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答题要点分析名词解释(或简述)。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一)关于报刊:首先,要回答出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第二,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即可)。第三,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第四,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首先,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第二,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第三,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第四,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首先,定性
2、,阐明何类性质事件。第二,何时何地,涉及何人。第三,起因、经过、影响。重点名词解释1.著名报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它于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办,为一份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最早的广告告贴;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
3、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3)、遐尔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 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 刊
4、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湖南大学2014年考研真题)(4)、万国公报:前身是1868年出版的教会新报林乐知创办、主编。它的读者对象由基 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的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诬蔑孙中山。 它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的时候,万国公报发表了林乐知的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实质上是说中国如果变成英国殖民 地将得到比印度更大的好处。(5)、申报: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
5、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创办文艺杂志;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
6、最早的白话报刊。;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6)、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须结合王韬重点记忆)(7)、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
7、,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中外纪闻特点:1 、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 应该向西方学习。(若考梁启超办报经历,这张报纸要出现)(8)、国闻报: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年由严复创办,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但它“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副刊国闻汇编上发表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该文提出“物竞天泽,适者生存
8、”的自然法则。严复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其次, 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9)、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此文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 呼吁捍卫民族独
9、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 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7 万份。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 “时务文体”。(梁启超办报经历的重点,考法、考点非常多)、(维新变法期间出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10)、新民丛报: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从创刊到1907年11月停办,前後近六年,共出版九十六期。这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新民丛报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在其前後阶段有所不同。早期即自创办
10、至1903年 2月前,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客观上曾产生过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启发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中期自1903年 2月至1905年末,则加紧立宪保皇宣传逐渐暴露其敌视革命的顽固立场影响大为削弱;后期自19061907年冬,主要与革命派的刊物民报进行激烈论战(论战的几个议题)表现了对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极度恐惧其言论对革命起了阻碍作用。(11)、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极为重要)。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
11、,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十分重要)(12)、中国日报: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
12、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13)、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1922 年7 月止,共9 卷。陈独秀主编。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 月,第4 卷第1 号开 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14)、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
13、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于1918年12 月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 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支持提 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每周评论是4 开采版小型报,栏目新颖多样。每周评论对于五 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15)、湘江评论:由毛泽东于年月日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湘江评论每周1张4开,约1200
14、0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第2期署名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8月上旬,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16)、向导周报: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 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 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 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
15、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该刊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 万份、4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 的一盏明灯”。(这段话的可以用一句话记忆:破天荒且体恤百姓,指明路的一盏明灯)(17)、热血日报: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之所以叫热血日报,是因为它创办于五卅惨
16、案的第二天。6月1日决定,6月4日出版,这种速度在今天恐怕也是罕见的。在从6月4日出版到6月27日被封闭所出版的24期里,热血日报以其战斗性、鼓动性、通俗性,获得了广大工人群众和市民的欢迎,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8)、新记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1926年9 月1 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在天津问世。吴任社长,胡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 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北方大报之一。(19)、红色中华: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
17、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1934年 10月长征开始,同年3 月红色中华报出至第240 期,暂时停刊。1935年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第325 期改名新中华报。红色中华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 红色中华报的宣传报道有以下三方面:配合党政中心任务,积极进行了建设和巩固工农 民主政权的宣传。 帮助党和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 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以及国民党的卖国 政策。 红色中华报日益成为党和政府用来组织战争和经济动员的有力工具。革命根据地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红色中华社是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中艰苦奋斗创办起来的,人手少,条件差。他们辛勤建立通
18、讯网,使通讯员从开始的200 多人增加到400 多人,还选聘有特约通讯员。就这样,他们把红色中华报从周刊逐渐办成了三日刊直至双日刊。(20)、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改革也是考试重点)中走 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第 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寥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 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
19、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 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的工作人员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奋斗,全心全意 为人民工作,大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著名报人(1)、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 录的编辑工作。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可对比梁启超的时务文体进行对比),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
20、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2)、梁启超:著名的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如:中外纪闻、 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如遇填空记得“最”,如遇简答记得“时序”),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造了“时务文体”,一生著作 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了基础。(3)、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补充:苏报案)
21、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如考到办报经历,记得把这四张报纸写清)(4)、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因为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5)、黄远生: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的记者生
22、涯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最出名时,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北京通讯。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被称为“报界之奇才”。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避往上海,12月到达旧金山不久被枪杀。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实。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他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等中国政府和中国政治的代表,善于从他们 身上发掘重大新闻。他报道的事件很多,如日本提的“二十一条”等,这些事件都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远生的通讯是
23、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他的通讯善于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如外交部之厨子。四是语言通俗生动,他追求通讯语言的通俗和生动。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脑、腿、耳、手)(6)、邵飘萍: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
24、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1926年,因得罪奉系军阀,被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7)、徐宝璜:最早赴美国研究新闻学的人,回国后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后改名为新闻学。蔡元培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8)、林白水:民国时期的报界先驱,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同年冬赴沪,与蔡元培等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后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科兼习
