仙踪亭”。九曜星君殿 九曜是指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及计都、罗睺九位星君。古人认为“九星”主人的吉凶祸福。其中“五行相生相克,相克则有家宅不宁,六畜不旺,人丁不安,口舌官司等凶兆”;又有“男怕罗睺,女怕计都”之说。因而民间有正月初八顺星转运祭九星的习俗,据说可以消除各种灾难,保佑一年吉庆随心。九曜君神像后壁上均有各自星君的天文星座,夜晚可以根据墙上的星图,在天上找出九曜。六丁六甲殿
26、 就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与“六甲”神。六丁属阴,六甲属阳。六丁都是女神。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远方人或物的吉凶。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驱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六丁六甲即:丁卯司马卿、丁丑赵子任、丁亥张文通、丁酉藏文公、丁未石叔通、丁巳崔巨卿;甲子王文卿、甲戍展子江、甲申扈文长、甲午卫上卿、甲辰孟非卿、甲寅明文章。五老君殿 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又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
27、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相对应。绵山乃五方神灵会群仙之所,故善男信女建此殿供奉。梦圆亭 清道光年间,介休籍仙台村人郎营周一家,三代均为诗人,被称为“诗歌世家”。光绪三年,先祖托梦给营周,讲述当年许愿“诗歌世家”如愿后建亭之事。营周为感谢神灵护佑成才之恩,遂在此建“梦圆亭”。大罗宫 就是当年介之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三清上,曰大罗”。大罗为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大罗宫复修于唐玄宗时,后因战乱,只留残迹。现在的大罗宫是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为依山而建的十
28、三层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总面积为三万余平方米,为全国庙观之最。开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经绵山,忆起当年唐太宗在雀鼠谷大战中受神灵护佑得胜之事,遂专程朝绵山礼拜;并于大罗宫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并拨银重修大罗宫。至北宋时,宰相文彦博回乡省亲,因大罗宫诸神灵验,遂又复修。明清以来,屡废屡修。后因历代战乱和日军烧毁,绵山风景区又在原址上恢复扩建。大罗宫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诸神。2000年5月曾在此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道家活动罗天大醮,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等国内外20余家经团参加。千百年来,在大罗宫祈祷国家兴盛、家庭幸福、个人前程
29、的不计其数,现这里各种祈祷的表文有两千多种,游人赠送的帐、幡有两千余条。前来挂铃、挂灯的有一千余人。从古自今,人们办事都离不开大罗宫,三六九祈祷、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升高。在大罗宫之上的悬崖绝壁上飞人挂祥灯,可岁岁降光明。这里还有壮武侯宋昌大罗道馆挂祥云牌、汉文帝减免中都三年租税的历史故事。 混元殿 主要供奉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无形天尊为混洞之前,道气未显,荒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为无形象可察。无名天尊为宇宙处于本始状态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虽有质可睹,但不可名。无上元君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
30、妙玉女。此三位神灵都是宇宙处于本始状态之时无边无际、无阳无阴、无上无下、无表无里、无天无地之时的神。他们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万物的开始与生化者。诸神殿 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神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主尊九位神为木雕,正中为洪元老君,左为真一天尊、太上道君、高上玉皇道君、太始天尊;右为太上大道君、玄老天尊、太初天尊、太一救苦天尊。众妙堂 是彩塑艺术之宫,历代彩塑最多的陈列馆。有唐、宋、元、明各个时期300多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神佛像,被文物专家称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大罗宫名人纪念馆 是陈列历代皇家文书最多的历史名人展厅。陈列有晋文公、后赵皇帝石勒、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圣旨、诏书十几道,有西汉拥立文帝的壮武侯宋昌、唐代宰相令狐楚、唐代骁将尉迟恭、北宋宰相张商英、北宋名将郝质的奏折20多篇,有张良等历代名人的祷文、诗词以及保存下来的相关实物,藏品颇丰。白云庵金刚经石刻 北魏时期,文殊菩萨化作一贫妇,在绵山一带传播佛法。介休的佛教信徒为纪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并在六块石板上刻金刚经全文。 17 / 1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