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第一章 绪 论1.细胞生物学 :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2、显微结构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1.细胞学 :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由膜转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电基本的开矿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3.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
2、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4.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 :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2.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3.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
3、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4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 5.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6.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7.细胞外基质: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结构精细
4、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它不仅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
5、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6.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 8.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
6、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10.配体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与一些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而导致孔道的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配体门通道。钠钾泵(Na+K+ pump):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1.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
7、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12.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3.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14.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15.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16
8、.调节型胞吐作用: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2.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
9、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3.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4.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胞饮泡或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作用的底物5.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10、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2、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
11、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第八章 核糖体1.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没有被膜包裹的结构.2.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
12、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 7.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
13、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8.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核型分析是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第十章 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2.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
14、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3.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4.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5.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
15、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的进行,这些监控机制称为检验点。不仅存在于G1期,也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其他时期。分裂沟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收缩环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体处组装成微丝并相互组成微丝束,
16、环绕细胞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为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2.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3.细胞决定:细胞分化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细胞在未出现分化细胞的特征之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4.管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5.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
17、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6.癌细胞:动物体内上皮组织中因为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且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 7.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原癌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质,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8.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9.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与病毒癌基因相对应的同源序列。它是一些在DNA序列上极为保守的正常的细胞基因,但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比正常细胞高得多。10.转分化: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
18、细胞的现象。10.致癌因子: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子。肿瘤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细胞称为肿瘤细胞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1.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称老化,是细胞的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是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和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2.Hayflick界限: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3.细胞死亡:细胞的死亡是指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束。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形式:细胞坏死或意外死亡,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
19、死亡。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5.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形成过程是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以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不会影响周围的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6.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通常指各种致病因子物理的、化学的因素和生物因素干扰和中断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造成的细胞意外死亡。一
20、、填空题第三章1、观察活细胞的内部结构可选用 相差 显微镜,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运动可选用 暗视野 显微镜。2、荧光显微镜是以 紫外光 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 电子束 为光源。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 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4、电子显微镜按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透射电镜 和 扫描电镜 。5、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包括 固定、 包埋 、 切片 、 染色 等四个步骤。6、利用超速离心机对细胞组分进行分级分离的常用方法有 差速离心法 和 密度梯度离心法 。第一章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
21、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和(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2.(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第二章1.所有细胞的表面均有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所有的细胞都
22、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所有的细胞内均存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器(核糖体)。2.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3.病毒核酸是病毒的(遗传信息)唯一贮存场所,是病毒的(感染)单位;病毒蛋白质构成病毒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4.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的(DNA)构成,细胞内没有专门的(细胞器)和(核膜),其细胞膜具有多(功能性)。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 70s )和( 80s )。6.真核细胞亚显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是:(生物膜结构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7.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直径只有(0.1m)。第四章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2.细胞膜的膜质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3.成熟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质膜的好材料,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内膜系统)。4.动物细胞间的连接主要有(紧密连接)、(桥粒和半桥粒)、(粘合带和粘合斑)、(间隙连接)四种形式。5.构成动物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