25、新闻,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福建军政府法制局局长、北京大总统府秘书、众议院议员等职。1916年起从事新闻事业,创办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日报(后改社会日报)、上海平和日报等,1926年8月因在社论中屡次抨击军阀张宗昌,被张逮捕杀害。(和邵飘萍同年遇害)(9)、蔡和森:中共早期革命家及著名报刊活动家,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26、(10)、萧楚女:中共早期革命家及著名报刊活动家,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 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 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 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鼓动家”。(11)、戈公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初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1913年,进入上海报界,曾任时报总编辑。1920年,他创办的图画时报在我国画报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在此期间,他编译了新闻学撮要、写
27、出了中国报学史,最早论述了我国报刊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泛论新闻学和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成为研究中国文化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文献。戈公振先生对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第一次确立了报学史的研究是一门学问。1925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几所大学新闻系任教,举办各种新闻讲习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新闻人才。(12)、邹韬奋:邹韬奋: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一生主办过6 刊1 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1926年10月,
28、邹韬奋接手主编中华职业教育社刊物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记者生涯。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出至第16期,被 国民党查封。同年3 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1937年抗战三 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29、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3)、范长江: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的纪念日,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 “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
30、新闻生涯的起点。出版 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统区引起很大震动。他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的通讯作品以记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
31、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14)、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
32、座友谊的桥梁。(15)、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她于1928年底来到中国,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她的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专著,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成为不朽之作。并创作了朱德的传记伟大的道路。史沫特莱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中,她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3.著名报事(1)、时务文体: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 “时务文体”(
33、新文体):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平易畅达,词汇新颖、生动;笔锋常带感情,很有感染力。起于王韬(注意对照人物进行差别对比),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2)、弢圆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3)、苏报案:苏报1896年6 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 第三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
34、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 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导火索),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4)、“竖三民”: 1905年,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
35、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5)、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 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 月1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
36、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 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6)、大清报律:1908年清廷为了限制报刊出版、发行,正式颁布大清报律。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答大题的时候可以把大清律报答进去,从古到今,有深度);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停刊;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概念意义上的)。具体内容不要背,
37、知道大概约束了什么就好,记“第一”。(7)、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在癸丑年)(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谈新闻教育的题目,记得要扯进去啊,才有历史厚重感啊,逼格才会高啊!)北京大学
38、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 期新闻周刊,是我国早 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问:中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是什么?答: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学会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毛泽东当时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 员,他参加该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 好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报、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
39、和编辑。(9)、民国四大副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出现了四份有特色的报纸副刊,分别是北京晨 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0)、反“诚言”斗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专门成立“出版处”,编印出版诚言,攻击污蔑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出过3 期,共散发和张贴110 万份。群众把宣传品上的“诚言”涂改为“谣言”、“贼言”等。上海申报 和新闻报刊登诚言,引起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申报刊登
40、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 “诚言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同时也说明,中国任何报刊都 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11)、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左翼记联,1932年3 月20日成立。“左翼记联”成立后,通过各种方式,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出版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创办了“国际新闻社”和小型报纸华报,编发抗日稿件。1934年夏,“记联”的活动全部转入地下。1935年秋,又建立了公开组织“中华新闻社”,一直活动到1936年5月。(12)、刘煜生被杀案:刘煜生是江苏省江声日报经理兼主笔,他办报主持正义,为民喉舌。1933年他在报上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
41、片及吸毒的丑闻,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以“共党”、“蓄意煽起阶级斗争”的罪名枪决。 这一事件激起各方(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各报200多名记者、全国律师协会)强烈抗议,国民党被迫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经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每年9月1日(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颁布之日)被定为记者节(新闻常识类题目)。(13)、新生事件:1934 年2 月,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1935年5 月,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日本驻沪总领事向国民党政
42、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1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 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广播内容主要为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权威报刊重要文章、国内外新闻、音乐、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加强了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把声音播送到了国统区。
43、同时,开展对日军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作用。1943年由于设备发生严重故障,不得已暂停播音,抗战胜利后恢复。(15)、羊枣之死:羊枣,湖北人,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和国际问题专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在福建永安被国民党军队逮捕,1946年1月11日在杭州监狱被虐待致死。羊枣之死,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允诺新闻自由的虚伪性,上海金仲华等六十多名新闻记者公开发表了“羊枣之死向国民党政府抗议书”,5月19日,上海文化新闻界为羊枣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16)、“拒检运动”(共产党VS国民党): 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等人应毛泽东邀请
44、到延安访问,后黄炎培将他的所见所闻写成延安归来一书,驳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诬蔑。该书没有送检即出版,从此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不久重庆几十家杂志联合发表声明,一致拒检。新华日报也发表文章,号召新闻出版界团结奋斗。“拒检”运动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拒检”运动的冲击下,国民党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撤消战时新闻检查机构、修正出版法,废止了一系列压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学不好新闻史的同学,很难学好近代史)(17)、反客里空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但是在土改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些右的表现,主要是没有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反而过分渲染了地主“献地”的行动
45、,多少给人以“和平土改”的印象。这种宣传,偏离了共产党彻底的土地革命路线,也招致了农民的不满。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作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该报也犯过这种错误。该报刊载了部分不真实新闻及其作者、编者的检讨文章,承认自己新闻业务方面的作风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发扬新闻必须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说明运动是沿正确轨道进行的。由于反“客里空”运动在各解放区具有普遍意义,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运动在各解放区普遍开展。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左”倾影响,运动后期也出现了偏差。“客里空
46、”的问题在思想上属于认识问题,在业务上属于作风问题,但是有的领导人和新闻单位却强调追根寻底,“清除阶级异己分子”。(18)、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是1948年毛泽东在接见晋绥日报工作人员时发表的讲话。毛泽东对该报1947年以来在土地改革的宣传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该报的实践,论述了新闻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总结了解放区新闻事业反右反“左”的经验教训,指出在新闻工作中要经常开展这两项斗争。阐明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他指出报纸应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论述了无产阶级办报应有的方针和风格。他指出,在方针上,应坚持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相结合;在风格上,坚持真理应旗帜鲜明。强调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加强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