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22KB ,
资源ID:145415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4541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doc

1、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 劝学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又、(再)暴曝(晒)輮以为轮, 輮煣,(用火烘木使弯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 生性(本性,资质,天赋,天性)二、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泛的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因为,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 古义:安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种事物上6、假舆马者 假: 古义:利用,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三

2、、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作动,游水2、其曲中规 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作状,每日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5、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6、不能十步 名词作动词,跨十步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四、虚词(1)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2)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连词,表转折1、而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并列(8)则知明而行无

3、过矣 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2、 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1)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靛青3、之(2)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词,代冰(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4、 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五、文言句式1、君子生非

4、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后置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宾后置6、善假于物也 介宾后置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师说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 不否,不然,不是这样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

5、少无:(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今之众人: 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三、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6、孔子师郯子 意动用法 以为师7、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四、一词

6、多义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3、道 吾师道也 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五、虚词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1、于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比较, 比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比2、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

7、也亦先乎吾 代词,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代词,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他们余嘉其能行古道 代词,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们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表领属,他的,他(它)们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表远指,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难道3、之 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这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

8、乎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童子郯子之徒 代词,这,这一类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指代李蟠 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4、而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并列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5、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乎”是在的意思,后一个为“比”,表比

9、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语气助词,表感叹 其皆出於此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六、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4、而耻学于师 介宾后置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后置6、不拘于时 被动句赤壁赋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举酒属客 属嘱,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乘着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环绕4举匏尊以相属 尊樽,酒杯二、 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三、 词类

10、活用1、顺流而东也 东:名动,向东行军2、下江陵 下:名动,攻下3、西望夏口 西:名状,向西4、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使动,使舞5、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动。使哭泣6、正襟危坐 正:形动,整理7、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意动,以为侣/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动,打鱼/砍柴9、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10、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形容词动词,显露白色四、一词多义纵一苇之所如 往1、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好像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比得上 如泣如诉 好像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2、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固一世之

11、雄也 本来 3、固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行军4、东 东望武昌 名作状语 向东望5、望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远看五、虚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表转折倚歌而和之 表修饰1、而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表承接侣鱼虾而友麋鹿 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表转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表转折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表修饰 月出于东山之上 结构助词,的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2、之 哀吾生之须臾 结构助词 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 它 苟非吾之所有 主谓间,无实义耳得之

12、而为声 代词 ,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主谓间,无实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3、于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寄蜉蝣与天地 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4、乎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疑问而又何羡乎 语气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六、文言句式1、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4、则物与我皆无尽

13、也,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宾短语后置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 僇戮,遭到贬谪2、梦亦同趣: 趣趋, 往,赴二、古今异义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 古:未曾 今:未开始2、攒蹙累积累积: 古:重叠到一起 今:积累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4、游于是乎始于是: 古:从此时 今:连词,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件事5、到则披草而坐披: 古:拨,分开 今:覆盖在肩背上 三、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作状 每天2、穷回溪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

14、尽头3、卧而梦 名词用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5、箕踞而遨 名作状,像簸箕一样6、萦青缭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7、外与天际 名词用作动词,连接四、 一词多义1、然 岈然洼然 的样子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2、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 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 动词,开始五、 虚词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卧而梦 连词,表承接 1、而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连词,表修饰而不知其所穷 表转折2、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助词,的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助词,的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助词,的始指异之 代

15、词所见景色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这自余为僇人 成为3、为 不与培塿为类 成为故为之文以志 写六、 文言句式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句六国论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暴霜露 暴曝,曝露,冒着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 厌餍,满足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勿,不要二、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其实 (古)那实际情况 (今):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祖父 (古)祖辈和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3、后秦击赵者再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又一次4、

16、可谓智力智力 (古)智谋和力量 (今) 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故事 (古)前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6、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 (古)这样以后 (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三、词类活用1、日割月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以地事秦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3、义不赂秦 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4、不能独完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5、李牧连却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四

17、、一词多义非兵不利 名词,兵器、武器1、兵 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军事、战争2、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动词,丧失,丢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动词,灭亡3、暴 暴霜露 动词 通曝,暴露,显露, 暴秦之欲无厌 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 较秦之所得 动词,得到,获得,4、得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得当, 诚不得已 动词,能,能够,5、或 或曰 有人,有的人或未易量 连词,也许,或许, 6、事 以地事秦 动词,事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以荆卿为计 动词,作为, 7、为 邯郸为郡 动词,成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介词 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前一个动词,治

18、理,后一个介词,被8、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动词,好像 良将犹在 副词,还9、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 10、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副词 起初,始速祸焉 副词,才五、虚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连词 表转折 二败而三胜 连词,表并列1、而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表修饰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连词,表转折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连词,表转折 u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连词,表转折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连词,表承接 破灭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2、之 较秦之所得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则诸侯

19、之地有限 结构助词,的侵之愈急 代词,代六国 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代土地 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文所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词,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u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词,因为u 秦以攻取之外 介词,凭借,依靠3、以u 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译为“才”u 举以予人 介词,把u以地事秦 介词,用u 洎牧以谗诛 介词,因为u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介词,用u 苟以天下之大 介词,凭借。u其实百倍 代词,它,指获得的土地 4、其u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代词,他们能守其土, 代词,他们的,指燕、赵两国5、与 与嬴而不助五

20、国也 动词,亲交远附 与战胜而得者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6、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连词,就 则秦之所大欲 连词,那么六、文言句式1、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5、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诛”有被动的意思6、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短语后置阿房宫赋一、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走 (古)趋向 (今) 行走2、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义)(勾心斗角)常用来比喻各自

21、用尽心机,互相排挤。3、可怜焦土可怜 (古)可惜 (今)怜悯4、隔离天日隔离 (古)遮断,遮蔽 (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经营 文中是收集,保存的意思,(今)是筹划、计划、组织的意思。精英,文中指金玉珠宝,(今)指精华,优秀人物二、词类活用1、四海一 “一” 数词作动词, 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向西3、廊腰缦回 名词作状语 像绸带一样4.蜂房水涡 名词作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5、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名词作动词 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霓虹6、歌台暖响 动词作名词 歌声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8

22、、辇来于秦 名词作状语,用辇车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是名词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珠,铛、石、块、砾,是名词作动词。当作铛、石、块、砾10、朝歌夜舞 名词作状语 早上,晚上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作动词,焚烧,化为焦土12、族秦者,秦也 名词作动词,灭族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哀”动词,为哀怜; “鉴” 意动,以为鉴三、一词多义1、一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统一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全部,所有2、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 动词,取尽, 3、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连词,假使, 4、爱 秦爱纷奢 动词,喜爱

2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动词,爱护四、虚词1、焉 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然”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句末语气词 骊山北构而西折 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表转折2、而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承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表转折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表承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表转折 杳不知其所之也 代词,代宫车3、其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代词,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代词,代秦国4、于 辇来于秦 介词,到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词,表比较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动词,往,去5、之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助词,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代词,代秦人五、文言句式1、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2、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词结构后置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